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积累与应用的思考
2022-03-18王谦
王 谦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积累与应用的思考
王谦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考院实验小学,陕西汉中723200)
在新课程理念的号召下,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积累,但是学生在应用时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学生混淆了积累和应用这两个概念,他们没有认识到语文知识的积累对于语文的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积累语文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应用语文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运用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积累与应用
自从素质教育思想指导语文课堂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毕竟,语文教学是一项任务比较艰巨的课堂教学管理工作。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中由于经验不充分,难免有时会出现一些处理不当的情况,甚至有时会出现一些在教学管理上的偏差。今天的语文课堂虽然已经比过去的课堂活跃了,但有时候课堂完全淹没了语文教学的意义,因为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出现的形式主义的东西太多了。在一些小学语文课堂上仍然是应用一些老旧的套路,课文断得太零碎,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很难积累学到的语文知识,但是语文素养的积累关系到学生成绩的好坏,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矛盾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努力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积累。只有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语文知识的积累的重要性,才能够自己主动积极地学。
一、让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进行积累的重要性和意义
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学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明天学会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拥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可见积累对学好语文非常重要。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小学生正逐步进入他们人生中的起步阶段的关键期,他们就像刚刚开始发芽破土的幼苗,为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就必须积累足够的知识,所以教师要把知识的精华变成甘露,这样他们才能不断吸收知识茁壮成长。而这种业余的“甘露”要被收集和获得,除了依靠各级教师在课堂上传授有限的知识和能力外,各个年级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要进行课外阅读来学习和收集知识。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加快培养小学生新的语文思想能力和文化素养,而且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自然,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语文学习质量是可以逐步养成的,而这就需要依靠长期大量的学习和积累练习。所以正如庄子所说,“和夫之积水不厚;负翼也无能为力。”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我国六年级小学学生阅读的文字总量每年应不少于150万字。所以要尽量让学生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让学生必须尽可能广泛地参与阅读。学校不应该只满足于学生在语文课上有限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要真正让小学生在课外时间广泛参与阅读,小学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和指导,激发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和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能够让语文课外阅读成为小学生的内在需求,也成为小学生一种新的自觉阅读课外知识的学习方式,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语文课外阅读和每天吃饭睡觉一样不可或缺。对于语文知识的积累单纯依靠语文教材上二三十篇课文的学习和训练远远不够,因此,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必须延伸到课外教学。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识字教学仅限课堂
识字课的教学一般强调以学生的课堂学习为教学中心,忽略了课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识字,教师通常侧重于学生的背、读、写训练。很少有教师指导学生课后在独立练习汉字。学生课后学习语文汉字难度高,识字困难而且远离日常生活,这些问题都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效果差。
(二)阅读教学风行水上
当前阅读教学更多地关注“人文性”“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创设生活情景”等,内容庞杂,形式令人眼花缭乱,安排过多的非语文活动则可能喧宾夺主。有的学校,依旧存在教师只教语文教材的情况,在课堂上,基本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且往往是一些低效的问题)。因此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制定往往离不开学生的实际情况,甚至有的教师直接完全照搬小学教材内部参考书中的教学目标,由于学生学习阅读的能力较小,教师往往忽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而且语文的学习往往需要知识的积累,但很多语文教师只重视语文理解而忽视知识积累。
(三)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目前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大胆、主动地与其他同学互动,或者不敢说话或说不清楚,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差。教师课堂教学往往缺乏对学生用口语进行交流的生动情景,无法激发所有学生用口语进行交流的浓厚兴趣。一些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口语表达和听取能力的培养。再有,因为学生害怕写作文,所以作文的时候经常会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学习和生活的各种需求。从学校教师评课作业指导的教学情况分析,作文教学指导和教师评课的有效性明显不强。
三、增强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积累文本语言
在语文教材中,每一篇需要选读的文章都是历代名家的杰作。每一篇语文课文都应该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积累起来的优秀语言范本。课堂教师应充分针对这些小学课文的具体语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吸收和内化课文。
第一,每个小学生都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理解逻辑的能力,整体上有很强的自主发展意识。根据这些个人的不同特点,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在互动交流中感受旧的语言,积累新的语文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求每个学生找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并谈论他们在阅读这些句子时的感受。然后,通过这类经典句子的阅读实践,了解这类句子在情感表达上的微妙之处,逐步加深对句子的情感欣赏和自主理解。有很多表达感情的词汇应用在教材中。比如跳舞、饥寒交迫、弥补、害怕、震惊、沉默、忍不住、大摇大摆、环顾四周等等,这些词语很多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都是常用词,也是在汉字写作中用来准确描述某个人物或身体的语言、行为和神态的一些常用词。在充分系统地理解这些经典词语基本含义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邀请教师和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使用词语连成句子来学习和积累口语。也可以全班互相配合,一个接一个地组词造句,教师做一个小手势,学生可以根据一个动作说出一个对应的词组;学生也可以随意拿出一张纸,根据自己拿到的对应的单词和短语的意义,画一张图画描述这些语文词汇的内涵,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实际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能力和单词记忆。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学习和应用语言知识的全过程中,从而积累足够多的词组大大提高他们的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所以培养小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和语言积累的自主语言学习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让小学生坚持认真阅读并背诵课文,因为在阅读课文中能够积累更好的语言。古人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此,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阅读和背诵能力的培养。每次在教一篇教学文章或者一个精彩的故事片段时,教师应该要求每个学生读得准确、透彻,然后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可以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比如以小组赛的形式督促学生阅读,同桌互背课文、男女生混合赛互背课文,这些都可以达到很好的记忆效果,并且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奖赏。
第三,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每当学完一些语言文字后,教师要愿意抽出一些业余时间和学生共同学习和熟练应用语言。
第四,精心设计书面作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语文的写作是中国语言文化积淀的外化和直接延伸。积累不是语文的终极目标,它只是一种手段。用祖国的语言,正确合理地表达自己的人生经历,才是最终目的。积累形式是“储蓄”,表达形式是“索取”。明确了这种能力关系,也就是说要更加注重自我引导,把自己积累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小学语文作为所有学科的基础,只有培养出学生足够强的语文素养,才能够让小学生得以均衡地发展,为我国的建设提供优质人才。
(二)加强课后语言积累
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后发现,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很多小学生平时都注意复习和积累汉语词汇,也有许多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当他们遇到好的单词和句子时,他们会把这些比较好的句子写在语文笔记本上,但是他们在复习和写作文的时候,还是会容易出现汉语词汇非常匮乏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小学生只是学习和积累这些词汇,并没有很好地将他们的积累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没有通过理解和口语强化这些词汇,积累和应用的单词完全存储在他们大脑中的某个角落。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现在需要做的是通过创设适合的课外教学活动情境,引导全体学生回忆起积累的经常使用的课外词汇,并将其与实际合理使用相结合。经过长期的学习,学生积累的课外词汇不仅会越来越多,还会学会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些课外词汇。在小学语文词汇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正确选择合适的词汇强化教学方法,比如看图学词,让小学生快速积累和发现关于食物颜色、味道、形状等常见词汇。或者也可以用更好的词让一个学生比较两个词汇的差距;利用相似同义词在使用上的差异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相似词,也能够让学生把自己目前积累使用的常用课外词汇和其他教材中的常用词汇很好地联系起来,从而改变了学生单纯急于积累而不会很好地利用教材词汇的尴尬局面。学生积累的语文知识需要教师认真整理、收集,并帮助学生储存在脑海中,从而不断补充、加强语文词汇知识的积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三)内化语言积累
在中国的小学语文教育中,作文一直是一个非常让教师头疼的教学阶段。作文作为语文的一大部分,是强化学生汉语词汇知识积累内涵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能够充分反映和突出学生汉语词汇知识积累和应用的实际情况。作文测试可以充分体现和突出一个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综合能力。词的内化程度是否准确、生动、合理,可以充分反映和看出小学生对一个词的准确内化程度。此外,作文词汇水平也代表着学生掌握和应用语文词汇的综合能力。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作文词汇水平,还可以教会学生如何正确掌握和使用作文词汇,利用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积累使用词汇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综合阅读的兴趣为学生学习阅读、提高综合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在的变化条件。而且,因为有这种兴趣,也肯定会缓解学生的疲劳,以免让学生觉得作为读者负担太重。这无疑是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积累任务的一项减轻负担的措施。现在,很多小学生总是看很多电视、在网络上冲浪、打游戏等。这对他们的学习影响很大,积累的阅读知识量也明显减少。阅读的文学书籍的类型也逐渐转变到一些漫画、调侃等短篇小说,很少静下心来阅读长篇美文和文学经典。但是如果这样下去是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第一阶段400多万字的课外阅读工作量的。即使完成了,也只能说是事倍功半。因此,进行阅读教育的第一个目标明确指出,“喜欢阅读书籍,并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此感兴趣的时候,才会喜欢。那么,学生如何才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只有当学生有兴趣的时候,才能谈论阅读和进行知识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词语相关的意象,从而在语言和主动意象之间建立心理联系。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想象,通过朗读、画图等方式激发学生情绪,引发学生建立语言与表象的联系。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练习描述性写作,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从而增加积累,提高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过程,是一个基于不断学习、不断理解的消化过程,是一个基于不断积累和应用知识、不断记忆的消化过程。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要始终积极自觉地积累,教师也要激活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学以致用的示范活动,让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能够为学生积累和应用创造条件,而这种积累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语文课知识的积累要在学习兴趣、日常使用和正确理解的必要前提下进行积累,这样的积累才能促进小学生的语文课学习。
[1] 由剑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课外阅读的意义与方法思考[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17):66.
[2] 郑淑芳.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7).
[3] 彭良.适量适当适可而止——关于现代教学技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思考[J].东方教育,2015(011):322-323.
[4] 唐维元.怎样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13(12).
[5] 马井良.词汇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2(1):147-148
[6] 李爱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普童话,2020(22):117-117.
[7] 李秋萍.关于读写结合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28):1.
C41
A
1002-7661(2022)11-00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