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能大赛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022-03-18姚文山
金 莉,姚文山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职业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的创新,是高职院校技能展示的重要形式,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1]。护理技能比赛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验证自身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然后以此为前提促进和优化教学改革,完善学生的专业技能。
一、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性不足
护理技能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各项治疗、护理措施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2]。对于我国多数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而言,举办和参加护理比赛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技术实践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拥有了把自己所学知识实际应用的机会。然而,从目前临床实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来分析,高职护理教学的综合性仍有所不足,仍需要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教学,让学生具备判断患者病情程度的能力,并能够给予正确的处理。然而在此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多数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中都存在一定的疏漏,很多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够全面。造成此类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的模糊,没有结合院校、学生、患者和医疗领域技术发展的多种元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新模式[3]。而且部分高职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表面化的情况,如教学过于注重学生统一的操作手法和基础技能,忽视了患者之间的差异性对护理造成的影响。因为患者的生活、工作环境和医疗环境的区别,会对护理操作的过程和方式方法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学对这一部分的忽视,也造成了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结果。
(二)心理素质相关教学的不足
护理专业的学生,因为最终会直接面对患者,所学的实践性技能与患者直接产生联系,而不同患者的症状、康复状态和结果会有较大的差异,加上工作的压力,对其心理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或多或少会出现突发状况,所以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心理素质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同时,护理工作的环境具有特殊性,当护理人员长期处于充满病痛和死亡的环境中,心理状态会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然而在以往的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多数院校和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护理技能的实践操作,但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却有所轻视。心理出现问题,很容易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由此可见,将心理素质培养融入到实践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令学生未来拥有良好而长久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其在技能比赛中的临场发挥。
(三)学生学习意识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中,每一名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基本相同,但最终的效果却存在很大的差异,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意识之间的区别。在这方面,大致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意识分为积极、被动和消极三类:积极类的学生自身先天对护理知识较感兴趣,教学中的专注度和集中力较强,课堂上的互动性与课后的自主学习也较积极,然而此类学生最少;被动类的学生在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中最多,此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状态较不稳定,往往需要依靠教师的督促管理才可以保持长久的集中力,独自学习容易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消极类的学生则对学习较排斥,课堂上注意力容易被多种因素所干扰,学习护理知识往往是为了完成考试,课后无法独自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虽然护理知识相对简单易懂,但因为学生以往生活环境和受教育经历的不同,也就导致其学习能力和服务意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学校和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意识方面的培养,那么就无法督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护理态度,从长远的护理工作来看,教学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价值
(一)教学改革的前提
对于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而言,护理技能大赛是具有较高强度的实践过程,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护理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考验了学生的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改革,既可以促进学生护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也可以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加容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通过不同参赛者之间的竞技,也可发现自己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做出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改革[4]。
(二)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一线技术人员,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医疗领域对高素质护理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因为护理人员直接面对和服务的是人,因此不单要培养学生专业的护理技术,还要培养其护理意识,从而保障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的培养。对于高职护理专业而言,技能竞赛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在各种比赛项目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应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做到持续的、科学的和人性化的护理。从现阶段的比赛成果来看,可以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有效融合,同时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可以令护理知识离开课堂融入到学生的实际应用中。学生通过技能比赛还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在提高了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亦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促进护理专业发展
在护理技能大赛过程中,该领域的专业人才、研究学者和教师们将会参与其中,首先提高了社会的关注度,可有效增强国内护理技术的发展。在以往的医疗教育和医疗行业中,对护理的重视度有所不足。然而在实际的医疗系统中,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频率较高,其专业素质一方面影响了医院或医疗机构的专业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对患者和大众的心理活动亦有一定的影响。
三、技能竞赛引导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科学的教学改革规划
在技能比赛前提下,高职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要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科学而全面地进行教学规划,而这里的教学规划则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两部分组成。同时也需要充足的图书馆资源和网络资源。
首先,高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可以按照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期和长期两方面:短期的实践教学目标可以是在一次实践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效果,包括学生对护理技能的接受度、掌握度和学习积极性;长期的实践教学目标则可以是在实践教学改革一学期或一学年后所要达到的效果,包括学生护理技能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转变、对护理的认知等。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长期的实践教学目标也就是最终目标,而想要实现最终的教学改革目标,则要保障短期教学的质量。
其次,教学评价要保证其全面,同时又可细分为两部分。一是对课程设置和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因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教学过程的效果,或多或少会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要同步进行教学评价,及时发现问题。二是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改变以往单一化的评价模式,增加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严谨性和安全意识。然后,校方和教师再以此全面而科学的教学评价为参考,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护理专业的教学模式。
再次,校方可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途径,查找、分析和整理护理专业教学课程改革的所有相关的资料,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进一步完善改革的方向,保障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并根据现代市场所需和以技能比赛为前提,优化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教学计划,整合课程内容,精简各课程之间的重复性内容,适当增加与技能大赛相关的实践性护理教学内容,制定可实际实施的授课计划,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二)完善教学体系
首先,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应提高重视度,构建系统而严谨的比赛体系。各级良性的竞争可以促进院校的护理技能竞赛的发展,有效增强学生的临床水平。每年4月是护理技能参赛人员的选拔月,需要通过护理人员的仪态、自我介绍和技能操作等综合能力,选拔优质人才参加此后的比赛。因此,课程内容和实践教学则需要以此为基础进行调整,融入更多生活化和实际化的元素。特别是理论性的知识,应全面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在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同步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令其可以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并以理论支持自己的实践技能。以此实现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转变,达到了培养高技能、高素养护理人才的目标,全面优化高职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
其次,高职护理专业应及时调整基础课程和所需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为学生模拟医院真实的护理环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并把技能竞赛的规则和护理行业的准则渗透其中,逐渐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同时,创建相应的竞赛资源数据库,然后把数据库中相关的教学素材融入到实践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再次,以往的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采用了“教师授课—案例讲解—单项目考核”的方式方法。在技能大赛的前提下,需要引入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利用网路平台,一方面可以将较抽象的护理知识变得具体、直观和形象,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校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为网络平台拥有较强的互动性和自由性,学生可以打破以往学习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随时提问,亦可共同探讨各种护理技能实践的内容,开拓自己的思维和丰富自主学习的方式。
(三)结合岗位需求进行教学改革
第一,护理技能比赛的内容是以岗位需求为基础,对患者进行长远的、科学的和人性化的护理,因此相应的教学改革需要突出岗位需求。护理技能比赛可以说是医院日常护理工作的缩影,是对护理人员技能要求和临床需求的验证,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通过对比赛规则的分析研究和对护理岗位的调查,校方可及时调整自己的课时安排和实践内容,如:优化团队合作的方式,加大医疗器材的投入量,同时对各个教学任务和比赛模拟进行合理的调整,让学生对技能比赛提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增强其熟悉程度,进而锻炼其心理素质[6]。
第二,教学改革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该技术的全面普及,其已经成为了目前高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方则可利用这一技术优化自身的实践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关于网络护理视频的应用,可通过搜集相关的比赛资源和护理技能实际操作的视频,让学生快速对护理和比赛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有效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在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临床能力、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同时,亦可提高其对护理的重视度。同时,护理比赛的机制应融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步骤,细化大赛每一个细节,保障实践教学可覆盖比赛的所有流程,进而确保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比赛。
第三,灵活使用“双轨制”的职业教育模式。“双轨制”起源于德国,是指让学生每周有三至四天在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剩下一至二天在学校接受教学。与此同时需要注意一点,因为德国与我国的医疗体系、教育体系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此前提下,我国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则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护理水平、当地的医疗环境、院校的资源投入等,灵活使用这一教学模式。如:护理专业学习从二年级开始,每周有一到二天进行临床见习,每一个月由内、外、妇、儿等科室轮换一次。同时由专业教师参与临床带教,让学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有一个快速的了解,加强对护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亦可同周围的医疗机构进行合作,比如安排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妇幼保健站进行见习,令其学习更加全面而实际。
(四)网络平台的合理使用
以往多数高职护理专业教学采用教师课堂授课、案例讲解、单项目考核的方法,但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优势在教育教学领域越来越明显,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可以为学生搭建网络学习平台。目前很多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个大难题,即:如何与教师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针对这一点,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教师交流的窗口。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学生以往学习被时间和地域所限制的情况,教师可以更加自由地回答学生的提问,亦可查找相关资料后更加准确全面地为学生解答难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有个更加清晰的了解,以此更好地掌握教学动向,从而营造更加积极的学习氛围。最后亦可将网络平台作为学生交流和分享护理知识的空间,定期开展主题讨论,促进教学改革效果的提升。
(五)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对护理技能比赛规则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竞赛的内容、流程、评分模式同临床护理工作存在紧密的关联。首先,人文关怀和沟通交流的得分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为了体现临床护理工作的“三贴近”(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原则,近几年护理技能大赛更多的是使用标准化病人,所以在操作中要充分体现护士的人文关怀、沟通交流能力,尽力维护病人的权利和尊严[7]。在此基础上,虽然护理技能实践中的一些操作方式是严格规范并且统一化的,但随着护理行业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往单一的护理技能教学已无法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比如单腔导尿管插入术、单侧鼻导管吸氧法等。因此需要进行课程改革,将教学内容、竞赛内容和评分标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以技能大赛的规定为中心点向教学内容拓展,培养学生护理技能的现代化和规范化,在保障其拥有熟练的操作流程时,培养学生具备合理的沟通和互动技巧。
(六)贴合实际的教学内容
护理技能比赛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征,因此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时,应重视学生分析研究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点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可融入案例分析的内容。首先,案例的搜集要以教学的知识点为基础,选择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病例,以此引导学生思考病因和相应的护理方法,进而令其对护理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和实际的认知。其次,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对患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病因、身体免疫力、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有无过敏物质等,同时把护理所需的技能和难点综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令学生对护理、患者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8]。再次,教师应充分利用典型案例巩固学生所学习和掌握的实践技能,强化复习的效果。而在以护理技能大赛为前提的条件下,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案例,一方面要符合比赛的性质,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对护理知识的总结能力。针对这一点,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把同一种类的病例总结到同一个知识体系中,同时还要把不同病例中相同的护理方法总结到另一个知识体系中。以此令不同知识体系可以交叉运用相同的护理技能,进而完善实践教学,令学生可以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护理技能。
综上,护理技能大赛是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典范,是为学生提供开阔视野、展示才华的平台[9]。护理技能在医疗领域中看似简单,但从患者需求来分析必不可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体验。而护理技能大赛以就业为导向,为护生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论是对护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还是对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0]。因此护理院校应以护理技能大赛为抓手,进行科学的探索和实践,实施教学改革,从而培养高素质护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