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参读教学法下如何处理文本教学
——以《滕王阁序》为例

2022-03-18周照鹏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骈文滕王阁典故

◎周照鹏

文本参读是指教师为强化对文本的理解、拓展学生阅读面和提高教学效率,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搜集、甄别相关参读材料并在课堂中呈现出来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文本参读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适合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要求,利用该方法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范围,不断丰富课本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提升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一、文本参读的可行性

中学语文的文本选读类型基本是以诗歌、小说、散文以及戏剧为主。以诗歌和小说为例:例如诗歌,要准确把握诗歌所体现的情感,就必须对诗歌创作背景仔细研磨,从诗人的平生经历、诗风到诗歌注释、小序,只有深入挖掘其创作背景,才能真正了解诗歌的内容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再如,小说是“以小见大”的体裁典范,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精准反映,要准确理解小说的魅力,须将作品的时代背景考虑在内,并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予以把握才能理解小说的内涵深度和广度。因此,中学语文所涉及的体裁类型在适用性上来讲是适合文本参读的教学方法的。

二、文本参读的必要性

首先,激发兴趣,提高效率。教育学家朱绍禹指出,“语文的教学有无与伦比的语言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果把单一教材、教参当成语文教学的惟一资源,那么课堂呈现的结果就是在内容上单一,在形式上呆板,在气氛上沉闷,在效率上低下”。因此,语文教学应摒弃保守的单一教材论,围绕文本选择适当的参读材料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其次,强化理解,知人论世。正如前文所述,对作品内涵的把握离不开对作者时代背景的关注。例如鲁迅先生的文章《记念刘和珍君》中需要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梳理,尤其是“三一八”惨案发生的历史语境,教师可以以《执政府大屠杀记》和《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等相关文章为参读,让学生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参读材料和课文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从而锻炼学生自主运用文本参读的能力。同时,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家庭环境不同,其写作风格和写作内容也有较大区别,这对理解文学作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拓展知识,丰富内容。教材内容的狭义性决定了其教化意义的单一性,教材仅仅是举其一,触其类,但反三和旁通则需要教师通过注入新的参读材料元素才能真正让教材的作用彰显,因为时代是瞬息万变的,学生个体也不一而同。因此,参读材料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理解课本,更能够拓展知识面。正如《滕王阁序》大量的典故运用,若师生能够共同搜集典故来源并理解典故内涵,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和更深厚的文化传统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难点。参读材料的选择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积极备课,并对难点和重点加以归纳总结,同时对照教学目标对参读材料有效整合并适时呈现课堂,无疑对教学效率是一种极大提升。

三、文本参读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一)参读材料的原生课文相关性

1.对教材的精研。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只有对教材全面把握才能有效引领课堂教学。教师在精研教材、教参的基础上对参读材料选择有效甄别,对材料的多与少进行取舍,把握参读时机,提供参读方向。例如,不同的文章类型需要不同的鉴赏角度,不同的作品创作背景反映不同的文本内涵,不同语言和形象表达反映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作者情感。以诗歌为例,诗歌就是将作者的感情以简练的语言、短小的节奏、形象的描绘反映出来。因此,大局观是教师研读教材时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原则。教师必须能够根据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对教材全面研判,对各单元的重难点进行划分,对作品的人物、环境和情感有所取舍,才能有效选择参读材料,引导课堂教学。

2.《滕王阁序》的参读材料选择。根据新课标和教参要求,《滕王阁序》的教学目标主要有骈体文的学习、典故的运用和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为此,参读材料选择可以从文章体裁、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作为切入点。从体裁方面讲,初唐四杰的文体风格在六朝骈文的基础上有所取舍,更灵活显现。为此,教师可将骈体文相关文章如杨炯的《王子安集序》为参读文本,加深学生对骈文的认识。从作者创作背景来说,《滕王阁序》是王勃“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的偶然集会,为此教师可查阅相关集会如《唐才子传·王勃》和《新唐书·文艺传》等材料让学生对创作背景进行深度理解。从作者的思想情感来说,作者从借景抒情到借典故抒志,尤其是典故的大量运用使得文章“腾蛟起凤”。为此,教师在必要的备课基础上,须查阅相关典故来源并以合适的材料呈现于课堂,从而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文学功底和典故的丰富内蕴。例如“孟尝高洁、阮籍猖狂、杨意不逢、钟期既遇”等均来源于历史故事,用以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二)对学情的精确把握

1.立足学情,以学定教。教师对学情的精准把握是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老师要充分熟悉学生们的基本情况,然后根据情况因材施教,制动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尤其是要结合学生的阶段性思维和学习习惯。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文本参读的目的是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文本参读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初步把握。从知识水平来讲,参读材料与学生既有知识水平必须相吻合,为此教师应对学生既学内容和未知知识进行有效定位和区分,进而提升学生理解水平和教学效率。从接受水平来讲,所选参读材料须在学生接受范围内,否则会适得其反,造成学生因接受水平不足而压力加大。因此,文本参读教学方法的渗入必须考虑学情,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参读材料的选择。否则,教学目标便会无的放矢,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滕王阁序》参读材料选择。《滕王阁序》作为千古第一骈文,既有六朝骈文的风格,又有不同程度的取舍。因此,尽管“初唐四杰”的文风有着显著的骈文风格,但他们以刚健之风取代了六朝的华而不实,正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因此,教师在介绍骈文这一体裁时,可向学生阐明“初唐四杰”的取舍之则,例如杨炯的《王子安集序》。此外,《滕王阁序》典故达几十处,因此教师可利用课上时间集中讲解典故的内涵,利用课下时间将典故来源材料传诵学生自行阅读。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积累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从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讲,《滕王阁序》的参读材料选择可以从骈文特征、典故来源作为切入点,从而让学生提高对骈文的认知程度,理解典故蕴含的内涵。

(三)参读材料的质量保障

1.有的放矢,质量第一。文本参读材料的选择涉及参读材料的权威性、准确性及难易程度等问题。因此,参读材料的选择应以教学重点和难点为突破口,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进行抉择和判断。同时,合理利用好课上和课下时间,对重点和难点在课上进行集中讲解,对于扩展知识点,让学生在课下自行阅读,从而保证参读材料的质量。

2.《滕王阁序》参读材料的整合。正如前文所述,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典故来源、骈文特征等参读材料是本文收集的重点。为此,教师需对参读材料进行有效整合,从而保证材料的高效率、高质量呈现。对于王勃生平、创作背景,《唐才子传·王勃》可概括,既能激发学生兴趣,也能加深对王勃的了解;对于典故来源,教师可详细查明并逐一分类。比如文章中赞美人的典故“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和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应该告知学生的出处和具体内涵;另外对于文章中出现的“冯唐、李广”的历史人物故事典故,也需要详细的讲述。通过对典故的分类梳理,可以使学生在思维接受层面更具目的性和逻辑性。因此,针对众多的参读材料,有效的分类整合才是文本参读的要义所在。

《滕王阁序》作为中学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篇目之一,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文本参读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堂设计,精心选择与原生课文相关联,与学生学习情况相匹配的参与材料,保证阅读教学中文本参读材料的质与量,引导学生自主运用文本参读方法,不断提升语文课堂的活力与效率。

猜你喜欢

骈文滕王阁典故
北魏新贵族的形成与骈文的新变
毕沅幕府与清中叶骈文复兴
第三届“滕王阁杯”童谣大赛获奖名单
滕王阁,我心中的歌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经典吟诵第七期《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经典吟诵第八期《滕王阁序》(节选)
论明清之际骈文的经典化
启事一则
闻鸡起舞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