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鲁班文化的建筑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22-03-18肖继军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鲁班工匠培育

肖继军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文化是民族的文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世界文明中,灿烂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华儿女奋发图强,铸就了伟大的物质和精神文明,鲁班文化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一抹亮丽的色彩。如何深入挖掘并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弘扬鲁班文化,灌溉建筑类高职学子成长,滋养新时代中国建筑行业后备军,不断提升我国建筑行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鲁班在劳动实践中一丝不苟、追求极致的匠心技艺所衍生出的“鲁班文化”为我们当前培养建筑类高职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育人资源。鲁班文化有鲜明特点,有三大精髓 :一是精湛,二是勤奋,三是创新[1]。作为2016年十大流行语,李克强总理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鲁班文化与工匠精神具有直接的因缘关系,鲁班文化中蕴含的核心思想就是工匠精神。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2]。这是对工匠精神内涵的一次高度凝练、科学阐释。在国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鼓励大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今天,工匠精神所蕴含的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敢于创新等核心要义显得尤为重要,挖掘和利用好鲁班文化,培育精工善筑的优秀匠师也更为迫切。

一、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意义

2021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政策文件的密集出台,充分彰显了弘扬鲁班文化、培育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全民共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意义。

(一)工匠精神有助于高职学生形成职业精神

现实生活中,缺乏工匠精神甚至起码职业道德的现象比比皆是。单从建筑行业来看,频见报端的豆腐渣工程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使用寿命远远不达设计使用年限,建造时就因为工人师傅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存在质量问题。这极大浪费了社会资源、降低了百姓生活质量。从本质上讲,鲁班文化传承不力、“工匠精神”极度缺乏是这些社会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鲁班文化的核心特质之一就是“精湛”,而其孕育出的工匠精神更是展现了一种对自我价值认知、对职业认识、对社会负责的虔诚态度。通过鲁班文化的传播与熏陶,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一种高尚的职业追求,从而形成宝贵的职业精神。逐步培养起对自身职业价值的深入认识,树立起责任感、自豪感;能够立足时代,感受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担当,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在细致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理念中实现人生价值、成就职业高度。因此,必须在建筑类人才进入职场前进行鲁班文化和工匠精神的熏陶与培养。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也能够从源头上减少因缺失负责态度造成的行业乱象,塑造风清气盛的建筑业生态。

(二)工匠精神有助于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

自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一直在缓慢上升。根据教育部的初步测算,2022届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超千万。大量毕业生进入求职市场,使得就业危机越来越明显。当然,就业危机的出现有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带来的些许原因。但从深层次角度考虑,高职类大学生出现就业难、择业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高职院校培养输送的毕业生同企业需求不相匹配,错位较为明显。近些年频见报端的招工难、用工难就是一个有力印证,尤其是部分特定职业岗位用工人数缺失规模庞大。在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向心力、凝聚力的今天,在人才培养上单单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显得片面、失衡。过硬的职业品质同扎实的技能同样重要。所以,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回过头去重新审视鲁班文化中的精髓,继承弘扬鲁班文化,重新注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环节,方能实现高职类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目标。与此同时,在弘扬鲁班文化、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的正面引导也会从另一个层面激发高职类大学生群体学习的积极性,在迈向大国工匠的道路上实现更高的职业高度和更大的人生价值。因此,建筑类高职大学生的培养必须同企业要求的用工素质相配套,鲁班文化必须伴随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中熏陶学生、感染学生,以期铸就坚实的工匠品质、工匠精神。正是在这种大力营造工匠精神的文化场域中,不断筑实学生高度负责的职业态度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素养,最终培养出能够适合企业和社会需要的合格技能型人才,进而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质量。

(三)工匠精神有助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中国百姓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另外一个层面也说明,新时代下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吃穿住行等社会服务领域亟需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去大力提升相关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故而,建筑行业现代化水平如何提质升级对于人民群众能否住得便捷、住得舒适、住得开心尤为重要。当前,以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化施工、信息智能化运营和管理为主要特征的高级建筑产业形态方兴未艾。实现我国建筑业从传统到现代,需要我们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建筑业后备军的建筑类高职大学生为改革起点,大力弘扬以“精湛”“勤奋”“创新”为特质的鲁班文化,不断厚植鲁班文化成长土壤,以此为基培育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在学生职业发展中树立起“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的职业原则。唯有如此,才有实现完成建筑行业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任务的可能。总之,培育建筑人才的工匠精神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将极大促进中国的建筑业转型升级。因此,必须大力继承和弘扬鲁班文化,厚植工匠精神成长土壤,矢志创新,戒除浮躁,为中国建筑行业提供坚强精神动力支撑,谱写一曲中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凯歌。

二、培育建筑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面临压力。继承和弘扬鲁班文化,培育和铸就工匠精神有助于造就一批批“德技双修”的优秀大国工匠。高职院校作为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场所,应当也必须做好职业教育中工匠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深挖鲁班文化精髓,从当前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需求出发,施行科学的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充实校园文化内容,浸润鲁班文化育人功效都是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可行路径。

(一)施行科学的办学理念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起始环节和重要塑造期就是在校求学时期,新时代下能否及时更新转换自身办学理念,输送的人才能否被企业和社会所接纳赞许,不仅仅关乎一所学校的办学声誉、发展前景,更能对国家产业升级与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由于高职院校自身办学理念对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和指引作用,故而施行科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对于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高职院校要秉持面向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重新审视培养主体和专业建设等办学内容。比如,建筑产业近些年转型升级日益加速,专业设置与调整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方针。因此,建筑类高职院校要大胆创新,在新理念的指引下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可以从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出发,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原则,构建建筑设计技术、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设备安装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和市政与交通土建技术等5大专业群。同时,在培养主体上也要大胆创新,引入多元主体。厚植学生内心工匠精神,除了学校培养引导之外,也离不开市场主体中的大量相关企业的参与。社会中很多大型建筑类企业文化建设走在了高校研究的前列,这不得不引起高等院校的深思,同时与其开展交流合作弥补差距进而将鲁班文化的育人工作领先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同企业进行深入交流合作。开展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举办各类企业文化专题讲座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实训中的市场意识、创新理念、团队合作与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3]。对于企业内的专家,要及时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提升他们在学校办学活动中的话语权,鼓励他们进校兼职承担职业学院部分实践教学任务,等等。也可以利用和发挥这部分专家的桥梁作用,把企业实训车间作为重要学习场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在师徒关系中涵养起工匠精神。此外,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协作教学等形式,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企业文化熏陶,在双师型教师、师徒制的活动开展中,在鲁班文化的传承中,逐渐培育起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此外,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要加强同不同国家的高等学校的交流合作。积极向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德国、日本等国家寻求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时代在进步,新问题、新挑战也在不断涌向高职院校。面对挑战,高职院校在培育人才的模式上更是要与时俱进、防止落伍。

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通过线上加线下的互相配合,对学生开展鲁班文化和工匠精神两类主题理论宣讲。各高职院校可以从公共课教学团队中遴选若干优秀的工匠精神理论宣讲师,组成鲁班文化和工匠精神理论宣讲团。进系部、进班级,每学年开展若干工匠精神理论宣讲活动。通过一定时间宣讲,后期打造学生主讲的“鲁班讲坛——我的体会我来说”等活动,一方面加深学生对鲁班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深刻认识,另一方面也是对教师理论宣讲团成果的一次检验。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参与展示的鲁班讲坛活动,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期下一学年我们的理论宣讲团再次进行该项活动时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开展工匠精神理论宣传普及。开展讲好鲁班文化故事、劳动模范进校园、毕业生“廉洁诚信立业”宣誓、新进员工宣誓等活动。对于学生身边的好榜样要及时运用好“互联网+理论”这种新的宣传手段,充分利用“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开展工匠精神典型学生人物的宣传普及,扩大宣讲的覆盖面,增强宣讲对高职学生的吸引力。同时,还可以通过铸造若干鲁班文化育人的活动品牌,培育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譬如举办鲁班文化艺术节、鲁班科技创新节、鲁班技能竞赛节等校园活动品牌。最后,针对不同系部专业背景实际情况,要结合不同专业特色,开展“一系一特色”“匠心鲁班”育人文化活动。

(三)充实校园文化内容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所有育人途径中,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如何深深植入每一位高职学子的内心深处,鲁班文化如何融嵌校园文化,工匠精神如何凸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营造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鲁班文化蕴含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是建筑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必备的,也是大国工匠所必备的品质。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挖掘鲁班文化,可将其核心要义以宣传图片的形式张贴于教学楼内部,使同学们在抬头之间、俯身之时均可感受到浓浓的鲁班育人文化,从这些优秀的工匠祖辈身上汲取营养,养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和职业素养,带动校园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发扬。另外,学校在规划设计中均可以考虑在各教学楼、宿舍楼、食堂、体育馆、广场、公园等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中融入鲁班文化,弘扬工匠精神。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史馆或者主题教育展览馆,展示光辉灿烂的鲁班文化和杰出校友事迹,为弘扬工匠精神提供重要传播平台,为培育在校高职生工匠精神提供场所,更为学生交流创造沟通的桥梁,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高度负责的职业素养。

此外,关注校友发展,定期邀请优秀工匠专家进校园,通过讲座、微信推送、视频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宣传,让广大学生认识和感受校友的职业素养,从而促使其逐步确立起正确的职业操守。

三、基于教师团队建设激励育人效能释放

逐步培育和树立起建筑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除了学校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外,教师在提升学生知识技能和思想道德素养方面,也发挥着十分的重要作用。因此,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承鲁班文化、培育和树立建筑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建设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为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匠心育人团队建设,增强“匠心育人”实效性。

要打造“三·三型”育人团队,为增强“匠心育人”实效性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方面,要建设具有“理论力”“情感力”“人格力”的“三力型”育人团队。一是每月至少组织教师进行一次团队理论学习。在团队理论学习内容上,注重教师在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更新与培训学习,要时时保持对本专业、本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前沿动态的了解与学习。这是团队建设能否发挥强大育人功效的压舱石和最大底板,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在专业领域以强大的理论力折服学生。每月一次的团队理论学习除了专业领域知识的更新与学习之外,另外一项重要的知识培训内容则是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以鲁班文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教育。除此之外。团队成员还要利用各自专业优势互相交流课程思政建设,打通学科壁垒,全面落实好三全育人工作,全方位、体系化培育与提升学生工匠精神。二是每名教师每年下建筑企业实践锻炼时间应不少于1个月。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实践出真知,理论的更新是至关重要的,关乎我们培养出的人才是否合乎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这一角度上讲,教师下建筑企业实践锻炼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凡是经批准下建筑类企业锻炼的教师,在下企业实践锻炼期间至少要持有一项实践项目成果,要真正做到校企融合、校企合作,达到真正锻炼的目的。唯有如此,教师才能真正展现育人的硬实力,才能将在企业的实践感知反馈到具体的教学课程中去,将在企业中感悟出的匠心、匠气传递给课堂中的每一位建筑学子,激发学生对职业的责任感。三是每名教师应该联系1个班级或合理人数进行具体教育,承担相应班级学生的学习规划、生活指导和职业发展方面的指导任务。前期,通过加强团队师资理论学习、下企业锻炼等做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发力促进教师素质成长,最终都要落实到弘扬鲁班文化、培育建筑类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目标上。但是鉴于当前大学课程安排和普遍大班化教育带来的师生接触交流较少等现实矛盾,会严重阻碍育人效果,为此,团队教师必须联系一个班级,从大一年级开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担任联系班级学生的知心人、引路人。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坚持理论灌输、氛围熏陶,注重融入融合,将“工匠精神”“鲁班文化”贯穿在教学管理实践全过程,覆盖到学生全员上[4]。从学生生活、学习以及未来职业规划上提供坚实指导,以仁爱之心、扎实学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发挥教师育人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做一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具备创新精神和崇高责任使命的优秀工匠人。通过这三个方面,着重建设具有“理论力”“情感力”“人格力”的“三力型”优秀育人团队。

另一方面,要着力打造“高职称”“高学历”“高素质”的“三高型”育人骨干。一是发挥“头雁”作用,培养引进“高职称”人才。发挥负责人“头雁”作用,通过结对帮教、培训进修、教研科研、培养或引进教授的方式提升团队整体实力。除此以外,还应为一批发展潜力大的教师指定“传帮带”师傅,设置专门培训经费支持和鼓励这一批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参加各类提升培训,以期培养若干优秀教授,打造多中心“头雁”,以点带面,提升团队整体产、学、研实力。二是依据“雁阵原理”,打造“高学历”团队。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在生活、学费、科研等方面进行经费支持,并出台相应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其学成归校。三是实施“雁阵战略”,打造“高素质”团队。在这一方面,要注意在积极外派团队成员走出校门外出学习培训的同时,也要注重积极联系相关学者专家,来校开展培训讲座,通过教研活动、学术交流、下企锻炼等方式,提升团队师资整体素质能力,以“雁阵战略”为指引,真正发挥团队鲁班文化育人实效。通过以上途径,打造“高职称”“高学历”“高素质”的“三高型”育人骨干,并将该类育人骨干充实到鲁班文化、工匠精神理论宣讲团中。

四、结束语

壮哉复兴梦,美哉劳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所有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就事业的好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建筑类高职院校必须传承和弘扬好鲁班文化和工匠精神,铺就一条能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光明大道,并履行好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的时代使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高职院校的应有担当!为此,在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为培育建筑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职业院校需要充分利用好鲁班文化,以此为文化场域,施行科学的办学理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充实校园鲁班文化内容,浸润鲁班文化育人功效,厚植工匠精神发展土壤,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大国工匠,服务和贡献于我国的现代化事业。

猜你喜欢

鲁班工匠培育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快乐小鲁班
超级『鲁班』
聪明的鲁班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
鲁班造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