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研究

2022-03-18王久洋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技能型校企岗位

王久洋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在国家经济建设过程中,不只需要学术型人才,也需要技能技术型人才。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确保了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输出,也为一大批年轻人提供了就业的保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纵观企业的用人需求,现代学徒制由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实际效果还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对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的研究还是有着较大的必要性的。

一、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背景

现代学徒制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有效模式,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在国外流行开来。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98 年,首推的国家是澳大利亚。其出发点是将学徒同培训进行整合,借助于培训机构和雇主建立的关系,实现行业指导、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教育决策的方式,为现代学徒制度提供了前提条件[1]。英国也制定了高等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计划,主要是在高等教育中应用,实现了“双证”融合,即高等职业资格证和高等教育证书的融合。这一模式一方面将传统学徒制的教育优势进行了传承,另一方面也使得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对于英国的工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代学徒制应用最好的国家则是瑞士,其通过企业、政府、学校三方的合作,学生即使未完成义务制教育,也可以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瑞士的基础教育就注重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而正是由于国家对技能技术的重视,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也会给予学生一定的报酬,这就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增添了强有力的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为此,自2015 年以来,由我国教育部门所推行的现代职业教育规定中,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要与产、学、研密切联系,职业教育要更加注重对企业的服务,同时指出职业教育的原则,即社区教育、终身学习。在这样的新形势之下,我国职业教育不仅要进一步研究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也要明确服务对象。

二、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分析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较有一个较大的不同就是多方参与,不仅仅是学校和学生的参与,同时也需要企业以及政府参与其中。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参与的四方并不都是显性参与的,因为政府的参与并不是容易观察到的,政府主要做的就是与政策、保障制度等相关的一些工作。不过从四方参与的角度分析,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优势确实是非常突出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

对于学校而言,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进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不仅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投入,有助于学校办学实力的提升。

第一,随着社会用人需求的不断调整,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输出方面也要结合需求进行调整,强调应用性,突出技术技能。现代学徒制实施校企共建模式的人才培养,促使学生将在学校学习的认知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借助实践对所学专业有新的认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现代学徒制模式将校内的师生关系转化为师徒关系,通过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推进,教师和师傅对学生进行共同培养,人才培养结合岗位需求进行,因此教育和教学针对性愈加突出,学生不仅得到了职业素养的培养,对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也进行了很好实践。现代学徒制实现了学校教育与企业的无缝衔接,学生通过岗位实践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与考察自己掌握技能的情况,拓宽了学生视野,强化了职业认知,提升了职业责任感。

第二,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目的就是为社会输出技能型人才,为了提升人才质量,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校内实训教学条件的改善。随着现代学徒制的开展,学生可以在学完理论知识以后进入企业,在企业完成实习任务,学校只需要解决学生基础能力培养所需要的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就可以,办学成本大大降低[2]。

第三,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更加频繁,学校、企业一起针对专业建设进行研讨,结合岗位需求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共同进行课程设置的研究,使得人才培养的标准更加接近市场人才需求的标准[3]。与此同时,学校的科研工作也将企业的项目纳入其中,使得科研与市场贴近,学校整体的办学实力得到提升。

(二)学生

对于学生而言,学生通过现代学徒制,参与顶岗实习,不仅提升了学习效率,同时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促使学生职业发展竞争力得到相应的提升。

第一,在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学生在学校主要进行认知性理论知识的学习,再通过校企合作,在企业的相应岗位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此种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岗位技能,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

第二,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的过程当中,除了学生的身份,同时也是学徒,以学徒的身份参与跟岗实习。学生要了解学习目标,有了学习的目标,学生才能更加积极和主动,更加有助于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就业素质得到提高,职业竞争力也得到了强化[4]。

(三)企业

对于企业而言,有助于企业社会声誉的提升,更主要的是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期望的人才,人才招聘有了优先选择权。

第一,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本身也是在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不仅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解决人才需求问题,同时也提升了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

第二,企业在针对学徒培养方面,可以结合岗位需求,与学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岗位对接学生能力培养,缩短了学生适应未来就业岗位的时间,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到岗位工作,因此,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帮助企业获得预期的岗位人才。在人才招聘方面,校企合作企业可以优先进行人才的选择,解决了企业长期通过外部招聘却难以招到理想人才的问题[5]。

(四)政府和社会

对于政府和社会而言,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使得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供给量提升,人才供求错位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第一,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使得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使得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输出有了保障,有效解决了社会用人需求的问题[6]。

第二,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使得长期困扰的人才供求关系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企业结合岗位需求为学校的相关专业提供学徒岗位,人才培养真正做到了从社会需求出发,供求错位问题得到解决。

三、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教育法没有与劳动制度相结合

目前我国的职业技术类院校约有1300 多家,几乎占据了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现阶段高职教育主要还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企业的实际参与力量非常小;且从法律与制度上分析,没有对社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做出明确规定,致使企业参与过程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在目前《职业教育法》可操作性不强的情况下,很难与劳动制度形成有效的配合,致使很多企业与职业技术院校的合作意愿非常低,只是在现行利益下驱动式合作,既没有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技能需求,因此在未来的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系中,只有利用有效的法律作为支撑,才能使企业与学校更加明确自身的权利与义务[7]。

(二)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由于现阶段我国对于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因此社会各界对于校企合作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只是职业院校一边热的情况,企业对现代学徒制缺乏深入的理解,不能有效的参与。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时间没有得到有效规划。很多职业院校虽然鼓励学生参与更多的校外实践,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为学生布置了很多学习任务,在大量的学习任务积压下,学生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到实际实践中去。

二是合作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完善。在笔者对一企业调查中发现,社会中的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需要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进而通过专业技术人才的指导,加强企业项目合作开发。但是我们设想,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作为指引,只是学生和教师在课余时间进行合作,就无法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很难长期有效地坚持运行。

三是合作过程中的激励措施不够。由于校企合作这一模式应用时间比较短,因此很多具体细节都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很多时候并不是付出的越多得到的回报就会越大。尤其是对于一些教师而言,只有在学校中的正常工作才算是有效的工作量,而对于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指导都成为自身付出中的无用功,这对于很多教师而言,积极性一定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

(三)评价机制不健全

现代学徒制这种培养模式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相应的合理的评价体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评价机制不健全,致使学校的评价体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混乱,不但使学校所输出的人才质量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也使很多学生不符合企业需求,不但破坏了企业对学校的信任,对于学生的就业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这种评级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很多学校都采用自我评级的方式,企业只是象征性地进行评价,很难反应学生的真实情况。这无论是对于未来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的创新改革,还是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阻碍。

(四)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相关主体缺乏对现代学徒制的正确认识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现代学徒制必将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之一。现如今,国家已经在此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由于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推进相对较晚,宣传工作还不是很到位,使得相关各方,尤其是社会公众对此认知不足,在认识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局限性。部分学生和学生家长认为这种模式属于工读结合,与教育的本质有着较大的出入,对学生进入企业学徒的学习模式不能很好接受,甚至还有抵触情绪。还有一些院校推进现代学徒制建设的时候,没有切实考虑实际需求,现代学徒制工作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

(五)“双导师”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分别是学校和企业,同时实行“双导师”制,即在育人的过程中,校内教师对专业学生进行人才培养,企业师傅也要参与其中,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更好地完成既定教学任务。学生在岗位实习的过程中,学校要配备相应的兼职教师,企业需要配备岗位师傅,对学生进行指导。学校、企业实施的是互聘共用,教师和师傅都是双向挂职,进而建设双导师队伍。但是在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实际经验,双导师队伍并没有经过严格的选拔,企业师傅配备不足,缺乏教学方面的经验,有些师傅的学历比较低,使得教学效果受到直接影响。学校在安排兼职教师的时候,也没有严格的选拔标准。由于大部分专业教师都没有足够的实践经历,缺乏经验,所谓的“双师”名不副实,学生在岗位实践过程中,校内的兼职教师并不能给予有效的指导。

四、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

(一)建立与现代学徒制相符合的运用管理制度

在未来的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可以在新生入学之初就加强与企业之间的现代学徒制合作培养,以地方特色为核心,从学生未来的发展出发,并运用弹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实施管理。学生除了完成必要的校内理论课程,也要给予学生专门的时间去参与校外生产实践。另外,在学生的业余时间,也可以让学生自发地到企业观察产品,熟悉生产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由学校专业实践教师带领学生实践操作,也可以让往届毕业生向这些师弟师妹传授实践经验。职业院校也可以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组织竞赛。如在学院支持下,成立一个技能训练小组,鼓励学生自愿报名,由专业教师指导,以学徒模式进行技能人才培养,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符合的运用管理制度。

(二)加强校企项目合作

对于职业教育教师而言,不仅应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与产品开发能力,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强化自身对本专业经济理念的学习,通过夯实自身的理论功底,提高新型软件使用能力与学习再生能力。强化院校的整体师资力量,是实现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前提条件。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项目合作的方式,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共同的项目研发,提高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进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长远合作。这样不但可以为企业提供技能型人才,也可以提升学生就业率,为学校赢得良好的信誉。学校也要注重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让学生每学期定时参与校外实训;也可以指定企业人员以师傅的身份定期来校指导,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深度合作[8]。

(三)形成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这样才能推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如政府和教育厅可以组织一些技术技能竞技大赛,鼓励院校学生积极参与,并对在竞赛过程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采用社会推荐的方式直接推荐到企业;还可让这些优秀的学生参与到企业的产品研发中,提高职业院校的人才输出能力。通过社会带头、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综合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但可以健全企业参与制度,也能更好的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

(四)强化认知,解放思想,进一步推进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建设

认知的提升有助于行动的落实。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各方的思想工作, 对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意义进行宣传,既要针对学生,也要针对学生家长。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学生是整个培养模式的核心和主体,只有学生真正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正认识到现代学徒制对于自身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培养的重要意义,才能真正提升现代学徒制的建设成效[9]。

(五)完善“双导师”制,大力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学校要重视“双导师”的培育。一方面,学校应该意识到师资队伍建设对于现代学徒制推进的重要性。专任教师要具备企业实习的经历,要对专业的相关岗位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并能进行基本的岗位实际操作。另外,为了提升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进行校企师资互动平台建设,确保校内教师与企业师傅能够保持双向的沟通,以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要强化在职培训,促使“双师型”教师名副其实。

二是企业要积极参与到师傅的选拔与有效管理当中。要结合岗位实习需要,认真进行岗位师傅的选拔[7]。选拔条件要明确,从业年限的规定、技术实力、组织经验、管理能力、实践教学的指导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等等方面进行考察。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中一种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由于学校与企业之间一些合作问题,致使现代学徒制很难发挥出其最大应用价值,因此,只有全方位的促进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联合,才能为学生搭建更多实践平台,从而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技能型校企岗位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规划教材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