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下的辅导员工作推进研究

2022-03-18李兹良

教育与职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竞争力

李兹良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作出的重要决策。“双高计划”旨在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双高计划”对高职学校遴选条件的9项标志性成果中有8项与教师教学和学生培养紧密关联,因此“双高计划”的开展依赖于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打造和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双轮驱动。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以“双高计划”下的辅导员工作推进研究为主题,探索辅导员专家化培育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融合发展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内涵与路径研究的重要命题。

一、“双高计划”下的辅导员角色功能与工作方向

(一)“双高计划”下辅导员的角色功能

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这是辅导员角色的应然定位。然而,长久以来以“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为主的高职院校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并不清晰,“就应用型院校而言,其更注重辅导员角色的管理职能,希望辅导员按部就班地完成好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①。辅导员绝大部分精力忙于日常行政和学生管理等事务性工作,更多沦为“管理者”而非“教师”身份是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的实然状态。辅导员角色的实然状态弱化了其教师身份,也弱化了辅导员以教师身份向专业化、专家化发展以及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主动性与可能性。在“双高计划”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打造和高质量人才培养双轮驱动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辅导员作为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现实推进辅导员作为教师身份的角色定位与功能。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在“双高计划”下,辅导员作为教师身份的角色功能主要依赖于师资能力的开发与师资人才的育成。师资能力的开发主要体现为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以及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指导能力的高质量发展,师资人才的育成主要体现为省级或国家级名师称号和荣誉的取得。具体而言,师资能力的开发主要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能力、大学生技能竞赛能力、创新创业竞赛能力等大学生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相关。

依据“双高计划”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高质量发展要求,辅导员师资能力的开发可分为基础指标与发展指标两类。其中,基础指标可以辅导员指导和培养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能力为基础,对此各大高校通常以大学生就业率作为考核依据,该指标一般要求达到95%以上;发展指标主要以辅导员指导和培养大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生竞赛能力为主,主要分为国家或省市级的大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两类。辅导员师资人才的育成主要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科技服务内容相关,可分为两类:一是与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相关的师资队伍建设指标,如“省社科英才”“省青蓝工程”“省333工程”“省双创人才”“教育部国家教学名师”等高水平名师荣誉称号的取得;二是与科研工作相关的科技服务指标,如“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高水平科研项目的完成。此外,在“双高计划”下,辅导员必须突破作为高校日常行政和学生事务普通管理者的实然状态,回归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和“学生成长成才人生导师”的角色功能。这要求辅导员参与到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轨道中来,参与到与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相关的高层次文化建设项目中来。辅导员师资能力的开发、师资人才的育成可以统一于辅导员专家化培育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融合发展命题。

(二)“双高计划”下辅导员的工作方向

广义的学生工作一般是指处理与大学生政治思想、生活、学习、心理、资助、安全、就业等日常事项相关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主要由辅导员、团支部来处理。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学院副书记、团总支书记均属于辅导员工作队伍。在广义的辅导员工作队伍里,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就是一线专职辅导员,学院副书记、团总支书记通常通过指导管理一线专职辅导员来完成对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学生工作实际上就是专职辅导员通过自身的品德修养、专业技能、人文情怀、事务性工作处理能力等对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事务管理服务方面进行指导、教育、管理和服务的过程。其中,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承担着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在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社会主义教育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实施的重要纲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征程中,高等院校应将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学生作为人才培养任务的重中之重;在大学生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很多学者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在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中占据统领地位的应该是思想道德素质,具体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两个方面。”②毫无疑问,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双高计划”对教师教育能力和学生培养质量的高度重视以及辅导员自身的角色定位都为高校辅导员未来的工作方向释放出重要信号:辅导员队伍必须向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项目投入精力,必须向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项目倾注力量,辅导员个体及团队必须自觉努力地成长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师资储备和人才资源。

二、辅导员在“双高计划”中高质量发展的困境

(一)基础指标任务依靠考核压力,激励方式有待改进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能力是“双高计划”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导向的重要内容,当前该内容以高校学生的就业率作为显性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就业率统计是辅导员工作任务中的一项基础指标,各大高校均对该指标有相应的考核措施,历年来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也均可达标。一方面是由于目前社会一线产业工人的缺乏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高职院校对就业率统计采取的压力考核机制,即就业率不达标直接影响二级学院和辅导员个体的年终考核。在考核机制的压力下,高校招生就业部门和二级学院通常会对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给予充分的提醒和督促,以确保辅导员完成就业率95%以上的目标任务。就业率统计压力的主要传导方式为学院就业部门―二级学院领导―就业辅导员或毕业班辅导员,这种压力层层传递的方式忽视了辅导员实际工作的难度以及学生就业的灵活程度。同时,就业率统计任务完成后的奖励激励方式也过于单一,通常采取指标达成后奖金的平均主义分配模式,容易造成辅导员通过“掺水造假”等方式完成考核任务。

(二)辅导员在指导竞赛过程中作用受限

辅导员在指导学生参与高水平竞赛过程中受到的限制主要包括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两方面。客观因素方面,事务性工作的无边界扩散导致辅导员精力受限、热情丧失。千头万绪、事无巨细的学生工作导致辅导员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的精力严重受限,逐渐丧失了培养学生参加高层次省级以上竞赛项目的热情,职业倦怠、转岗、离职等现象时有发生。主观因素方面主要是辅导员的自身限制。基层辅导员队伍中具有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的专家人才凤毛麟角。这种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性,也越来越引起教育部的重视,并相继出台多个文件直面辅导员职业发展瓶颈、解决辅导员职业发展问题。但很长时间以来,各大高校对上述文件在现实执行层面的效果并不理想。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者的双重职业身份,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最终演化为辅导员在“教师”与“管理者”之间徘徊。长久以来,高职院校对辅导员以教师身份进行高质量发展和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竞赛的潜力并未充分开发。要打破这种局面,需要对基层辅导员队伍里的精英人才进行重点挖掘、重点培养、重点扶持,鼓励具备专家化发展潜质和具有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高层次竞赛能力的优秀辅导员从自身专业化、专家化发展角度以及学生素质高质量培养角度树立目标、积极作为,推动辅导员队伍的精英人才走向具备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大学生竞赛能力、参与省级以上师资能力大赛水准、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三)辅导员在师资队伍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未被充分重视

一直以来,各大高校对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职院校针对辅导员“双重身份”规定的解决办法是要求辅导员自愿选定主岗和副岗,即辅导员要自愿选定“教师”或“管理者”作为未来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这虽然有利于管理的便捷,但实际上对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构成了一定的障碍,意味着辅导员要么选择走管理岗的路线,要么选择走教师岗的路线,这显然是对辅导员职业定位与岗位定位的曲解。现实中,辅导员为了职称晋级考虑,多数选择以管理岗为主岗,这种做法既加剧了管理岗位职称晋升的竞争程度,也弱化了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的重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平庸化,辅导员作为师资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自然无法充分体现。此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论是“校园文化”还是“文化校园”都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这再次凸显出了高校辅导员的重要作用。而且“辅导员专家化培育”本身就可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辅导员在师资队伍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值得并需要得到重新审视。

三、辅导员专家化培育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融合发展

(一)完善指标考核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毕业生就业率已经成为政府需求的核心要素,也相应成为教育部门对高校进行评价与考核的重要指标。运用行政化手段实现高就业率体现了高校对就业率指标的重视,但同时也造成了指标执行与完成过程权力单方运行的结果导向。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每年均能完成就业率指标的考核,但指标达标喜人结果的背后是否能体现为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教育水平和服务水平有待学生和社会的检验。

“双高计划”的宗旨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双高计划”下的就业率指标显然不应是单纯的一个数据结果,而应是学院办学质量、教育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高质量反映。换言之,就业率指标高质量完成的背后是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高度认可。从辅导员的角度入手,就业率指标的高质量完成不仅应依赖于对学生就业数据的统计,更应体现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就业帮扶等教育和服务过程的高质量开展。这就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就业率指标统计的过程中,辅导员不仅应该成为具体的数据统计完成人员,更应该成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教育以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能手。从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角度考虑,首先,辅导员在日常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应以人为本、切实发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作用,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其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力既要体现为对学生群体职业规划的指导性,即依据不同专业特点归纳所带专业学生的就业概况,从而为整个专业学生指明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辅导员应有能力解答其特殊的就业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辅导和就业建议;尤其是对“慢就业”“挑就业”甚至坚持“不就业”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动态要能够较好地理解掌控,帮助学生解决在就业择业方面的心理问题及思想困惑。最后,高质量就业率指标任务的完成不仅应体现为95%的数据统计结果,更应该体现为围绕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命题,辅导员为学生的高质量就业、高满意度就业和强竞争力就业所做的努力与贡献。这种努力与贡献体现为辅导员个体才华的发挥以及个人专业能力的培育,对这种才华与能力的培育不应过多依赖于“一票否决”的压力机制,而应更多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激励机制原理,从物质、精神以及职业愿景等方面给予长期关注,促使辅导员专家化能力的内在生成。

(二)推动辅导员工作重心向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转向

一方面,充分利用“双高计划”建设契机,进一步梳理、规范、优化辅导员工作职责,逐步减少、淘汰低效低端的学生工作任务,以释放辅导员服务与反馈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时间红利,挖掘辅导员在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方面所投入精力的潜力。辅导员工作的压力主要来自对全面发展大学生高质量培养的难度以及高校多部门安排的琐碎的学生工作任务。前者是辅导员的本职工作,基于对岗位与学生的热爱,大多数辅导员在学生培养上愿意投入心血,这也是辅导员职业最为感人的地方。但后者是造成辅导员身心疲惫的重要因素。很多部门将辅导员视作学生工作的“万能胶”,这本身就不利于辅导员的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现实中各个部门尤其要减少安排各类需要辅导员直接参与组织协调的与学生有关的政绩活动。

另一方面,辅导员自身应坚守初心、直面困难,积极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前景并不乐观,真正能够坚守初心,笃志于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辅导员并不多。辅导员要坚守初心,必须经历端正入职动机、深化职业认同、专于职业发展的三关考验。在入职之初辅导员就应对自身的职业取向和职业选择经过深思熟虑。辅导员的入职初心应如辅导员誓词所言:“我志愿成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拥护党的领导,献身教育事业,恪守职业规范,提升专业素养,情系学生成长,做好良师益友。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奋斗!”深化职业认同就是要意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大意义。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工作是事关国家命运和前途的问题。专于职业发展需要辅导员认真对照要求,对辅导员工作的概况、基本要求、职业能力标准等进行深入研究,掌握辅导员工作的内容,熟悉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核心要素,找准方向,增强辅导员职业自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促成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终身发展。

(三)强化人生导师角色,挑战专家化项目,积极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辅导员工作发展的桎梏在于琐碎的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工作占据了其工作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很多辅导员被动陷入各类学生管理工作而无法实现自身教师身份的深化发展,这导致很多辅导员的发展停滞于管理角色而无法完成向大学生人生导师的华丽转身。对此,工作4年以上的“老”辅导员应该积极总结学生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升事务工作的处理技巧、拓深理论研究水准、增进工作精深程度、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对学生工作的调查研究能力和对大学生思想的教育引导能力,积极向“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方向发展靠拢。同时,辅导员要勇于向各项高层次的人才培养项目和名师人才项目发起挑战,提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的指导能力,认真筹划准备申报各类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社科英才项目和教学名师项目等,积极参与到“双高计划”的实施过程之中。此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围绕“双高计划”建设内容,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作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通过学生党团建设、学习兴趣小组建设、特色文化项目建设、辅导员精品项目建设等内容丰富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

(四)扶持辅导员专家化发展,实现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融合

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困境直接导致辅导员专家化发展的困境。就外部环境而言,对辅导员专家化发展的扶持,高校的顶层设计与中层管理要实现协调一致,防止出现辅导员管理和考核“两张皮”的现象。以考核评优制度为例,由于辅导员作为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的存在以及辅导员工作属性的特殊性,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考核评优指标应该考虑单列,不能与教师或管理者的考核评优指标完全等同。同时,各大高校的辅导员职称评审路线大多走的是管理岗副研究员系列,敢于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副教授系列的辅导员极少。在辅导员的博士培育过程中,尽管辅导员工作烦琐、事无巨细、专业化发展难度较高,但各大高职院校在辅导员的博士培养方面也鲜见特殊的优惠政策,这导致高职院校在辅导员博士培养方面的成绩并不理想。显然,高校辅导员专家化发展需要外部环境的培育与扶持,实现高校辅导员专家化发展任重道远。

就内在环境而言,辅导员在专家化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其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的重要意义。首先,辅导员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事务管理服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在学生事务工作的“八小时之外”刻苦钻研,促成包括高级科学研究能力在内的各项专家化能力的内在生成。其次,具备四年以上工作经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事务管理服务工作应逐步向“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目标”聚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启发作用,以专家化的水平服务和指导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最后,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可以实现教学相长,即辅导员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可以反哺辅导员的专家化能力建设,最终实现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和辅导员专家化培育的深度融合发展。

“双高计划”下的辅导员工作推进研究聚焦于辅导员专家化培育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融合发展,辅导员专家化培育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融合发展研究发轫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两大主要职责,立足于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的职业定位,在积极响应国家“双高计划”要求的同时以“双高计划”为旨归,探寻学生培养质量提升和学生工作基层力量的生存、发展和升级之路,“双高计划”下的辅导员专家化培育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融合发展研究命题值得教育界与学术界进一步深入研究。

[注释]

①张晴.应用型院校辅导员角色从实然到应然的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8(6):84.

②曹玉华.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J].教育与职业,2012(12):172.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竞争力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日本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