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康养产业高等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2022-03-18舒曼
舒 曼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抚顺 113122
一、研究抚顺康养产业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意义
抚顺作为一座有百年工业史的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极为复杂,市场需求走弱,实体经济困难增多,经济下行和转型振兴的压力很大。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康养产业已成为抚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抚顺市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康养需求和市场消费急速膨胀,康养产业发展空间巨大[1]。然而,抚顺市康养产业相关专业人才欠缺、从业人员水平与专业素质有限已经成为制约抚顺市康养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抚顺康养产业相关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研究培养康养产业相关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康养产业相关人员从业水平,对于发展抚顺市康养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抚顺康养产业相关专业人才需求现况
目前,抚顺康养产业及相关专业人才欠缺严重,从业人员素质有限,服务水平不高,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一)康养产业相关专业人才需求巨大,职业技能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目前,抚顺人口老龄化加重,养老服务需求量增大,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康养意识需求不断增强。抚顺市康养产业对相关人才的刚性需求旺盛,对服务质量与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抚顺市康养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康养产业相关职业人员高等教育以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以下简称我院) 为主。我院开设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旅游管理、社区服务与管理、社会体育等专业,各专业每年招生几十人,一些相关专业尚未充分意识到相关人才的需求与联系,高等职业技能人才供给严重不足,远不能满足抚顺康养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相关专业毕业生流失严重
因为地区收入不高,当前抚顺康养产业相关从业人员工资待遇较低,且社会认同感不高。一些相关专业毕业生不愿留在抚顺康养相关机构,转为从事其他职业,一部分专业毕业生部分流失到外地就业,进一步加剧了抚顺康养产业相关专业高等职业人才供给不足的状况。
(三)康养相关职业教育发展不足,不能满足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抚顺市康养产业从业人员在数量、年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等方面均难以满足专业化的康养服务需求,未形成专业化、职业化的康养专业人才队伍,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康养产业的发展。由于职业技能人才供给不足,因此目前抚顺地区现有康养从业人员主要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为主,从业人员不稳定,相关职业培训不足。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之前往往没有经历过专业康养知识的系统学习,缺乏相关职业培训,整体素质、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都有待提升。
总的来看,当前抚顺市康养相关专业人才缺口巨大,人才培养远远不足以满足康养产业发展的需要,急需提供高质量康养服务所需要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和发展职业技能培训。
三、抚顺康养产业相关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一)市场人才需求量大,为抚顺康养产业相关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抚顺人口老龄化加重,健康意识增强,老年人的康养需求十分明显。抚顺市康养市场有着广大的发展空间,发展前景前景广阔,存在大量的岗位缺口,并且未来呈持续增长态势。独居老人的照料、理疗康复、健康与高质量生活方式的诉求催生了康复、养老服务、娱乐、旅游等康养业态,因此市场亟需康复、养老、旅游等相关职业人才,为相关专业人才的就业实习提供了众多机会,有助于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
(二)“大健康”产业快速增长与“互联网+”的助力,催生相关产业人才需求
康养产业的对象不仅包括老年人,也包括青少年、成年人等群体[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和文化精神满足的需求也快速增长起来。因此,养生、运动、休闲旅游、康复、智慧养老等康养产业都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同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推动着康养模式变革。计算机、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智能化技术的广泛使用,将成为推动抚顺康养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这为抚顺地区相关职业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就业和实践机会,为相关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四、加强康养相关专业人才的职业教育,提升高素质康养人才的供给
(一)充分调研,合理布局人才培养,优化抚顺康养人才职业教育供给
建议相关部门及时发布产业结构动态调整信息、行业人才就业状况和需求预测信息等,对康养产业紧缺专业人才情况进行发布,引导康养人才精准供给。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结合对未来需求的预测,加快发展梯级康养专业人才学历教育,建立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康养人才教育培养体系[3]。职业院校须充分把握抚顺地区康养产业人才需求,紧密对接康养产业升级变革趋势,加快建设抚顺护理、康养、家政、养老等相关人才紧缺的专业。鼓励职业院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康养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以康养为中心的紧密对接产业链专业群。例如,职业院校除了开设医疗、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旅游管理、社区服务与管理与社会体育等基本康养专业外,还可以布局大数据技术、电子商务、移动商务、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等专业与智慧康养产业的对接,合理布局人才培养,优化抚顺康养人才职业教育供给。
(二)深入校企合作,推进抚顺地区康养产业相关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积极推进职业院校与抚顺地区康养相关企业与校企合作,以职业教育为主体与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康养服务专业职业教育。加强老年医学、护理、康复、营养、心理、社工、健康管理等专门人才的培养;积极构建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康养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尽快形成多层次康养服务人才梯队等。职业院校要通过与企业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协作,共建康养人才培养平台,通过与市场对接,推动老年服务管理、老年医学、老年护理、旅游、社区服务与管理、心理健康养生等专业发展。
例如,抚顺职业技术学院等市属职业院校,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开设护理康复、膳食营养等健康养老相关专业和课程,依托职业院校、市属医院和知名康养机构建设一批养老服务实训基地,持续开展养老服务管理、养老护理、营养配餐、老年医学、康复理疗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2]。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校企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局面。相关康养企业参与专业标准的制订,参与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和实验实训环境,帮助学校在建立创业基地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校企之间有机结合,形成一种互补共赢、协同共生的发展机制[4]。
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康养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公共实训基地。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职业学校建设培养培训基地,校企深度融合。高职院校要充分寻找机会与相关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建立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要满足学生的实训、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发[5]。
推动校企共建共管康养产业学院、企业学院,扩大办学空间,鼓励康养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相关专业与康养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落实相关专业教师定期到康养企业实践的规定,提升相关专业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
(三)围绕康养产业需求,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要以老年服务管理、社区服务管理、社会体育等专业为基础,以大数据技术、电子商务、移动商务、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等与智慧康养相关的专业为扩展,构建合理的适应抚顺地区市场需求的康养相关专业人才职业教育体系。面向康养市场需求、面对就业岗位,进行学校专业布局,将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面对抚顺地区康养人才需求,主动吸纳相关企业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企业参与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积极与康养行业企业的需求对接,开展订单培养。
各专业构建具有抚顺地方特色的康养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1+X等级资格证为“知”,以康养相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行”,构建与课程相符的“德技兼修、书证融通”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岗对接,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岗位标准联动的课程开发机制,进行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模块开发、课程整合,建立包括人文修养与素质教育、专业群共享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体系[6]。
高职康养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将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培养与技能培养融合统一,保障人才的素质。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要通过开展相关课程学习,打造康养雷锋职业人。打造康养特色学科,推动职业教育与康养产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积极培养适合抚顺地区的康养专业人才。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开设抚顺地方旅游导游课程,编写介绍抚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红色旅游等资源的特色教材,培养学生对地方特色的认知和职业的热爱;培养康养人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开阔的视野、勤勉乐观的品质和良好的沟通能力[7]。
面对“互联网+康养服务”的智慧康养新模式,计算机、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智能化技术的广泛使用,也将成为推动抚顺康养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大数据技术、电子商务、移动商务、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等专业,依据智慧康养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与康养服务相结合中的人才需求,建立相应的对接抚顺智能居家康养服务平台人才需求的实践类课程。
(四)提升职业院校服务社会能力,提升现有康养从业人员职业素质
加大现有康养从业人员再培训力度。支持康养企业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在岗继续教育制度。职业院校应构建多样化的培训服务模式,调研康养企业技能型人才专业类别,实时更新需求库,对接政、行、企开展培训,“零延时”保障高技能人才与企业的便捷互通[8]。高职院校协同教学、人事、招生就业、继续教育等部门进行顶层设计,全方位构建网络立体式服务体系[9],提升康养相关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
鼓励康养相关企业与职业院校签订康养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举办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社工、健康管理等各类康养人才培训班,建立康养产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资源共享,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全面培养师生职业发展能力。发挥专业群相关专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建成康养人才培养公共实训基地,推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融合[10]。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康养职业教育,增加康养培训供给。对从业人员进行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在康养产业人员技能提升和转岗培训方面加大资金与政策上的支持,促进康养从业人员的技能提升,以及其他行业人员转到康养产业,全方位提升康养人才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