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传统语法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变革

2022-03-18张中新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语法语境交际

张中新

(廊坊市第三中学,河北 廊坊 065000)

一、引言

从事语言教学工作的人没有谁能绕过语法教学问题。可见,语法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无法回避的问题。语法教学在外语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成功的语法教学与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有很大的正相关。作为语言知识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给出了要求学生理解并能在语境中使用的语法项目表。可以看出,语法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法教学是实现英语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但是,语法教学也给不少教师带来了困惑,即教师对语法教学投入很大精力,但学生依然不能有效地理解并使用语法。因而,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传统语法教学模式进行反思与变革。

二、传统语法教学模式及其弊端

(一)传统语法教学模式

不少英语教师一直遵循着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即“讲解+习题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先是通过孤立的句子或语言片段教学语法,然后通过机械、僵化的习题练习巩固语法,并把能否完成语法题目作为学生语法学习的评价标准。这种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未能有效贯彻《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造成了语法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方法存在偏差、教学效能偏低的状况。

(二)传统语法教学模式的弊端

1.局限于语言形式和语法规则的学习,忽视学生语法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习语法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学习语法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法能力,即把语法知识运用于语言交际的能力。《课标》对学生理解并在语境中使用语法项目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但是,传统的语法教学把学习目标定位在语言形式和语法规则本身,把学习语法知识的评价标准定位在完成语法题目上,而忽视了学生在具体语境下实际运用语法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这就造成了传统语法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的弊端,也造成了学生学习了语法而不真正会运用的局面。

2.通过孤立的句子和语言片段学习语法,未能在语境中开展语法教学。传统语法教学中,语法基本上被当作没有上下文的孤立现象来处理,但事实上,语言的使用都是在具体的语篇和语境中进行的,脱离具体语境和上下文,句子层次的许多问题很难解释。正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所指出,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语境的创设。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下,学生因缺乏在语境中感悟语言,而难以深入地理解语法规则、领悟如何使用语言形式表达意义。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问题不断,在运用语法理解和表达意义时错误频出。

3.依靠机械操练进行语法练习,缺乏真实交际情境下实际运用语言结构的能力。三维动态语法观的创立者Larsen Freeman 认为,学习语法的最佳方式是有意义地使用,而不是脱离了语境的机械学习。《课标》也提出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运用是使学生形成语法意识、发展语法能力的重要机制和过程。传统的语法教学把习题练习这种机械的操练方式作为巩固语法知识的手段,使学生丧失了在真实交际情境下运用语言的机会,也就难以形成语法意识和能力。学生虽能熟练地完成习题练习,但在交际中仍难以有效、自如地运用学习过的语法知识。

4.缺少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难以发挥思维在语法学习中的作用。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和感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事实证明,充分激活学生思维对其理解语法规则、建构语法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课标》鼓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与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

传统语法教学模式下,教师注入式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纳,造成学生的语法学习过程缺少问题情境,制约了他们的思维。学生很难深入地思考语言规律,对语法知识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三、传统语法教学模式的变革

(一)以语言运用为目的开展英语语法教学

功能语言学认为,语法不是用来判断语言正确与否的规则,而是用来表达各种意义的语言资源。语法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习者能够自动地运用语法达成交际目的。为此,应立足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开展语法教学,探索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并将学生能否有效运用语法达成交际目的作为语法教学的首要评价标准。要通过语法教学促使学生在交际中能够准确、达意、得体地运用语法结构,摆脱学习与使用相脱节,即学而不能用的局面。

(二)促进学生在语境中学习并运用语法结构

语境与语言是相互关联的,语境能够解释说话者在特定语境中选择某种语言形式的原因。因此,语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形式、意义和使用。相应地,在语境中运用语法结构,能够强化学生对语言结构和语境的关联,促使学生在某种语境出现时能够自如地调用相应的语言形式。因而,教师在语法教学中要重视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感悟语法结构的形式、意义与使用,建构语法系统,并通过在语境中使用语法、深入对语法的理解,提高运用语法的意识和能力。

(三)在语言运用与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语法能力

语言运用与实践能够促进学生语法能力的形成。有学者指出,教师的作用就是设计和组织语法形式与话题相结合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趋于真实的交际活动中掌握语法结构,而不是用大量现成的句子或习题来代替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师要扭转传统语法教学机械训练、忽视运用的弊端,积极探索运用型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运用语法结构的场景与契机。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习题练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代之以交际性的、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以理解和表达意义为目的的学习活动。

(四)充分发挥思维在语法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Larsen Freeman 曾提到,通过发现规则来理解语法结构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很有帮助。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规则,而不是向他们直接讲授规则,他们更有可能将规则内化。由此可以看出,思维参与下的语法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建构语法知识体系。再者,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只有学生积极思维,才能使其有效地借助语法理解和表达意义。所以,在语法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创设能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加大语言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思维含量,使学生在理解与表达意义的基础上,建构语法概念,加速语法知识内化。

(五)有效融合主题意义探究与语法知识相关的学习活动

主题语境能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直接影响学生理解语篇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

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将学习语法知识和探究主题意义融合起来,就能充分激活学生思维,整合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并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因此,在语法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根据目标语法项目的特点合理确定探究主题,并以主题意义为引领整合语法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有层次的学习活动中,获取运用目标语言结构的语境和机会,以及激活思维的问题情境,并通过语言实践发展语法意识和能力。

四、结语

变革传统语法教学模式的前提是对语法及语法教学有正确认知。要认识到语法是表达意义的工具、是交际的资源,而不是单纯的规则。相应地,学习语法是为了能运用语法达成交际目的,而不是掌握规则本身。因此,要把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语法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变革传统语法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变革语法教学理念。要重视语言“形式—意义—使用”的有机结合,强调通过在语境中运用语言发展语法能力,探索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语法教学模式。思维在语法学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效发挥思维的作用也是变革传统语法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语法语境交际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跟踪导练(三)2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