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思考
——以信息不对称理论讲解为例

2022-03-18吴松彬杨茹梦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道德风险二手车经济学

■吴松彬,杨茹梦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

一、引言

高职学生在经济学理论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解经济学知识点不到位、不透彻和无法应用的学习困境[1]。该学习困境是指老师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某一理论时,学生大都回答知道这个理论,在此基础上,老师进一步提问,学生能否阐述该理论,即用一两句话简明扼要概述该理论或者其与生活中的何种经济现象与之较为接近,学生则普遍认为该理论较难,只是依稀记得之前的学习中老师提到过。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未能深入理解该经济学理论的精髓,依稀记得理论名称而不知该理论的内容及其关键贡献。笔者讲授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时,曾多次碰到上述困境,基于该教学问题的思考,本文重点以经济学经典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教学为例,借鉴文献梳理、案例分析、联想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重构微观经济学思考框架,旨在启迪学生更好掌握经典经济学理论并以此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经济行为及其决策背后的逻辑。

二、文献综述

西方经济学或经济学基础是经管学生入学的必修课程。目前众多学者关注了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内容、方法以及方向等。敬莉[2]总结了“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理论性强、方法多样等性质及特点,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解决办法。刘愿[3]运用案例分析法讲解了经济学里面的需求价格弹性。张翼[4]分析了经济学本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和设计,强调细分数理分析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现。翟仁祥和陈晓华[5]发现混合课堂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态势。刘丽娜[6]结合PBL教学理论(problem-based learning)和混合式教学实践,进一步完善了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考核体系,学生学习效果取得预期成效。但已有研究忽视了如下两个西方经济学的重大特征,第一,西方经济学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现有的经济学理论都是经济学家通过发表论文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学术观点,进而被广大学者所熟知,最终形成了公认的经济学理论,进而指导经济决策。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学论文的发表来自于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因此在经济学理论形成到应用甚至改进的过程中,实际上是“现象观察—理论抽象—实际应用—理论优化”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7]。因此经济学理论并非无根之水,而是凝结了诸多学者的智慧。故在学习经济学基础理论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理论处于上述循环往复的具体环节,厘清经济学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突出贡献以及对经济社会的指导作用。第二,西方经济学理论是一个不断更新的理论,各理论存在内在关联。若孤立地讲解单个经济学理论知识点,势必会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教学设计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历史演进及内涵

在备课阶段,在熟练掌握教材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笔者首先阐述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渊源。经典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强调若交易信息(交易者信息和产品信息)完全对称,那么产品将由价高者得。实际上,该理论模型的前提条件非常苛刻。针对其中的交易信息完全对称和产品同质,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Akerlof[8]考察了美国的二手车市场,即“Lemon”市场(柠檬市场),他发现,二手车卖方由于对二手车的信息了解比较齐全,买者对外表差异不大质量确有较大差异的二手车具有较小差异的预期心理价格,同时二手车卖方不会将车的真实情况告知买者,这就意味着买卖双方了解二手车信息的多少存在差异,即买者和卖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基于利润最大化视角,二手车卖方会销售质量较差的二手车,而保留质量较高的二手车,长此以往,二手车市场充满了残次品,消费者花了较高的支出却购买了质量较差的产品,二手车市场中残次品挤出(drive out)优质品。

Akerlof[8]虽然揭示了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但Rothschild&Stiglitz[9]将信息不对称应用于保险市场进一步提出了道德风险。根据交易时间的先后顺序,学者将信息不对称的后果分为事前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和事后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但不论是原始文章还是现有课本,鲜有准确定义信息不对称、事情逆向选择和事后道德风险这三个经济学名词,若缺乏对经济学名词的解释,那么学生将无法真实掌握经济学基本概念,更难以运用经济学名词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故向学生准确阐述经济学名词的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笔者在讲授相关课程的时候首先阐述上述三个专业术语的直观含义,引发学生对三个概念的思考。首先,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彼此不了解与交易相关的信息,从市场组成看,不了解交易相关的信息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是不了解交易对象信息,理论模型中假设消费者对卖者的信息掌握全面,现实中,卖方的某些信息并不为买者所知,这会导致交易无法达成,第二个层面是不了解交易产品信息,正如经典的论文指出,“柠檬市场”中强调二手车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卖者并不会将二手车的具体情况告知买者,这就会造成买卖双方对二手车存在显著信息不对称。其次,事前逆向选择,事前指的是交易达成(或签订合约)之前,因此事前逆向选择字面意思是交易达成之前的“反向”选择,为什么交易达成之前会有“反向”选择呢?那是不是有个“正向”选择。我们以完全竞争市场为例,在交易信息完全对称的完全竞争市场分析框架下,消费者出价越高越能购得产品。若引入产品质量,那么我们可以定义消费者的“正向”选择为价高者可获得质高产品,该定义与现实保持一致,更为广义的说,消费者“正向”选择指的是一种利于消费者的经济系统运行效率趋高的一个决策行为。反过来说,在信息不对称、产品异质的市场分析框架中,“逆向”选择就是消费者出价越高购得的产品质量反而越低,更为广义的说,消费者“逆向选择”指的是一种不利于消费者的经济运行效率趋低的一个决策行为。最后,介绍事后道德风险,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可直观了解事后道德风险的概念,事后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完成(签订合约)后交易者可能会做出不道德行为,进而损害交易对方的利益。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应用案例分析

信息不对称导致事前逆向选择和事后道德风险在现实生活中有诸多应用。在讲解信息不对称相关理论后,通过将理论应用于生活实际案例,用以解释生活中经济现象,以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掌握和运用经济学理论。

1.银行贷款为何倾向大型企业

以经典的中小型企业难获得银行融资这一学术难题为例,就银行面临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贷款申请而言,由于信号机制的作用银行更愿意向大型企业贷款。事实上,大型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强、资金充沛,大型企业对银行贷款需求并不十分强烈。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由于银行不能充分了解中小型企业相关信息,因此若银行对中小型企业贷款,那么银行将收取较高的贷款利息。由于银行与中小型企业之间存在显著的信息不对称,那么信誉较好的中小型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意愿反而较小,而信誉较差的中小型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意愿反而较大。在该信息不对称分析框架下,银行向较多信誉较差的中小型企业贷款的现象称之为事前逆向选择。在银行贷款之后,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有效监督中小型企业资金的用途,中小型企业在贷款后有可能会将贷款移作他用或后续不打算还款,即损害了银行的利益,带来了一定的道德风险,即所谓的事后道德风险。

2.小黄车ofo的定价难题

信息不对称理论可能会造成单一的事前逆向选择或事后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的道德风险可有效解释小黄车初期容易坏的经济现象。骑行者在扫码打开小黄车时,骑行者就已经和ofo公司签订按时计价的隐形合约,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费用规则,如使用ofo小黄车一小时0.5元是基于数理统计技术得出来的计费标准,但由于ofo公司无法监管骑行者在事后的骑车行为,骑行者往往会损坏、隐藏自行车甚至将其据为己有,做出一些违背道德的行为,带来事后(不道德行为发生在合约签订之后)道德风险,ofo公司面临较大的损失。

3.信息不对称与格雷欣法则的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学者运用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阐述信息不对称理论带来的事前逆向选择,甚至在课堂上有多名学生认为这两者存在因果关系。事实是,Akerlof[8]强调,格雷欣法则强调了买卖双方均准确掌握产品的信息,即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劣币驱逐良币”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官方和民间的金属货币自身价值存在差异,货币市场存在套利机会,因而投机者会以优质货币为原材料炼制劣质货币寻求套利,故流通市场充斥着劣质货币。

综上,在经典的完全竞争市场分析框架中,产品同质,交易者双方信息完全透明,交易者可以买到“性价比”最高的产品。由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买方只能买到“性价比”较低的产品,经济系统运行效率有待改善,买卖双方总福利有上升空间。在放松了交易者双方信息完全透明的假设后,我们得到了与初始结论截然相反的结果。现代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技术出现后,经济社会运行效率逐步提高,信息不对称理论可为学生分析经济系统效率提升的现象提供一个新视角。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结合信息不对称教学实践的全过程,我们发现,学生基本清楚了解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来龙去脉、内容及应用。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信息不对称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如何学习一个新知识点,将其与已有知识相联系,编织知识网络、建立自有知识库。本文对经济学基础教学有如下四点启示。

首先,在西方经济学知识教授过程中,以典型的经济学理论为研究路线开展教学设计。经济学基础是经管类大学生学的第一门课,这门课是经管学科的基础。经济学基础最为核心、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为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经济学基础”的后续信息不对称理论(放松信息透明假设)、消费者消费理论(效用最大化)以及生产者理论(利润最大化)、外部性理论均是对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扩展。因此,厘清各个经典理论的关联节点和内在联系有助于帮助概览经济学理论的演进历程和组织框架。

其次,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引领学生自发“思考”。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不容忽视[10]。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接触、认识和消化新知识的能力较弱,即“自学”能力较弱。结合已有认识和经验,自学能力的提升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保持良好的兴趣不恐惧,一旦提及理论,学生总以为理论涉及高深的数学知识,任何知识点和数学联系起来,学生普遍认为会很难,如果能够认识到不论是数学还是经济学理论知识,均来自于生活实践,或者说运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把理论本质点破,那么学生对知识点的恐惧心理障碍将不复存在,学生兴趣自然也得以提升。第二,全面认识陌生知识不畏惧,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或者新理论的时候,若站在孤立地看待知识点的视角,那么吸收、消化新知识确实令人费解。帮助学生认识知识点存在自身的发展轨迹、全面揭示各个知识点存在自身关联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第三,熟练掌握知识,在消除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后,学生应当熟练掌握经济学理论核心的知识要点(可以采取联想法、类比法形成基本印象),在此基础上,尝试运用笔默写、口头叙述的方式阐述理论基本要点并举例说明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初步认识—大概了解—逐步了解—理解运用”螺旋上升式的认识,学生学习和运用经济学理论的能力得以加强,初步形成自学的思维框架。

再次,强化学生的知识联通能力,编织个性化的知识网络。直接讲解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于初学者而言确有难度,但在完全竞争市场框架中放松信息透明假设(即信息不对称)就能得到更加符合实际且与理论完全不一致的结论,这恰恰是一种知识联通能力的体现。在讲述信息不对称理论后,笔者认为学生应稳固学习根基,在充分理解完全竞争市场及其成立的条件下,在引入信息不对称条件后,比较分析两种情况下的不同结论。通过这种比较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对完全竞争市场及其成立的关键性条件的理解,重塑巩固了已有的知识网络。

最后,加强学生应用经济学知识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经济学理论来自于生活实际又可以指导实际。在信息日益增长的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不对称理论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现阶段个人征信系统、企业征信系统(天眼查、企查查等)方兴未艾,社会经济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其本质原因就是金融市场、就业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教师在传授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同时,还应当结合当下科技前沿,阐述其背后存在的本质。理论联系实际方能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认识及应用。

猜你喜欢

道德风险二手车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63%新能源二手车开不满5万公里就被卖掉
去哪儿网服务供应链道德风险约束机制模型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医疗保险中的医疗道德风险问题研究
经济学
豪华二手车的选车之道
58同城深耕二手车市场
博弈论视角下的建筑工程外包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