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更高效
2022-03-18马进祥
马进祥
巧用信息技术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更高效
马进祥
(甘肃省临夏县黄泥湾镇程家川中心小学,甘肃临夏731800)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具有生活化、信息化的学科,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情感体系,从而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养成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巧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丰富学科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能够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笔者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情况,在文中对如何巧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展开探讨。
信息技术;小学道德与法治;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技术引入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高效,同时也对学科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学科教师在转变传统教育理念的同时,创新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辅助下,提升小学教育质量是一个基本趋势,各学科教师采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同时,信息技术的引入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学习学科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不难看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信息技术引入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巧妙引入信息技术,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信息技术如何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更高效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当中的典型代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当教师想要将其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时,就必须要先做好对信息技术的全面分析。
(一)信息技术的资源类型更丰富
信息技术作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科学技术,其之所以能够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更高效地开展,其拥有类型丰富的资源内容是基础原因。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随时调用网络上各种各样的资源内容,这可以给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因为心智发育的限制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存在困难,这时教师如果能够恰当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对应资源的展示,那么学生就可以接受与他们认知能力相符的思维引导,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需求,还降低了知识的学习难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得到了提升。例如在进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的教学时,有些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要拒绝烟酒,因为他们的爸爸经常在家抽烟、喝酒。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学生的理解会十分有限,甚至让他们出现不认同的观点。但当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之后,学生可以通过最直观的方式了解到烟、酒对人身体的危害、可能会引发哪些疾病、世界上每年有多少人因为烟酒而失去生命等。这让学生非常直接地了解到拒绝烟酒的意义,他们的正确观念由此得以构建。
(二)信息技术的表达方式更新颖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知识的表达方式更新颖,这也是信息技术可以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原因。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笔者深知小学生的心智发育特点,相对于教师枯燥、死板的讲解与说教,他们更喜欢具体、直观的表达方式,而信息技术恰恰就是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当教师选择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时,其就拥有了多种知识表达方式,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感知体验,还会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便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思维导图,也可以为学生播放Flash视频,或者直接以生活视频为素材进行授课,这让知识内容的表达方式变得丰富且新颖,学生的认知体验和学习兴趣自然会因此得到提升。例如在进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一共有56个民族,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分布在哪个区域?有哪些特色民族文化?如服饰、艺术、饮食等。在教师讲到民族特色时,其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照片、视频资料,让学生以最直观的方式进行欣赏,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别,并提升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审美情趣。
所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让知识内容以更丰富的方式予以展示,其还可以进一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这可以让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更好地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更便捷
信息技术作为当前最受教师喜欢的创新教育技术,其之所以能够被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就是因为其可以让课堂教学工作更便捷地开展。当课堂教学时间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而被节约下来,教师就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知识讲解,或是继续开展其他方面的教学活动,高效课堂就是在这种方法下构建起来的。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进行举例,其中画图、展示素材、讲故事的时间不在少数,这些都是耗费课堂时间的“大户”。当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时,这些工作都可以在备课阶段就完成,课堂上教师直接进行展示即可,这可以大量的节约课堂时间。与此同时,这种方式还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提升他们的理解效果,这让课堂教学工作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能够被教师青睐,并非因其可以给课堂教学带来某一方面的积极效果,而是因为信息技术可以让课堂教学工作实现全面性的改革,其给课堂教学工作带来的积极作用是全方面、统筹化的。当前的教育环境上,尚未发现有教育技术比信息技术的效果更好,所以,进一步做好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的应用,是构建该学科高效课堂的必行之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从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想要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巧用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就必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引入,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这需要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存在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而枯燥的教学内容更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巧用信息技术,通过为学生们播放生动的课件内容,依此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进而辅助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从而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辅助。首先,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中心创设教学情境,借助信息技术以动画、图画、音乐、文字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发现问题创设环境,从而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问题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基础,对于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有很大帮助。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适宜的问题情境更能够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始终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其次,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故事情境,是指将道德与法治内容通过信息技术,以故事的方式为学生们展现,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故事情境,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实践教学中,一个美妙的故事或童话发挥的作用,要比教师长篇大论地讲解产生的教学效果好很多。最后,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感悟、发展、提高,这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道德与法治学科不仅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培养,而且要重视起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通过组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强化学生的素养,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二)巧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可以展现更多与学科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团团圆圆过中秋》这节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巧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可以运用视频内容展现过中秋的场景,人们开心地猜字谜、吃月饼、赏圆月,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内容,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们联想到自己过中秋的场景,从而对本节内容产生学习兴趣,对中秋产生好感。在视频内容展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谈一谈自己是如何过中秋的?由于视频内容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跃跃欲试地想要分享自己的中秋经历。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谁知道中秋节产生的原因?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想要探寻究竟的心理,为后面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巧用信息技术,打造互动课堂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巧妙引入,可以实现文字、图像、音乐、动画等表现形式的组合,能够生动呈现教材中的情境、事物、现象,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而言更具吸引力,展现出学科的魅力。信息技术的引入还可以使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抽象概念更具体,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更易于学生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趣味性更强,并对新知识产生探索欲,从而打造出高效互动课堂。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主动学习,结合自身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积极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同时教师要将这种互动由课堂延伸到课后,引导学生在课后查阅教师在课上扩充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上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引入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为学生们带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打造生动、轻松、互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更扎实地掌握学科知识,从而不断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巧用信息技术,实现多维互动
信息技术助力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为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创造了条件,这也是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课堂活动中的多维互动,促进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例如在学习《买东西的学问》这部分内容时,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播放与树立消费观相关的视频片段,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同时提出问题:“你认为这种消费有必要么?应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组织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学生讨论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必要时给予指导,最后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对如何正确树立消费观、价值观进行引导。多维互动模式的实施,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不断优化后面教学活动。信息技术引入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在多维互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先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又如在学习《我和规则交朋友》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本节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实现教材内容与网络资源的整合,搜集一些公益宣传片,结合网络资源解读教材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学科知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现教材内容与网络资源的整合,应以教材内容为本,网络资源要围绕教材内容进行应用和讲解。信息技术应用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更丰富,也更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巧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条件,开展多维互动课堂活动。
(五)巧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视野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覆盖较强的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工作开展中不能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应巧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知识储备更丰富,对于教师讲解的学科内容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为后面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从而构建高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拓展相关课外知识,在课堂中寻找适当的时机讲解,从而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填充。
例如在学习《家乡产物养育我》这节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先采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全国各地特产视频片段,引出本节教学内容。在视频与教材内容的配合下,使学生了解每个地方的特产,从而感受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为了培养学生珍惜粮食意识,教师可以播放农民伯伯辛苦劳作的视频,结合本节内容进行合理拓展,使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更丰富,拓宽学生的视野,构建高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大部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例如在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两段视频内容,第一段视频内容中的小朋友在公共场所按秩序排队,不乱扔垃圾,非常讲礼貌;第二段视频内容中的小朋友恰恰相反,在路上随意丢垃圾,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观看第一段视频后学生的表情是愉悦的,观看第二段视频后学生出现皱眉表情,通过两段视频的对比帮助学生认识到讲文明懂礼貌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
总之,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学科之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创新教学方法,不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巧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助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
[1] 朱烨.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应用探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9):1031-1032.
[2] 钱艳.浅析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开展[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184.
[3] 布如力西?衣沙克.刍议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3):639.
[4] 叶财顺.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2020(10):73-74.
[5] 杨中娜,刘井双.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互动教学中的有效作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1(4):150-151.
R857.3,D045
A
1002-7661(2022)11-0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