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策略分析

2022-03-18董敏王云峰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体育风尚 2022年6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思政高职

董敏 王云峰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体育课程是一门帮助学生锻炼身体,提升身体素质的课程,与此同时这门课程之中还包含着非常多的思政教育元素。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深入挖掘体育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培养更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同时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才能使高职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自我,并成长为对社会有贡献的新时代青年。

一、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

经济进步为我国的政治教育带来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下,高职院校把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放在了教育教学的重点工作上来。而思政元素的固有特点,使其具有极强的融合性。把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相融合,从教学理念上来说,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能够增大学生接触思政教育的机会

为了促进体育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理念教学的有效融合,突出素质化教育的目标,各地区各类高校纷纷深入发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促进体育教学的深化[1]。为了响应国家加强思政教育的号召,高职院校中早已经开设有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并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以及其方法论,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处事习惯,形成一个正确的三观[3]。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共同的思政教育问题就是学校仅仅只有这一门课程来帮助学生学习思政方面的内容,而这一门课程的课程量也比较少,这就导致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时间比较短。所以,从一些蕴含了思政教育元素的课程之中融合思政教育,可以大大提升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机会[4]。而将抽象的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对于思政的理解能力,也为体育课程的教学带来创新与发展。

(二)可以充分发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属性

体育课程中天然地就具备有很强的思政属性,在体育课程中所开展的团队训练活动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体育课程中艰苦的锻炼过程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拼搏精神,除此之外还可以锻炼学生不畏困难等精神,这些精神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这些精神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具备有更强的生存和适应能力[5,6]。可以说在体育课程中发掘并融合思政元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不再遵循以往传统的一个内容一个科目的理念,而是让不同的教学内容之间有机结合,并合理的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的教育,也可以大大推进学校的教学方式优化改革。

(三)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育从根本上而言,就是对学生素养的培养,这里所说的素养指的是综合素养。在高职学生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把体育课堂融入爱国情怀,对学生施以爱国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德育方面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也会增加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让学生对国家、学校产生更深刻的感情,从而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可以更好体现高职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

体育教学就其本身而言,包含大量的思政元素,使得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课程具有非常高的可能性。而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良好表现,正是其师德修养的最佳体现。同时,很多体育项目都与思政元素息息相关。如:1)田径项目,该项目对学生的意志力是一种极大的挑战,通过田径项目的学习,能够培养高职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充分发挥高职学生顽强拼搏的品质。2)足球、篮球项目,球类项目大多数以合作为基础,把球类项目的学习与思政团结协作的精神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提高高职学生的团结意识。3)体操类体育项目,把它与思政元素进行结合,能够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

总的来说,把高职体育课程与思政元素结合在一起,用思政的思想手段来武装体育课程,能够为高职体育课带来活力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让学生树立高尚的民族情操和强大的爱国精神。

二、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的不足之处

(一)学生意识观念缺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产生了很多变化,成长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往往具备着与以往不同的生活观念。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所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缺乏对自我的正确和全面的认识,学生由于从小受到父母亲人的宠爱,而且在新时代下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状态,这就造成学生的集体意识会比较薄弱。再加上高职学生的心理和年龄还不够成熟,所以学生会更加以自我为中心。这些都是学生在自我思政意识上的缺乏,还有另一方面是在学习的理念方面缺乏对思政教育和体育运动重视程度的认知。当前高职院校很多学生在所有的科目中往往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考试学科,而忽略了体育课、思政课等思想、体育类学科的重要性。甚至在面临体育课时,由于重视度不够或者觉得体育课比较劳累而经常性在体育课上请假,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就会使得学生越发忽视体育课,最终没有在学校体育课上得到科学的体育锻炼而导致自己的运动能力下降、身体素质变差。

(二)教师自身思政教育能力不足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但是我国目前在体育教师的选择和培训上往往只重视教师的体育技能和教学技能,而缺乏了对体育教师思政教育能力的培训,这就导致体育教师很难在体育课程中及时发掘出思政相关的元素并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政意识。我国体育教师在成长和工作的过程中接受的也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他们往往缺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政教育专业培训,这就使得很多体育教师对思政教育的理论不够熟悉,也缺乏相应的可以借鉴的将体育课程与思政元素相结合的教学经验。所以一方面是体育教师自身缺乏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也缺乏可以借鉴学习的案例,这就造成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产生一种畏难心理。经过调查,很多体育教师认为在体育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是一件难以入手的工作,他们缺乏对于基础思政元素的了解,也就无法从体育课程中提取出合适的思政元素。但是任何一件带有创新性的工作在前期都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对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来说,他们虽然缺乏相关的专业思政知识,但是他们对于国家所提倡的一些正确的价值观还是非常熟悉的,在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教师也可以获得很多的及时社会热点和国家大事,从这些方面来说,只要体育教师积极去克服自己的畏难心理,根据一些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政教育,就能够在体育课程与思政元素结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替代

实践类教学课堂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也就是说让学生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主要在课堂上起到的是引导作用。但是,当前的教学形式是却并不尽然。很多高职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主导,让学生以教师的思维为主体思维方式,进行课堂内容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后果。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变成了被动的消极的学习,从而制约了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与此同时,从思政方面来说,教师的一手抓,导致高职学生在综合素养方面没有得到良好的锻炼,抑制了高职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在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方面,给高职体育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结合当前时政需求进行思政教育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最容易接触也最经常接触到的思政元素就是在互联网上所获得的时事咨询,尤其是国家所发布的一些有关政治的新闻。而高职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的时事政治往往关注度较低,体育教师就可以在课程中融合自己事前搜集和分析的一些时政新闻来开展课程教学,这种结合最新的时事政治新闻,或者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事件来进行教学的方式,可以大大提升体育课程内容的丰富度,也可以更加地吸引学生来积极参加体育课程。从另一方面来说体育教师也可以根据这些热点内容来安排学生的体育活动,比如国家女排比赛之际,体育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排球比赛和观看国家的排球比赛,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的排球队员那种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让学生自己进行排球比赛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场排球比赛过程中的辛苦劳累以及胜利后的自豪骄傲,通过这种感同身受的体验方式来增添学生心中的爱国之情。这种方式就是将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进行结合,体育教师不能把自己当作思想的传达者,而是要让学生从自身的活动过程中体会到一些教师想要传达给他们的思想,这样才能减少学生对于说教式教学的反感,并成功地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课程的乐趣。总的来说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比较关注和感兴趣的内容来安排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会到拼搏精神,爱国思想等等思政理念。

(二)提升体育教师思政素养水平

教师在课堂上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学生眼中是一个高大的教师形象,是学生心目中的引导者和学习的对象。所以要想让体育教师更好地在体育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政教育,体育教师自身就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政素养。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加强自身对于思政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学习广度,另一方面,对于体育教师来说,体育专业知识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所以体育教师同样要加强自己的运动能力,寻找更多适合学生的运动方式。然后结合这两方面的专业知识来进行分析,具体来说就是首先从自身专业体育知识出发去分析不同的运动方式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些特点来挖掘对应的思政元素,最后设计一个蕴含有思政教育的体育场景及活动。除此之外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还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学素养,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人格,在学生的自我性格的基础上去寻找合适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和鼓励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互动教学,用教师自身的高能力高素养来为学生树立一个优秀的学习榜样,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总的来说,只有教师自己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思政素养,才能开拓创新出更多的教学方式来将体育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体育活动中逐渐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人生观念。

(三)加强体育文化传播

体育不仅仅是一门只有实践的课程,体育中也蕴含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但是与各种书法文化、歌曲文化等艺术文化相比,体育文化在我国受到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甚至在体育教学领域,也很少有教师会花功夫去为学生介绍和讲解体育文化。但是体育文化对于学生来说有着无可比拟的意义,一个优秀的体育文化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价值观念。学生是一个对运动充满着兴趣的群体,他们总能在多样的体育运动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一种。而这是思政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正因为如此,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中才是一项具有教育意义和发展前景的工作。而体育文化更能加深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体育名人来作为讲述体育文化时的载体。比如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讲述姚明的故事可以提升爱好篮球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他们在姚明的成长故事中学习到拼搏、不服输、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教师选择故事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爱好和兴趣,比如对于不喜欢篮球而是喜欢田径的学生,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去喜欢篮球的故事,而是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选择田径方面的明星故事来讲述。这种通过一些体育明星的故事来传播体育文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减小学生对于体育课程中文化内容的抵触心理,而是让学生有一个体育的精神偶像来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这种教学方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比以往单纯的讲述效果更好。所以教师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增添相应的体育文化内容可以大大提升思政元素在体育课程中的占比,也能很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四)强化学生的规范化观念意识

体育项目能够健体强身,更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快乐与消遣。但是,从体育项目的整体规则上来说,它具有一定的规范化特性。任何体育项目都需要在某种特定的规则下进行,且需要以一定的约束条件为前提。在高职体育课程项目的展开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体育的公平性与公正性。而思政元素从规则上来说,正是体育项目的规范化表现。在高职教育的体育课堂上,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以思想意识的形式展开深入的教学,能够强化高职学生的体育规则意识,增强高职学生的法制观念。

与此同时,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高职体育教师要以实践为指导,通过对各类体育比赛评判标准的讲解,正确引导高职学生树立牢靠的体育规则观。培养高职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中,能够以思政元素为思想指导,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制观念和爱国主义情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课程中发掘并融入更多的思政元素,是一件非常具有创新意识,而且能够大幅提升思政课程和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工作。所以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思政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创新自身的体育教学方式,将思政教育与体育教育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身体素质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同时,思政课程与高职体育教学的深入推进,也能够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以德树人”的指导性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思政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