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辨意识培养的策略分析

2022-03-18范久田

读写算(中) 2022年8期
关键词:统计图意识思维

范久田

(江苏省徐州市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0)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思辨意识有了一个明确的规定:学生可以借助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理性和非理性区别。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自身发展建设的影响,在解释各种现象的时候会出现层次化差异。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将广阔的数学理论概念蕴含在学生的思想之中。因此,本文从探究思辨意识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相关的发展原则出发,在此基础上给出合理的培养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意识的意义

思辨意识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发展地位,教师在充分挖掘潜在含义的时候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兴趣爱好开展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专注力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将侧重点放在学生思维建设上面的时候,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切入学习重难点,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范围,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思维。思辨意识讲究的是主动和被动的一种有机融合,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说,在逻辑以及历史上都有着较深刻的内涵,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作用。另外,从微观的角度上来说,思辨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帮助他们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实现思维与实践的相互结合。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意识的原则

(一)形式上多元对话

多元对话的原则指的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情境,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互动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内在想法以及他们看待数学问题的角度,据此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遵循新课改中的学生主体性和全体性的发展原则。考虑到传统教学评价一般是由教师作为主导,重点关注学生的期末表现,实行打分制,因此,遵循多元化的对话原则需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中,减少学习成果的占比。

(二)方法上思辨融通

小学数学是将数字和图形元素进行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生活的联系较紧密,在培养学生思辨意识时,教师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思辨融通可以借助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和思考。当学生抛却教材上给定的参考答案之后,依旧可以发散思维寻找最优解决方式,在后续的实际操作中学以致用,融会贯通,领会其中蕴含的深意。另外,小学生的求知欲特别强烈,有着极活跃的活动需要,主要是游戏活动的需要和对话活动的需要,教师依据这一指导原则,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

(三)结构上问题统领

大概念反映的是小学数学核心本质,教材通过改革之后,各个单元模块之间具有较大联系,教师在培养学生思辨意识的时候需要统筹兼顾数学问题和数学概念,抓住整本教材的重难点,明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同时,统领结构问题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数学概念、模型以及问题的结构分布,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适应新的教学内容的要求,让学生透过数学问题表面发散自己的思维,突破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到统领全局。同时,建立思辨意识的时候遵循此项原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善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思辨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把握差异,精准施教

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知识结构、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调整,使得教育跟着时代走,把握差异,精准施教。首先,精准把握受教育对象,教师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他们建立成长档案,从具体的言行举止中观察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变化,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或者教学刺激物培养他们的思辨意识。同时,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借此分析学生之间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差异情况,列出具体的分类清单。尤其是发展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分级教学方法,利用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情景培养他们的初步思维意识,层层递进,逐渐增加教学难度。其次,教师需要精准对接教育内容,将数字运算、图形分析和实际学问题分割开。因为数字运算考核的是小学生的数字敏感程度,而图形分析需要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完整的图形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则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发散自己的思维,探究合理的解题思路。最后,教师需要精准评估教学效果,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当学生可以辨证地分析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输出,进而养成习惯。

(二)人文关怀,融会贯通

小学数学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具体地讲就是教师需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发展特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发展地位,使得他们无法有效地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进行融会贯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加强人文关怀意识,因为思辨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展现对学生的尊重和肯定、爱护和关心,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进行沟通的时候,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支持,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检验学生思辨意识的发展情况需要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小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和教学环境的限制,在分享自己观点的时候会受到主流意识的影响,而将知识与实际相融合追求的是“以人为本”“融会贯通”的教学理念,这种创新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大程度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完善他们的思辨意识。

(三)重视兴趣,深度参与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为学生一旦对某事物有了较浓厚的兴趣之后,会主动提升自己的学习参与程度。同时,在教师的引领下探索、求知、实践,进而增强他们对外界的认知感,满足相关的情感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思辨意识的时候,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将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参与程度上,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开放性较强的任务,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分别从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个角度思考解题方式。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将合作学习穿插进来,引导学生注重分析其他同学的观察角度和学习方法,与小组成员一起探讨数学教材中的相关概念。最后,在研读教材文本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延伸,也就是借助数字媒体为学生引入网络教学资源,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同时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可以辩证地进行分析,而不是始终使用一套固有的解题体系。另外,思辨意识的发挥可以活跃数学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教师在讲解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这一课时,可以将其与扇形统计图相结合,在课前预习阶段,让学生了解百分率和百分比的概念,然后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同学们,百分数和百分比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非常大,你们可以想出具体的应用情景吗?”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在人口普查的时候会用到百分率的概念,同时在统计家庭收入、支出情况的时候也会用到百分率。”教师听到学生的回答之后,进行适当点评,给予鼓励。接下来便是为学生讲解扇形统计图的构建情况,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总数,也就是单位“1”,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比。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给学生留出五分钟的自主学习时间,让他们探究分数与百分数之间的差异,并提问:“在填制扇形统计图的时候,可以用分数代替百分数吗?”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道:“分子除以分母便是百分数,两者之间虽然有很强的关联性,但是在扇形统计图中不能用分数代替百分数。”最后教师为学生播放我国的人口统计情况,借助具体的情景为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他们的联想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辨意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活跃课堂范围,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一定的应用原则,注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地位。同时,还要教导他们融会贯通,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辨证地进行分析,打破固有的解题思路,由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积极主动程度,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统计图意识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如何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