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游戏在中低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分析
2022-03-18郭莘妍
郭莘妍
趣味游戏在中低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分析
郭莘妍
(张家港世茂小学,江苏张家港215600)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图形、数字以及运算等基础内容,为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学习现代数学就是为了用数学思维更好地对世界进行论证,用数学视角对世界更好地进行观摩,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该从小学生如何看待数学出发。每一个数学学习过程都并不是被动简单记忆各种图形、数字与逻辑关系的过程,应该从本身了解的知识内容出发,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该使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投入学习,将那些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论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具体事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而趣味游戏则是一种较理想的方式,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将数学知识具体化,并使学生与教师共同主动参与进来,不仅提升课堂氛围也拉近师生距离。本文分别从趣味游戏加强学生能力、趣味游戏增进师生关系、趣味游戏提升课堂气氛、趣味游戏提高教学效率四点阐述小学数学中对于趣味游戏的应用。
趣味游戏;中低段;小学数学
趣味游戏在中低段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应当做到尊重学生,围绕学生兴趣创设不同的游戏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许多小学数学教师虽然创新了教学模式,加强了对游戏教学的应用,但他们仅仅是围绕知识传授展开的一些简单活动,如课堂提问、做题比赛等。这类活动本身不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也就难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趣味游戏在中低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向
(一)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兴趣展开游戏教学
为了充分发挥趣味游戏在中低段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数学教师应当坚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创设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尽可能提高游戏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确保游戏趣味性的同时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观察学生,并与小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课下活动内容,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展开游戏内容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游戏的趣味性。
(二)结合教材内容引入游戏,保障知识的有效传授
虽然游戏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游戏,但它的目的在于教学。因而,教师有必要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引入游戏,从而保障数学知识的有效传授。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开展的基本载体,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应当加强对数学教材的重视度,并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接着,以此为根据,制定合理的教学规划,并引入相关的游戏,使小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感受到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小学生能够自主展开数学学习与实践。另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当确保选择的游戏较简单有趣,不可以选择过于复杂的游戏,否则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导致教学目标难以达成。在实际的游戏主题创设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针对小学生的实际参与兴趣,合理选择数学游戏主题,确保游戏主题能得到小学生的喜欢。比如,在学习“正方形与长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带领学生展开相关游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拿出许多大小不一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自行拼凑,要求学生拼出一个大的长方形。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可以完成教材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丰富游戏形式,拓展数学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的事物有着相当大的好奇心,他们对于游戏也不例外。因而,在为小学生引入数学游戏活动的时候,应当逐步丰富游戏形式,不可以局限于一两种游戏内容,否则会影响学生的游戏参与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学主题,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将一些新鲜的元素添加到数学游戏当中,从而确保小学生能够保持对数学游戏的参与兴趣。在丰富游戏形式的时候,教师一方面应当合理设计游戏,结合小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多样化的游戏主题,并在课堂上加以实施。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创设不同的游戏情境,从而吸引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使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对相关的数学知识产生探索兴趣。比如,在学习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小学生提出问题:“现在还剩下几只小鸡?被老鹰抓走了几只?”这些问题的提出,将引导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有效思考。在游戏进行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小鸡”设置复活机制,每隔两分钟复活一只小鸡,然后再进行提问。小学生在这时候不仅需要运用到减法,还需要运用加法,这可以极大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二、趣味游戏在中低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把控游戏流程,做到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身的控制能力有所不足,经常在课堂上出现精力不集中的现象,从而跟不上教师讲学进度,导致教师的教学目标难以达到。面对这样的状况,在将游戏教学应用到中低段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时候,教师应当合理把控游戏过程,做好每个环节的科学设计,使所有数学知识都能够与数学游戏环节相互结合,从而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通过这样的实践方法,能够营造全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氛围,使小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课堂,愿意主动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努力做到游戏教学相平衡。教师一旦发现活动的游戏性过强,且不具备学习性特征,应当及时作出调整,控制游戏活动进程,以发挥游戏的教学功能。如果教师发现一些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强,注意力也不集中,不能够有效参与游戏活动,也应当对他们进行提醒,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但应当注意的是,教师采取的提醒方式不应该过于严肃,而要采取激励或者引导的方式,避免小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否则不仅会影响游戏的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严重下降。
比如,在学习“位置”的时候,教师便可以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引入“你在我哪边”游戏,并注重对整个游戏过程的合理把控。首先,教师应当对小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以各自组内的一个小学生为中心点,其他组员分别站在不同的位置,以中心同学为参照,要求学生说出自身位置,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调整自身所处的位置,然后重新说出。在对课堂游戏过程加以把控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尽可能避免消极因素对游戏产生的不良影响,使小学生能够持续参与到课堂游戏活动中,实现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游戏教学。
(二)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游戏活动形式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能够利用的教学工具非常少。教师通常以语言讲述的方式展开知识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缺乏趣味性,也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而学生则处于长期的被动学习状态。另外,小学数学学习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仅仅进行单纯的语言讲述很难完成教学目标,也容易导致学生的理解抽象,不能够准确掌握数学知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新时期的小学游戏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提高游戏活动的趣味性。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降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还可以将数学知识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小学生能够感受到全新的课堂学习,积极展开数学知识探究。在丰富小学数学游戏活动形式的时候,教师应当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结合信息技术对游戏内容进行设置,确保游戏能够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还应当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游戏活动之间的联系,凸显数学游戏的教学价值,打造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比如,在学习“比大小”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先向学生展示两个数字,然后让学生对比这两个数字的大小。接着,将学生选中较大的数字变大,使学生的学习印象更加深刻。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置音乐背景,在开展“比大小”游戏的时候,如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则播放正确的音乐;如果回答错误,则播放错误的音乐。这样能够帮助小学生准确判断问题是否回答正确,也可以有效营造课堂游戏活动氛围,使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变得趣味多样。
(三)强化合作意识,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趣味游戏
合作意识的培育,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在将趣味游戏应用到中低段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时候,教师也有必要加强对小学生合作意识培育的重视,使小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展开数学学习。一方面,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分组,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数学游戏活动中,这样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团队合作兴趣,培育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加强与小组的沟通,了解不同小组在游戏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较难克服的问题应加以引导,从而确保小组游戏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四)应用趣味游戏增进师生关系
只有当教师同学生之间能够展开紧密合作时,课堂才能够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局面,学生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自身学习效率,并在这一充满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增进师生关系,结束传统模式下的师生矛盾。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往往过于“崇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比较远,在课堂上教师一味输出知识,而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于是会造成这样一个现象——教师在讲台上面讲课非常投入,写了满黑板的知识,学生在下面埋头苦记,听得非常迷茫甚至想睡觉,教师与学生仿佛“各自为战”,师生关系以及教学的效率都非常不佳。因此教师需要放下身段,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当中去,增进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用趣味游戏到教学中就可以使教师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
如在《统计》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个趣味小组竞赛的环节,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各个小组使用各成员探讨出来的方法统计班上不同身高年龄的学生的数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询问了解各个小组用的统计方法,并给予自己的意见与帮助,然后选出统计速度最快并且统计的准确率最高的小组,给予奖励,最后教师对最优小组使用的方法进行评判,若是有不足需要补充之处给予建议。这样的教学方法就使教师切身参与到教学当中,既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意识,又无形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再如教师可以利用模拟生活场景的趣味游戏教学,如日常生活中的买菜场景。教师可以充当一个菜贩的角色,将各种道具当作各种蔬菜,学生充当平日里去买菜的家长角色,学生到蔬菜摊位前询问各种蔬菜的价格,选择自己需要的,然后教师故意将最后的总价格算错观察学生有没有反应过来。若是学生反应过来则让学生自己计算出正确价格,若是学生没反应过来则指出学生的错误。此外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书本不常用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概念,如“公斤”“斤”“两”,在游戏过程中告诉学生斤、两的换算,以及斤两与千克、克之间的换算。如500克就是一斤,1000克是一公斤等,同时引导学生知道每一个重量单位在具体情境的应用。如平常称体重就用千克、公斤或者斤,去买水果或者买菜用斤、千克,大货车拉的货物就可以用吨,帮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重量单位。而通过这样的趣味游戏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知识,更加方便帮助教师了解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和学生共同参与并帮学生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必然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应用趣味游戏提升课堂气氛
在数学课堂中合理应用数学游戏能够产生积极效果,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增进课堂气氛都具有良好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通过适度游戏的方式,以确保教学目标为前提,使数学游戏贯穿于课堂教学各环节,通过科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游戏教学的目的就是利用充满趣味性的游戏形式使学生在比较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就将课本中的知识学习到,从而摆脱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小学生自身的注意力本就容易被分散,若是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分神的现象,造成学习效率低下。游戏教学结合游戏与课本,将课本中抽象的知识内容具体化,更加生动形象,从而被学生更好地接受,使学生对学习不再产生抗拒性。
如教师在进行《因数与倍数》这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应用“喊数字”的游戏教学方式。教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讲解这个游戏的规则,即从第一排最右边的学生开始,按照S型的顺序依次喊数,如在进行《3的倍数》这一节课的学习,则座位号为3或是3的倍数的同学依次喊出对应的数字,若是有同学没有反应过来喊数或是有同学喊错了则惩罚他们表演一个小节目,这样一来全班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游戏与学习中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也提升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气氛。再如在《除法与余数》这一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送小礼物的游戏,在课前教师准备好若干份小礼物并给学生们展示,说明规则。教师列出一个除法算式,每位学生通过计算的余数结果,将礼物发到该同学座位后对应数字的座位的同学手上,若是发对了则两位同学均可以得到一份礼物,若是发错了则自己没有礼物,如除法算式为10/3,则余数为1,指定的同学则需要将礼物发给他后面一位同学。这种游戏教学的方式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拿到礼物而心情愉悦,还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学习数学有很大的热情。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合理加强对游戏的应用,打造高质量的数学趣味课堂,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探究兴趣,燃起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营造全新的课堂游戏氛围。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不同主题的游戏活动,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达到传授数学知识的目的,最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1] 贾慧芳.数学游戏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探讨[J].成才之路,2020(33).
[2] 华锡焱.浅谈小学数学如何实施“参与式”课堂教学[J].新课程,2020(31).
G622
A
1002-7661(2022)11-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