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农村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22-03-18曹楠楠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贷款

曹楠楠

(南京审计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从经济的层面思考教育的发展。构建“实效稳固”的教育投入机制能够确保高等教育获得坚实的经济基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便开始探索构建个人、学校、社会、国家分担的机制,并相继出台了多种自费与公费机制,使学生的经济负担得到极大地缓解。而到1997年我国学校的自费与公费普遍实现了“并轨”,使“缴费上大学”的格局逐步确定和稳定。然而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收费水平日渐提升,学费占教育支出的比重日渐加大。特别对农村贫困学生来讲,学费支出已经严重超过了家庭预算。而构建科学合理的资助管理模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轻贫困大学生所面临的经济负担,使农村贫困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学习和生活中。

1 农村贫困生概念、资助性质及资助形式

农村贫困生主要指在当前的收费背景下由于经济来源无法满足在校就读期间各类费用支出的农村学生群体。其构成要素主要有三点:(1)生源来源是我国农村地区;(2)经济困难;(3)难以充分满足“就读费用支出”。为帮助农村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正常地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与建设中,经“银监会”、“人民银行”、“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的艰苦探索与学校的持续努力,我国已经基本构建了以 “学费减免”、“勤工俭学”、“学生贷款”、“奖学金”为主体的资助政策体系,学校也结合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基本特征和特点,深入探究学生资助的需求和方向,使资助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科学、多元、合理。然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农村贫困大学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和特点,需要我们对农村贫困学生资助的性质进行重新的探究[1]。首先,农村贫困生资助的二元性。笔者认为农村贫困生资助的二元性主要表现在:(1)学生资助是为确保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教育公平,让农村学生不因经济因素而影响学业;(2)学生资助应鼓励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应局限在经济层面,而要从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角度,为期提供精神、思想、文化层面上的资助。其次是资助形式,我国现行的资助形式主要有“发展型资助”与“公平型资助”。其中发展型资助形式主要包括贷款免还、专项助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公平型资助包括绿色通道、特困补助、学费减免、勤工助学、生活贷款等。在我国资助政策持续推进下,传统以金钱赠予为主的资助方式,往往存在诸多的问题,特别在学生思想和精神层面,极容易导致学生形成 “依赖心理”。因此现行的资助政策和体系逐渐将原来的直接赠予转变为借贷关系。但在奖学金、助学金等发展型资助形式上,应保留原有的资助形式,使学生在资助的过程中,获得学业上的激励。总而言之,农村贫困生资助的基本思路是在公平型资助的前提下,深化发展型资助,从直接赠予逐渐转变为借贷关系,使贫困生资助更契合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即在资助政策的支持下,帮助学生成为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与建设的优秀人才[2]。

2 互联网时代下的农村贫困生资助管理问题

通过明确我国农村贫困大学生资助的性质、形式,能够为学校创新资助管理模式提供依据和方向,使学生资助工作从经济资助逐渐转变到精神、文化、思想、教育及职业发展等多种层面。然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学生资助管理模式却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资助工作的正常开展。

2.1 资助内容不全面

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农村贫困学生的“精神面貌”、“道德品质”、“价值取向”普遍受到现实生活与互联网文化的影响,导致学生在接受学校资助的过程中,出现心理上的“拜金主义倾向”,难以认识到学校资助的深层内涵和基本意义。导致学校各类资助难以在学生发展的层面上发挥作用,彰显价值。虽然我国各大院校在资助管理性质与形式上,深化了对农村贫困生资助的认识,并革新了资助形式和内容体系,使“直接赠予”转变为“借贷关系”,极大地避免了经济资助所带来的学生依赖问题。但由于缺乏对互联网时代的认识和理解,难以充分地明确学生资助的本质和性质,导致心理资助、思想资助及就业资助等资助体系难以形成和落实,导致学校资助不够全面、不够完善、不够细致。难以充分贯彻现代资助理念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和诉求。究其原因在于资助主体并未明确学生资助的二元性,过度追求经济对学生学业的保障功能,无法明确资助在学生发展上的表现形式,将工作重心局限在经济资助的层面上[3]。而要想克服此方面问题,学校必须在深化认识和理解资助二元性的前提下,加强校内协作,将资助管理范畴延伸到学校教育、学生管理及就业指导等不同的层面。

2.2 管理决策不合理

首先是分类方法。我国现行的农村贫困生分类方法通常将学生划分为一般贫困和特别贫困两种。但由于造成农村学生家庭经济问题的要素较为复杂,贫困程度也存在诸多的差异,导致人们难以分辨出相对贫困与一般贫困学生。如果分辨工作失误,将导致学生所享受的资助权益受到影响,严重影响到学校资助的质量和效率。其次,评定方法。我国现行的评定方法主要有班会讨论、班委推荐及辅导员主导型。虽然不同的评定方法都能够帮助学校明确资助目标、确定资助范围,但在公正性、公平性上却存在明显的问题。再次是变化评定。现有的农村贫困生界定工作普遍是从学生入学开始的,一旦评定结果确定,便很少会发生变化和改动。即以后在此范围的学生几乎都能获得资助,而不在此范围,却忽然面临经济问题的学生,便没有任何机会获得学校的资助。简言之,我国院校现有的资助管理模式缺乏动态性或弹性,不能对学生贫困程度进行动态跟踪和调查。最后是管理流程。资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对事件的调整、评价、控制等环节,然而我国部分院校在资助管理流程上,缺乏必要地调整与评价环节,极大地影响管理决策的效率。特别在资助监督上,现代院校还未制定出真正的监督机制,无法对资助管理过程、学生接受资助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如果在贫困生评定中出现评定造假问题,将严重影响到学校的威信,并且弱化了农村贫困生对学校资助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2.3 贷款体系不完善

首先是贷款管理与办理。通常来讲在申请助学贷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手工填写多种表格,容易出现字迹“不清”、“涂改”、“错填”等现象,导致后续审批效率低下及打回返工的现象。而一旦发生“返工”,只能通过银行—学校—学院—学生的方式,要求学生进行修改,导致贷款办理的效率非常有限。其次是信息沟通。学生在申请贷款后,难以明确自己的申请状态和进度,只能漫无目的地等待。而当学生获得助学贷款信息后,学生无法持续地与银行和学校保持数据信息上的交流,银行和学校也无法获得学生的“发展动态”。最后是贷款周期。由于人事调动,学校助学贷款容易出现管理工作与贷款办理经验和方法的传承问题,导致学生贷款办理周期不断被延长,严重影响到学生接受贷款或资助的质量[4]。而在还贷层面,学生欠贷的原因主要有(1)暂时性的经济困难;(2)难以明确还款渠道、还款金额;(3)工作繁忙,遗忘还款时间;(4)还贷途径受阻,即学校所在地缺乏还贷推进;(5)恶意拖欠。由于学生拖欠贷款的因素较为复杂,如果学校依旧采用传统的资助管理手段或催缴手段,将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基本权益,但由于切实学生还贷特征的管理办法还未形成,学校还无法完善现有的贷款体系。

3 农村贫困生资助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

通过明确农村贫困大学生资助的二元性及形式,我们能够清晰地明确学校资助模式在资助内容、管理决策、贷款体系等层面所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借助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信息技术创新资助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流程,丰富管理内容,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健康地发展与全面地成长。

3.1 延伸资助管理内容

首先学校应明确学生资助的二元性特征,确立资助管理的形式、框架和内容,将心理帮助、思想教育与经济资助融合起来,使资助管理模式更契合新时代对学生资助工作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特别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现代院校需要做好社会调研、理论探究及数据分析工作,深入分析互联网时代对农村贫困大学生所带来的道德品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层面的影响,明确资助管理的具体内容,使资助管理范畴得到延伸和扩张,帮助学校在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前提下,更好地推动、鼓励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其次,学校应协调好心理帮助、思想教育与经济资助之间的关系,明确资助管理流程在不同教育领域的渗透程度,通过实践研究,提高资助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假如学校难以做好部门协调方面的工作,将容易出现“各自为盈、各自为政”的问题,影响到资助管理的有效性,致使学生资助工作受到“阻碍”。而在资助管理内容延伸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信息优势,通过构建网络交流平台或共享平台的方式,打通资助管理人员与思政教师、心理教师的沟通桥梁,使资助管理工作渗透到其它教育工作、管理工作及服务工作的过程中。最后,通过突出学生资助的二元性特征,制定资助管理内容评价标准,衡量不同管理内容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合理性。譬如直接赠予类管理内容便难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融合学生就业、学习、科研等内容的资助内容,可以帮助农村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经济建设中。此外,在资助管理内容丰富的过程中,学校还应结合学生在资助后的变化情况及评价结果,对资助管理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资助管理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水平。

3.2 完善资助决策体系

首先应优化分类方法。现代院校应结合生源特征、区域经济特点,通过构建调研小组、科研小组或专项小组的方式,形成出清晰的贫困大学生分类标准,使贫困大学生界定,更加清晰、明确、具体。当然在信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和学校之间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分类经验和分类体系,细化分类指标。其次,革新评定方法,传统班会讨论、班委推荐及辅导员主导型评定方法存在公正性、公平性等层面上的问题,导致农村大学生评定结果和精准性受到影响。因此学校可通过与企业、政府的深入合作,构建全新的“个人资产信息查询系统”,即将全民经济收入、资产拥有情况集中到特定的信息管理平台,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经济来源问题进行初步的评定,随后结合传统的评定方法,对学生进行细致、科学、全面地评定,以此降低人为因素、主观因素及其他影响因素对评定结果所带来的“制约”。再次,构建动态跟踪系统。针对传统管理决策体系难以明确学生经济变化情况的问题。现代院校应从资助管理制度上,转变传统“僵直”的管理方式,嵌入有关学生经济变化情况的分析机制、评价机制;或者通过优化学生管理机制和学校信息系统的方式,将一卡通信息及学生及其家庭的流水情况共享到学校的资助管理系统中,通过数据分析和比对,明确学生经济变化的基本状况。但在此过程中,学校必须注重对学生隐私的保护,要求数据系统研发人员以折线图的形式,表述学生经济变化情况。最后,完善管理流程,现代院校应将评价环节、调整环节、监督环节融入到资助管理流程中,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学生消费情况进行分析和探究,评价学生的经济状况;通过制定评价机制的方式,评价学生在接受资助后的学业变化、思想变化及经济变化,并提出相应的调节机制,譬如学生在接受资助后,“价值取向”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学校应着重加强思想教育层面上的资助。而在资助监督的层面上,学校应从学生评定、学生贷款、管理工作等层面制定监督标准、监督目标及监督机制,提高管理流程的完善性与科学性。

3.3 强化学生贷款体系

首先在贷款管理与办理的层面上,现代院校应加强资助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注重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引进和应用,转变学生手工填写申请表格的格局,提升贷款审批质量与效率。譬如构建贷款申请APP,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填写的方式,将基本信息汇报给院校、学校及银行。而学院和学校则需要制定相应的审核机制、责任机制,对学生所提交的申请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从而提高申请资料的准确性、规范性及有效性[5]。然而在审核机制构建的过程中,学校有必要通过数字加密技术、电子签名技术,确保数据审核、传输的安全性,避免数据造假对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所带来的影响。其次,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在贷款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前提下,学校有必要构建信息沟通、信息共享及咨询模块,学生能够通过信息咨询模块或信息共享模块,及时了解到贷款办理进程,可以更好地与学校、银行保持联系和交流。而学校和银行则能够通过信息共享模块,明确学生接受贷款的基本状况。但在信息共享模块构建的过程中,学校务必将相关的信息系统纳入到该信息模块中,譬如一卡通中的消费数据。最后,优化资助管理手段,提高学生贷款偿还效率。其一,积极构建办公自动化系统,引导资助管理人员将学生数据、资助情况完整地输入到办公系统中,并对未完成事项、已完成事项进行标准,对难点、重点工作进行标注,以此帮助后续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更好地对接学生贷款办理工作事项。而在还款工作上,资助管理人员需要构建还款咨询公众平台,通过定期地、自动地提醒学生偿还贷款的方式,提高还贷的时效性和有效性。然而在公众平台构建的过程中,学校必须通过微信小程序,引导学生将欠贷原因填写在小程序中,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譬如针对暂时性经济问题,而无法按时还款的学生,可延长还款时间;针对还贷途径受阻的学生,则需要学校开创出新的还款渠道或途径。

4 结语

农村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是项系统工程,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拥有鲜明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因此,现代院校应结合网络时代对农村贫困学生所带来的影响,拓宽资助管理范畴和内容,促进资助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从内容、决策及贷款等角度出发,构建出能够适应贫困大学生资助二元性的资助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资助管理真正的功能和价值,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贷款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还贷款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