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浅析
2022-03-18杨帆
杨 帆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桃林中学,甘肃 白银 730799)
目前,不少初中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问题,如兴趣不足、理解不深、掌握不牢等,进一步影响语文知识的学习效果和积累情况。那么,如何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加强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当前初中生语文阅读中存在问题、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三个部分进行探讨。
一、加强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加深文本内容的理解
加强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有助于加深文本内容的理解。阅读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技能,也是文本信息有效获取的关键。通过对阅读要素、阅读方法以及阅读目标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句排列、词语构成以及逻辑架构的理解,还使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和故事情节的把握更加深刻与牢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言水平。
(二)有助于提高语言信息的表达
加强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有助于提高语言信息的表达。语言阅读是信息输入,而语言表达是信息输出。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有效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拓宽认知领域,还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获得一定程度提高和加强。同时,广泛阅读还可以为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和文字材料,使学生在语言创作、情感表达以及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达到有话说、有理讲的效果。
(三)有助于形成深度阅读的思维
加强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有助于形成深度阅读的思维。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不断地阅读,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语言内涵和思想观点,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层次,实现其深度学习的目标。此外,有方法的阅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地找出文章中心,清晰行文脉络,自然而然地对其问题展开思考,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模式。
二、当前初中生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浅层阅读居多
大多数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活动中仍以传统“讲练读”为主,缺乏对重点细节和隐性观点的深度探讨,导致学生处于浅层阅读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主体的语言发展。此外,个别教师过于关注阅读问题的学习,强调“解题答案”的熟知与熟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语言思维,固化其学习模式,阻碍其创新力、创造力的培养。
(二)阅读方法单一
阅读方法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工具,但在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活动中,部分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存在单一性、低效化的现象,难以应对不同体裁的阅读要求,进一步挫伤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学习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培养,这也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
(三)整体衔接不足
课堂教学是由多个环节共同组合而成的一个教育活动,其各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将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课堂整体衔接缺乏规划性,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主体阅读水平,导致学生在环节参与和互动反馈等方面存在不积极、难融入、被动化等现象,最终影响阅读的整体性和实效性。
三、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以情引读,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引导阅读的重要情感,也是激发学生共同参与的关键要素。考虑到语言阅读的枯燥性,教师可以采取情境阅读方法,为学生构建具象化的阅读情境,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图画,一方面可以调动阅读兴趣,提高整体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优化课堂环境,加强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在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阅读中深化理解、培养情操。如在《山水画的意境》的阅读中,为使学生品味山水画的意境,挖掘作者对意境的本质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工具,为学生呈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作,如王维的《江干霁雪图》、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展子虔的《游春图》、董源的《潇湘图》等,并结合文本内容,引发学生对作者意境的讨论。如“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等。通过对阅读情境的有效设计与引读,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还在一定程度拓宽其认知范围,加强其阅读体验。
(二)明确目标,把握阅读方向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大多以传统备课、教参资料为目标,引导学生对其展开阅读活动。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阅读质量,但在阅读理解和能力提升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学情,灵活设定阅读目标,把握阅读方向,使学生有计划、有方法、有层次地开展阅读,提高其语言水平和阅读能力。如在《敬业与乐业》的阅读中,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议论文体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技巧,教师可以将“找出主要观点、梳理论证思路,体会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掌握论证方法,清楚阐述自己观点”“领悟敬业与乐业的信念、宗旨以及精神价值”等作为本课的阅读目标,并采取初读、细读、总结读、扶放结合等方法,逐步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深度。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对文章观点进行筛选和整理,如“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心论点,培养其阅读能力。
(三)预设问题,掌握阅读思路
问题是引发思考的重要工具,也是清晰思路、突破提升的关键诱因。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预设问题、导学阅读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正确的阅读路径和思考空间,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关键、提高能力。例如在《不求甚解》的阅读中,教师可以从以下问题中设定思路、规划目标,如“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文中提到‘好读书’和‘不求甚解’之间有何关系”“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何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文章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并采取哪些论证方法”等,使学生在其问题的研讨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此外,在其具体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应指导学生相应的阅读技巧和学习路径,如在记叙文的阅读中,应从中了解“(内容)写了什么”“(手法)怎样写的”“(情感)为什么写”等方面明确其阅读目标和任务,从而才能更清晰地制定路线、设计思路,保证阅读的有效性和条理性。
(四)优化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因此,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体特点和题材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理解效果。其一,记叙文阅读。记叙文是初中生语文阅读中较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其阅读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可采取要素归纳法、题目扩展法、摘录句段法等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关键信息,提高阅读质量。其二,议论文阅读。不少学生在议论文阅读中常常出现抓不住中心论点的情况,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寻找中心论点的方法,如位置分析法、归纳提炼法、论据反推论点法等,增强学生对议论问题的阅读能力。其三,说明文阅读。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状态、性质、构造等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教师可以从说明对象、概括特点、分析顺序、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等方面进行指导,以此提高学生对说明语言的本质理解。如在概括特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选择摘录法、组合法、归纳法等方法,使学生对其文章关键词或中心点产生整体印象。
(五)课外拓展,加强阅读理解
阅读不应局限于课本教材之中,还应积极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阅读素材和语言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认知广度和学习深度。同时,在课外书籍的选择上,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学习特点,以教材为蓝本,推荐与教材相关的课外资源,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巩固阅读基础;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其语言积累,培育其文学修养。如在《沁园春·雪》的阅读中,为加深学生对其思想情感的理解,培养其审美鉴赏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入《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词,比较两首诗词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异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情感变化。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有关雪景描绘的诗句进行吟咏,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进一步丰富其诗词意境,增强学生的文学品位。又如在《智取生辰纲》的阅读中,教师可以推荐学生《水浒传》,提高学生对课本故事阅读的完整性。再如在《我爱这土地》的阅读中,可以推荐《礁石》《一代人》等,使学生从内容、情感以及写作手法等方面获得更全面的理解。
(六)建构层次,形成阅读思维
理清文章层次,把握发展动态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点所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阅读层次入手,帮助学生建构阅读思维,理清要素关系,使学生由感性阅读向理性阅读方向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效果。如在《怀疑与学问》的阅读中,本文以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为主,为加强学生对中心论点的理解,建构其阅读层次,教师可将其文章按照段落布局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1-2)提出中心论点;第二层(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第三层(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议论文阅读的基本结构,加强其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边读边思考的方法,如“作者是如何阐述怀疑精神的”“如何阐述从怀疑到创新这一治学过程的”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紧密联系,这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形成和培养起到积极效果。
(七)控制速度,保证阅读质量
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张弛有度的学习过程,针对不同的阅读目标或任务,教师应指导其科学的阅读速度,保证其阅读的质量和效果。其一,略读。略读的目的是快速浏览阅读,主要了解作者的主张观点和故事整体表达内容,可以有效节省学生的阅读时间,培育其关键信息的抓取能力。如《无言之美》《驱遣我们的想象》等文章的阅读,可采取略读的方法,让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要素进行抓取,锻炼其阅读技巧。其二,精读。对于一些重点文章或较难理解的信息,应采取精读的方式,逐字逐句、静思细读,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学生多感官协同阅读的目标,使其得到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其三,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也可以称其为有重点地阅读,根据相关任务或问题,有目标地进行阅读,有意识地忽略或精细阅读内容,更快速地找到需要的信息,这对阅读技能的锻炼和提升起到极大帮助。
(八)合理选材,养成阅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初中生阅读技巧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在当前阅读活动中,大多数学生对其文本阅读存在“不感冒”“没兴趣”等问题,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耐心,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停滞不前。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阅读选材方面缺乏综合性思考。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选择和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目,以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一,书籍特点。初中生大多具有灵活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教师应结合这一特点,推荐一些符合初中生兴趣特点的课外书籍,如《大自然的文字》《数学家的眼光》《牛奶可乐经济学》《发明启示录》等,既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使学生从中了解世界、认识自然,开拓其文学视野。其二,书籍类型。相比较小学教育阶段,初中生已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一定量的语言积累,对此,为塑造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文学修养,教师可以推荐不同类型的书籍,如文化修养类《美的历程》《圣经故事》《成功之路》等;名人传记类《我生活的故事》《居里夫人》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文学熏陶下实现素质发展。
(九)会做笔记,积累阅读成果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与书写相结合,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印象,还使学生在优美语句的积累方面得到提升,进一步丰富自身的语言素材,提高写作质量。同时,阅读又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阅读成果,保证学习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优化阅读思维,实现多元阅读。其一,做笔记。在日常阅读中,做好读书笔记,将好词、好句、好语段进行摘抄和记录,一方面可以扩充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可以加强难点问题的理解,从而获得新的想法和收获。其二,写感想。读后感是对自身阅读学习的一种归纳手段,也是对阅读内容的一种体会与理解,其读后感的书写,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更有意义。
四、结语
总之,阅读作为初中生语言学习的一项基础能力,对初中生的整体发展和素质提升至关重要。通过对阅读兴趣、阅读目标、阅读习惯等方面培养,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优化阅读方法,还使学生在审美鉴赏、文学修养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获得积极发展。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一节一课就能实现的目标,还需要广大教师立足学情,创新教法,为学生的语言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