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2022-03-18张帆
张 帆
(安徽工程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在高校日语教学中引入OBE理念,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该理念的特色和优势,还能够对日语教学课堂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有效的改革。同时,OBE教学模式混合日语教学的相关特色,能够帮助高校日语教学坚定发展思路,强化结果导向,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一、OBE理念的内涵
OBE理念全称为成果导向教育,这是一种基于学习产出模式的综合教育方法。成果导向教育实践最早由美国和澳大利亚组织开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逐渐传入我国。OBE教学改革是一个在美国教育界十分受重视的概念和术语,教育研究学者斯派帝撰写的《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一书对这种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借鉴该书中的概念,将OBE定义为清晰的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OBE教学理念强调教育范式的转化,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模式。教师开展课堂教育,需要围绕学生的需求和组织教育的方法进行教育资源调度。因此可将OBE模式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OBE模式强调人人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每个学生基于自身的天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都能获得学习上的进步乃至成功,因此获得成功这个目的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第二,OBE教学模式强调个性化评定,要求教师按照不同学生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情绪能力差异、学习基础开展个性化评定,不能搞“一刀切”;同时还要根据同一个学生在不同阶段展现出的不同特征开展评定,跟进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指导。第三,OBE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开展精细化教学,同时按照学生各自的学习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教学评价,给予更多学生适宜的学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由宽松的框架内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第四,OBE教学模式强调绩效责任,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同为学生的学习成效负责,同时学校和教师主体需要作出客观评价,了解学生每一步学习进程,分析学生进步或不足的原因,并为学生提供改进依据。第五,OBE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力、本位、结果导向的教学模式,教育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或者说强调学生对未来就业环境的主导能力,因此教师要在组织教学过程中罗列出每一门课程的核心能力及对应的核心要求。每个步骤和要求都对应一个课程内容,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也要根据这种目标导向调整自己的学习目的,按照多元化、弹性的要求对待学习生涯。总得来说,OBE教学模式需要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完成自我实现、自我挑战,并结合挑战和实现的结果反馈到原有课程当中,实现自我设计、自主学习。
二、日语专业日语视听说课堂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人才培养侧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日语教学同样如此,偏重日语理论知识的学习,课程教学评价以理论知识为主要考核项目。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通过专业知识的累积,学习各种专业理论,参加各种考试,教师通过考试分数评判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但是将分数作为考核人才的主要方式,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尽管教育界一再呼吁改变考核方式,但传统的方式仍然在当前大多数高校课堂中使用。以安徽工程大学日语专业日语视听说课程为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日语视听说课堂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并且将提高学生分数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缺乏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这种培养方式不适应当前的实践需求,不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指导。在面向社会实践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的专业素质是严重缺乏的,而未来的高校教育突出强调实践技能和应用水平,而不再是开展填鸭式教学。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和个性化需求,重新制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兴趣目标进行有效的对接。
第二,当前教学考核手段比较单一,仍然通过考试这种手段对学生进行考评。虽然也纳入一定的课堂表现,但主要以学生的出勤率为评分标准。学校的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课程设计都围绕考试这个最终结果,影响了对学生的整体引导。
第三,当前学校的教学评价比较单一,主要围绕教师和课程开展评价,并没有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在学业完成度方面表现的水平不同,获得的成绩不同,表现出来的能力素质也不同,而将成绩作为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显然不合理。
三、OBE理念在日语视听说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日语视听说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听得懂、开口说,要以大量的视频资料为依托,使用“互联网+黑板”等混合教学手法,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的动力来自学习产出的不断反馈和积极的自我价值感。
(一)坚持OBE理念,明确日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目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效的语言教学改革正在大步前进。开展日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改革,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明确教学理念和目标。在全面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高校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化和实践导向的挑战,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要想提高学生就业率,就要面向现实、面向需求,真正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提高学生对当前课程的接受程度和对市场的满意程度。
日语视听说课程教学难度较高,日语听力在对日交流中又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调整课程设置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是人才培养方案真正落地的重要保障。未来日语视听说课程需要按照统一的课程标准进行设置,其中系列课程概述部分包括基本信息、课程简介和教学思路。分阶段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开展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未来的日语视听说课程改革应该强调目标的制定,给予学生可调节的学习目标。目前安徽工程学院的系列课程目标,主要是对听的能力作要求,而对说的能力进行辅助要求,未来还需要根据本校日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差异化探讨。例如采取渐进式课程教学标准,提高学生对日语视听说课程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应用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丰富日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手段
强调考试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过于注重答题技巧,不关注听力提高的过程,忽视在日常生活当中积累大量的语言资料,不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近年来,安徽工程大学日语视听说课程逐渐引入认知心理学的相关单元和模块,指导学生建立基于自我认知的学习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课程从2017年开始融入听力元认知指导,进行了系统的教学实践。以第五课为例,教师在上课前为学生提供较多的积累性知识,让学生在听日语片段时能够更多地了解该片段的知识背景。课堂上,教师会引导学生自我检查作业,提前测试听力训练和内容。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养成了反思的习惯。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计划完成、课堂表现情况,为学生的能力进行打分。课后,教师会布置一些跟读、听写作业。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课下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自主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为日语听说能力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拓展教学评价路径
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对学生资源的开发比较有限,因此,日语视听说课程需要对教师的听力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利用,以达成良好的预期教学效果。从2017年开始,安徽工程大学日语视听说课程设置了匹配音频资源的授课内容,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助力。日语视听说1~4课程均配备资源一览表,明确了不同类型资源的应用方式。例如第一课“青烟”,教学目标是能听,掌握部分日常生活用语;配套资源是日语歌曲,时长30秒;授课计划是歌曲播放3~4遍,使用PPT显示歌词、假名,让学生边认真阅读假名边学习歌曲作业。这种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在日语课堂中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四)创新教学模式
安徽工程大学的日语视听说课程采用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为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行提供了保障。信息化教学平台主要分为学生平台和教师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平台了解学生在日语视听说课程中的出勤、视听练习、平时成绩等情况。针对学生的日语视听说学习,学校自主研发了课堂考勤系统试题库系统、平时成绩管理系统作业系统、课程资源库系统,对接多个日语视听说学习APP。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使用,能够为学生日常的学习提供帮助,也能够帮助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监督。教师平台主要分为文档管理系统和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教师可以利用平台获得更加广泛的日语视听说教学资料,撰写教学文档,上传、下载学生的学习信息。该平台方便文档版本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组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
四、结语
OBE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进度,是一种适应当前日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的方法。未来要想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还需要教育者和学习者了解自身的需求,灵活调整学习时间,全面应用课堂内外资源进行思考。学生要认识到自身的角色,教师也要推动学生完成自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