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复句双语气副词共现规律研究
——以“难怪”类语气副词为例

2022-03-18李思旭

关键词:句首复句连词

李思旭

(安徽大学 文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9)

语气副词是副词系统中较为独特的一个小类,其语法意义、语法形式跟其他副词都有较大的不同:从意义上看,大部分语气副词意义比较虚,主要由动词虚化而来;从句法特征上看,跟一般的副词相比,语气副词的位置分布较为灵活,可以出现在句中,也可以出现在句首;从表达功能上看,语气副词有非常强的语篇连接功能。汉语单句内部副词的连用规律,黄河(1990)[1]、张谊生(1996)[2]、袁毓林(2002)[3]已经有所研究,但是复句内部两个小句之间语气副词的共现,研究还很少,从句法层面系统地探讨语气副词在两个分句中的共现规律,还未见专文研究。本文以表领悟义的语气副词“难怪”跟表醒悟义或确信义的语气副词“原来”“的确”“确实”的共现为例,尝试探究“难怪”复句中双语气副词的共现规律及其衍生历程,以及与连词的连接功能的比较分析,进而拓展语气副词的研究领域。

一、“难怪”类双语气副词的共现类型

(一)双语气副词共现的句法分布

语气副词主要用于命题之外,表达说话人对命题的主观态度。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句子中的位置比较灵活,既可以在句中,也可以在句首和句尾。占居主语之前句首位置的语气副词, 是“高位位置”,在语气系统中具有高位功能;占居主语之后谓语核心成分之前的句中位置的语气副词,是“低位位置”,在语气系统中具有低位功能(齐沪扬,2003)[4]。双语气副词在分句中的共现同样符合“高位位置”与“低位位置”的分布规律,即句法位置相对灵活:既可以位于句首,也可以位于句中。结合“难怪”和“原来”来说,又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难怪”“原来”都位于句首,形成“难怪+NP+VP,原来(的确、确实)+NP+VP”格式。

语气副词“难怪”在句法上是高位表述,对全句起修饰、限制作用,其表述的对象是整个句子。如例(1)中“难怪”统领的是整个始发句“爱尔兰的踢踏舞如此精彩”,同样“原来”统领整个后续句“节奏感也有民族性”,表示一种领悟义。

(1)难怪爱尔兰的踢踏舞如此精彩,原来节奏感也有民族性。

(2)难怪女人喜欢这些亮晶晶的石头,的确可以衬托出风采。(亦舒《香雪海》)

(3)难怪岛内盛传李登辉与民进党是“道上”的朋友,民进党是李登辉用“奶水养大的”,李登辉是“台独”的总后台等等,确实言之有据。

2.“难怪”位于句中,“原来”位于句首,形成“NP+难怪+VP,原来(的确、确实)+VP”格式。

此时的语气副词“难怪”居于句中,属于低位表述,其管辖范围是句子中的述题部分,对VP进行表述。如例(4)中“难怪”管辖的是“阁下要过门不入了”,不对整个句子施加影响。例(5)中管辖的是“蝶恋蜂觅”,而不是“这里蝶恋蜂觅”。“原来”“确实”是高位表述,管辖的是后面的句子。

(4)这就难怪阁下要过门不入了,原来阁下受不了我这种杀气! (古龙《陆小凤传奇》)

(5)这里难怪蝶恋蜂觅,确实让人留连忘返啊。

3.“难怪”位于句首,“原来”位于句中,形成“难怪+NP+VP,NP+原来(的确、确实)+VP”格式。

同理,下面例句中的“原来”“的确”居于句中,是低位表述,只统辖VP部分。例句中的“原来”“的确”分别管辖的是“是个大蛀虫”“气味相投”“扎手”。

(6)难怪这么好的企业,效益就是上不去,厂长原来是个大蛀虫!

(7)小许不语,难怪黎子中会选中周如心做继承人,看来二人的确气味相投,十分怪僻。(亦舒《红尘》)

(8)难怪摆到今天拖到今日也无人敢审敢问,这案子的确扎手。(韩子庚《后补三国》)

4.“难怪”“原来”都位于句中,形成“NP +难怪+VP,NP+原来(的确、确实)+VP”格式。

(9)也难怪人们好奇,四胞胎确实罕之又罕。

(10)也难怪你不信任我,我过去的表现也确实没法让你信任——你是不是觉得我过去特恶劣?(王朔《我是你爸爸》)

(11)许多观众难怪看到这个场面,激动万分,感叹“中国的国际地位确实提高了”。

以上“难怪”和“原来”句法位置分布的灵活性,还可以从副词的评注功能上进行解释。所谓评注功能就是表示说话者对事件、命题的主观评价和态度,副词的评注功能受到辖域的限制(张谊生,2000)[5]。评注性副词在句法上可以充当高层谓语,句法位置分布也比较灵活,可以在句中,也可以在句首。“难怪”和“原来”在句首、句中位置分布的差异,体现出的是全幅评注和半幅评注的差别:凡是既可以位于句首也可以位于句中的评注性副词,是全幅评注,也就是对整个命题进行评注;凡是只能位于句中的评注性副词,是半幅评注,也就是只对述题部分进行评注。例(1)(2)(3)中的“难怪”和“原来”都位于句首,所以都是全幅评注;例(9)(10)(11)中的“难怪”和“原来”都位于句中,所以都是半幅评注。

以上讨论的是“难怪”在前一分句(即先行句或始发句)、“原来”在后一分句(即后续句)这一先结果后原因的情况。此外,还有“原来”在前“难怪”在后的先原因后结果的情况,对应上文四种情况的例句分别如下:

(12)原来统统在这里,难怪我刚刚在外面连个鬼都找不到。(赖声川《一妇五夫》)

(13)才猛然发觉原来自己也洒了一头霜,难怪连朱青也认不出我来了。(白先勇《一把青》)

(14)原来申老三胸前藏着块钢板,也就难怪刺不动了。(古龙《小李飞刀》)

(15)她知道朱延年在西药界确实臭了,这也难怪别人提高警惕,不敢用她。(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

以上例(12)是“原来”“难怪”都位于句首,形成“原来+NP+VP,难怪+NP+VP”。例(13)是“原来”位于句中,“难怪”位于句首,形成“NP+原来+VP,难怪+NP+VP”。例(14)是“原来”位于句首,“难怪”位于句中,形成“原来+NP+VP,NP+难怪+VP”。例(15)是“确实”“难怪”都位于句中,形成“NP +确实+VP,NP+难怪+VP”。

语气副词之间的共现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到语义因素的制约,只有两个语气副词所表示的语义相一致或相和谐时,才能够共现。比如本文讨论的“难怪”主要表示对已有事实原因的醒悟,所在的分句都是已然的或确定的,与它共现的语气副词也必须具备对已然事实的评价这一特点,而语气副词“原来”“的确”“确实”等都正好具备这样的特点,所以可以跟“难怪”共现。

(二)“难怪”类双语气副词的特殊共现

1.“难怪”独用。

下面“难怪”的独用,可以看作是倒装——“难怪”所带的结果小句语言序列过长或者表述比较复杂,因此移到前面,“难怪”单用。而例(16)中“难怪”后面带的其实是“照片洗出不理想”。当然也可看作是结果已在前文交代,故省略了“难怪”后面的内容。

(16)生活中,我们会感到,照片洗出来如果不理想,一般情况人们不理会自己的照相技术如何,而要先看看是哪里产的彩卷,如是国产的,立刻就像找到了充分的理由:“难怪,原来是国产卷。”

2.“原来”独用。

一是后有引用,便于隔开;二是起舒缓语气的作用,相当于卖了个关子,设置了个简短的悬念。如:

(17)难怪在东店子街上很少看到人,原来,“村民都当经理去了!”

3.“难怪”“原来”的复现。

复现是“难怪”“原来”在句内的重复出现,可以增强全句的气势,加强全句的醒悟义,并不与上文的共现规律相违背。如:

(18)难怪她从没有对任何一个够意思的求婚者动过心,难怪她对那些说不出来是善意的愿望或是恶意的闲话总是淡然地一笑付之,原来她的心已经填得那么满,任什么别的东西都装不进去了。(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19)其中有一枚金印“文帝行玺”最引人注目,原来这是南越国王背着汉朝中央政权私刻的,难怪后来吕雉对南越国采取经济封锁政策,原来其有二心。(倪方六《中国人盗墓史》)

(三)“难怪”类语气副词与连词的共现

双语气副词“难怪”“原来”(的确、确实)跟连词的共现,主要是后一分句的语气副词“原来”“的确”“确实”与表原因的连词“因为”共现。在北大CCL语料库中,我们只发现了以下三例:

(20)难怪中国人憋足了劲要改革、要开放,原来是因为中国人经历过我们难以想象的政治和经济灾难。

(21)难怪她心里烦闷,因为先生去世对她来说的确是一个巨大冲击。(大江健三郎《生的定义》)

(22)难怪许多人都不能谅解,窃窃私议,因为他们确实隐约地感到是被利用、出卖了。

从上面例句可以得出一个倾向性规律:语气副词“原来”跟连词“因为”共现时,表领悟义的“原来”在前,表原因的“因为”只能在后;语气副词“的确”“确实”跟连词“因为”共现时,表原因的“因为”在前,表领悟义的“的确”“确实”只能在后。

此外,语气副词“难怪”“原来”(的确、确实)与连词的共现,可以对跟语气副词的共现产生影响。不跟连词共现的双语气副词,句法位置分布比较灵活,详见上文的分析。跟连词共现的双语气副词,其句法位置分布就受到限制,主要体现在后一分句的语气副词上。跟连词“因为”共现的“原来”,只能出现在复句后一分句(或后续句)的句首,不能出现在句中。跟连词“因为”共现的“的确”“确实”,只能出现在复句后一分句(或后续句)的句中,不能出现在句首。

“难怪”因果复句中,因句部分连词的使用强调了导致“难怪”小句中结果的客观原因,使得前后的关联作用更加明显。

(23)a.原来是因为中国人经历过我们难以想象的政治和经济灾难。

b.原来是中国人经历过我们难以想象的政治和经济灾难。

比较例(23)a句和b句,我们发现从语义强度的等级来看,显然a句都大于b句,语气副词与连词的共用加强了语气的强调功能。此外,全句的重音也发生了转移。a句,对比重音显然是连词“因为”,表示因果关系。b 句,对比重音是“原来”,起提示原因的作用,表领悟义。

总之,语气副词共现的句法分布,既可以出现在句首(NP之前),处于高位位置,也可以出现在句中(NP与VP之间),处于低位位置,还可以与连词共现,加强全句的语气。为语用表达的需要,存在一些特殊的共现的形式,如“难怪”“原来”独用,“难怪”的重复使用等,但仍符合语气副词的共现规律。

二、双语气副词共现的衍生历程

(一)“难怪”词义的历史演变

《现代汉语八百词》[6]408对“难怪”的解释为:副词,表醒悟(明白了原因,不再觉得奇怪)。这里的“难”有“不应该”的意思,用“难怪”的小句前后常有说明真相的小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7]938对“难怪”的解释为:(1)动词,不应当责怪(含有谅解的意思),如“这也难怪,一个七十多岁的人,怎能看得清这么小的字呢!”(2)副词,怪不得,如“难怪他今天这么高兴,原来新机器试验成功了。”

在北大CCL语料库中,我们检索到“难怪”的古代汉语用例共有181条,其中有效例句178条。“难怪”连用最早见于南宋话本。如:

(24)丈人便道:“这也难怪你说。老汉却是看你们不过,今日赍助你些少本钱,胡乱去开个柴米店,撰得些利息来过日子,却不好么?”(南宋 佚名《错斩崔宁》)

明代“难怪”连用的只有9例,清代开始大量使用。明代“难怪”的用法有以下几种:

“难怪”作谓语核心动词,后面带体词性宾语(主要是人称代词),此时的“难怪”是短语。如:

(25)是我空有重瞳之目,不识英雄,以致韩信弃我而去,实难怪他。(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26)大圣道:“此言也是,难怪汝等。你且立下,待老孙先去打听个消息,看可请老孙不请。”(明 吴承恩《西游记》)

“难怪”+动词性短语或小句。如:

(27)因此,孙彻虽则一肚锦绣,难怪连年不捷。(明 安遇时《包公案》)

(28)又说平日耕田的人,如何去见得诸侯?难怪他不去。(明 钟惺《夏商野史》)

清代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用法。“难怪”所在小句句末出现了“矣”“也”“了”等语气词。如:

(29)既彼不尽主人之礼,剽掠村落,以助朝夕,彼亦难怪我矣。(清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30)盖生之贻赠,所费不资,迟迟又久,终不能一达其目的,黄金虚牝,难怪其气愤之填膺也。(清 佚名《梵林绮语录三种》)

(31)可见我的见识不错,可就难怪我要急急的跳出红尘了。(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

“难怪”表示“不要怪”的意思。如:

(32)三日内不送尸棺,难怪我辱汝祖宗也!(清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33)李景呀李景,你既如此存心不仁不义,难怪我反面无情。(清 佚名《乾隆南巡记》)

“难怪”独用。如:

(34)月空说:“这也难怪,我也不认识。事从两来,莫怪一人,这位雷爷他先要跟我动手的。”(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

(35)这事也难怪,你究竟要多少银子为聘,你快快说来,好给你前去!(清 佚名《乾隆南巡记》)

清代开始出现了“难怪”进入状语的句法位置,具有副词的语法功能,表醒悟义。如:

(36)众客甚不过意,问曰:“丞相何恨之深也?”范雎将旧事诉说一遍。众客曰:“如此亦难怪丞相发怒。”(清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37)都是我自家不好,没有说得明白,难怪你们不懂。(清 张春帆《九尾龟》)

此两例中的“难怪”既可以理解为“难以责怪”,后接表示消极性意义的成分;也可以理解为“怪不得”表示领悟义。但是以下例句中“难怪”的“难以责怪”的消极性意义完全消失,只能理解为“怪不得”:

(38)那常未法在寺中与一个火官和尚不睦,被他窥出行为,乃悄悄将此事禀与智广知道。那智广闻言,说:“难怪数日少见他出入。”(清 佚名《乾隆南巡记》)

由此可见,从清代开始,“难怪”由表示“不应当责怪”(含有谅解的意思),发展出表示“怪不得”的领悟义,其词义开始虚化,但未完全虚化,动词性的用法与副词性用法共存。

(二)语气副词“难怪”“原来”的历时共现

搜索北大CCL语料库,不难发现“难怪”“原来”在小句中的共现,最早出现在清代。此时的“难怪”“原来”仍然保留着实词意义。如:

(39)你原来未入仕途,也难怪你不知道。(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这里的“原来”理解为“原本”“原先”,为时间名词;“难怪”仍然有“责怪”的意味。但是实词用法的只有一例。大部分的例子里“难怪”“原来”已经虚化为副词,连接两个小句,前后语气呼应,分别表示领悟义与溯因义。如:

(40)难怪当日劫掠客商,一经动手便可得利,原来如此凶勇。(清 佚名《施公案》)

(41)原来如此,难怪足下伤心。但足下所言,三位仙师,我也略知一二。他们并非不肯见你,也无何种憎嫌之意。(清 无垢道人《八仙得道》)

(42)女娲看了一转,心中暗想道:“原来如此,难怪大家不能抵挡了。”(民国 钟毓龙《上古秘史》)

因此,我们推测“难怪”“原来”是在清代之前就开始虚化,而到清代基本完成,只有极少的例子还保留着实词用法。另外,从例(40)(41)(42)也能看出,民国及民国之前“难怪”“原来”共现,既可以是“难怪……,原来……”,也可以是“原来……,难怪……”,在使用频率上,反而是“原来……,难怪……”句式更多。现代汉语中“难怪”“原来”共现绝大多数是“难怪……,原来……”句式,只有少数是“原来……,难怪……”,后者如:

(43)原来大家出的白花都很多,那就难怪她出一磅六两哪。(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44)原来是个销售经理,难怪她挣钱多!(李可《杜拉拉升职记》)

三、“难怪”复句与相似复句的差异

(一)“难怪”复句与“难怪+VP,连词+VP”的区别

现代汉语“难怪+VP,连词+VP”,按照连词的音节单双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单音节连词。

能够进入“难怪+VP,连词+VP”句型模式的单音节连词只有“并”。如:

(45)难怪他们要为农业科学家李禾树碑,并把这块碑石立在了“教稼台”的旁边。

(46)难怪发现了他、培养了他,并一直甘当他的“后勤部长”的广东拍卖业事务(深圳)公司总经理林生总爱把郑晓星推到最引人注目的会场中央。

2.双音节连词。

能够进入“难怪+VP,连词+VP”句型模式的双音节连词也不多,有“因为”“而且”“然而”三个。如:

(47)难怪有人要把它比喻为中国近代史的关塞,因为从这里可顺流而上直抵天津威胁京都。

(48)此话掷地有声,难怪外国监理非常满意我们这些“中国监理”的工作,而且对工程质量也表示放心。

(49)难怪赵志敬生气,然而如此暴躁吵闹,实非出家人本色。(金庸《神雕侠侣》)

下面来看“难怪”复句与“难怪+VP,连词+VP”的区别。张谊生(1996)[2]指出,连接功能是现代汉语副词的基本功能之一。“难怪”小句中语气副词与“难怪+VP,连词+VP”中连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语用连接义上。如:

(50)难怪刘敬槐数年走私乐此不疲,并发展到完全按国外标本商人要求的季节、地点、品种捕杀。

(51)难怪布什总统和克里都不急于谈论这个问题,因为谁也没有想出一个能避免这种两难局面的令人信服的计划。

例(50)中,连词“并”只表示递进关系,句意进一步加深,一般是全句的语意重心所在。但由于前分句句首的“难怪”,使得全句的重心发生了转移,由“发展到完全按国外标本商人要求的季节、地点、品种捕杀”转移到表面状况的描述:“刘敬槐数年走私乐此不疲”,关注的焦点也提到了前面分句。“并”换为“竟然”后,全句的重心又落回到了后面分句“发展到完全按国外标本商人要求的季节、地点、品种捕杀”。与此同时,还带有强烈的传信评价的感情色彩。例(51)也可以作类似的分析。

总之,语气副词“难怪”不仅具备了连词的特征——连接作用,连接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而且其表示语用连接义的功能远远大于连词,“难怪+VP,连词+VP”句型模式中,“难怪”削弱了连词的连接功能,并抢占了全句的重心,使句子焦点得以转移。而“难怪+VP,原来(的确,确实)+VP”的句意重心仍在后面分句。

(二)“难怪”复句与“因为……,所以……”复句的区别

齐沪扬(2003)[4]在论述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时提到,汉语中的传信表达可以是对消息来源的交代, 也可以是对事实真实性的态度, 还可以是对事件的确信程度。本文的传信评价是指从说话人角度考虑, 对说话内容范围的一种评价。“的确”“确实”可以表示说话人对确定的客观事物的肯定态度;“难怪”“原来”可以表示说话人对确定的客观事物的形成事由的解释;“竟然”可以表示说话人对客观事物的出乎意料的惊讶的态度。而“因为……,所以……”句重在对认识结果的表述,不带有说话人的传信评价。以下例(52)a句只客观表述她没来上课的原因是她生病了,而b、c、d显然带有说话人的主观评价,突出说话人的感情色彩,加强了语言的渲染力。

(52)a.因为她生病了,所以她没来上课。

b.难怪她没来上课,原来她生病了。

c.难怪她没来上课,她竟然生病了。

d.难怪她那么勤奋的学生不来上课,她的确/确实生病了。

“因为……,所以……”复句由于不带有说话人的主观评价,书面语色彩比较重,因此适用于科技文献、正式文体等。而“难怪”小句口语色彩浓厚,生活气息比较足。段业辉(1995)[8]认为,语气副词分布的语用功能之一是使语言更加口语化:分布在“语气副词+NP+VP”句式中的语气副词使语言更加口语化的功能增强,如例(53);分布在“NP+语气副词+VP”句式中的语气副词使语言更加口语化的功能更强,如把例(53)变换为“上官金虹难怪要你们来杀我,原来你……”

(53)难怪上官金虹要你们来杀我,原来你是个阴阳人——不男不女的阴阳人。(古龙《小李飞刀》)

四、结语

本文选取表示领悟义的语气副词“难怪”、表示醒悟义或确信义的语气副词“原来”“的确”“确实”,探究“难怪”复句中双语气副词的共现规律及其形成机制,就是在这方面的一次大胆尝试。我们把语气副词与复句相结合,探讨复句两个小句都包含语气副词的这种双语气副词的共现规律及其衍生历程,希望能给语气副词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角度。

双语气副词的共现,除了本文探讨的复句中两个分句之间双语气副词的共现(即句间共现),还可以是复句之间的共现(即句群共现),如例(54)和例(55)。此外,还可以是三个甚至更多的语气副词的共现,如例(56)和例(57)。

(54)难怪他时不时地凝视我一阵!原来我在他眼里是一个被滴了显示剂的细胞。(梁晓声《表弟》)

(55)原来哈尔滨机场没有水泥地面的跑道,飞机是在草原上咕噜咕噜地滑行。难怪一下雨,就必须得停航了。(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56)的确不能不受到震动——难怪会有这本非同寻常的小书,难怪编者在“后记”中说,为了抢出这本非出不可的书,不惜先借钱凑出出版费用。

(57)原来你就是林若萍呀,难怪我不认识你了,这次我在圆月山庄请客时,原本有你一张帖子的,可是你有个拜兄柳若松投到了我的门下做徒弟。(古龙《圆月弯刀》)

本文所讨论的双语气副词的共现,主要是按照句法位置分布来展开分析的。语气副词既可位于句首,也可位于句中;既可以由句首位移至句中,也可以由句中位移至句首,有时还会因语用的需要而单独使用。这些情况又受到什么因素的制约?其背后的规律又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本文还未能很好解决,希望能引起学界的关注。

猜你喜欢

句首复句连词
你会用连词吗?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韩国语复句结构的二分说
英语倒装句用法归纳
西夏语中的对比连词 djij2
复句内部不应当用句号
论句首“正是”的篇章功能
until和t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