APP下载

新时代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2-03-18鲁孝飞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师范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

陈 亮,鲁孝飞

(长春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说:“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1]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出一大批好老师。”[2]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师范生的全面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时代的变革,教育事业对教师的要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也随之发生改变,而对作为教师后备力量的师范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相对滞后,致使教师队伍中产生了失德失范的思想和行为,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师范院校肩负着培养教师的责任使命,只有进一步加强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引导,才能努力培养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好老师,推进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一、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3]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表现为对优质教育的广泛需求,也表现为对学习环境、教学设备和服务保障等硬件条件的需求。除此之外,人们对师资队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广大教师具有扎实的教学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情怀。可见,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教师职业道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师德”,是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学工作、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4],是教师在这个社会职业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出来的素养[5]。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曾多次强调发挥广大教师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引路人”“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等方面的要求,要求引导和保障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6]这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引导和实践部署都具有重大的价值意蕴,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从思想、道德、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展开,使广大师范生能够适应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需求。这些职业道德包含的内容是教师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党和国家对教师职业提出的基本要求。

二、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一)社会思潮对师范生职业道德产生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潮随之而来。在多种社会思潮的不断冲击下,师范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理念等开始出现多元化趋势,师范生中存在着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思想政治素质不够过硬、职业道德风气不够高尚、教书育人情怀不够丰富、工作职责不够明确等现象,为教育事业发展埋下了隐患。因而,高校既要进一步加强对师范生职业理想和道德的教育引导,帮助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又要缓解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为师范生的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教育改革对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目前我国师范生培养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以师范类院校为主、其他综合类高校共同参与培养教师的高等教育体系,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目前师范类院校对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行为养成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育,难以实现师范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均衡发展。这种态势严重地影响了师范人才的培养效果,致使教师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进而导致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均衡。因而师范类院校应该将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强和改进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使师范生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教育气质,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三)师范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存在差异

师范生大都具有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和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胜任教师岗位。但开放的思维方式却弱化了师范性的职业特征,影响着师范生职业理想的坚定和职业道德的规范。经过师范教育的广大学生可以有更多的职业选择,而不会把教师职业作为未来职业的唯一选择。这势必造成学生个体对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技能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产生偏差。师范生更热衷于对专业知识的钻研和学习,而不重视行为规范的约束和职业道德的塑造,导致师范生群体中出现了行为规范松散、奉献精神不足和集体意识淡薄等现象,难以养成教师职业的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因此,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师范生的教育情怀,遵循师范生的培养规律和成长成才规律,客观认识师范生个体的职业发展诉求,引导师范生树立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帮助其树立安心从教、潜心育人的职业思维。

三、加强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加强对师范生职业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引导

师范生是未来从事教师行业的主力军,承载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历史使命。加强师范生职业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引导,能够激发其从事教师行业的热情。加强师范生职业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引导,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着手。一是在校内开设职业理想理论课程,可以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相融合,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同时,为学生确立一个明确的前进目标。二是在校外建立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环境,充分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援疆援藏等活动,建立多途径提升职业理想信念教育的平台,从而促进师范生加强职业理想信念。

(二)注重对师范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和塑造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赓续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因此,师范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和塑造尤为重要,是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行业中师德师风缺失的重要手段。高校对师范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和塑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榜样示范。高校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身作则,通过身边事、身边人教育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二是理论教育。通过邀请校内外的优秀教师向师范生作“师德讲堂”“师德第一课”等专题报告,举办“寻找身边最美教师”等活动,不断强化师范生的师德情感体验,提升教育效果。三是文化沁润。师范院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师范生营造浓厚的师德教育氛围。一方面,可以在教室、寝室、食堂等学生聚集的场所张贴优秀教师事迹、生平等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学校网站等,构建学校文化建设舆论平台,多途径创建师范特色文化,用浓厚的师德教育氛围对师范生道德情操进行培养和塑造。

(三)促进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实践和养成

教师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其教育能力需要通过专业训练才能掌握。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养成离不开学习和工作的实践,师范生的职业技能是其综合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师范生要想成为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专业学科知识,还要掌握把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的技巧。因此,练就过硬的教育教学技能尤为重要。师范高校应积极探索提升师范生职业技能的有效路径,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标准,并对师范生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价,保证技能训练效果。同时,将课堂主阵地与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在校内广泛开展讲课、书法、朗诵、课件制作等有助于提升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各类比赛,在校外通过与中小学建立实践基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师范生在做中学、在做中练,促进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养成。

(四)加强对师范生教育情怀的涵育和滋润

教育情怀是教育工作者促进职业成长的精神信仰,更是践行育人使命的精神力量。新时代,师范生培养不能停留在学科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训练上,而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情怀的塑造。新时代需要师范生坚定从教信心,由内而外地热爱教师职业。从外部环境看,全社会要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提升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使更多的优秀学子乐于投身到国家的教育事业中,在思想上主动地把做教师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从内部改革方面讲,师范高校要深化师范生课程、教学、评价改革,在保证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积极发挥一线教师的引导作用和课堂的育人功能,将师范情怀教育融入教学大纲中,潜移默化地向师范生传播“立志为师”的职业价值取向。

四、结语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教育事业改革对新时代师范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师范类高等院校在承担为我国培养教师队伍的历史使命中,不仅要培养能教书的师范生,还要培养能育人的师范生。重视和加强新时代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首要前提,关系到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师范类院校要通过积极实践探索,努力为我国培养出更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新时代师范生。

猜你喜欢

师范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