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新人培育理念的守正与创新

2022-03-18马丽娟

关键词:理想培育中国共产党

马丽娟

(玉溪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培育一代新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使用了“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又红又专”“社会主义新人”“四有”新人等多种话语表述。近年来,学术界聚焦于中国共产党“时代新人”培育的理论与实践,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一是对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研究。对此有学者从多重维度进行了全面概括:时代新人是“指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前列,具有坚定、自信、奋进、担当的精神状态,具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道德品质、知识见识、奋斗精神和综合素质,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1]。二是对时代新人重要地位和意义的研究。学界主要将其归结为三个层面,指出时代新人对于新时代教育目的具有指引意义[2],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遵循[3],并且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4]。三是对如何培养时代新人的研究。学界从内容、途径与思想资源三个层面展开研究,从内容层面而言,国家观[5]、文化观[6]、历史观[7]、时代感[8]、道德素养[9]等均被学者指认为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从培养途径层面而言,时代新人培育要注意改进理路,主张在“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的循环建构中实现培养模式的结构性优化[10];从思想资源层面而言,主张将五四精神[11]、伟大建党精神[12]、红船精神[13]、中国传统文化资源[14]等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思想资源。此外,立足建党百年重要历史节点,学者们对中国共产党培育新人的历史经验[15]与理论内涵[16]也作出了梳理。

学界现有研究对深入理解时代新人的理论内涵、培养方略等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本文将时代新人归位于中国共产党新人培育历史的发展脉络之中,力图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进一步挖掘与研究中国共产党新人培育理念的守正与创新。

一、思想政治层面的内涵守正与话语创新

中国共产党的新人培育始终将思想政治要求放在首要位置,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新人建构上的整体性、连贯性;而在不同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层面的要求有着不同的表述和侧重,其中显示出新人培育的话语创新。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新人的思想政治要求:“社会主义觉悟”或“红”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将新人培育在思想政治上的要求表述为“社会主义觉悟”或“红”。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结束了战乱,实现了民族独立,但同时也面临着贫穷落后国情与帝国主义的封锁,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建设”成为时代的关键词。面对时代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对新人培育提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又红又专”等要求。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7]226毛泽东《关于农业问题》使用了“又红又专”的概念,将其作为对干部、专业人员的要求:“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17]309毛泽东《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认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应同时具备政治与业务两方面的素质,缺一不可:“一方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另一方面要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17]351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8]。这是对“红”“专”思想历史本意的表达,将其复归为“集红色革命精神、无产阶级世界观、集体主义、群众路线、政治意识、马克思主义教育等概念为一体的综合性话语体系”[19]。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新人培育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要点。

首先,“社会主义觉悟”或“红”在新人培育中具有明确的核心、优先地位。关于“社会主义觉悟”的优先性,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明确提出,对于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而言,相比于专业学习,“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17]226。“红”的优先性也毫不含糊,《关于农业问题》指出:“政治和业务是对立统一的,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17]309并反驳模糊“红”与“专”优先性的论调:“所谓先专后红就是先白后红,是错误的。因为那种人实在想白下去,后红不过是一句空话。”[17]309“红”是经济和技术工作的“统帅”“灵魂”。与此同时,“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被确定为在教育思想上的社会主义原则[20],这里对“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优先强调,也表征了“社会主义觉悟”或“红”是该时期新人培育的首要要求、核心内涵。

其次,“社会主义觉悟”与“红”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互释性。“社会主义觉悟”或“红”作为一种表述,所指代的是个体在思想上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清醒认识和坚定信念。“社会主义觉悟”是对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要求,即专业学习之外的思想政治上的进步,包括关心祖国前途、人类理想,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了解中国现实,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性,这是一种“正确的政治观点”[17]226。“红”是对干部、技术人员的要求,所指代的是经济、技术等实际能力之外的思想政治上的要求,“红”为经济和技术工作服务,可以避免实际工作走到“邪路”上去。

(二)改革开放时期对新人的思想政治要求:“有理想”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将新人培育在思想政治上的要求表述为“有理想”。在1978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面对“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极大破坏,邓小平提出要“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的主张[21]123。1979年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使用了“社会主义新人”这一概念,并概括其主要特征:“有革命理想和科学态度、有高尚情操和创造能力、有宽阔眼界和求实精神。”[21]271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军委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培育理想人格目标:“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21]4191985年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要求[21]534,这是“四有”概念首次完整表述。1986年培养“四有”新人被确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其后,“四有”被固定用于指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也成为各行各业的全体人民,尤其是青年的理想人格目标:“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 ”[21]608

“有理想”是“四有”新人的首要要求、核心内涵。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项要求中,邓小平同志多次明确指出“有理想”的优先性、重要性:“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21]534“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21]595“有理想”实质上是在“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又红又专”新人建构中对“社会主义觉悟”“红”的守正,指的是个体对坚持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谈及“有理想”时明确指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并在最后实现共产主义”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崇高理想[22];“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23]112。

在这一时期,党的第三代和第四代领导集体在延续“四有”新人培养方略的同时,针对教育工作提出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人培育要求。1990年4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文中提出,高校应“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任务”[24]。1990年5月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提出要“把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培养成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25]129。同年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被正式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之中[26],“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涵得到了基本概括。1994年6月江泽民《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提出教育的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5]3701995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将“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到国家法律层面,“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表述作为教育工作的人才培养目标被确定下来[27]。教育工作上的这一新人培育要求,无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还是接班人,都表现出对新人培养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极端重视,这也表征了“有理想”这一要求在该时期新人培育中的核心地位。

(三)新时代对时代新人的思想政治要求:“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将时代新人在思想政治上的要求直接表述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概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时代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过程中逐步酝酿提出的,且“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同“中国梦”紧密相关。2012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8]36在这次讲话中“民族复兴”这一历史重任被明确提出。2013年3月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论述中国梦的实现主体时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28]40这里本着唯物史观的立场,认为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这一历史大任必须依靠于广大人民群众。习近平《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面向各界优秀青年代表提出:“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28]50至此,期待时代新人肩负时代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的核心意涵已得到表述。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话语,此后该话语作为中国共产党对新人的最新表述多次出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及相关文件中。可以看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是对时代新人的集中要求,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人观的核心内涵,是在政治素养层面对中国共产党新人观的守正创新。它强调了理想信念的首要地位,又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新人的核心内涵,这是对时代新人突出的理论创新。

首先,“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是对中国共产党新人培育政治层面要求的内涵守正和话语创新,使“社会主义觉悟”“有理想”等政治要求更具有时代特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中理想信念占有首要地位,这是对“社会主义觉悟”“红”“有理想”的新表述。习近平在谈及人的培养目标时,明确表达出对理想信念的高度重视。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培养时代新人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29]。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是要有坚定的“信仰”“信念”与“自信”。因而,“社会主义觉悟”“红”“有理想”具体到新时代就是要求肩负起民族复兴百年接力赛的最后一棒的历史重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成为时代新人思想政治要求的话语创新。

其次,“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话语创新还体现在其富含更加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蕴。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话语表述就体现了这个特点。“担当大任”是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要求之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要求担当为国家谋利益的大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求担当为人民谋幸福的大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求担当为社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的大任;“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体现出为实现担当大任而不避艰险、不怕困难的艰苦奋斗精神。由此可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承续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自我实现的个人梦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有机统一。

二、本领素质层面的要求守正与范畴创新

中国共产党对新人的培育,不仅包括思想政治上的核心要求,同时涵盖个体能力和本领素质等要求。本领素质要求的确定与特定的历史情境、党的中心工作紧密相关。回首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同时期新人的素质要求体现在不同的范畴之中,这为我们理解中国共产党新人培育理念之守正创新提供了另一视角。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新人的本领素质要求:脑力与体力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新人的本领素质要求的基本内容表现为脑力与体力两个范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人素质要求表述为“有文化的劳动者”,“有文化”表达的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重点,“劳动者”是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30]。面对生产力亟须提高的社会现实,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成为该时期党的新人培育在个体能力提升方面的表述。

首先,在脑力劳动方面,要采用普及与提高的方式,提升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新中国成立以前,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问题重点是消灭文盲:“要用一切有效方法,使男女老少在数年内至少都能认到一千字。”[31]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方针就包括“推广群众教育,消灭文盲”[32],清除中国旧有的愚昧、贫困,改善人民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33]。新中国成立后,消灭文盲的任务依然存在,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文化的劳动者,所有劳动者也都需要文化”[34]280,在文化教育上采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策略,以实现科学文化快速进步和适应国家各方面发展的需要。

其次,在体力劳动方面,要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劳动能力和技能。毛泽东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界定中明确提到“发展健全的身体”要求[17]399;“发展健全的身体”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生产大跃进,文化和技术大革命”紧密相关,要有利于“生产”“工作”“学习”[35]896。同时,在这一时期,“专”是“又红又专”的素质要求,指的是精通技术和业务,作为对专业人员和干部的要求,其仍属于脑力与体力的基本范畴,并较之于“有文化的劳动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改革开放时期对新人的本领素质要求: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改革开放新时期,对新人的本领素质要求呈现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个范畴。在经历了一个历史曲折期后,党中央重新确立经济建设这一工作中心。1980年邓小平将青少年的成长目标表述为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21]314。这里,“有知识”“有体力”延续了脑力和体力并举的本领层面的要求。1985年随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正式提出,“有文化”成为新人本领素质层面要求的集中表述。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重申了邓小平的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21]713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建设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在这一时期,发展生产力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是党的中心工作,而坚持“两手抓”和保障文化事业稳步推进即是实现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两手抓”反映在本领层面的要求,就是从原来脑力和体力的范畴转向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范畴。在物质、精神两大文明发展均比较落后,且存在“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情况下,既需要时刻提防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侵蚀与“西化、分化”的威胁,又需要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方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科学,而前者更具紧迫性。基于此,这一时期新人素质要求的具体所指是,一方面注重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应对西方思想的分化、腐朽思想的侵蚀,另一方面注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进步。

(三)新时代对时代新人的本领素质要求:实现民族复兴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对时代新人的素质要求呈现为实现民族复兴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两个范畴。在实现民族复兴方面,国家经济建设不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稳步推行;国际方面,适逢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国家之间在经济、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的产业发展受到国外的限制与阻碍。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就必须勇敢面对、有效解决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国内外复杂问题,为此对新人提出的新的更高的本领素质要求,也是题中之义。习近平劝导青年人要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28]51;习近平在全社会提倡“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劳模精神[28]46,号召弘扬工匠精神,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倡导“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36]。习近平关于新人本领问题的屡次强调,昭示了民族复兴大任对新人的本领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促进国际和平发展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同时,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面临更多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挑战与责任。从国际挑战来讲,要培养时代新人的过硬本领以应对来自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硬”挑战,也要通过培养时代新人的过硬本领以应对文化方面的“软”挑战。这客观上要求时代新人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既不盲从僵化,又不崇洋媚外、自我怀疑。时代新人要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继承革命文化,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际责任上来讲,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高举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担负着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历史责任。

三、育人逻辑层面的价值守正与理念创新

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建构起内涵不尽相同的新人观,新人观的确立对党和国家具体的育人工作提供方法论指导,而要切实理解这种方法论意义,须领会新人建构的内在逻辑。着眼于个体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中国共产党新人建构锚定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实现个体层面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二是实现群体层面的理想社会构建。正如有学者指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理想社会形态与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均是集体主义道德的内在诉求[37]。两个层面上目标具有辩证统一性。从这个意义上看,时代新人的守正之处在于对两个基本目标的锚定,而其创新之处在于理顺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内在逻辑。不同于“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与“四有”新人,新时代时代新人所强调的有担当精神内含着新的内在逻辑,对党和国家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论依据。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人培育逻辑:以文化普及为基础,以思想教育为核心,提高个体劳动力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人培育的内在逻辑表现为以文化普及为基础,以思想教育为核心,提高个体劳动力。“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提出与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紧密相关。在毛泽东看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条件是“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35]891,而新中国成立不久,“一穷二白”是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客观现实,“穷”就是生产力水平低,“白”就是文盲没有完全消灭、科学水平不高。这里的困难之处在于一方面文盲太多无法建设社会主义,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又不能等待文盲消灭后才开始进行。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就是要从逻辑上解决这一困难,以打通现实通往理想的道路。因而,“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内在逻辑是,一方面,以消灭文盲为主要目标的文化普及具有基础性作用,同时注重提高个体的科学文化水平,以此提高生产力。邓小平《办教育一要普及二要提高》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要普及,二要提高,两者不能偏废。只普及不提高,科学文化不能很快进步;只提高不普及,也不能适应国家各方面的需要。”[34]280另一方面,以提高个体的共产主义觉悟为核心。通过两个方面的努力,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准备条件。这一新人观的确立及其内在逻辑,既是对现实工作的总结,又为具体的育人工作提供了指导。

(二)改革开放时期新人培育逻辑:以理想引导,以纪律保障,应对多元社会思潮,动员个体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新时期,“四有”新人的内在逻辑表现为以理想引导,以纪律保障,应对多元社会思潮,动员个体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中心从政治斗争拨正到经济建设。党的中心工作的转移为建构“四有”新人话语提供了基础条件,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培育新人的明确指向。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思潮多元化使育人环境面临着巨大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西方社会思潮随着经济开放大量涌入,社会思想呈现出多元复杂的状态。这一时期,育人工作领域的标志性事件,如“潘晓来信”“蛇口风波”等,表现出主体意识的增强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负面影响相交织,为育人工作基本目标的实现带来了严峻挑战。在邓小平看来,这些挑战之所以存在,就是由于理想和纪律的缺失,因而需要加强理想教育与纪律教育。邓小平明确指出:“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有理想,有纪律,这两件事我们务必时刻牢记在心。”[23]110-112邓小平倡导要在青少年中提倡遵守纪律的革命风尚和弘扬守纪律精神[38]177,将青少年培养成为“严守纪律”的劳动者[38]106,在工人阶级中延续“纪律性最强”的特点和光荣传统[38]136。在多元思潮的环境中,通过理想教育和纪律教育,对社会进行整合,引导个体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是这一时期新人培育的内在逻辑。

(三)新时代时代新人培育逻辑:以担当精神整合个体自我实现与民族复兴

新时代时代新人培育的内在逻辑是以担当精神整合个体自我实现与民族复兴,实现二者有机统一。担当意指接受并承担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需要一代新人把握机遇和勇于担当。民族复兴,一方面意味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另一方面,意味着民生福祉的增强和每个人全面发展的不断实现,国家、民族、人民、个体的理想状态的达成具有高度一致性。时代新人的核心内涵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民族复兴”着眼于个体与群体的双重实现;这里,担当是整合个体自我实现和民族复兴,实现两者和谐共赢、相互促进的中间环节。一方面,习近平在多个场合谈及担当对个体成才、实现幸福的重要作用。他告诫青年学子:“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39]个体只有对环境和自身责任有清晰的认知,并勇于承担现实的责任、义务,才会为不懈奋斗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为实现自我价值找准方向。另一方面,习近平反复强调担当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作用。他告诫党员干部:“要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40]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要在一代一代富有担当精神的建设者的接力奋斗中才能变为现实。

以担当精神为关键环节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新人培育内在逻辑的守正创新。担当精神的培育成为个体理想、思想、价值观等教育的总抓手和着眼点。要深入领会这一转变,首先要看到,担当精神是对“有理想”的继承与发展。担当精神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对某种理想、信念的认同和坚守,只有理想得到确认,担当才富有具体意义,如学者所言,“担当更多地依赖于人们的主体自觉,更倾向于主动内生”[41]。习近平高度重视理想问题,认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42]。担当精神是联结理想信念与现实的中介,有担当精神的保障,理想就会付诸实践,知行合一;有了担当精神的保障,时代新人就能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统一起来[43]7,“立鸿鹄志,做奋斗者”[43]21。其次,担当精神的培育以尊重个体主体性为前提。在时代新人培养的内在逻辑中,纪律教育采用启发式教育与灌输式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习近平对纪律的论述集中在对党员干部的培养上。担当精神是个体在发挥主体性的前提下,对义务、责任的自觉承担。习近平指出,培养时代新人要发挥这种个体的主体性作用,注重启发性教育,通过灌输和启发,使个体水到渠成得出结论[43]22。需要指出的是在以担当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过程中,要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担当精神的深刻意涵,尤其是要将其置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去领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不断革命精神禀赋的生动彰显[44],它要求在时代新人培养理念上不断创新与永恒发展。

四、结语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新人有着不同的话语表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使用了“社会主义新人”“共产主义新人”等新人话语;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建构起“四有”新人等概念;新时代以来,“时代新人”成为中国共产党关于新人话语的集中表述,这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承续和弘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尤其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发展中国教育事业提供着眼点和根本方向[45]。立足建党百年历史节点,在辩证思维指导下,将时代新人归位于中国共产党新人培育的历史脉络之中,通过探究可以发现,党在新人培育历程中始终将新人的思想政治要求摆在首位[46],重视提升个体本领素质,着眼于个人全面发展与理想社会构建的双重实现,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新人培育理念的不变遵循;而新时代以来,时代新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思想政治要求,需要将本领素质要求定位于实现民族复兴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两大范畴,以担当精神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有机整合,体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人培育的思维创新。基于中国共产党培育新人的历程审视时代新人,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时代新人的内涵、要求与育人逻辑的变与不变,厘清中国共产党新人培育的价值坚守与内容创新,从而提高新时代育人工作的政治性、时代性与精准性。

猜你喜欢

理想培育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