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社会责任培养策略浅析

2022-03-18祁素倩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责任感初中生道德

祁素倩

(邢台市南和区教师发展中心,河北 邢台 054400)

社会责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也是对初中生的基本要求,只有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才有可能更好地发展其他素质、养成其他品质,再加上初中生处于价值观形成、心理趋于成熟的关键阶段,因此培养初中生社会责任更加重要和必要。

一、社会责任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社会关系中的每个人都有使命和任务,所谓的任务和使命不管意识到与否,都由个人需要和现存世界的联系产生。这意味着在社会中生存的社会人,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我们可将社会责任简单理解为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它虽在法律框架内,但是绝大多数时候体现在道德层面,依赖个人的主观意识,可视为履行义务的自愿行为。也因为这个原因,不同的人所具备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强、弱之别,社会责任能力自然也有高、低之分,相比于成人,年龄稍小的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较弱,社会责任能力较低。

二、利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一门特殊课程,亦是不可或缺的课程,是初中学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思想、心理产生直接影响。有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其一,引领初中生健康发展。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培养初中生社会责任感有助于社会良性运转,因为初中生群体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再者,初中生本人也会在自尊自爱中成长,更有利于其实现健康发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会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可在接受教育期间磨炼社会参与能力、协调管理能力等在内的多项能力,这是初中生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学生一旦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则可做到换位思考,尊重和关心他人,可从看重个人利益、以自己为中心的狭隘范畴中跳脱出来,便于学生打开交际圈、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此同时,学生会更理性地看待自己的职责、义务和权利,也会合理保护自身权利、不触犯他人利益,有利于学生知法、懂法和科学用法,可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其二,充分彰显课程育人价值。在过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汲取知识,课程育人价值并未得到较好释放。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则可侧面彰显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避免课程育人功能被无视、课程育人价值被限制。同时,也可借此机会让更多初中教师全面、深入地认知道德与法治学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有助于相关教师革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

其三,推动初中生素质教育改革发展。当前正处于素质教育深入贯彻和执行阶段,借用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可视为素质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积累的成果,对素质教育继续改革发展起到激励和推动作用。微观层面来说,素质教育发展至今,虽已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初中生的社会责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也是事实,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其中起到的是完善和优化作用,能为素质教育顺利、高效改革提供助力和支持,也有助于初中生素质更符合素质教育期许。值得一提的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初中生社会道德责任感过程中积累的宝贵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样可为初中生素质教育改革发展带去一定助推力。

三、利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策略

待初中教师了解到社会责任内涵和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初中生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后,便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培养计划,切实构建健全的育人体系,确保初中生社会责任意识生成、社会责任能力提升。

(一)优化第一课堂,加强认知教育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第一步并非积极磨炼学生的社会责任能力,也并非第一时间将学生外派到基层和公益活动中,而是要利用道德与法治第一课堂让学生认知和了解社会责任,让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得以顺利生成,这样才可占领学生思想阵地并为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做好准备。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是不断优化第一课堂,确保课堂更具生动性、吸引力。优化行动可酌情参考以下内容:

1.巧设问题情境,感染学生、触动学生,让学生“发现”社会责任。问题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积极性的重要砝码,也是学生认知事物本质的直接途径,初中教师不妨通过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来让学生一步一步“发现”社会责任。如“生活需要法律”一课,可为学生营造“法律在周围”的教学情境,询问学生哪里需要法律,法律发挥的作用是什么,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同时知道自己需要做些什么,没有法律进行约束的时候自己又要做好哪些事情等相关问题,让学生顺着问题明确自身的社会定位并明确自身权利与义务,一点一点揭开社会责任的神秘面纱。

2.联系时事,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想要让学生生成社会责任意识,还需让学生对社会责任了解得更透彻,建议教师在学生“发现”社会责任之后,推出热点时事,让时事热点成为学生透彻了解社会责任的新鲜素材,起到丰富课堂内容、深化学生理解的作用。如在“建设美好祖国”一课中,可将祖国近期取得的成就归类,如“祝融”号登陆火星、神州飞船载人航天、“一带一路”战略持续推进等重大事件,并为学生呈现图片、视频类资料,让学生了解作为新一代青年所肩负的责任。

3.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和激励,深化学生社会责任情感。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被关注、渴望被肯定,有些看似不起眼的关注和肯定,会成为学生良好发展的动力,因此,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要多鼓励学生、多肯定学生,尤其是对学生发表的正确社会责任言论持赞同、赞赏态度。在鼓励的基础上,我们也提倡初中教师采用树立典型、罗列案例等方式激励学生,如将某位学生树为学习榜样,又或是将某位学生的生活小事列为课堂教学素材,激励全班学生向榜样看齐并让学生懂得“社会责任体现在生活的大事小情中”这一道理。

(二)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践行社会责任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让社会责任扎根于学生心中,也为让学生真正懂得践行社会责任的正确方式方法,还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为学生提供各式各样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其一,在校园资源支持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包括以“社会责任”为主题的演讲活动、歌唱活动、表演活动征文活动等等。

其二,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进一步激发学生社会责任。如调查水污染情况等,学生可独立完成,也可以团队形式完成。教师应要求学生详细记录任务完成的过程和结果,借助任务深化学生践行社会责任的决心和信心。

其三,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公益活动中,提高学生社会责任能力。如让学生参与4 月22 日的“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或是参与孤寡老人的慰问活动,或者参与小学或幼儿园的管理工作等等,借此机会让学生的社会责任品质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提高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为教学和育人工作取得优异成果提供保障

要知道,具备较强社会责任感的教师会大概率培育出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学生,因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因此,在育人工作中也要把好“教师关”。

首先,对教师进行严格要求,构建健全的教师评价体系,纳入教师社会责任感指标,与教师绩效挂钩,迫使教师做出改变;其次,优化聘用机制,除了对应聘人员的学历、经验、专业进行把关外,也要对应聘人员的道德素养、个人品质把关,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最后,定期对校内教师进行教育和培训,避免校内教师职业素养、个人素养不过关。

综上,初中教师要挖掘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建立社会责任感是初中生得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初中教师要在这项工作上尽心尽力,为学生更好得学习与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责任感初中生道德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