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二轮复习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2-03-18张雯颖

考试与招生 2022年1期
关键词:审题试题解题

>>>张雯颖 邓 利

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复习全方位基础知识“扫描”的前提下,进行专题复习和专项训练,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主要面临三个问题:对一轮知识遗忘的问题、应用知识解题存在障碍的问题、惯性思维影响探究实验的问题。

一、一轮复习知识点遗忘的问题

二轮复习主要以专题为主,因此,重点突破的是解题问题,授课过程往往更倾向于解题思路与技巧的传授。但是对考生的调研反馈显示,大部分考生对于一轮复习的知识点存在遗忘的现象,尤其在元素化合物、结构化学、有机化学等有较多概念、物质性质、文字叙述的部分容易出现知识漏洞。不少学生认为,化学更像是一个文理交叉的学科,也正是因为有这种认知的存在,许多考生更倾向于记忆,而缺少对知识体系的理解,于是在二轮复习中就产生知识点遗忘的问题,使考生对于一轮复习的效果产生怀疑,对二轮复习充满茫然。因此,在一轮复习过程中对于知识体系、思维导图的构建要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并在二轮复习的课堂上对知识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滚动复习、夯实,做到以点带面讲知识,以点带面提能力,同时渗透化学学科素养。把一轮复习过程中的点,在二轮复习过程中连成线、织成网,减少知识的遗忘。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存在障碍的问题

1. 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在化学解题过程中,物理、生物、数学等学科的知识融入的也很多。例如2021年河北省第一次模拟考试中,电量计算以及电池电动势就用到了物理的电学公式。2020年山东卷原子分数坐标中立体几何坐标建系等都体现了跨学科知识的应用。2021年浙江卷中出现的纸上层析,实际是生物中学过的实验。

考生在解题过程中习惯性地以化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忽略了其他学科知识的应用。比如,能量密度的计算中使用的公式均为初中阶段的基础电学公式,而考生普遍反映在解题过程中“想不到用什么公式”,甚至认为“根本看不明白题干要算什么”。这一方面体现了考生的审题存在问题,没有充分理解题干所给单位的提示;另一方面更凸显了考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思维的局限性,不会主动利用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解题。历史组合中有的考生甚至直接放弃了这道题。由此可以看出,考生跨学科知识应用的意识十分薄弱。

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综合,是新高考命题的要求之一,一些信息的引入也往往依托学科间知识的融合。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适当引申其他学科知识,并让考生熟悉跨学科知识应用的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甚至可以在习题讲授过程中融入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既丰富课堂,又能有效引导考生运用各学科知识辅助解决化学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在选三模块可以把原子坐标的问题跟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在电化学模块,可以跟物理知识结合在一起。

2.新情境、新信息的分析

随着新高考的推进,新仪器和新信息的分析利用逐渐进入高考,从2019年全国Ⅱ卷索氏提取器的信息分析,到2020年山东卷螯合物概念的引入,再到2021年河北省新高考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由能的结合分析,都是一些大学知识的信息化下放。再看工艺流程题,基本都与实际工业生产相结合,整个流程体现出对实际生产问题的还原与解决。无情境不命题,无情境不考试,已经成为高考的命题趋势。

对于这部分内容,问题主要集中在审题、理解和应用上。首先,在审题过程中,阅读量增大是一个直观变化,在有限时间内对于大量文字信息的阅读分析成为一种新的能力考查,而考生往往出现一目十行、粗略阅读的现象,导致许多有价值的信息被直接忽略;其次,考生在二轮复习中需要培养高效的信息加工能力,如果找到新信息后不理解其意义、用途,就会导致错过解题的关键点;最后,不少考生因为考试时过于着急,导致无法在新颖的信息中抓住核心问题。新情境的引入像是给题目包裹了一个华丽而繁复的外衣,考生往往被看似复杂的外表迷惑,而忽略了试题真正的核心是什么。这一点在部分流程题上表现明显,为了还原工艺生产路线,流程图往往比较复杂,部分考生养成了先分析流程再解题的习惯,这样往往会在分析的过程中被卡住思路,而有些步骤在后续设问中提供了新信息,或者是在整个试题中并未涉及设问,不需要分析,而部分考生被复杂的情境外表所困惑,浪费了宝贵的答题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限时审题练习,老师在课上带领学生对新信息新情境进行剖析,提升学生分析信息、挖掘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通过典型习题的细致讲解,让考生体会如何审读、分析、理解试题,并应用信息解题。流程题本身基于真实的工艺操作,对考生的要求比较高,而在题目设计时,并没有要求考生把每一步操作都弄明白,因此,根据题目的设问见招拆招,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提高得分。

三、惯性思维影响探究实验的问题

化学二轮复习还有一大难点在于探究实验分析。在探究实验方面,北京卷一直都比较新颖,2018年选择题中的铁电极反应与铁氰化钾溶液检验亚铁离子的探究问题、二卷中高铁酸钾的制备与性质探究,2019年SO2与AgNO3溶液的反应探究等一系列的探究实验都成为考生头疼的问题。考生最大的问题在于已有知识的局限性带来了惯性思维,因此影响了对试题的分析判断。以2019年北京卷中SO2与AgNO3溶液的反应探究为例,考生在解题过程中认为SO2与AgNO3溶液必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Ag2SO4,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对于试题的设问充满了不解,大大降低了解题效率。其实,探究实验只要认真审题,抓住题干中的变量,顺着试题的提示就能顺利解答,但却因为考生的先入为主阻碍了对试题的客观分析,导致考生形成错误认识,认为探究实验是非常难以解答的。

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通过练习弱化考生的惯性思维,加强考生对于试题的客观分析;另一方面更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考生探究,不能把知识绝对化。化学是探究性学科,在学科素养中更强调“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落实,因此,比起绝对化的刻板的知识讲授,更需要引导考生学会探究,学会根据题干中的提示去分析,根据具体信息研究化学反应,要知道每个化学反应的产物都离不开具体的条件。

二轮复习是提升能力的重要时期,考生所出现的一轮知识的遗忘问题、应用知识解题存在障碍的问题以及惯性思维影响探究实验的问题,总结而言就是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存在问题。对症下药、对点突破是关键,强化思维训练、方法传授是过程,应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审题试题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用“同样多”解题
“三招”学会审题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七分审题三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