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长助教活动的实施与思考
2022-03-18王晓莹
王晓莹
幼儿园家长助教活动的实施与思考
王晓莹
(南京市江宁区殷华街幼儿园,江苏南京212000)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学前教育行业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为了强化孩子们的教学质量,提出了家园共育理念,改善了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之间的矛盾。家长助教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以往教学的模式,让家长走进幼儿的课堂中,更好地感知幼儿在园内的生活。本文对幼儿园家长助教活动展开探讨,对其概况和基本形式一一阐释,指明了蕴含的教育价值,并说出当前较突出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教育策略,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为幼儿构建更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家长助教;实施策略;教育价值
家长助教活动蕴含着非常大的教育价值,能够拉近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关系,还能满足家长对园内生活的好奇心,整合一些其他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当前的家长助教活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活动方式表面化、家长的教育经验不足等,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作用,利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方式,提升家长助教活动的质量,双方及时地进行反思和总结,并慢慢地将其转化为常态教学活动,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共同促进儿童能力的增长。
一、幼儿园家长助教活动的概况
由于教育群体的特殊性,孩子们无法用语言和行动准确地表达出想法,园所和家庭的联系十分重要。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通常使用开放日活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的方式展开家园共育活动。随着教育理念的变迁,“家长助教”模式被提及,要求幼儿园打开校门,让家长走进来,和教师一起展开教学活动,满足家长对园内环境的好奇心,创设全新的教学模式。
“家长助教”的模式可以分为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家长直接融入班级中,和教师一起组织班级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按照一日生活展开教育。第二种方式,是家长协助园所或教师,展开一些实践类活动,如“冬至包饺子”“端午包粽子”“中秋做月饼”等。第三种方式是一些课外的实践活动,家长间接地参与到课程中来,和教师进行沟通,与一些社会机构进行协商,带领幼儿展开社会实践类课程,丰富幼儿的认知,提高他们的生活经验。
二、幼儿园家长助教活动的意义
(一)提高了家园共育的质量
“家长助教”活动的展开,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更是大大提升了家园共育的质量,具有极强的可行性。从家长方面而言,满足了他们对幼儿园生活的好奇心,通过助教的方式,直观地体验到了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并在与教师配合的过程中缓解了家园合作的氛围,认识家校教育一致的重要性,了解到幼儿园的近期教育内容,在家庭中也能做到针对性地教学,更好地促进孩子们能力的提升。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能够更好地和家长进行沟通,通过助教的方式改善家长对园所的偏见,向其传递一些科学的育儿理念和内容,并获得一些儿童的具体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整合一些园外的教育资源,丰富幼儿教育的内容,更好地展开课程活动,为家园共育的合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家长教师互相丰富经验
家长助教模式丰富了教师和幼儿家庭之间的沟通,在二者合作的过程中,也有效地提升了彼此的教育经验,对幼儿的教学质量有了更高的保障。在家长的方面,园所和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具有丰富的育儿经验,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家孩子的思维发展阶段和年龄特点,掌握一些科学的育儿经验,能够合理地看待儿童身上的问题,在家庭环境中展开针对性的教育,提高儿童的素养和能力,对家长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教师的方面,由于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他们的专业跨度较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扩充一些课外知识,选择合适的内容,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给幼儿构建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对其身心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当前家长助教活动的问题
(一)活动呈表面化
就当前的情况而言,家长助教表面化的情况较严重,需要家长和教师提高重视,改善这一现象。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家长对幼儿园课程内容理解有限,在展开助教课程的时候,大部分家长都以讲故事为主,课程内容较单调,教育时长短,并且教学氛围较低沉,在组织幼儿、课程内容、教学环节的构建上都依靠幼儿教师。此外,还有个别的家长,以“完成任务”的态度到助教课堂中,准备得不够充分,认为只要自己人来了就算完成助教活动了,获得经验有限,活动全部依靠幼儿教师,课程质量不高,表面化情况严重,对幼儿的课堂活动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二)育儿经验不足
首先,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幼儿园家长以90后父母为主。受生活的压力,他们忙于工作,在快节奏的社会下,孩子们一般都交给老人照顾,他们的育儿经验有限,并且在幼儿园的集体环境中,同时面对二十名幼儿,家长会产生不知所措的心态。其次,家长的应变能力较差,幼儿在活动中的意外情况较多,对于意外情况的出现,极容易打破家长的课堂节奏,导致课程内容衔接能力差,幼儿学习兴趣不高,课程质量得不到保证。最后,个别家长容易出现偏心、照顾的心态,在集体活动中过于关注自家孩子,忽略了其他幼儿的想法,以自己的孩子为主,没有认识到自身“助教”的身份,进而影响到了幼儿的活动质量,是一项较严重的教育问题。
四、幼儿园家长助教活动的策略
(一)尊重家长意愿,做到一视同仁
家长助教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就当前的情况而言,家长的工作时间较忙,因此在进行助教课程时,教师一定要尊重家长的意愿,提前告知他们相关的要求和内容,通过家长会或者家长委员会的方式进行沟通,对所有家长做到一视同仁。此外,教师也要根据活动的性质邀请一些家长,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如在大班课程中,想要做好幼小衔接的内容,教师可以邀请在小学工作的家长给孩子们讲解一些内容,丰富幼小衔接工作内容,提高儿童的认知,构建高质量的课堂活动;在雷锋月的活动中,可以邀请在警局、社区工作的家长,让他们利用好职业优势,给孩子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还能够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构建高效的助教课程,达成教育目的。
(二)教师做好辅助,保证教育质量
助教课程的主体是家长,但家长教育经验有限,在面对一些特殊情况的时候,他们的应变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帮助。基于此,教师要做好辅助作用,针对不同情况给家长一些引导和建议,保证课上活动的质量,发挥出助教课程的优势。
如在进行小班幼儿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家长们介绍一下孩子们的具体情况,如表达能力有限,在课堂上尽量使用简单句,如“真棒!”“不可以。”“想一想”“你好厉害”等语句,方便幼儿理解,并将课程时长设定在10分钟左右,取得最佳的活动效果。在中班课程中,家长课程时长在15-20分钟左右,学习内容以扩散幼儿想象力和规则意识为主,通过教育内容丰富孩子们的能力,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观念。在大班课程中,设置时长为25-30分钟,重点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的教育建议可以给家长很大的帮助,教师还可以根据一些班级的特点提供一些指导,和家长一起构建高效的课程活动。
(三)整合家庭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在进行助教活动的时候,教师不要给家长固定的题目和素材,可以让他们将家庭教育中的资源带到课堂中来,既能够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拓展他们的眼界,还可以给教师一些教育经验,构建更高质量的课程,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
如在展开助教课程前,家长可以和教师利用社交软件进行沟通,选择一些家庭教育中绘本、游戏、玩具等,向教师询问一些专业的意见,教师根据内容和难度进行调控,双方一同设计课程内容和环节。其次,家长朋友还可以发挥他们的职业优势,选择一些工作环境中的内容,使用多渠道、多角度的方式展开教学,给孩子们拓展一些社会中的知识,丰富课程教育内容,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生活教学,展开趣味课程
由于幼儿的父母工作较忙,在展开助教课程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爷爷奶奶来参加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好这一教育优势,让老人展开生活化教学,设置一些趣味的学习课程,既能够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一些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助教课程的质量,有着极高的教育价值。
如在老人进入助教课程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展开一些传统文化的课程。如“中秋、冬至、端午”这类的课程,可以让爷爷奶奶带领幼儿展开实践活动,在活动的同时为幼儿讲解一些民间习俗和传统文化故事,构建一个趣味性的课程。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利用“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邀请爷爷奶奶为孩子们讲解一些革命的故事,展开“忆苦思甜”的助教活动,让幼儿认识到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构建一个趣味性的课程活动,激发儿童民族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对其未来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五)丰富助教次数,形成常态教学
家长助教活动是一项及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拉近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距离,还能让教师和家长互相丰富教育经验,保证教育内容的一致性,促进幼儿的快速成长。在以往的助教课程中,课程安排较少,并且多半以开放日为主,园方可以调整这一现象,尽可能地丰富家长的助教次数,建立专门的课程,形成常态化教学的方式,从而提升幼儿园保教活动的品质。
如在课时的安排上,可以制定“每周一节”的方式,家长、教师、幼儿都熟悉这一模式,让这一教学内容更加专业化。此外,教师要及时地和家长进行沟通,通过微信群聊、腾讯会议等方式,明确活动、人员、时间,整理好教育内容,家长和教师做好活动准备,保证教学课堂的质量。最后,要调动家长的活动热情,让其由客体变成主体,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展开助教活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六)延伸社区资源,展开实践活动
由于不同家长的职业环境不同,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们的工作环境,让其和园所进行沟通,展开一些社会实践类活动,通过活动内容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感知外界社会的内容,提高他们的意识,促进幼儿社会性能力的提升。
如在展开社会实践类活动的时候,在讲解交通安全的时候,可以请交警职业的家长进行沟通,让其和工作单位进行协商,带领幼儿参观一些社会中的环境,通过真实的感受丰富孩子们的认知;或者在展开春游活动时,可以邀请一些组织能力较强的家长,和教师一起辅助幼儿展开活动,确保活动的安全,让教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在讲解社区知识的时候,可以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家长进行联系,利用他们专业性的知识,带领幼儿参观文化长廊、各个场馆等,保证实践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五、家长助教的反思和总结
(一)反思
家长助教模式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还不够成熟,他们对幼儿的认知往往基于对自家孩子能力的推断,忽略了整体的环境,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改善一些较明显的问题。在小班活动中,孩子们的情绪不稳定,哭闹的情况经常发生,家长的教学压力较大;在中班活动中,家长缺乏对幼儿年龄特点的了解,选择的教育内容和难度出现偏颇,还需要及时地进行改进,以构建更好的教育内容;在大班活动中,要加强教师和家长的配合,尽可能地鼓励幼儿自主地构建知识,以培养学习习惯为主。此外,教师没有发挥好自身引导作用,应利用好教育经验,帮助家长设计课程内容,并给他们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保证助教活动内容能够满足本班孩子的发展需求,发展幼儿的活动兴趣,设计满足他们需求的课程活动。
(二)总结
总而言之,家长助教活动还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摸索,双方尽最大的能力,形成教育模式常态化。助教活动并非家长一个人的任务,而是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成果,是一个相互学习、互相成长的过程。教师作为活动的“策划者”,要帮助家长了解孩子们的习惯,分享和交流一些教育经验,对活动细节、意外情况详细地讲解,保证课程的趣味性。家长作为“协作者”的身份,要利用好自身的优势,拓宽幼儿的知识层面,更好地了解幼儿园内的活动,在和教师沟通的过程中弥补自身的不足,掌握一些科学的教育方式,并提出自己的教育意见,加强家庭和学校的互动,发挥出助教的优势,和教师一起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幼儿园家长助教活动展开了讨论,对其教育价值、存在问题、教学策略一一进行阐述,以构建更高质量的课程活动。身为幼儿教师,要利用好家长助教的活动,既能够满足家长和幼儿的好奇心,还可以整合一些家庭教育的资源,丰富园内的活动。其次,家长也要提升自身的认识,了解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在助教活动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育儿经验,形成科学的教育方式,为幼儿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师共同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1] 张一凡.幼儿园家长助教工作的意义与实践[J].天津教育,2020(35):171-172.
[2] 黄梅花.互助共赢让家长助教为儿童成长助力[J].知识文库,2020(19):180-181.
[3] 吴彦.利用家长资源有效推进幼儿园德育工作[J].好家长,2020(78):12.
[4] 白江妹,曾兆莹.幼儿体智能活动中家长助教参与的研究[J].教育观察,2020,9(32):17-18+73.
[5] 马国美.发挥“家长义工联”功能,丰富幼儿园课程[J].好家长,2020(62):16-17.
G616
A
1002-7661(2022)11-006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