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2022-03-18

读写算(中) 2022年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材

孙 云

初中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孙云

(扬州市广陵区李典学校,江苏扬州225106)

在目前我国现代初中语文教育学科主体教学中,阅读始终都被认为在初中占据着重要的学科主体教学地位,因此,教师应及时研究、制定合理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计划,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拓展中学生语文阅读教学,帮助全校教师不断提高广大学生语文阅读知识理解能力,提高全校师生阅读学习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拓展;阅读;初中语文

根据我国新的课程教学改革,语文初中教师应高度重视阅读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开发,开展富有创造性的阅读教学活动。尤其是在初中语文课的阅读教学中,学校教师要充分准确地把握语文教材内容,广泛开展语文教学,培养、促使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提高教学能力。

一、初中语文有效拓展阅读的意义

(一)是初中教学实际的需要

语文教师需要建立适合我国语文教育实际发展情况的一套科学的、有效的教育指导理论和有效教学方法,而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是教育理论的有效体现者和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者。初中语文科目教师由于教学工作的环境和教学工作量的限制,很难尽早进入一个研究性的领域。教师最关心的是课堂教学工作效率,最渴望知道的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工作效率。他们几乎每天都是在学校的课堂上教学,每天都在绞尽脑汁地思考着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效率。他们不仅仅是要不断思考,而且还要不断进行实际的、具体的操作和实践。

(二)是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

心理学和其他脑神经科学的许多研究成果证明,人类具有很大的集体智力和非凡的智力发展潜力。就一个学生的整体智力发展水平而言,一个正常的初中学生应该可以在他的主要科目研究领域之内取得好的学术成绩。学生要是真想在专业学习上能够取得成功,他们必须有一个积极的自我认知,这种自我认知可以直接驱使一个学生坚持不懈地努力追求有价值的学习目标。这种不懈的理想追求往往可以帮助学生,让他们不断取得更大的事业成就,更加强化他们积极的自我认知。成就感体验可以作为让每个学生亲身体验并感到积极的情感活动体验,激发学生创造力,提升个性。这一教学理想只有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实施才能最终得到实现。初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能给初中学生的学习带来一种成就感,不仅大大提升了初中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也为促进学生内心世界观的逐步形成、精神意识世界的丰富、追求更好的精神境界创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探索完善初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和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是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较快发展的重要前提。

(三)是传承民族精神、文化的需要

语言教育承载着民族思想和传统文化,语文科目的教学活动具有特殊而深刻的语言教育文化特征。学生在感受学习普通汉语乐趣的同时,也在感受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奉献精神。母语培育教学在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和中华文化传统方面仍然具有一种不可以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作为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教师,也肩负着不断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优秀文化的历史重任。探索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学生不断学习语言基础知识和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所有范围。

(四)能够增长学生知识,发散学生思维

思维原理是一种客观事物本质在现代人脑思维中的具体反映,它主要包括两个重要哲学内容: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它又与一切事物之间的运动规律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我国一些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有很多的教师往往只是特别注重对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以及只注重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有效掌握,但却对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自己的主观观点基本视而不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很难形成自己的想法,慢慢地,学生们的思维就会逐渐地固化,与此同时,长期处于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也会慢慢削弱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这是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极其不利的。课程结构改革以来,教学重点慢慢地倾向于注重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初中学习是学生个人自身思维能力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黄金成长阶段,而处于个人思维能力发展黄金阶段的初中学生更加要注重自身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发展。

(五)能够陶冶情操

从语文课程的本质出发,陶冶情操完全可以是拓展阅读教学过程当中的另一个目标。人文性学习这一特征作为现代语文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应该积极通过各种语文性的学习活动帮助中学生不断培养良好的科学人格和健全的社会人格。阅读教育作为一种优秀教育文化传统,要求教师在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应用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培养学生的思想人文文化素质。中学语文学科教材集中选编的许多教学文章,包含了许多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还有很多高尚的舍身报国的情怀。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稳固支撑中华民族在整个世界民族之林中熠熠生辉、不断壮大的核心力量,也应当是语文科目教学中应该涉及的、应该赋予学生的人文品格。

二、初中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拓展和学科界限认识不够

随着新教育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教学内容扩展被广泛应用于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当中来。同时,新课标当中也明确地指出了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要特别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技术手段之间的有效应用,因此,初中语文基础学科向其他的一些不同学科的基础知识方向学习越来越普遍。然而,总是存在一些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拓展的实际过程中往往忘记了语文拓展的教学初衷是什么,甚至有些教师对语文拓展的基本概念和教学边界不甚了解。

(二)注重拓展形式而忽视目标

自从将拓展教学引入语文教学理论实践以来,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开始进行语文教学上的拓展,拓展的教学形式逐渐走向多样化,如语文课本上的戏剧艺术表演、背诵、辩论和竞赛等。这些活动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初中学生自己学习语文的积极兴趣,锻炼了他们的语文能力。但往往有很多教师只是一味地追求一种拓展的教学形式,为了能够在课堂上尽量地活跃课堂气氛,呈现给学生一些新颖的画面,而完全忽略了教学拓展与实现最终的教学活动目标之间的有机结合。

(三)忽视文本的重要性

虽然有必要不断扩展语文教学,但语文教师首先必须要明确教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指导作用,充分发挥教材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分锻炼语文学习综合能力。但是,目前仍然还有一些教师没有能够正确认识和做到“文本是教学的基础”,没有正确设置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没有能够紧密结合中学教材实际展开教学内容。这样,教学内容拓展就不能有的放矢,在没有充分使用内容足够丰富教材的教学基础上盲目地扩张进行,这样容易使课堂教学内容拓展成为无根之木和无源之水。

(四)倚重考试,只注重课内学习

目前初中语文的能力学习还是充斥着语文考试和教师讲课,甚至有很多初中学校从初一年级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加强了对初中学生的语文考试能力训练。例如很多教师在教授古汉语的时候,就会相应地设计大量的发展训练。教师长期用大量的试题拓展训练,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然而,这种膨胀渐渐地破坏了阅读教学原本的完整性,使文本具有的独特魅力消失了,也使语文教学的课堂时间变得枯燥乏味。学习古代语文词语固然很重要,但如果教师仅仅只是以一种功利的眼光角度看待古代语文中的阅读学习,认为专注于通过逻辑拓展阅读练习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帮助中学生快速地提高短期内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古代语文的“人文性”,不仅不利于充分培养中初中生的逻辑阅读学习兴趣,也不能有效地提升初中学生的逻辑阅读力和审美感受能力。

三、拓展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以语文教材为教学的基础参考,延伸阅读

语文教材是课堂学习中教师教学的基础参照,一般来说,教材中文章的选取都是紧紧围绕着总的教学目标商议制定的,所以教材本身的意义是很多其他的课外读物无法比拟的。因此,初中语文科目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学会善用语文教材,能够对其内容熟知并进行深度挖掘和延伸。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一文,本节语文课的主题是爱国情感,教学目标点就是想要让全体学生深刻理解邓稼先先生的真实精神面貌和优秀的品质,学习他把自己个人事业、个人生命奉献给人民国防教育事业的崇高爱国情怀。其中,在这篇文章的第五部分,笔者高度重点赞扬了邓稼先在工作中的这种执着性和不懈追求,以重新回顾他在大学生中的时代和在课本工作中的“吊古战场文”为例,详细表达邓稼先先生的工作需要的职业精神。在这篇文章中,为了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笔者在课堂上讲述《吊古战场文》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一些内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有所了解,可以让其在课后自行深入阅读,并试着在同学之间互相谈谈自己读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二)从多元解读的角度激活学生思维

具体可以从语言、人物、主题三个主要方面深入进行分析。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广大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分析、总结和独立阅读思维能力,进而还能够渐渐地提高广大学生在独立阅读课文的过程当中的理解能力;还能够培养广大学生的独立创新人格,可以塑造创新精神。有一些教师总是习惯用教学参考分析作为衡量学生阅读理解的考核标准,也有一些教师可能倾向于过度解读课文,这往往会促使学生的正确思维表达方式直接引向自己心中预设的正确问题答案,这样做就完全忽视了我国初中语文学生每个人自身存在的逻辑阅读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内在结构差异,会使一部分学生无法真正认识到文本多重解读的意义。例如部编版教材九年级的作品《孔乙己》一文,由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往往都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如果仅仅阅读这篇文章的话,那么肯定不足以让学生很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那个时代的内涵价值。而且鲁迅的很多作品都是经典之作,为人熟知。如在《呐喊》中就收录有他的很多文学作品,这些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从中挑选几篇文章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文章。此外,教师也可以将这篇文章与其他文章进行对比,选择其中的典型人物做对比,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物特征。

(三)开发教材文本资源,打造高效课堂

在传统模式的语文课堂教学学习中,往往教师更倾向于过多地关注教材中的知识点,而却没有注意到忽略了教材编写背后更深层次的真实意图。对于初中语文阶段的素材教学而言,语文任课教师一定要高度地重视文学教材的作用,能够创造性地、最正确地理解和灵活运用文学教材,用一些较好的教学方法做到有效地引导中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进而能够不断地提高其学习能力。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们可以适当地重新整理一些教材上的固定内容,使课文上前后章节中不同的知识点之间能够更加紧密、自然地相互联系起来。

(四)关于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拓展不仅仅指的是对内容的拓展,更是对诗歌、散文等其他体裁的拓展,涉及方方面面。广泛地参与课外活动能够使中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接触到更多的中学课外阅读教学材料,拓展阅读知识点的容量,并给中学生多种阅读选择,充分、有效地激发中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学习兴趣,拓展其思维方式。其次,课外阅读的知识拓展也需要将其延伸拓展到除了语文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这是因为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作品之间是有密切关联的,很多知识是相通的,其内容和方法是相互渗透的,可以在学习中参考。例如,在学完部编版教材中的《水调歌头》这首词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同学之间自由组合为小组,一起合作搜集出更多的咏月类的诗词歌赋,并且帮助学生对搜集到的所有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和处理,在整理归纳完成之后,进行自主赏析。在此基础上,向其他同学推荐自己比较喜欢的咏月诗,跟同学之间互相分享,并且可以编选成一个咏月诗集。那么,学生们在自己编选诗集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就是综合多种手段进行自主学习的实践过程,而这个学习过程正是基于课文的一种衍生,这种学习就是打破了课堂上的时间限制和空间上的局限,通过这种形式的自主学习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总之,初中语文学科阅读的有效教学拓展,需要语文教师科学、合理地设计运用各种拓展教学策略,从而不断地丰富、增长初中学生的阅读知识,逐渐地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更好地锻炼、培养初中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 仓杰.部编版初中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读写算,2020(34):157-158.

[2] 安宗慧.单元拓展阅读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为例[J].考试周刊,2020(79):19-20.

[3] 孟志刚.有效拓展阅读,提高学生能力——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J].新课程,2020(23):2.

[4] 刘明莹.“导”“读”同步,拓展阅读——部编本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谈[J].科普童话,2020(01):8.

[5] 潘晔.关注方法指导,拓展阅读思维——初中语文部编版“树状”思维阅读教学的研究实践[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昆明会场)论文集(上)[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145-147.

G252.17

A

1002-7661(2022)11-0145-03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材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