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师把握新教材的方法

2022-03-18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政治课新课改知识点

柳 青

“新课改”从其动因来看是因为我国现在所处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此次课程改革强调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强调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在“新课改”指导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 年修订)》中强调课程整合、大单元教学,那么一线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如何科学地使用新教材才有利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这都是每一位一线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和肩负的教育使命。本文主要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生成、知识内容整合等角度来浅谈就“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对“新教材”的把握。

一、逻辑引领,事实举例,引导学生自主树立“四个自信”

民族自信能够增强民族的创造力、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撑,是一个民族创造创新的重要动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广大学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高中政治教师要遵循课程目标要求,培养学生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不应仅限于理论的讲解,更应该侧重从逻辑推理、事实论证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树立“自信四个”。

在引导学生自主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上,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讲起,从20 世纪上半叶我国的三种建国方案讲起,以事实举例论证的方式证明中国人民摒弃了以国民党、北洋军阀统治集团为代表的建国方案,摒弃了以中间人士、中间派为代表的幻想着能够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中国人民在进行了劳工运动后,坚定地主张以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最终建立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自此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命运,以崭新的姿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做出的选择。1978 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随后农村改革、经济特区的设立、沿海港口的开放等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使我国人民由原来温饱不足的现状逐步走向了富裕,我国大跨步地走向了新时代。通过事实论证,引导学生能够自主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引导学生自主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从二战后由一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实践到多个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实践讲起,在经历了东欧剧变以及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实践在发展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引导学生从历史维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能够自主地认同它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的理论。再结合中国实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显著提高,这些都充分地向世界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 世纪、在我国焕发出强大的活力,同时也为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意义,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所以我们应该“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中国当代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在引导学生自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上,我们可以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政治制度上讲起。这项制度充分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重要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使人民群众增加了对中国政治的认同,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积极性;可以从本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讲起,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地位毫不动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我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平等享有社会所提供的生产要素,能够公开、公正、公平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进而激发我国企业的创新活力,增加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推动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能够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我国现有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是能够推动我国社会稳步发展的制度,这是我们的“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运兴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更为深沉、更为持久的精神力量。引导学生能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我们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起。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纵观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华文化是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并且延续至今的文化,所以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所以我们“文化自信”。中国人民还拥有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革命文化,拥有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优秀的中华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女克服万难,迈向伟大的新时代,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例如,在引导学生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时,我们可以提前在假期布置学生观看电视剧《功勋》的作业,借力大众传媒的手段促使学生感受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感受到优秀的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转化为身体力量的,进而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文化自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也统一于其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强化教育引导,推动学生自主生成“四个自信”意识,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我国政治的认同。

二、关注时事热点,培养学生时代担当的精神

高中学生正处于“三观”构建的关键时期,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设立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给予正向的引导。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若只是单纯地依托理论的解读,很容易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课堂乏味无趣、教材知识点晦涩难懂的感受,同时也背离了思想政治课本身应完成的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常规教学中经常运用案例分析法来充实课堂教学,但大多数教师在案例的选材上普遍停留在“能够佐证教材的知识点即可”的阶段,案例往往老旧,因此,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针对案例的选取应当多关注时事政治和热点新闻。例如,在讲授“政治与法治”中的国家职能时,我们可以引入中印边境冲突这一热点新闻,引导学生自主生成对外具有的保卫国家安全、防御外来侵略的职能;在讲解“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时,我们可以导入热播剧集《觉醒年代》的视频剪辑片,给学生一个熟悉的案例氛围,进而带动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在讲授国际关系时,可以引入热点事件——孟晚舟事件,并结合华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芯片断供事件积极引导学生。首先,要引导学生思考其背后的原因,感知孟晚舟事件是一场主要针对中国公民的、着力于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政治性迫害事件,其根本目的是要阻碍中国的崛起,维护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典型的单边主义的表现。其次,要从中国政府对孟晚舟事件的坚定态度上看到我国坚定地维护中国公民的合法权利,坚定地保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最后,要促进学生生成时代责任担当意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实现高水平的技术创新而奋斗,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关注时事热点,我们要将时事政治、热点信息带入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中,通过对新闻热点的剖析,引导学生对社会现状的深度思考,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时代担当。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以致用,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实现其理论价值。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所学知识不是留存于书本的理念,而是可以被实际应用的技能,进而引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价格规律时,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过程中猪肉价格上涨导致的学校餐桌上鸡肉频频出现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是猪瘟导致了猪肉的供给大幅缩减,猪肉的供给小于需求,所以猪肉价格上涨,那么,鸡肉作为猪肉的替代品,就自然受到了学校食堂的青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的分析,更容易引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点实际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同样的猪肉价格上涨的案例,在讲授政府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过程中可以继续延展运用,例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鲜超市,分析为什么在猪肉价格上涨后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冷冻猪肉? 在学生进行猜想后给出真正的原因:政府为了稳民生,会对生活必需品进行适当的物资储备,使得学生在了解政府科学宏观调控的同时,也深刻感悟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一原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科学规律的能力。

四、注重大单元教学,实现内容整合

“新课改”强调一体化教学、大单元教学,加大了教师对不同学科间知识点融合的难度,也加大了教师对本学科知识点整合的难度,但是对于课堂的实效性而言确实具有重大的推动意义。就各学科间一体化教学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各学科相通的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形成逻辑清晰的知识结构,将多学科知识一体化,改变原有的孤立性的学科学习习惯。就同一学科而言,教师可以整合不同单元内容,将知识点整合,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自主生成逻辑清晰的知识体系。

在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我们可以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为主线索,将整个社会的演进过程一一呈现。本套教材在讲述社会主义社会的演进过程时,讲到社会主义是如何从克服掉空想社会主义自身的局限性过渡到了具有真理性的科学社会主义上来的,是如何实现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我国又是在什么背景下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这个知识体系的构建紧紧围绕的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条主线,一切问题由此可迎刃而解。

在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教材不同课节的内容,如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与我国的分配制度相结合,通过“生产决定分配”引导学生自主生成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采取按劳分配制度”的认识,生成对“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认识,进而总结概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的相关知识。同样,教师还可以将“五大发展理念”与我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知识进行整合,找寻其中的内在逻辑,建立不同课、不同单元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内容上的整合,化繁为简。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对新教材的应用不仅可以进行大单元教学,也可以进行不同教材整合的大胆尝试,例如,教师可以在讲授“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引导学生构建辩证法的“共性与个性”“联系观”“发展观”的思维意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便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联系的环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在讲授教材《经济与社会》中的我国经济制度、在讲授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中的我国的政治制度时,均可以引出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中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因为我国的制度体系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中“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时,我们也可以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体会阶级社会中革命的重要性,体会我国的改革就是为了调节生产关系,使其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调节上层建筑,使其能够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结语

“新课改”的一体化教学、大单元整合教学对教师而言不仅仅是挑战,更是重要的机遇,我们可以大胆地将知识点进行整合、串讲,并通过案例分析、时政热点引入、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政治认同,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并能应用于生活实践。

猜你喜欢

政治课新课改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如何上好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