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的策略浅谈
2022-03-18冯元卓
冯元卓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的策略浅谈
冯元卓
(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积石中学,甘肃临夏731100)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对于高中教学工作给予了更高的关注度。人们不再仅关注科目专业知识讲解情况,也对学科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较高重视,为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高中教学阶段,教育者和学生通常对语文、数学等科目给予较高的关注度,对于美术科目缺少足够的重视,严重影响了美术教学作用的展现。在当前阶段,想要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教师和学生应当对日常教学工作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因此,本文针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展开高中美术教学进行策略探讨。
核心素养;情景创设;图像识读能力;美术表现能力
在当前阶段,美术课程是高中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方式,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但是目前高中美术教学工作的作用受到制约,难以充分展现出来。为此,高中美术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将美术教育的积极作用充分释放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观察美、发现美的能力,使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一、高中美术课程核心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针对学科特点完善教学模式,令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提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艺术品质。高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时候,应当从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鉴赏、创意实践几个方面入手,强化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高中美术教师应当全面审视当前的教学模式,采取合理的优化措施,使核心素养能够融入教学环节当中。
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实现教学手段的优化。在教学过程中依托美术教材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对学生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美术表现等方面进行着重培养。在开展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求美术教师能够对美术教材内容拥有深入的了解,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策略。教师需要督促学生分析、鉴赏美术作品,对其深层次蕴含的艺术道理进行探究,为学生讲解美术作品中蕴含的艺术思想,扩展学生的思维与视野。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美术鉴赏方式,接触更多的美术创作技巧,促进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开展美术鉴赏的时候,应当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美术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美术能力,使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另外,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将身边的教学资料进行有效融合,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提升美术核心素养,实现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美术知识,提升他们的实践创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美术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教学目标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时候,教师应当将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联系,将其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使两种教学目标能够通过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实现,通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带动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为此,高中美术教师应当明确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根据两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美术教学方案,为教学工作的推进指明方向。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教学工作的整体质量,促进教学方式的优化,更好地实现学科教学目标。
在进行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制定美术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同时需要保证美术教学工作能够兼具教育性与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对美术教学工作给予足够的关注,提升学生美术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时候,高中美术教师应当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进行融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设备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加深学习印象,促进审美教学效果的提升。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践创作当中。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高中美术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美术基础制定教学规划,保证教学规划的科学合理。结合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设计层次性教学目标制定,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美术素养的有效提升奠定良好基础。例如,高中美术教师在讲解美术设计应用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能力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对美术基础较落后的学生制定基础学习目标,对于美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以从节奏、韵律、多样等较高的层次制定美术教学规划与学习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的策略
(一)情景创设,培养学生美术兴趣
在进行高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想要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有效提升,需要学生能够对美术教学给予足够的关注。但是大多数高中学生对于美术教学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与关注,对于美术艺术缺乏足够的兴趣,使学生的美术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面对这样的情况,美术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关注度和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美术学习,更好地感知美术作品表达的深层意义。在以往的美术教学工作中,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足够的专注力,未能认真学习教师讲解的美术知识,不利于美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鉴于这种情况,美术教师应当深入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工作过程中,美术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合理进行巧妙构思,为教学内容增添趣味性。运用情景创设的方式营造出教育性与趣味性兼具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教学情景中感受美术艺术的魅力。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教学情景的渲染,使自己对美术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得以激发出来。
例如教师在针对室内摆设讲解绘画技巧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展示多种摆件摆放的形式,并且针对光线或者色彩进行绘画创作技巧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背景下美术创作的技巧,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思维,使他们能够对美术创作拥有更高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在多媒体中播放不同居室摆件摆放的图片,让学生对不同摆放情况进行赏析,并且对绘画创作可能运用到的艺术技巧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展现出来,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得以激发,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美术教学活动当中。
(二)以学生为本,提升学生图像识读能力
美术在表达艺术内容的过程中,会运用图像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情感。为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高中美术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解读,令学生在美术课程中能够促进图像识别和解读能力的加强,使学生的美术创作鉴赏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美术作品中通常会包含较多的线条、色彩和造型等内容,但是东西方美术在视觉方面却存在明显的差别,释放出不同的文化魅力。因此,教师需要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导学生对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进行深度解读,寻找美术作品背后蕴含的深层意义,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启发自己的艺术思维。由于高中美术教材通常会将美术内容划分为具象美术、抽象美术、艺象美术,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美术类别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美术作品的深层内涵。例如,高中美术课堂在对《清明上河图》进行鉴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画作的线条和构图进行全方位的赏析。细致观察在人物、建筑等方面的处理细节,引导学生从画作不同的角度进行鉴赏,使他们的美术鉴赏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三)结合创作,优化学生美术表现能力
高中美术教师在推进教学的过程中,想要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同时带来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使学生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充分融入教学工作当中。美术表现能力作为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足够的关注。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令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美术表现形式。美术表现能力的提升除了运用以往传统美术教学方式之外,各类新兴媒体技术也可以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高中美术教师应当根据美术教材和美术作品制定相应的教学技术,确保教学工作推进的稳定性。并且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进行融合,取长补短,营造出丰富有趣、充满艺术氛围的美术教学课堂,进而促进学生对美术教学专注力的提高,进而带来较理想的教学成果,促进学生培养优良的美术核心素养。
例如,高中美术教师在针对中国瓷器相关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适当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教师需要在网络中搜集中国瓷器相关资料,将各类资料进行整理汇总,随后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瓷器制作的详细过程与相关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美术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还能够通过视觉冲击促进学生的想象力。除此之外,教师或者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经费能力,适当购买一些瓷器艺术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学生在实际接触过程中对瓷器艺术品进行赏析,更好地了解瓷器艺术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使学生正确了解各类美术表现形式,掌握美术知识,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美术表现能力的提升。
(四)借助欣赏课程,提升学生审美与感知能力
为了保障高中美术教学工作能够为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带来有效助力,需要对审美与感知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关注。当学生拥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可以令学生对各类美术作品进行深层赏析,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与评判能力,更好地感知美术作品的深层魅力。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能够从不同角度调动自己的感官系统感受美术作品呈现出的美感与内涵。在以往的美术欣赏课程中,通常会由教师进行美术作品的鉴赏与解读。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通常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性,学生不能够全面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影响了学生审美与感知能力的培养。在核心素养理念引导下展开的美术鉴赏教学工作会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投入到美术作品欣赏与感知过程中。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运用语言描述、提问或者情境创设的形式为学生构建感知美术作品魅力的机会,预留出更多的教学时间,使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美术作品的感知。
例如高中美术教师在针对人教版高中美术《传承与创新——中国近现代美术》内容的时候,可以将《夯歌》和《纺织女》作为美术鉴赏内容,让学生观察两幅画作在绘画技巧、画面构图方面的差异,并且针对色彩搭配、艺术表现进行赏析。在对比两幅作品不同的基础上寻找两幅作品共同的内涵思想:劳动人民的质朴以及勤劳美德。对比欣赏美术作品不仅是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还需要让学生感知美术作品背后隐藏的艺术内涵。
(五)增添教学趣味性,促进创新思维
为了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教师应当通过教学工作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在创新思维的推动下参与到美术创作、美术鉴赏等活动。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当使教学内容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使学生可以在接触美术知识的同时领悟感受到美术的深层魅力。学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可以强化他们的审美能力与思维模式。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作能力,还能有效提升美术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艺术品质的提高。
例如高中美术教师在针对达·芬奇名作《最后的晚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讲解圣经故事和宗教常识,让学生了解犹大出卖耶稣的因果以及此次事件对于宗教层面的影响。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美术教学工作保持足够的专注力,还能让学生正确认识故事情节,领悟美术作品背后隐藏的艺术内涵。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讲述画家的创作经历,让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达·芬奇这幅画作的创作背景,提升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随后在进行图画内容分析的过程中,对画作中的各个人物展开详细讲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画作中不同的人物形象,将各个人物的形象进行分析对比,从各个人物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进行研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判断哪个是犹大,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和分析能力。并且为学生讲解画作中应用的艺术创作手法,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了解程度,调动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探究精神。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思维模式的扩展,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作能力。
四、结束语
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出完善的教学方案,不仅需要为学生讲解美术知识与绘画技巧,还需要关注学生美术兴趣、审美能力、表现能力的培养,令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美术教学工作当中,更好地感知美术艺术魅力,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1] 王新娟.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的策略分析[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1(09):62-63.
[2] 石玲玲.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美术教学[J].启迪与智慧(中),2021(06):63.
[3] 何鑫.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01):171-172.
G632
A
1002-7661(2022)11-00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