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的英文翻译现状和对策分析
2022-03-18袁妮子
袁妮子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河南 济源 459000)
旅游景点英语翻译可以对国际旅游者进行有效的旅游指引,同时还可以进行文化传播。它本应该较完美地解决国际友人在旅游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让他们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但是实际上却由于拼写错误、语法错误,选词不当等翻译错误[1],信息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出现这样的错误,一方面说明了相关翻译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有关部门审核不严,重视程度不够[2]。若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面对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症结,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此规范旅游景点英文翻译,为国外游客提供准确的信息指引和传递。
一、大众对于翻译错误的看法
随着中国走向国际舞台,中外交往日益密切,中国的美丽被更多人看见,旅游行业也随之越来越火爆。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国,来中国旅游的外国友人也越来越多。相应地,旅游景点的翻译问题也成了影响中国旅游业向国外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会造成哪些后果呢?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在特定范围的一些重要景点制作了一份向外国友人寻求答案的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
1.调查目的
针对旅游景点一些翻译错误,直接寻求外国游客的答案,找到符合外国友人的英语翻译方式,并通过这些问题和答案,结合实地考察,分析其中的错误,寻找导致错误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方法,为以后的景点翻译提供改进对策。
2.调查方式
在特定的景区去寻找错误的翻译方式,通过照像、书面记录,网上查找等方式,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列出问题,再对外国游客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英文翻译错误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参考外国游客给出的意见进行改进,并归纳总结出几种错误的方式,再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
(二)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一共调查50位外国游客。其中,25~45岁的有40位,45~65岁的有8位,65岁以上的有2位。不难发现,被调查的人群中年轻人占多数,他们更有精力去外出旅游。94%的学历为本科及以下,而学历为研究生及以上的占6%,所以调查的外国游客是有文化素养的,熟知英语的表达,更易察觉景点英语翻译的错误。调查还发现,在旅游过程中,能注意到景点标识语和详细介绍的占总人数的80%,其中会留意英文翻译的占54%,而其余外国游客表示不会看英文翻译;在会留意英语翻译的人中,能发现翻译错误的占38%;调查对象中82%认为景点英文翻译错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这个城市的形象,认为理解旅游景点的英文翻译并不存在困难的外国游客占18%;68%的游客认为即使翻译存在困难,但是如果肯下功夫,认真对待,花点时间还是可以准确地翻译出来的,而只有14%的外国游客觉得翻译精准比较困难。可见,对于外国游客来说,景点英文翻译错误会严重影响城市形象,而纠正这些错误并不难。
二、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的常见错误
(一)拼写错误
景点翻译中出现的拼写错误比比皆是。如在某些景点翻译“为了您的安全,请勿攀爬”——“No Climbing for Safety”拼写成“No Climbing for softy”,甚至将“旅游服务中心”—— “Tourist Service Center”拼写成“Tourist Serrvicve Center”。再比如在桂林的南溪山公园内,翻译“古八景之一” “one of ancient eight scenics ”中“scenics”不加“s”。再比如在杭州瘦西湖中的“小金山”,翻译为“Litter Golden Hill”,但是“Litter”在这个地方并不适用,改为“Little”才符合这句话的语境。
(二)语法错误
在景区简介中,经常会出现语法的错误。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不同会导致对英语习惯的不了解和对语法的混乱使用,用词、用句错误最为常见,例如单复数使用错误,词序、短语结构的错误等[3]。如在桂林景区中的一处标语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veryone is Responsible”(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英汉对照,我们发现这简直就是按着中文语序一个字一个字地硬译出来的。英语常用“主语+谓语+从句”这样的基本结构形式,而景区的翻译则完全不是这样,而且还存在大小写错误。正确的翻译应是:“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Everyone’s Responsibility”。再比如在扬州某个景区中“Keeping Silence”含义是“保持安静”。按照英语语法,“Keeping”应改成“Keep”,因为在祈使句中,动词开头应用原形[4]。这是初中英语就学过的知识,显然翻译人员并没有注意到。再如“Five Pavilion Bridge”(五亭桥),这个翻译容易引起歧义,让人理解为有五座桥,或者有五个桥洞。要想消除误解,译法可以修改为“Five-pavilion Bridge”。
(三)选词不当
对于龙脊梯田这个景点目前存在不止一种的翻译。目前常见的有“Dragon Back Terrace”“Dragon Keel Terrace”和“Longji Terraces”这三种翻译。一提到中国,外国人会立马脱口而出“Chinese Dragon”。可见“龙”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它是中国图腾的象征,是权力富贵的代表。在中国,所有与龙有关的事物都是神秘、神圣且高尚的;而西方人心目中的“Dragon”,更多的是一种畏惧,认为它是一种凶猛的动物[5]。所以在此,“Longji Terraces”更具有代表。在对“靖江王陵”的翻译,采用的是“Tombs of Prince Jing jiang”。相传,洪武三年,朱元璋封他的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靖江王世袭了280年,继承了14代,其中第11代靖江王葬于尧山。11座陵园,外加其他皇亲国戚的墓陵,一起构成了一个绵延上百里,气势雄伟却极具江南小调的墓群。在牛津词典中,“tomb”意为一个超级庞大、石头制造、矗立于地表的坟墓。这与“靖江王陵”墓群形象相差悬殊;而 “mausoleum”则是指用于保存特殊人物的遗体或者一个家族的遗体而特殊制造的坟墓。因而后者更贴合“靖江王陵”的历史背景,“靖江王陵”译为“Mausoleum of Prince Jing jiang ”更为恰当[6]。
三、影响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的因素
(一)思维方式的不同
中国是典型的东方国家,在传统哲学上讲究“天人合一”,思想情感较为感性内敛;而西方国家由于文化背景、社会结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等影响,倡导的是和中国截然不同的一种西方哲学思想[7]。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观念必然带来语言习惯的不同。汉语讲究意合,力求工整对仗、音韵和谐的表现形式,追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意境含韵,因而衔接词的使用很少,行文风格更注重前后衔接不露痕迹;而讲究形合的英语,则追求逻辑思维的缜密,行文结构的严谨,其时态、语态,主句、从句,都有明显的标志,鲜明地体现出注重连接的显著特征。此外,汉语讲究“头轻脚重”,习惯将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后;而英语则恰恰相反,喜欢开门见山,直达主题,所以习惯将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由于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不同,英汉翻译中经常出现中式英语的情况[8]。比如在翻译“长堤春柳”中,翻译工作者直译为“Long Dike Spring Willow”。在英语书面语中,“dike”意为堤坝,排水沟;但是在英语俚语中,还有同性恋的意思。所以遇到此类翻译时,要格外谨慎。再比如,翻译“闲人莫进”时,直接翻译为“Strangers are forbidden”。虽然国际旅游者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但是终究是不符合他们的语言习惯,读起来是很不舒服的。所以“闲人莫进”应该被翻译为“Staff Only”。而且中式英语极易引起笑话。比如在杭州的景区门口,你甚至能看到“Welcome you to Hangzhou”。这会让国际友人啼笑皆非,也会让景区形象一落千丈。
(二)缺乏沟通
可能是每个范围负责的翻译工作者不同,并且翻译工作者之间没有沟通,这导致出现一个景点有几种翻译形式。比如漓江就被翻译成“Li River”“Li Jiang”“Li Jiang River”这三种形式。缺乏统一性的直接后果就导致国外旅游者认为这是三个景点,为后面的旅行带来麻烦。景点的标志本来是用来解决他人疑惑,为旅行带来方便的,而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恰恰为游客的旅行带来了麻烦。
(三)句子语气的不同
在很多翻译中还要注意句子语气的微弱差别,这是很重要的。在很多地方的景点公示语中可以看出许多翻译工作者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的。比如在景区中“禁止吸烟”一般被翻译成“No Smoking ”。作为祈使句,这样的表达带有命令强制的意味,听上去便十分严肃。这种公示语往往用在公共卫生服务中,而在一些较为轻松的场合,就可以使用“Thank You for not Smoking Here”。
四、旅游景点的英文翻译改善措施
根据数据统计分析,现阶段拼写错误占英语翻译错误的一半以上。由此看出,问题的来源是翻译工作者的基本功不扎实,还有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为此,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和翻译工作者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
(一)职能部门方面
1.提高招聘翻译工作者的要求
国内翻译工作者众多,工作水平和能力也参差不齐。比如说有些工作者只会读书、考试,考的证很多,但是在实践中便会发现他的知识面不够广,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也很浅显[9]。所以,相关部门在挑选工作人员时,应该提高对他们的要求。所谓的翻译证书只能算是一个门槛,而工作者的水平应该在实践中去考察、检验。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工作者才能被聘用。人事部门不仅要考察应聘者的工作能力,还要考察他们对工作的态度。
2.满足统一翻译标准的需要
旅游景点的标识是具有专一性的。一个景点就只能有一个统一的英文译法,这需要有关部门统一标准后,将全国所有文件统一编码,名称固定,再将文件下达到每个地方管理部门。不能再闹出一条漓江三个洋名的笑话。标识是用来方便游客的,而不是为游客带来麻烦的。需要统一的,不仅是景点的名称,还有中国文化背景介绍中的神话故事、典故成语的翻译都要统一标准[10]。因为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不是很了解,如果故事的名称不一样会造成误解和疑惑。
3.把好景点翻译的质量关
有关部门对大部分旅游地区的英语翻译还没有明确的把控条令,并且对于旅游景点的英文翻译有错的翻译工作者,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而那些翻译得好的工作人员,应给予物质上的奖励。这样可激励其他员工的工作热情,还能奖励到那些真正有能力有本事的人。其次,在为旅游景点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一定不要一次性定稿,最终的英语稿一定是经过各级部门层层把关后的最终稿,国家需要的是高质量的翻译文本,而不是漏洞百出的洋相集。
(二)翻译工作者方面
翻译工作者应根据目前旅游景点英译问题现状,切实加强专业基本功训练,尤其在翻译实战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效衔接和融合。
1.意译法
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不少外国友人很难真正理解中国优美的诗词歌赋,尤其是叠词的运用等手法。所以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有些原文本很难逐字逐句地翻译,就可以采取意译法[11]。比如在景区植物生长的地方,随处可见的关于小草的告示牌:“绿草茵茵,踏之可惜”可以翻译为:“Give Me a Chance to Grow ”。这样的翻译符合外国友人的语言习惯,让人一看就知,不突兀、不奇怪,简单明了。
2.省略法
对于有些原文本的文字较多,翻译工作者只需要把主要内容提取出来翻译就行了,于外国游客而言,了解最基本的内容就可以达到目的。其余内容删去便可[12]。例如:“做环保卫士,请勿乱扔垃圾。”可直接翻译为“No Littering”。还比如:“吞吞吐吐,有失风度”就可翻译成:“No Smoking”。
3.增加法
由于东西方文化存在很多差异,所以翻译工作者有时候要为翻译添加一些内容,保证国外游客能看懂标识想表达的内容[13]。比如安庆的巨石山,是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发源地,所以在巨石山“Ju shi Mountain”后面跟着“The Birthplace of The Myth and Legend of Cowherd and Weaver Girl”。
4.文化差异
在翻译中要注意东西方文化差异,翻译工作者在景点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切换到西方人的思维来翻译句子。比如在翻译“由此处去参观”,这很容易让中国人明白标识在指引游客参观,但是如果翻译成“From Here to Visit”,这是明显不符合外国游客的语言习惯的,所以应该把它改成“This Way,Please”。
5.突出主要信息
为了向国外游客更好地宣传介绍旅游景点,引起游客兴趣,翻译工作者在翻译时要考虑到游客的感受,把握游客的心理。在翻译过程中,可以设置问题,引发外国旅客的思考,让他们对接下来的内容产生好奇[14]。例如对象鼻山的翻译介绍中,提问为什么要把这座山称为“象鼻山”,第一次来中国旅游的游客往往是不知道的。需要先指明观察角度让游客按照所指引的方向看过去,提示出观察角度,最后再运用文学性的语言,惟妙惟肖地描绘出象鼻山的形状特点。
6.添加文化背景
汉语讲究意境,如诗如画。因为翻译的问题,许多外国游客不能领悟到其中的美。翻译需要做的不只是言语间的转换,更多的是传递文化,传递美[15]。好比散曲小令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意境。若是直译诗句,将一个一个意象翻译出来,摆在游客跟前,外国游客是体会不到诗词中意境之美。因为在西方文学中,藤蔓、乌鸦、小桥、河水,几个词的组合,很难勾勒出美的意境,这就是文化差异。翻译讲究音、形、意三美,所以,在翻译这种意蕴悠长的词句时,翻译工作者可以适当地添一些文化背景,也能让外国游客体会到其中意境的美丽。
五、结语
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来说,景点的英文翻译算得上是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综合素质,更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意识[16]。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旅游景点的英文翻译工作,综合运用各种翻译策略,把旅游景点以最精确的英文语言翻译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展示出良好的城市形象和国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