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延伸性阅读教学价值浅谈
2022-03-18孙业超
孙业超
小学语文教材延伸性阅读教学价值浅谈
孙业超
(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江苏昆山215300)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让其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伴随着国家科技力量的进步,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范围逐渐拓宽,以往的语文阅读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教学需求,便需要对其进行合理拓展,该方式不仅能提升文化素养,还能让其具备交际能力。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小学语文教材延伸性阅读教学的内涵原则,同时还细致地阐述了其存在的关键价值,以及实行的具体措施,供参考。
小学;语文;教材延伸;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综合性特点,本科目中包含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是提升情商的关键环节,其中使用的材料质量对其获得的启示能产生直观影响。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过于单一化,并不能在教学工作中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此,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非常重要,相应使用的教学手法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一、小学语文教材延伸性阅读教学的内涵及原则
延伸性的阅读教学工作,主要是指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教育工作时,教师通过其中的某个知识内容对相应资源的整理使用,让学生通过与教材相关的阅读材料加深对课堂上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提升高整体的教学工作效率。从以上定义中能够分析出,延伸性阅读教学工作并不是随意开展的,而是要让其与所学内容之间具备一定关联性,这表示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会存在一定目的性。同时,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时刻铭记延伸性阅读的基本原则内容:
(一)目的性
阅读延伸需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开展,不可将其与知识内容分离,并随意进行,而是要在教学目标、知识点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延伸。
(二)灵活性
在进行阅读延伸教学时,不需要将进行的场地限制在课堂内,更多是要向外部进行延伸,通过课外读物的合理使用增加学生的阅读涉及的范围,强化学生自身的能力。其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依旧是多样化,依据教学知识点内容,与学生共同灵活地选用,主要方式有比较阅读、微课教学等。
(三)适度性
阅读延伸主要是为教学工作进行服务的,在进行的过程中需要以教育目标作为主要,发挥出自身具备的辅助效果。在进行延伸的过程中不可过度进行,需要在适宜的时间进行合适的阅读。同时,教师在开展延伸性阅读教育工作时,还需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交流,不可让其自由发展,要依据课上讨论、任务布置等形式督促其自身行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学语文教材延伸性阅读教学的关键价值
(一)培养阅读能力
在进行语文阅读延伸时,是非常注重材料内容质量的,如选择的材料与生活能够产生关联,并且思维方式相对新颖,便极容易吸引到学生对其的兴趣。为此,教师在进行阅读内容延伸时,需要以书本作为基础,并根据当下人格培养的目标,进行阅读教学拓展。
在以往的语文教材延伸教学工作中,学生都是跟随教师解析思路进行,很少会有自主性的阅读、思考时间。在小学语文的课文中,内容宗旨相对单一化,如果进行自主阅读,便会与教师正确的解析产生偏差,从而降低了课上的教学效果。为避免该问题的发生,教师可以引入部分适宜的材料进行阅读,并以此高学生的能力水平。例如,在小学阶段,可以让学生阅读沈石溪的部分作品,文章由于在选取材料上更加生动、有趣,并且关键的词语会非常明显,可以让学生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同时,还能掌握关键词。
(二)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语文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优秀材料可以让学生摘录出适宜的优良语句,并根据此加强自身在写作上的能力水平。在小学的语文教材中,主要的宗旨便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提升写作水平上有着非常大的限制,为此,教师需要利用阅读延伸的手段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从而优化能力素养。
例如,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风会记得一朵花香》的材料,通过对其的细致研读,便会被书中的美好语句、生活角度等方面吸引,并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模仿,同时还可以摘录下适合自身风格的优秀语句,将其使用到作文中。
三、小学语文教材延伸性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课前预习
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延伸教学工作时,需要在其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进行,为课上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铺垫,并以此提升目标完成效率。在该工作中最重要的便是课前预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内容理解,还通过使用资料的整合、分析工作,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保证充足理性,并以此对学习的课文内容具备客观性、全面化的认知,通过不断获得知识的启迪提升学习过程中自身的兴趣点。目前随着科技力量的发展,课外读物的类型数量大幅提升,教师可以科学引导学生,让其在课前利用多样化的资料内容进行知识延伸,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现实的预习工作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能够合理地收集材料,通过布置预习任务,或是在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进行收集,像是与知识点有关的古诗、图片等类型,不论是哪一种方式都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关注度。例如,在六年级《詹天佑》的课文教学工作中,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描述人物创新、爱国精神的理解,教师可让学生收集出与该人物相关的资料、生平介绍、图片等,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解与认识,并以此在内心生成清晰的伟大人物形象,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的方式,不仅会让学生产生了对其了解的冲动,还能够增加学习上的兴趣程度,从而保障教学的成效。
(二)课中整合
在小学语文的教材内部,大多是各个名家的作品,文章内表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认知,以及自身感情的表达,需要学生能够认真体会与把握。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工作中,不仅要让学生将课文内容精准研读,还需要适当加入延伸的资料,并以此引发学生出现感情上的共鸣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中,教师为提升学生对五位壮士爱国情感、英勇就义大无畏精神的理解深度,可以适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对相关视频进行播放,将当时的战斗场景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还可以观看幸存人员葛振林、宋学义的采访视频,使其能够更近距离感受到人物的悲壮历史,并对其产生全新的认知。通过强化对历史的了解程度优化文章内容理解,从而产生优秀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延伸
语文在进行课后延伸的过程中,要将以往使用的课堂模式进行突破、改善,达到由内而外的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性,提升能力水平。教师在进行课外延伸的过程中,并不能盲目地进行,而是要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引导,并推荐相应的阅读材料名称、篇章等方法来达到目标。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孔明借东风》的文章延伸阅读,通过两篇文章不同的对比,深化对孔明、周瑜二人的特点了解。又如,在学习老舍的《猫》时,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观看郑振铎、丰子恺、季羡林等多位作家的《猫》进行延伸性阅读,深刻掌握不同作家在创作手法、情感上的不同,从而加强知识理解能力。
(四)创新教学
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延伸性教学时,要将教材内容作为基础,通过掌握文中的特点个性化地发掘文中内涵存在,发现其中存在的训练点,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内容,还能够强化语言文字方面的锻炼,增加自身的能力。在教材内部,通过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方面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教学体制,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激发出学生的兴趣点。语文主题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更加注重学习方式引导,使其能够领悟到正确的阅读方法,并创造出迁移运用的手段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标,增大其接触到的阅读总量,从而优化语文素养。
例如,在学生接触到的课文《曹冲称象》中,表述了幼儿善于思考、能够解决问题的故事内容。在进行推荐课外延伸读物时,教师可以选择《善于思考的徐文长》开展教学,其中的故事内容描述清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顺序词使用、故事复述能力进行合理的锻炼。
(五)完善评价
部分学校在进行阅读评价时,都是通过考试的形式完成,并依据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的努力成果。这种传统固化的方式,不仅会加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压力,还会使其在阅读中失去主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削减其在该方面的兴趣。为将以上的情况进行解决,教师可依据完善评价方法的手段充分调动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可将课外延伸阅读结束的成果在板报展示出来,进行展览式评价。学生在板报上可将自身的心得以读后的感受、精彩内容仿写、名言名句摘抄等方式展现出来,并在展览之前对每人的成果进行认真评价。例如,部分学生字迹工整干净、读后感受真实、记录内容细致的,可将其评为优秀,并对其给予一定的言语鼓励。同时,在面对部分读后感内容丰富充实、笔记优秀的学生时,教师可推荐其进行投稿,学生作品在被刊登后,不仅自身能够拥有成就感,还会在日后的阅读、学习中起到优秀的带头作用,调动全体的主动性。在投稿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严格的审视标准,禁止为了提高数量而降低质量要求,更要选择稿件标准较高的报社,让学生珍惜自身的投稿机会,并创作出更加优秀、完美的文章。
(六)习惯培养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并注重该方面习惯的培养。具备广泛的文章接触面固然非常优秀,但不能只是进行简单的阅读,而是要具备一定的选择性,这时便极其需要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在书籍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根据教学材料中的内容进行推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给出学生动脑思考的题目,以此开展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如为部分年龄较小的学生推荐文章,可以将难度适当减低,例如《红楼梦故事》《成语故事精选》《科学家故事精选》《文学家故事精选》以及诗歌、散文等相关内容,并依据其各自不同的喜爱内容个性化地推荐书籍。同时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完成“自荐阅读表”的方式,对学生喜爱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或是依据投票的方式选择出即将阅读的书本。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阅读计划进行认真指导,并在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使用的时长,避免给其带来学习上的负担,平时以每天半个小时为标准,放假期间可适当地延长。
(七)拓展预习
在进行阅读延伸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框架进行培养,以此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能够自主完成语文课外延伸阅读的积累。当前语文课文内部涵盖的知识量较多、时间紧凑,想要让教师在课堂上将其充分讲解出来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此便需要布置阅读方面的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充分利用家庭中的时间达到阅读能力提高的效果。
例如,在提高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思维能力时,教师可将相关的文章打印出来,如《大数学家笛卡尔》,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将其中的人物性格总结出来,还要制作相应的卡片,使其自主完成数学与语文阅读材料之间的联系构建,提升思维能力。
由此能够观察出,通过拓展预习的方式,不仅能够保障时间的充足性,还能将资源种类进行填充与丰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构建出与自身性格较适宜的思维构架体系。由此能够看出,拓展预习是非常优秀的阅读教学拓展延伸方式。
(八)拓展感悟
在小学进行语文延伸阅读的主要目标,是将学生的赏析能力进行提高,通过对文章中的感情进行细致、精确描述,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并依据多次地交流沟通优化其阅读敏感度。在当前的语文教材中,文章的内容较短,能够让学生产生想象力的空间较小,为此便需要通过延伸阅读的方式提升其阅读能力。
例如,培养学生对思想文字的敏感度时,教师可以将鲁迅的《故乡》作为延伸题材,并在开展阅读之前,让学生标注出其中能够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而在对全文充分了解之后,再去其中寻找关键的语句,对情感线内容进行精简。同时学生将其中能够充分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整合后,再与其进行激烈探讨,并确定具体哪一句才是能够代表中心情感的。经过多次的沟通讨论,让每一位学生了解到哪些文字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内心,并以该方式提升其对该方面字眼的敏感程度。
通过此处能够观察出,使用以感悟方式为主要内容的语文延伸阅读教学,给学生新创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在自身完成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思考与把握之后,还能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了解自身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认知偏差,从而更具针对性地提高语文阅读方面能力。拓展感悟是非常优秀、可行性较高的阅读教学延伸方法。
四、总结
从以上文章中能够看出,教材延伸型阅读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一定的良好效果。通过分析了解小学语文教材延伸性阅读教学的内涵原则,以及产生的关键价值叙述出了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对小学语文教材延伸性阅读教学具体措施中的课前预习、课后延伸、创新教学等一系列措施,为学生日后的阅读、写作能力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王绍忠.浅议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东西南北:教育,2020(1):0200-0200.
[2] 陈淑冰.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教学的审美构建[J].东西南北:教育,2020(10):0183-0183.
[3] 杨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课外阅读范围和增强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及措施[J].课外语文,2020(006):17-17,19.
G628,G623.2
A
1002-7661(2022)11-01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