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线上学习的作用、问题与对策

2022-03-18王小英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儿童家长课程

贺 佳,王小英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线上学习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手段,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具有操作便捷、内容选择范围广等特点,在提升儿童认知、学业及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2019年中国亲子家庭素质教育消费报告》显示,32%的家庭曾选择线上素质教育课程。家长们希望借助科技手段寻求更多的教育启蒙机会,让儿童通过自学或协作共学方式在家中参与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线上学习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显示,新冠疫情影响下教育机构暂闭期间,全球60多个国家为儿童和家长提供线上学习资源与教育援助[1],推动了特殊时期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使儿童摆脱了父母没有过多时间与精力对其进行管教的困境,同时为处境困难的儿童提供了可以选择的教育资源与受教机会。

一、线上学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从儿童个人发展角度出发,线上学习作为有效的学习途径,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与学业发展。第一,线上学习对提升儿童阅读与写作能力有积极影响,有助于儿童的语言发展与第二语言启蒙。研究显示,儿童对线上课堂中的显性、隐性信息的理解程度与现场教学达到的效果相当,可以将线上所学动词以相应行为方式在现实中表达出来。即使儿童没有较多的电子设备与多媒体使用经验,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线上学习方法,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2]。第二,线上学习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有促进作用,可以激活情感、互信、规范、互惠、交流和团结等社会性发展所需要素。以编程与游戏为主要内容的线上学习活动可以锻炼儿童勇于同他人协作尝试解决任务[3],熟练使用数字信息技术的儿童往往展现出乐于同他人交往、协作的意愿[4]。第三,线上学习具备发展儿童科学与数学能力的便利条件。数字信息技术为儿童学习科学、数学与自然创造了可观察、可互动、可应用的途径,儿童可以通过多媒体观察微观世界、宇宙世界等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可以通过互动界面学习STEM的相关概念,这对他们未来学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5]。

从社会发展角度出发,线上学习可缓解儿童的教育压力,为处境不利的儿童、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儿童提供优质学习内容。多年来,我国一致致力于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空中课堂以及各地区教育部门创建的免费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皆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学习资源,授课教师与课程内容统一化并具有连续性,让相对落后地区的儿童也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打破了经济与环境限制。此外,教育类自媒体也在蓬勃发展,其中不乏高级教师上传的公益教学视频、问答视频等。这些学习资源满足了儿童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对传统教育起到了补充作用。

二、儿童线上学习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线上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儿童、家庭创造了便利的学习条件,让儿童与家长有更多的教育选择权利,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更是体现出独有的优势,逐渐成为儿童学习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但是,儿童线上学习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一)线上学习缺乏有效互动

线上学习缺乏有效互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从课程设计与平台设置角度出发,以录播课程为代表的线上学习方式难以产生及时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解答,不能根据儿童学习状态调整学习进度,造成儿童泛泛而学。陈大伟等人关于儿童线上学习的调查显示,在线上教学活动中,63.95%的学校选择推送教学视频让儿童观看自学,开设视频直播的比率不高[6]。有效互动的缺失导致儿童在线上学习过程中缺乏紧张感,缺少教师的鼓励、监督与管理。一些儿童看似认真地坐在屏幕前,但大脑没有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导致线上学习流于形式[7]。以美术、音乐、舞蹈为代表的线上素质教育课程为实现经济效益,多为大班课程,有些课程甚至面对百余名儿童同时开讲,节奏紧凑,没有为儿童准备足够的内化与思考时间,儿童的潜力不能得到足够的释放。

其二,从师资角度出发,线上授课教师流动性大,难以形成紧密的师生关系。有调查显示,师资质量是家长选择线上学习平台的首要因素[8]。线上教育平台的师资以兼职教师为主,各机构的入职门槛不尽相同,缺乏规范的管理与约束机制,导致教师入职、离职随意,甚至有同一课程出现多名教师“接力”上课的情况。因此,儿童要不断适应不同教师的授课风格,教师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根据儿童的学习进度与个性提供意见与指导。

(二)挑战儿童自我管理能力与专注力

线上学习虽为儿童提供了时间与空间上的便利,但也使儿童所处学习环境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冲突,挑战儿童的自我监管能力与学习意志,影响儿童专注力的发展。

首先,儿童身处的物理环境与线上学习情境之间存在矛盾,学习效果受自我管理能力影响较大。周围环境的噪音影响以及家庭环境中玩具、家具对注意力的干扰,导致儿童难以快速融入学习情境,这对他们的自觉、自理、自律能力形成考验。调查显示,61.43%的家长认为线上学习期间儿童难以集中注意力;41.22%的家长认为,在家中开展线上学习缺少学习气氛,影响学习效果[6]。可见,儿童的学习意志受所在环境影响较大,家居环境容易造成儿童分神,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游戏化操作模式挑战儿童专注力发展。为维持儿童的专注度,线上课程往往加入一些动画与小游戏。儿童被频繁闪动的画面吸引,被不断出现的操作提示引导,看似一直将目光集中于屏幕之上,实际上并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当他们失去新鲜感时,便会产生倦怠感,难以专注完成学习内容。此外,线上学习常通过虚拟奖励形式使儿童产生互动体验感,将知识内容的理解与否的问题转移为是否获得奖励。儿童的思考仅停留于按照操作完成任务,并不关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是否获得解答,难以就某一问题深入钻研。长此以往,儿童便难以培养长时间专注力。

(三)教师线上教育经验有限

在全新的授课途径与沟通模式下,教师照搬传统教学经验的做法难以支撑起网络课堂。数据显示,教师开展线上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能熟练应用电子设备与网络平台中的各种功能,难以获取课程所需素材与资源。造成此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关于线上教育技能的培训与研讨。数据显示,1/3的国家没有为教师提供任何使用线上学习平台的培训[1]。我国“停课不停学”期间,80.09%的教师表示自己一边开展线上教学,一边摸索线上授课技巧。年龄较大的教师则需要更多的时间适应线上教学模式。当教师遇到线上教学方面的问题时,往往与同事进行交流,缺乏线上教学经验与增进技能的途径与机会。值得鼓励的是,71.81%的教师对提升线上教学技能保持开放、积极的态度,愿意接纳新型授课模式并参与到技能提升活动中[9]。

(四)家长参与线上学习的方式不理想

为了促使儿童积极参与线上学习,一些家长用错误的方式参与线上学习。例如,学习过程中紧盯着儿童,监督其是否安静、坐好,让儿童感觉毫无自由;大包大揽,课上代劳操作界面,课后打卡、上传作业;一些高学历家长担心儿童没有完全吸收学习内容,课上“指手画脚”,课下反复讲解,导致儿童的自我效能感低下。与之相反,一些家长将儿童线上学习视为自己的“时间救星”,趁着儿童开展线上学习的时间玩手机、睡觉,对孩子的学习缺乏基本的关心。

家长们焦虑的原因,一方面是受自身精力、能力、学识限制。例如学识有限,仅能通过监督儿童线上学习过程中的外在表现来判断学习效果;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难以引导儿童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是缺乏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途径。家长不了解儿童的学习计划与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片面地认为线上学习是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单边互动。

三、儿童线上学习的发展对策

基于前文所述的儿童线上学习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本文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一)增强线上学习的互动性与趣味性

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儿童的学习情况,把控学习进度,塑造紧密的师生关系。有效的同伴互动有助于促进儿童的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帮助儿童集中注意力。因此,注重线上学习活动中的互动性、趣味性,根据教育目标选择适宜的授课模式,有助于提升儿童的线上学习效率。

首先,增加线上学习中的交互体验。通过加强课程内容创新、增加互动性体验,激发儿童爱玩、好玩、乐于探索的特质。例如,通过音频、视频、文字等形式,多角度地呈现学习内容;引入感应手柄,让线上课程“动”起来;引入VR体验,让儿童走进故事场景中,增加非现实体验。

其次,根据教育目标合理选择线上学习方式。发展儿童的社会性线上学习活动,宜选择交互性强且具备个性化反馈的学习模式。如小班直播课程,教师有充足的精力针对儿童的行为及言语表现进行及时反馈,满足儿童在社交互动中对共同注意的需求,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而学习抽象概念及不可观测的知识时,可通过录播课程的形式反复播放的影像资料,或是引入应用程序在线操作的模拟游戏,满足儿童一探究竟的愿望。

最后,注重线上学习的可重复、起点自由等优势,允许儿童按照自己的节奏完成学习内容,避免一味追求超前学习、超前互动。尽力提供线上与线下学习结合贯通的机会,帮助儿童同化新知识,实践所学所想。

(二)磨砺儿童自主学习的意志品质

锻炼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懂得学习的主体是自己,有助于提高其学习动力。

首先,要引导儿童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自己穿衣,自己整理学习物品,遵照时间表按时上课,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等。家长也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参与、监管儿童完成线上学习活动;活动之余同儿童加强沟通,并给予及时、温暖的反馈,增加儿童的学习兴趣;此外,家长要为儿童树立积极向上的“数字公民”观念,自觉树立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榜样,帮助儿童找到日常生活与使用信息技术之间的平衡点。

其次,要减少外界干扰因素,为儿童营造利于开展线上学习的环境。例如,在家中开辟学习区域,保证光线充足、温度舒适,撤走易吸引儿童注意力的玩具、摆件,提供高度合理、使用舒适的学习桌椅。线上学习前,督导儿童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线上学习期间,保障周围环境安静,有余力的家长可以陪伴儿童共同学习;线上学习结束后,与儿童就学习感受、学习效果进行沟通,必要时提供正确的补充讲解与答疑。

(三)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开展线上教学时应运用教学技巧打破网络媒介的隔阂,拉近自身与儿童之间的距离。随着线上教育市场的蓬勃发展,在线教师的需求量激增。虽然我国《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中要求线上教育机构聘请已获教师资格认证的教师开展授课工作,但对教师是否具备线上授课能力没有明确的考量标准。因此,为了保障线上课程质量,首先要提升线上教师准入门槛。可借鉴欧洲制定的《教育工作者数字能力框架》,将线上教育能力纳入行业准入门槛,定期对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面对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教育教育职能部门应定期组织开展相关教研及培训活动,加强普通教师线上教育技能培训,使教师学会使用电子设备、熟悉平台功能,了解获取图片、视频、文本等多样化教育资源的途径,掌握线上教学设计方法与授课技巧等。教师培训不仅可以丰富在编教师的教育视野与教育技能,也有助于规范线上教育市场,保障儿童的线上学习质量。

(四)倡导家长共同参与线上学习活动

儿童线上学习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管理。家长积极看待儿童线上学习,提供必要的行动配合,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

首先,家长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儿童线上学习,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线上学习活动。作为新型的学习模式,儿童同样需要时间熟悉与适应硬件设备及网络平台上的各类功能。家长应给予儿童时间,协助他们掌握线上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排解线上学习造成的情绪困扰。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家长还应帮助儿童分析影响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形成自主学习理念。家长陪伴儿童学习时,不仅要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儿童,更要以身作则,展现向学姿态,为儿童树立榜样。

其次,线上学习平台应为家长提供儿童在线学习档案,包含儿童学习计划、当前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内容,供家长了解儿童学习状态;为家长提供使用指南,讲解学习平台中各功能的使用方法与各阶段学习任务与主要要求,帮助家长树立儿童线上学习的全局观念;设立家长控制中心,让家长可以控制儿童单次学习时长、调整温故与知新的比例、设置游戏限制等,加强家长的监督与管理能力。

猜你喜欢

儿童家长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儿童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