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教育实践探索

2022-03-18李焕弟

读写算(中) 2022年8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语言表达数学知识

李焕弟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遥观中心小学,江苏 常州 213102)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现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明显加快。为了更有效、简洁地交流信息和表达个人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已引起许多数学教师的关注。例如,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画一个时间轴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运用列表法更清晰地呈现和交流信息;运用统计方法学习基础数学管理。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表达数学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是科学的基础,数学中的符号、图像表达形式和数学建模是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已成为现代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前提。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课程知识及其包含的思想是以数学语言为基础的。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表达数学语言的过程中,经过逻辑思维的梳理,数学通过一定的符号和数字转化为语言输出。在数学思维向数学语言的转化中,学生需要将数学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系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洁、准确地表达个人思想,从而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数学新课标一直强调,学生是数学课堂的主题。教师要提升数学教学成效,首先就要调动学生在数学知识传递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只有“愿意”学习,数学教学成效才能提升。在课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这样可以让提问者和讨论者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让师生平等沟通、消除障碍、相互促进,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真正把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有利于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

根据数学课程新课标的相关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在组织学生观察研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数学思维。同时推动数学课程知识与综合学习的有效融合,帮助学生发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的内在联系,并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交流能力。数学语言交流通常是利用数学知识进行的。学生通过信息和情感的传递,在相互接触和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语言,养成严谨的逻辑思维,拓宽自身的数学知识空间。特别是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众多学生可以在应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深化对数学概念、数学定理的理解,并且在与同伴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交流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现状

(一)教师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缺乏重视

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访谈表明,教师对数学语言的关注程度较低。大多数教师认为,数学教学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只要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通过课堂教学自主解决问题,就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认为,如果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能力,就意味着学生能解决问题,他们在数学考试中成绩也不会差,就证明他们的教学方法也是成功的。虽然有教师意识到重视数学语言表达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但是目前仍然有不少教师认为卷面成绩比较重要,难以改变。因此,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学生正确回答数学问题的情况,缺乏与学生在课堂上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开展对话与交流过程的重视。

(二)教师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示范不足

一些教师认为,在数学课程中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往往比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更有效率,因此,很多教师更关注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缺乏为学生进行规范性数学语言表达的示范活动。而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模仿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教师的语言示范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十分重要。首先,教师专业的数学语言表达可以直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数学信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果存在不规范的语言表达,很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不理解,从而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其次,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教师的标准数学语言可以锻炼学生对数学语言的应用。

三、影响学生学科素养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自身因素

从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来看,当前很多小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缺乏必要的学习动机,不同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机也不尽相同。部分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是为了积累文化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但是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这部分学生的动力有所不足。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来看,小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分清楚不同内容的轻重缓急。但是由于数学课程知识的逻辑性较强,很多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足,对数学课程的学习目标缺乏明确的概念。这些问题就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个人数学学习成绩得不到有效提升,数学学科素养也难以得到发展。

(二)教师个人因素

虽然在“双减”政策下,众多教师的对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但是很多数学教师的教育理念难以得到有效的转变。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成效,缺乏重点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考量。理论化的数学课程知识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不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那么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还受到教师个人的影响,如果学生喜欢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那么就会在这门课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如果学生对课程教师不感兴趣,那么学习成效就会不如前面的情况。因此,教师个人能否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是影响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家庭环境因素

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也对学生有着明显的影响。如果家长能够灵活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就能够在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保持严谨的态度,认真学习数学知识。如果家长能够在日常对学生进行作业指导,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学生的家庭环境因素对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影响是极其明显的。

四、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主要原则

(一)坚持教育思想的生本原则

教育生本原则主要是指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在设计不同的数学课程内容时应结合学生的主要学习兴趣和个人需求,打破以往数学课程教中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养成,让学生能够在表达个人解题方式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思路,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坚持单元知识的系统性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首先需要学生对不同数学单元的知识形成一个直观的理解和整体的把控,单元知识的系统性意味着教师要认识到教材中的单元知识是整体性的,分散的知识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一般表现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理清单元知识框架,选择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对数学课程的整体认知。

(三)坚持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制定数学课程目标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起着全局的主导作用,是最重要的环节。设定本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可以对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提供指导,使每个课时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而不是相互独立存在,这也要求教师跳出教材,把握知识的本质,从更高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

五、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路径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兴趣导向性,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兴趣,设计针对性的课程教学内容,在活跃学生个人思维的同时,鼓励学生表达个人思维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创设符合学生兴趣的课堂情境,为学生营造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并推动学生主动表达。

比如,在学习《认识元角分》的课程知识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模拟了商场购物的情境,要求学生将自己身边的文具进行定价。比如一套尺子2 元、一本字典19 元、一块橡皮1 元、笔记本5 元、铅笔、圆珠笔各2 元。然后向学生提问:“现在大家手里有25 元,那么最多可以买多少东西呢?”在这样的课程问题下学生纷纷开展“价格”探讨,在生活化情境“购物”的影响下,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在数学课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思考的意识,是促进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发展的必要基础。所以,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课程思维,帮助学生把握重难点数学知识并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数学原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这节课程的主要知识时,教师组织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方法,将准备好的圆柱模型沿着“高”剪开,得到相应的长方形。但是在此过程中学生提出了疑问:“如果剪斜了呢?”此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展开探索。学生动手斜着剪开,发现不是长方形而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学生剪完之后,教师对此提出问题“虽然形状不同了,大家来计算一下面积是否相同呢?”学生们在对比不同展开方法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应用数学语言表述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形,同时还能够在培养此过程中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创新课程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课堂实践是推动学生手脑并用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方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获得数学技能的发展。那么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如果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为学生提供课堂实践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激发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在学习《圆》的知识时,在为学生讲解完半径和直径的相关知识之后,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课程问题:“大家已经学习过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了,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们纷纷开始讨论,并通过折纸或者画图的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想。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完整地表达出“在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二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逐渐探索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同时还能够在此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四)构建课堂游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创新数学课堂的数学教学活动,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对理论化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这需要数学教师转变以往的理论讲解式数学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不同的课堂游戏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以趣味性的数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际上,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受个人年龄的印象,很喜欢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更希望能够在游戏活动中表现自己。对此,教师就要及时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爱好,推动数学课程知识与游戏活动的有效结合,在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在学习《混合运算》的相关课程知识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完混合运算的基本内容之后,将课前为学生下载好的关于混合运算的题目展示在多媒体投影上,然后组织不同小组的学生开展计算抢答活动,最快得出正确答案的学习小组的5 分,但是抢答错误的小组扣2 分。当所有的题目展示完成之后,得分最多的小组为优胜小组,可以得到教师的奖励,奖励的内容既可以是精神性的也可以是物质性的。通过为学生构建这种数学课堂竞赛游戏活动的形式,学生们既能够说出混合运算题目的计算过程,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混合运算内容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

六、结语

综上,小学数学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发言的内在动力。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指导,创新课堂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最后通过鼓励学生质疑的方式,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能力的平衡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语言表达数学知识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