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鲁工匠视域下山东省技能人才成长现状与培育机制研究

2022-03-18袁征周胜林

教育与职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齐鲁工匠山东省

袁征 周胜林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强调技术工人队伍对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政策多次提及工匠精神,充分说明大国工匠、技能人才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经济和教育大省的山东而言,技能人才是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资源与核心力量。为此,山东省先后下发了《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齐鲁工匠”建设工程的意见》《关于实施“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工程的通知》等文件,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山东省产业结构呈现资源型、重化型的特征,在此产业结构下,山东省内技能人才具有社会认同度较低、技能人才发展缺乏科技活力、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缺陷等问题。因此,加快技能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建设,培养一批契合新旧动能转换需要的技能人才队伍,是山东省实施齐鲁工匠、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项目的重要保障。

一、齐鲁工匠视域下山东省技能人才成长现状

1.人才培养目标有所偏差。技能人才培养和工匠精神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技能人才体现工匠精神是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工匠文化建设落后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山东省技能人才培养乏力。长期以来,整个社会对于技能人才认可度并不高,在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中,知识优于技能,高学历及高文凭依旧处于教育理念高位,这导致技能人才在教育体系中缺乏认可。同时,社会对于技能人才的职业满意度、认可度以及薪酬待遇也不高,而人才培养目标在价值认同上的错位,也导致技能人才培养缺少内生动力。

2.技能人才培育缺乏合力。齐鲁工匠人才培养体系中社会各界缺乏合力,政府需出台政策强化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将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相结合。山东省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和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和办学经验,未将工匠精神培育与技能人才培养融合。此外,企业缺少与学校协同育人的积极性,不能达到同频共振的理想状态,主要表现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通畅、合作协议不规范、育人效果不明显等。由此可见,山东省企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通道不畅是阻碍当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原因之一。

3.技能人才缺乏实践经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化的操作实践能力。高校实践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效果,实践教学的深度体验经验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生产实际环境。然而,山东省个别高校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主要位置,教师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对实践技能要求较低。此外,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工匠精神是技能人才凝聚培育合力的重要支撑,很多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时,未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不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能动性。

二、齐鲁工匠视域下山东省技能人才成长的影响因素

1.政府层面因素。目前山东省就业人员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这与市场认可度和技能提升保障高度相关。一是市场认可,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需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职业院校需要强化工匠精神,引导培养技能人才制造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得到市场认可和消费者青睐,激发技能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二是针对技能人才的技能提升保障而言。由于山东省是人口大省,充分就业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部分传统行业岗位入职门槛较低,入职人员的技能提升意识普遍不强烈,相关部门与行业需要积极引导从业人员主动参加技能教育和培训,提高就业者素质与职业能力水平,避免技能人才发展后劲不足。

2.社会层面因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对工匠精神越来越重视,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社会层面来看,影响技能人才成长的因素有:一是缺乏技能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体现了社会对技能人才的不重视。在“学而优则仕”的文化影响下,工匠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无人传承的文化。社会需要充分认识技能人才的价值,形成支持和重视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社会氛围。二是社会对技能人才没有足够的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不高,不受尊重,导致很多家长不愿意将孩子送进职业院校学习。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优秀的技能人才是产业升级不可或缺的部分,舆论应引导社会关注技能人才的工作,宣传崇尚劳动、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

3.教育层面因素。一是山东省的教育内卷现象严重,大部分学生追求高学历,以进入本科院校为目标,忽视技能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二是高校教师群体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和学位,但是多数教师是毕业后直接从教,没有企业实践和基层锻炼经验,培养出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三是高校毕业生求职青睐于管理岗位而非一线生产服务岗位,未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高校需要引导毕业生爱岗敬业、踏实进取,在服务企业发展中找到个人岗位价值,向成为高级技能人才的方向发展。

4.企业层面因素。企业是技能人才成长的摇篮,也是技能人才发挥作用的主战场。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技能人才保障机制。企业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资本投入是保持企业内部人才积极性、保障技能人才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应建立技能人才管理服务部门,对企业内部技能人才发展提供重要机制保障与服务。二是行业协会对技能人才的指导。技能人才的成长不仅是企业内部发展规划,还应是整个行业协会的关注重点。行业协会应对人才进行跟踪服务,适时对技能人才培养方向进行引导,保持行业内技能人才的活力。

三、齐鲁工匠视域下山东省技能人才培育的对策建议

技能人才培养是系统性工程,锻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对激发山东省内经济活力,保持产业持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政府优化技能人才政策。第一,制定技能人才准入机制。山东省需要聚焦产业需求,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准入机制。使具备发展潜力的传统产业工人在新兴业态下找到职业发展方向,制定清晰的人才准入机制,确保产业有稳定的技能人才储备,同时技能人才有职业归属感和获得感。第二,完善技能人才培育体系。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企业、行业和政府三方合作。政府需要完善技能人才培育,使技能人才队伍培养进入良性循环,保证人才数量的同时提高人才质量:一方面,扩大技能人才培育规模,通过量变带来质变;另一方面,加强技能人才培育质量,将高级技能人才引入培育队伍中,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地方政府指导行业协会,推出具体的行业标准,为技能人才培育指明方向。第三,加大技能人才培育投入。齐鲁工匠人才体系的构建是山东省政府主导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培育齐鲁工匠后备人才过程中:一方面,政府需要投入足够的人力、财力及物力,按照技能人才建设的要求,有序开展常规化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另一方面,结合省情,按照产业发展趋向,有针对性地投入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技能人才培养,搭建技能人才交流平台,加强山东省工会、齐鲁工匠研究院、行业组织与企业工会之间的联系。

2.社会多元支持促进合作。第一,支持技能人才与产业园区合作。建立“产业园区—企业—技能人才”合作机制,把分散在不同企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集聚到产业园区,为之提供创新发展的空间,实现技术提升、企业效益、园区发展的多重效益。第二,促进技能人才与科技行业合作。推动企业构建与科技行业相适应的生产体系,让技术人才到高创新力和高科技水平的行业学习培训,提高技能人才的科技创新力,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山东省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第三,加强技能人才与社会组织交流。鼓励技能人才与协会开展有建设性的交流学习,社会组织与人才的交流有助于技能人才和技术的流通,实现“看家本领不能丢、相互学习共发展”的良好效益。

3.学校制定激励保障制度。第一,优化师资队伍,提高育人能力。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校需要引导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人才回流到教育系统,参与教学工作。同时,构建具有齐鲁工匠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以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升山东省高校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增强技能人才培养的指向性和针对性。第二,完善招生制度,吸引优秀生源报考职业院校。结合山东省教育人口规模、山东省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完善中考、高考招生录取制度,构建良性发展的教育生态,使产业拥有充足的人才资源,技能人才拥有充分选择的权利。此外,为在职人员开展学历提升计划,使技能人才实现能力、学历双提升。第三,加强校企合作,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培养出更多适应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同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不断提高院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合作双赢”的效果。

4.企业创新技能人才培育。第一,明确社会职责,激发人才成长潜能。企业是追求经济效益的社会组织,但也需承担一部分培养技能人才的责任。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挖掘企业中可培养的技能人才,激发其潜能,为企业长远发展储备战略人才资源。第二,加强人才管理,完善服务管理机制。企业需要立足人才梯队建设,激发技能人才发展活力,逐步构建培育、服务、管理全链条的人力资源工作机制。完善“传帮带”技能人才培育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技能人才水平。同时,将技能人才的专业技术等级认定与薪资待遇挂钩,加强技能人才的管理工作,提升技能人才在企业工作的获得感,以期稳定企业技能人才队伍。第三,塑造文化氛围,建构技能人才文化。企业需要在技能人才工作中提升文化“软实力”。技能人才在企业文化中的核心要义是创造企业价值、提升自我技能,在企业“大我”和个体“小我”中找到共同收益的结合点。只要企业文化能够滋养在岗技能人才有成长活力,技能人才就愿意留在企业,在公私两利中培养出更多的齐鲁工匠。

5.家庭多元成才发展支持。第一,转变成才观念,端正家庭教育观。引导家庭教育结合时代发展潮流,建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成才观。第二,尊重职业选择,坚持一技之长立足。作为人口大省的山东,在多孩时代的现实下,父母应该尊重子女的职业选择,推崇多元化成才方式。家庭充分了解孩子的个性,理性选择职业,实现职业与现实的平衡。第三,家风家教示范,打造工匠传承。山东省拥有灿烂辉煌的工匠文化与精神,在齐鲁这片大地上,很多优秀工匠都是从祖辈、父辈那里学习的技艺能力,在耳濡目染中强化技能水平,传承工匠精神。山东省可以通过家庭的传承,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工匠家庭,使技艺立身、以技能从业成为新的社会风尚。

6.个体多方力量同向共为。第一,工匠精技立业。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塑造良好人才形象。匠人有匠心,匠心育匠德,技能人才只有潜心钻研业务,勇攀技能高峰,在弘扬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上不断进取,才能传承技能技艺。第二,教师以技育人。教师要因势利导地转变技能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实践育人,激发学生对学习技能的兴趣,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第三,学生学技立身。“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工程为山东省在校学生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学生要加强知识技能储备,坚持以技立身修业,以成为能工巧匠、齐鲁工匠、大国工匠为职业理想,为服务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齐鲁工匠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齐鲁声音
90后大工匠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工匠风采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工匠神形
齐鲁声音
山东省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