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2022-03-18樊红艳
樊红艳
试述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樊红艳
(甘肃省康县第一中学,甘肃康县746500)
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各项素养成为教学目标。但是在实践中发现,想要将学生的政治素养提高,就必须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因此,教师要对政治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本文从课堂导入、问题导学、模拟实践、案例情境、生活元素、课堂互动六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高中政治;思维能力;培养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可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而高中政治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所以,教师要将引导作用发挥出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主动热情地参与到知识探究的过程中。
一、通过课堂导入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由于思维的限制,会在课堂一开始就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忽视了导入环节的开展。而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教师即将教学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需将多元化的导入方法利用起来,使学生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如此,便可使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准备,从而为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时候,教师倘若不重视课堂导入环节,会使学生无法对知识产生兴趣,会使学生不愿参与教学活动,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因此,教师需要对课堂导入环节进行精心设计。首先,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探究,掌握相关的知识。其次,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并基于此进行课堂导入设计。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多媒体设备利用起来,呈现嫦娥奔月的图片。在看到这一图片的时候,学生会觉得好奇,因为这是学生小时候看到的一个小故事,而政治知识怎么看都与这个小故事没有关系。此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嫦娥奔月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你们觉得月球上有嫦娥吗?有玉兔吗?为什么?古人对月球的认识是什么?他们是怎么获得这一认识的?我们后人为了奔月做了哪些探究?我们可以到月球上旅行吗?”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会将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出来,并基于自己构建起来的知识体系得到一些答案。比如,有的学生会说:“古人可能是见过嫦娥、月兔,不然他们怎么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的。”有的学生会说:“可能以后火箭会成为我们的交通工具吧,然后我们就能随意去月球旅行了。”通过学生的这些回答可以发现,学生在联想的时候体现出了独特性,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联想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通过想象对未来的生活进行“预测”。
二、通过问题导学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问题可以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来,可以使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所以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问题利用起来,利用适当的方式点拨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就能在课堂上积极地探究知识,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价格变动的影响》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仍旧可以利用互联网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进行播放,然后围绕视频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可以播放这样的视频:夏天的时候,小红的妈妈带小红来到了商场,但是与我们的想法不一样,妈妈给小红买了一件羽绒服。在看到妈妈奇怪的行为后,小红忍不住和妈妈说:“为什么我们要在夏天买羽绒服呢?”妈妈却说出了这样的答案:“这个时候买羽绒服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质量好,这个时候不买什么时候买?”由于这样的说法与学生的认识不一样,所以很多学生对妈妈的话提出了质疑。但是,这个时候,教师不能直接解答疑问,而是要指导学生对反季节消费进行探讨。即,“妈妈的做法就是反季节消费的一种,你还见过什么反季节消费的例子呢?价格变动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通过探讨,学生可以将这样的答案得出来:“小红妈妈之所以选择在这个季节买羽绒服,是因为这个季节购买率相较于冬天而言下降了不少,所以价格变低了。如果购买率上升的话,价格也会提高。”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分析探究快速地理解了价格变动与需求量的关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锻炼。
三、通过模拟实践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仅仅利用课堂教学无法有效地让学生掌握所有知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而模拟实践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可以使学生的实践思维得到有效培养,是拓展学生学习渠道的有效途径。就当前的新课标而言,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当作了重点,而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是实践思维得到培养,所以,教师需要给予模拟实践一定的重视,利用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
例如在教学《新时代的劳动者》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模拟实践这种方法利用起来,对学生的实践思维进行培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创设王小二进城记的场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使学生参与了模拟实践中。场景内容可以是这样的:王小二进城后发现很多人都在找工作,但是他找了好久都一直没有找到新的工作,所以他觉得找工作太难了,在这一情况下,他想到了向同学们寻求帮助。之后教师可以给予引导,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利用起来,为其出谋划策。此时,会有学生说出这样的答案:“国家需要将经济发展当作根本,实施积极的就业策略,使劳动市场变得完善,在劳动市场变得完善且就业环境发生改变后,推出自主创业。”在探讨出部分知识后,教师可以继续进行场景创设:王小二找到了工作,但是当他与单位协商工资和请假等事宜的时候,单位驳回了,而且没有在工厂放置安全卫生防护用品,新入职的员工也没有获得社会保险。请问在这种情况下,王小二应该怎么办呢?就这个场景而言,涉及劳动法对劳动者权利的内容,也涉及维权途径。通过思考,有的学生说出了这样的答案:“王小二需要把法律武器拿起来,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而且应当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通过模拟实践,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实践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四、通过案例情境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政治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部分学生由于理解能力存在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地理解政治知识,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学习信心的提升。而案例情境可以使学生进行思考,可以让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需基于实际情况灵活地引入案例情境,将抽象的政治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中理解政治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并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基于此引入案例情境。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相关案例,并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呈现,使学生进行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样的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①在19世纪的时候,雅安有一个特殊的职业,叫作背夫,他们的工作内容是背着300斤的茶叶穿过山,为山那头的人们运输茶叶。这些人不仅将茶叶带到了印度,还被人们称为:“揭开欧洲茶文化序幕的人”。②19世纪,生活在武夷山的八名茶工带着茶种及技艺来到了印度,利用毕生所学种植出了大吉岭红茶,但是最终这些茶工并没有回到家。③17年以前,北京有一个女孩,名叫张南揽,到日本认真学习茶道。回国后,张南揽成为职业茶道师,将日本茶道的美进行了展示。在学生对这些案例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我们学过哪些文化表现形式?在这些案例中,人们进行的活动叫作什么?他们是怎么实现文化传播的?”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进行深入探究。在自主、合作分析过程中,学生对文化传播有了深入的了解,明白了文化传播有怎样的形式、文化传播的途径是什么。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真正地理解了文化传播的概念。
五、通过生活元素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虽然政治知识理论化较强,但是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将政治教学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增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熟悉感,从而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政治知识,实现教师既定的教学目标。同样,通过将生活元素引入,学生可以发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可以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政治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价格变动的影响》的时候,很多学生认为价格变动跟自己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反正自己也不会参与到金融行业,但其实价格变动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在快过中秋节的时候,人们需要买月饼,所以月饼的购买率增加,商人们也提高了月饼的单价。也就是说,在中秋节前夕购买月饼时,价格要比以往高。而在过完中秋节以后,人们不需要买月饼了,所以月饼的购买率降低了,商场就搞起了促销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这些内容引入,让学生发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可以使学生理解政治、感悟政治,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好奇心、求知欲。又如在教学《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时候,教师如果不引入生活元素,学生会觉得传统文化是很高雅的事情,与自己没什么联系。但其实,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都有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义务、责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常见的传统文化引入,如剪纸、相声、过年等。就拿过年来说,教师可以就过年的习俗进行讲解。如过年的时候人们都需要买对联、贴对联,而长辈需要给晚辈压岁钱,晚辈需要给长辈拜年。而这就是一种传统文化,人们做这些事情就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如此,学生就会发现传统文化就在身边,并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生活、寻找传统文化,自主自发地继承传统。
六、通过课堂互动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互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使师生、生生进行有效交流,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节教学活动,使学生将知识进行有效迁移。此外,不少教师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互动,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可以为课堂教学的质量提供保障。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运用互动教学,帮助学生活跃课堂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时候,教师要知道,如果直接对知识进行讲解,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的,而且学生会觉得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教师讲的内容是自己听不懂的。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可以将课堂互动运用起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翻阅、了解。在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运用起来,直接呈现《红楼梦》的视频片段——《荣国公府元宵开夜宴》。由于视频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所以学生的视觉、听觉可受到刺激,可以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之后,教师可以将这样的问题提出,在启发学生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一视频中提到了怎样的传统文化?”因为视频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所以学生可以在观看后快速回答这一问题,即,“讲述的是我国元宵节的传统文化习俗。”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你们知道元宵节人们要做什么吗?”因为学生都过过元宵节,所以可以快速进行回答。有的学生会说:“元宵节的时候我们要吃元宵。”有的学生会说:“元宵节的时候我们要赏花灯。”有的学生会说:“元宵节的时候我们要猜灯谜。”在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灯谜呈现在学生面前,邀请学生一起猜一下。如元宵隔日始营业,打一四字出版名词;太阳出来喜洋洋,打一三字天文名词;人比黄花瘦,打一农业名词……由于学生对游戏是没有抵抗力的,所以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猜灯谜这一活动中,课堂互动就增强了。之后,教师可以借助问题进行互动:“为什么我们要在元宵节吃元宵?为什么不能是吃饺子呢?为什么吃元宵这个习俗可以一直流传至今?为什么汤圆象征的是团圆呢?”在思考过后,学生可以说出以下答案:“元宵节吃元宵的目的是阖家团圆,取了一个美好的意愿。饺子并没有这样的意愿,所以在元宵节的时候不吃饺子。之所以吃元宵这一习俗可以流传下来,是因为人们在不断地流传。”之后,教师可以适当给予点拨,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是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最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自由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在过这样的节日的时候家里会有怎样的习俗。通过这一过程,课堂教学的氛围可以变得异常活泼、有趣,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可在潜移默化中满足。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部门明确提出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需及时改变自身观念,并基于教学内容灵活地设计教学环节,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1] 王远.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校园:中旬刊,2016(9):65-65.
[2] 莫东.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政治教学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2).
[3] 戴雪梅.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2018(20).
[4] 徐小英.基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中政治教学措施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020):60-60.
[5] 尹娜.高中政治教学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内蒙古教育,2020(17).
C961
A
1002-7661(2022)11-00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