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通港口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2022-03-18顾明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南通港口发展

■顾明国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1)

一、港口演变概述

港口是陆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的交汇点,是国内外贸易的支撑平台。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许多著名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因为水路运输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港口经济效应能够辐射到经济腹地,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

第一代港口主要以转运散货和杂货为主,通常是指1960年以前的港口,其主要功能是作为货物的临时存储、转运的场所,对港口的认知停留在运输方式或运输设备变化的接口上。具有贸易行为与运输行为相互剥离的特点,港口只是运输活动的一个孤立的节点,与其他关联业务活动相脱节。

第二代港口通常指1960—1980年之间的港口,除了具备第一代港口的相关功能以外,还提供相应货物装卸、运输、工商业务等服务,具有运输和服务的双重功能。同时,能够以港口为依托,在港口区域内增加一些能够提供增值服务的设施设备,将港口的活动逐步向外延拓展。

第三代港口通常是指20世纪80—90年代的港口,这一代港口具有物流中心的特点,其功能除了具有以上两代港口的功能以外,还增加了货物配送、贸易信息服务等功能,让港口成为了生产与贸易流通网络之间的枢纽,将港口的服务面进一步向外拓展,使港口的服务更加专业化。

第四代港口是指以城市为主体、港口为核心,形成一个产业群的综合平台,港口促进城市发展,城市带动港口贸易,做到港口与城市的相互融合。其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纵深的经济腹地,并且配套发达的交通条件,同时还需要拥有相应的深水航道和码头,配套政策环境和信息平台,形成港城一体的发展模式。

目前世界级大港伦敦港、新加坡港、上海港都形成港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以城市为主体、港口为核心,做到港口促进城市发展、城市带动港口贸易,成功转型升级为第四代港口[2]。

二、南通港口的现状

南通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多种国家战略的交汇点,为其成为长三角地区北翼经济中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此外,南通享有“据江海之汇、扼南北之喉”的地理位置,拥有独特的水运发展优势。根据《南通港总体规划》(2018—2035年)[3],目前将如皋、天生、南通、任港、狼山、富民、江海、通海、启海九个沿江港区规划为如皋港区、南通港区和通海港区三大沿江港区,将沿海的洋口港区、通州湾港区和吕四港区整合为通州湾港区。

三、南通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定量分析

2020年南通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1亿吨,增幅为-7.74%,全国排名第十二;集装箱吞吐量为191万标箱,全国排名24位,增幅为24.14%。由于2020年南通港口将零散货码头搬迁,同时关闭水上过驳区,以及疫情影响等因素,从而造成港口的年货物总吞吐量出现负增长。在集装箱吞吐方面,完成内贸航线标箱153.4万,同比增长27.9%,完成外贸航线标箱37.7万,同比增长10.1%[4]。

此外,通过统计可以发现近五年南通港口的吞吐量由2.26亿吨增至3.1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由83万标箱增至191万标箱。在长三角地区的港口群(宁波舟山港、上海港、苏州南通港、连云港)中,南通港的货物吞吐量占比只有10.59%,只略高于排名最后的连云港的货物吞吐量两个百分点,并且只有排名第一的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的四分之一。在集装箱吞吐量方面,南通港只占长三角港口群的2.24%,只有排名第一的上海港的十五分之一[5-9]。

四、南通港口SWOT定性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区位优势

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与上海和苏州隔江相望,是长三角的北翼中心,同时也是全国为数不多既拥有海港又拥有江港的城市。南通市拥有长江岸线166公里,具有江面宽、航道深的特点,可以停靠大型的船舶。沿海岸线203公里,上起海安与东台界,下至启东咀,将沿海原有港区进行重新整合规划成通州湾港区,其中通州湾港区可建设100个5万~10万吨级的码头和10个30万吨级码头,将崛起成为全国最大的港口集群,打造江苏新出海口[10-11]。

2.陆路交通发达

南通目前拥有崇启大桥、苏通大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三条跨江通道,第四条过江通道张皋大桥2021年12月开工建设,将于2026年通车。截至2020年,南通市的公路总里程为17409公里,其中487.5公里为高速公路;铁路总里程为427.7公里,完成货运量176.68万吨。此外,南通通海港区至通州湾港区铁路专用线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也于2021年年底开工建设。另外,南通境内水网发达,拥有通扬、通启、通吕等多条连接江海的内河航道。

(二)劣势(Weaknesses)

1.沿江港口与城市发展不协调

南通沿江港口货物主要有矿建材料、煤炭、石油天然气、水泥、集装箱等,港口前期建设由于底子薄,其发展方式主要采用粗放型,只希望尽快将沿江资源加以利用,以货物存储和驳运为主,只追求量上的增加,没有做中长期的规划,码头的布局杂乱无章。这就造成沿江港口的发展与城市发展协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以矿建材料、煤炭、水泥等货物为主的港口,容易出现粉尘污染,对城市的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2.腹地配套经济发展滞后

南通沿江港口的发展还停留在三代港口的水平,以仓储和驳运为主,在港口的腹地没有形成规模的配套港口经济,港口效应带来的市场竞争优势,在南通的腹地经济发展中并不明显。同时,南通的保税区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保税仓储、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的功能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形成规模。此外,通州湾海港也未形成规模,配套产业和港口大部分都还处于建设阶段。

3.内陆运河通行船舶吨位不高

由于江船不能入海这一特点,通州湾海港建成后,将货物驳运至江船,后经过九圩港、如泰、通吕等运河进入长江沿江港口。然而这些运河即使经过改造,也只能达到Ⅲ级标准(最大通行船舶1000吨)。通过研究发现,限制航运能力的主要原因为内陆运河上的桥梁,由于南通城镇一般依河而建,大部分桥梁建造年代久远,设计时未能考虑到后期航运业的发展,因此限制了船舶的通行能力,而对这些桥梁进行改造费用较高。

(三)机遇(Opportunities)

1.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以上海等21个城市为中心,向外辐射发展,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在此背景下,南通将建设成为上海的北翼门户,对接上海产业,推动沪通经济的共同发展。在港口方面,要求对长三角地区港口资源进行整合,对港口布局进行优化,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港口发展机制,提升服务全国经济发展能力,对港口分工进行合理分配,通过围绕提升长三角国际竞争能力,共同发展,形成世界级港口群。

2.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打造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下游城市群,加速发展通州湾与长江的集装箱出海口,建立运输体系,提高集装箱水运转运比。在此背景下,国家和江苏省对南通港口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撑,指出要依托黄金水道,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战略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速资源整合,大力发展港区建设,充分发挥出水路中转站的作用,凸显江海联运优势。

3.“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贯穿欧亚大陆,连接东亚和欧洲经济圈。南通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国家的交汇点,借助地缘优势,形成水路直通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陆路服务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格局模式。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发展规划,深化国际合作,完善产业结构,近几年促进了南通港口经济的大幅度发展。

(四)威胁(Threats)

1.国际环境多变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国际政局的动荡,再加上国际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如我国最大的出口贸易国美国,对我国出口的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从而影响我国产品在美国的销售市场,这就造成了我国对外贸易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不能开发新的市场,会给我国的经济造成叠加效应。此外,美国还积极拉拢盟友共同对中国的经济进行针对性打压,这些变动都有可能造成航运市场的动荡,影响港口经济的发展。

2.规划港口区域缩小

在南通港口总体规划(2018—2035年)中,沿江港口岸线由原来的121.07公里变为63.37公里,退出57.7公里;沿海港口岸线由95.5公里变为81.4公里,退出14.1公里。沿江陆域面积由107.18平方公里变为71平方公里,缩小36.18平方公里;沿海陆域面积由253.5平方公里。变为87平方公里,缩小166.5平方公里。虽然港口可以利用的空间有所减少,但是货物吞吐量并未随之成比例减少,并且在未来有可能会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提高港口的工作效率,是南通港口未来的一个巨大挑战。

五、南通港口转型升级路径的对策建议

通过世界级大港转型升级案例,以及对南通港口定量定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到港口的发展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要与城市的发展相互协调统一,形成命运共同体,这为南通港口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思路和指引方向。

(一)提升港口软硬件水平维度

相对于世界级大港,南通港口的软硬件水平与之有着巨大的差异,在进行硬件设备升级时,除了要考虑工作效率以外,同时还要考虑减少污染,装卸搬运和存储过程尽量在区域相对密封的环境中进行,提升绿色作业化水平。对于集装箱货物,要想适应这种高速增长的集装箱吞吐量,南通港口就需要借鉴世界先进港口的经验,提升港口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在软件方面,要根据港口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去创新和摸索,关注每一个可以改进的细节,从微小的量变开始做起,最终达到质变的效果。在岗位职责方面,把公司的所有活动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中,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各尽其职、爱岗敬业。同时应不断完善港口的管理制度,对每个工作节点做到有章可依。另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形成岗位归属感,为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献计献策,增强港口软实力。南通港口软硬件水平提升是一个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先进技术叠加创新管理理念,二者之间形成合力,才能不断提高港口工作效率,增加货物流转速率,充分利用港口有限的泊位和仓储资源,提升港口竞争实力。

(二)搭建大数据平台维度

想要提高港口的工作效率,就需要构建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航运、港口配套等相关信息,对大量碎片化的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形成数据资源。在港口大数据平台构建方式上,应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相关部门、港口、企业为辅的模式搭建大数据平台。平台采用共建、共享的模式,共同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共同享受平台建设所带来的益处。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整个数据平台进行监管,指引平台发展方向,从而打造出一个以港口为核心的大数据平台,提升服务效率。大数据平台建设内容,首先应收集港口位置、航道深度、泊位大小、锚地位置、潮汐、船舶信息情况等基础数据;其次,大数据平台的建立要能够根据电子地图、卫星图形对船舶进行跟踪和定位,了解船舶的航线,停泊港口、停泊时间、海关通关的动态;最后,大数据平台要能够对接运输市场需求,通过船舶实时状态的收集,对数据进行分析,精准安排运输计划。在港口大数据平台构建范围上,除了满足长三角地区海港和江港之间的信息共享外,还要能够与国内外港口进行对接,实现互惠互利的运作模式。

(三)打造港口产业供应链维度

世界著名港口主要采用产业集群效应推动整个城市发展,因为构建港口产业集群,能产生出强大的经济效益以及规模经济效应,有益于降低整个港口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从而增强群内企业的竞争优势,形成相互需求、资源共享的价值链。南通港口转型升级应利用海港和江港地域优势,提升临港区域竞争力,以港口为支点,打通与腹地经济相邻的产业供应链,发展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产业链。在整个产业供应链的发展过程中,应根据南通“3+3+N”的产业发展特点(第一个“3”是高端纺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三大重点支柱产业;第二个“3”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三大重点新兴产业;“N”是指符合产业发展导向、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若干产业),继续保持三大支柱产业优势,优先发展三大新兴产业,逐步探索发展其他产业,特别是发展原材料、半成品产业时,应以“3+3+N”产业为配套服务对象。除了实体产业外,港口服务业也逐渐成为了竞争的软环境,如航运交易、海事法律、海事保险等,形成现代航运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利用沿江和沿海优势发展旅游业,对临港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对其进行深度开发,配套相应的免税店、餐饮、娱乐等旅游配套产业。另外,在港口升级转型过程中,注重绿色化、生态化发展,将港口本身打造成旅游景点,探寻其附加值效益。

(四)构建立体交通体系维度

打通内陆经济腹地,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充分利用水路、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优势,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连接。提升内陆运河船舶通行能力,鉴于内陆运河通过改造以后能够达到Ⅲ级航道的标准,通行船舶最大吨位为1000吨,由于限制船舶通行吨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运河上的桥梁,建议避开桥梁集中的城镇区域,以老运河为基础,开辟一段新运河,将运河的通行能力提升至5000吨。同时,根据运河特点,设计新型运输船型,在不改变船舶吃水和高度的情况下,增加船身长度,从而提升船舶装载能力,凸显江海联运优势。对于武汉下游的港口,大型海轮在通州湾母港驳运后,可以采用长江口入江的方式进行江海联运,虽然航线距离大于内河航线距离,但是通行船舶的吨位会大大提升,5万吨级船舶可以直接到达南京,万吨级船舶可以直达武汉。构建陆路交通网,通过铁路或公路的方式,实现货源地与港口之间的互通。对于公路运输,打造400公里运输配送体系,运用公路网络实现8小时内港到厂的运输优势,服务于长三角地区经济腹地。构建铁路网,运用铁路动脉,连接海港与江港,同时并入铁路干线,利用铁路运输优势,将港内货物输送至全国各地乃至中欧国家。此外,将航空运输纳入到立体交通网络,实现与南通港口互融互通的多重立体交通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南通应充分利用通州湾海港深水航道以及长江水道黄金地段的地缘优势,抓住国家战略发展机遇,借鉴国内外港口转型升级的经验,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结合南通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从提升港口软硬件水平、搭建大数据平台、打造港口产业供应链、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多个维度对港口进行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港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南通港口发展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港口上的笑脸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