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策略浅谈
2022-03-18窦丽琴
窦丽琴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策略浅谈
窦丽琴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安宁堡小学,甘肃兰州730070)
学生们在小学学习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这样学生们才能够学好数学。根据社会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小学在数学课当中,学生们如果喜欢动手实践写数学作业,他们学习数学的效率就能够大大地提高。所以,老师在课堂当中应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动手实践,这样才能够提高数学老师的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有效性
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关键就是能够亲自计算数学的最终答案,这样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印象才会非常深刻,数学老师也应在课堂当中多鼓励学生们动手实践,进而锻炼学生们学习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够让学生们变得更加勤劳。在遇到数学难题时,能够自己动脑、动手计算,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的思维能力。学习数学就是让学生们学会如何计算、如何想出解题思路?但是根据社会调查报告显示,部分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当中不支持学生们动手实践,因为这样会浪费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学生们的计算能力也是非常差的,可能给学生们一节课的时间都不够。这就是数学老师不支持在数学课堂当中让学生们动手实践的原因。
一、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现状
部分小学老师在数学课当中会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们动手实践,让学生们亲自算一下解题步骤,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学会这样的题型。只有让学生们自己算一下解题步骤,学生们才能够真正学会解题步骤。如果在课堂当中为了节省时间,老师自己就在黑板上写出解题步骤,直接让同学们进行观看,然后问同学们是否能够看懂以及下次是否自己能够解出。学生们也回答能够看懂,能够解出。但是到真正做题的时候,学生们还是不会这道题的解题步骤,对于解题思路也是很模糊。所以,老师在课堂当中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计算。根据社会调查报告显示,还有部分数学老师根本在课堂当中不支持学生们动手计算,因为他们计算得太慢,而且对于解题思路也不是很清晰。所以数学老师不管学生们计算能力如何,一定要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动手计算。
二、促进学生们在数学课当中动手实践的措施
(一)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热情
学生们在数学课当中能否学好数学,在于老师的教学模式学生们是否能够适应以及在数学课当中能否听懂老师讲的课。这些都是能够让学生们学好数学的关键,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如果老师支持在数学课当中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们进行数学题的计算,那么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会越来越高涨,学生们也会喜欢数学题的计算。如果学生们在计算的过程当中解出了最终答案,并且是正确的,学生们会发自内心的非常高兴,并且有很大的成就感。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当中先讲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讲完了主要内容之后,也要对学生们进行一个数学题的考验,以便检查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中是否听讲,这样对于集中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有一定的帮助。老师可以在课后习题中找到一些题型,然后再挑选几个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书,这样也能够相互对比几个人的板书如何,以及他们的解题思路是否正确?再让其他同学在本子上进行解题。这时,老师可以在教室中进行走动,观察一下其他学生们的解题思路是否符合在课堂当中讲的思路,这样老师也能够一眼看出哪些同学在认真听课?哪些同学是在应付老师?老师叫同学们到黑板上进行板书,这样也能够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计算能力,当学生们计算正确时,他们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并且慢慢喜欢上数学的计算。学生们在课后也能够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这对于学习数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老师们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们适应,学生们才有可能喜欢上数学计算,这样才能够为学生们计算能力的提高奠定一定的基础。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要多鼓励学生们动手计算,计算正确会使学生们有很大的成就感,并且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计算的热情,这也是老师非常渴望看到的现象。在课堂当中,老师要多注重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以便在备课时能够适时调整更好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课本《三角形》这一节内容当中,老师会要求学生们掌握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和性质,记住了这些内容之后在做题的过程当中要灵活地运用,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把知识学到心里。其中“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作三角形。”老师可以在课堂当中找出三角形的一些模型,这样更容易学生们进行记忆和学习。老师也可以在上课前拿一些关于三角形的模板,便于让学生们进行观察和记忆。老师也可以要求学生们在上课前找出一些三角形的例子,这样更能够使学生们融入数学课当中。
(二)灵活运用头脑,勤于动手计算
老师在上数学课时,要多鼓励学生们灵活地运用头脑,并且要勤于计算,这样数学才能够学得更加踏实,态度才能更加端正。如果学生们在课堂当中只是一味地像听天书一样坐着,而不跟着老师的思路去想,去计算,这样的学生永远都不可能学好数学,最终会落后于他同学。恰恰相反,如果学生们在课堂当中紧跟老师的步骤和思路去想,去动手解答,那么这些学生会有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例如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及时地向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考查学生们在老师讲课的同时是否在认真地听讲、是否尊重老师的教学成果?是否尊重老师?这些都能够看出学生们学习数学的一些态度,也能够考查学生们的灵活运用能力,在遇到一些问题时,要先自己想出一些解题思路,然后再进行计算,这样锻炼学生们对于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当然老师在课堂当中也应非常支持学生们能够自己亲手计算,详细地写出一些难题的解题步骤,这对于培养数学人才是非常好的铺垫。老师也会鼓励学生们灵活地运用头脑,遇到难题时,要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计算问题,这对于为社会培养人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例如,在课本《四则运算》这一节内容当中,要求学生们灵活地学会四则计算,这样在计算的过程当中才能够快速地写出答案。其中“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作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作被减数。”老师在课堂当中,要留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理解这些内容,与此同时,要给学生们预留一些课后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堂当中完成,从而锻炼学生们的数学计算速度,以便学生们在考试的过程当中,如果时间不够用,能够应用这样的能力,快速地完成计算,最终在考试中能够全部都做完。
(三)拥有创新思路
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拥有创新的思路,这样在讲课的过程当中,学生们能够学习到老师这样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当中,要起一个带领的作用,这样才能够给学生们带来表率。例如老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备课,或者是在上课前采用其他老师的备课内容,那么老师在这节数学课当中会显得非常被动。
首先,没有自己的教学创新思路,上课时不能够有条理地向同学们进行讲解;第二,对于学生们在课堂当中向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老师们不能够及时地向学生进行解答,这会给学生们带来一个负面的影响。因为这节内容不是老师亲自备课的内容,没有数学老师自己的创新思路,更不会让学生们在数学课当中自己动手实践计算,这样会给学生们学习计算带来一些困难。如果老师在上课前能够拥有自己的教学创新思路,在课堂当中学生们学习数学的计算能力是非常充足的,学生们也会学到很多的知识内容。在上课时,老师应将学生们计算的时间和学生们到黑板上板书的时间计算到教学内容当中,以最节省的时间让同学们有足够的时间独自计算,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真正地融入到数学动手计算当中。老师在讲课时,教学思路也是非常清晰的,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当中听得津津有味,更能够赢得学生们喜欢这节课的掌声。如果老师想要让学生们在数学课当中学得更好,那么老师在课前应该拥有独立的创新教学思路,课堂当中预留一些足够的时间给学生们进行计算,这样不仅能够快速地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学生们的计算能力也能够相应的提高。
例如,在课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当中,老师会要求学生们掌握平行四边形相关的概念和性质。因为学生们在做题的过程当中会遇到一些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概念,这时就要要求学生们灵活地运用。其中“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老师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们亲自动手画这个平行四边形,并让学生们到黑板上进行展示,说出平行四边形的一些性质和特点,对于锻炼学生们的自我展示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与此同时,学生们也会想出一些比较新颖的平行四边形的画法。
(四)多多鼓励学生
学生们在小学阶段也是非常需要老师的鼓励,更需要在做对难题时得到老师的奖励和夸奖,这样才能够更加激励学生们进步。例如,老师可以课前在黑板上出几道关于上节课的练习题,上课时让几位同学进行板书,这样以便老师能够检验学生们上节课学得内容以及学生们是否认真听讲?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场非常好的考验。在板书当中写对的学生,老师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奖学生,这样学生们内心得到了一些夸奖,心中就会暗自发誓“下次我一定做得更好,得到全班人的认可”。这是每个学生的愿望。当然在板书当中没有解出正确思路和计算答案的学生,老师也要多鼓励他们,让他们下次争取做得更好,在课堂当中要认真地听讲老师的解题思路及其计算方法,这样学生们才能够达到良好的学习成绩。老师在课堂当中要将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们,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计算正确的答案及解题思路。如果学生们对于一些难题没有任何解题思路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这些解题思路以及能够解出正确的答案。
小组之间合作解决一些困难,也能够使学生们之间的友谊变得更加团结,也就能够亲自动手计算正确的结果,解出最终答案时,学生们内心都是非常高兴的。对于部分学生不能够独立计算出的难题,老师要进行鼓励,激励学生下次能够做得更好。小组合作的过程当中,学生们之间思维碰撞,并学习其他学生的解题思路以及计算方法,当然,这些计算方法是非常简便的,这对于学生们学习来说是有很大帮助的。
例如,在课本《长方体和正方体》当中,提到了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内容,也会要求学生们绘画正方体和长方体。其中“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老师要求学生们掌握这些相关知识内容,在遇到一些知识性难题时,要学会在草稿纸上绘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并且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思考,这样根据数形结合,学生们就能够快速地想出解题的思路。
三、学会在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重要意义
学生们在小学当中学会动手实践,对于学习数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帮助。数学老师也常常告诫自己的学生,自己动手计算,自己动脑思考解题思路,这样在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才能够灵活地运用。根据社会调查报告显示,学校当中学习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课堂当中的表现,多数就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自己在课上和课后亲手计算最终的结果。如果结果与老师的结果不同,这些学生们就会反复地计算,直到最终的结果与老师的结果一致时,这些学生才能够停止计算,最终在学生的脸上能够流露出满意的笑容。这也是老师激励学生们的最佳方法。而那些数学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课堂当中不会认真听老师的解题思路,在课上或课后也不进行动手计算,这些学生在数学的世界当中永远不可能闯出一番天地,因为他们没有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所以,老师在数学课当中多鼓励学生们动手计算。
四、结束语
学生们在数学课当中学会动手计算并且在课上能够及时跟着老师的思路,那么这些学生们的数学成绩是非常理想的,这是老师和学生们共同的期盼。学校领导也应在教学评估当中多鼓励老师们进行一些新颖任务,并在课堂当中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亲自动手计算,才能够在无形当中锻炼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1] 周茂利.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4(08):9-10.
[2] 刘慧慧.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2(02):56.
[3] 白俊燕.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性作业实例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1):58+85.
[4] 朱红庄.浅析实践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20,18(01):149+151.
[5] 杨艳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分析[J].华夏教师,2019(33):63.
[6] 鞠星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及实践能力培养探究[J].才智,2019(11):170.
[7] 林忠锋.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数学动手实践操作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03):14-15.
[8] 黄美珍.基于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动手操作有效性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2):59-60.
[9] 郝研.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7):76.
G622
A
1002-7661(2022)11-0109-03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