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职业教育法背景下普职融通的必要性、现实意义和实现路径

2022-03-18郝云亮

当代职业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育法融通课程体系

郝云亮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以下简称普职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并通过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等一系列顶层设计,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融通、互认”等,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1]在新背景下,普职融通如何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普职融通措施如何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普职融通如何在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新职业教育法背景下普职融通的必要性

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职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不存在主次和轻重之分。把普职教育放到同等地位,实现彼此互通相融,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一)了解职业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要义是人的身体和精神、自然和人文、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得到同步提高。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忽略学生对真实世界的全面认知,把教育的目的窄化为考试和升学,理解为在课堂上接受书本知识。

职业和每个人终身相伴,职业幸福感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人生幸福,然而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在这方面是有所缺失的,导致学生面临升学和职业方向等重要抉择时,不能正确而客观地评估自己,做出合适的选择。新职业教育法提出在中小学“进行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2]是对现有教育内涵的重要补充,是遵循教育规律的重要表现,也是教育回归常识和本源的重要举措。

(二)多元发展是学生成长的必然选择

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条,成功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教育不应该是在一条道路上用统一标准来进行人才培养。这并不是太复杂深奥的道理,但的确不容易被接受。从人的成长规律来看,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教育应满足学习者个性发展需求,所谓“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成长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价值取向,某些个性特点只有在特定的发展阶段才能凸显出来,教育应遵循学习者的阶段性成长规律,只有“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用统一方法和统一标准把学生塑造成同样的人,无疑剥夺了学生对教育的选择权,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新职业教育法提出“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融通、互认”,[3]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自由选择成长道路的机会,让他们轻装上阵,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三)尊重差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前提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其中之一是“更加注重因材施教”,[4]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实现彼此优势互补。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是使每个人获得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我们设定了很多条件,比如观念现代化、内容现代化、装备现代化、队伍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等,然而这些只是手段和方法。现实状况是,就算所有学校都配备了统一标准的师资和装备,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同等质量的教育。

在以往的教育中,常规思维认为学生学习不好就应该被淘汰,这是和教育现代化初衷相违背的。教育现代化就是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二、新职业教育法背景下普职融通的现实意义

新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必将给普职融通的实施带来巨大活力和生机,人的发展会更加健康全面,教育治理会更加科学有序,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也会进一步增强。

(一)学生成长道路更宽

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首先是可以选择的教育。新职业教育法让普通教育不再主攻“学术”培养,远离“职业”需求;职业教育也不再热衷“技能”培养,排斥“文化”,这样学生便拥有了更具选择性的成长道路,可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接受更加丰富的教育内容,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和途径,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愿意看到的结果,也是教育的最基本要求。今后,职业教育不再比普通教育“低一等”,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也拥有平等的机会升学、就业,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那条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这是教育的初心,是普职融通的价值所在,也是所有职教人的梦想。

(二)职业学校更具吸引力

新职业教育法的亮点之一是提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拥有同等地位,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等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5]实施普职融通,可以让学生不再走独木桥,而是阳光道;可以减轻因资源稀缺所带来的竞争压力,提升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可以增加学生就业机会的选择,畅通其发展通道,职业教育发展将真正迎来春天,整体教育生态也将步入良性循环。

(三)职业教育功能更加凸显

职业教育具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人的发展两大功能。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大量人才资源,成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教育类型。同时,职业教育也提升了个体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帮助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使其学习更加主动、扎实,发展更有后劲。

(四)教育治理体系更加健全

普职教育是教育体系重要的、不可割裂的两个组成部分,两者在具体内容和制度建设的双向融通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源的整体育人功能。新职业教育法基于人本发展理念为这两类教育的纵向衔接、横向融通描绘了宏伟蓝图、构建了行动框架,必将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推动国民教育向着更全面、更和谐、更健康、更科学的道路迈进。

三、新职业教育法背景下普职融通的实现路径

推进普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绘就,关键在于如何执行、如何落地。理想总是丰满的,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关于普职教育相互融通的问题,业界早有相关讨论和实践,但往往浅尝辄止,缺少刚需动力。我们应以新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切实扫清普职融通障碍,推动教育和谐有序发展。

(一)完善普职协调发展制度体系

完善的普职协调发展制度体系是实施普职融通的基础保障。普职融通有效落地的关键在于融通平台、运行机制、发展生态。

一是搭建普职融通立体平台。普职融通既要从基础教育开始,也要在高等教育落地,即以高中教育阶段为基础向两头延伸,形成从基础阶段渗透,高中阶段融通,高等教育及就业阶段互通的立体融通平台。新职业教育法提出“普通中小学、普通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职业教育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劳动教育”等,[6]为普职融通立体平台的搭建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是创新普职融通运行机制。普职融通所处的现实困境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取向和社会认同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普通教育因“学术性”通识取向一直备受社会尊重,而职业教育则因“职业性”技能取向常被认为“低人一等”。新职业教育法是促进普职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有力保障。只有在同一平台上普职教育才能实现“等价交换”,实现真正融通。今后教育主管部门需围绕招生制度、培养目标、实施过程、资源共享、成果融通、考核评价等不断创新运行机制,增强普职融通的内生动力及普职教育协调发展的活力。

三是形成普职融通发展生态。普职融通是一个系统性工作,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将普职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统一部署,进行多部门统筹协调,也需要普职学校的积极配合。只有做到外部协同、内部共生,才能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普职融通发展生态。

(二)构建普职融通课程体系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两者的融通是教育体系内的跨界行为,兼顾学术和技能的课程体系是实现普职融通的重要载体,课程融通可以为这一跨界行为搭建桥梁,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性、系统性学术知识,又符合技能形成的规律性和阶段性。

一是构建多层次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高中教育阶段的普职融通只是育人体系的一个重要维度,前期还有初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渗透,后续还有高等教育阶段的专业发展。因此,学校应将职业启蒙、职业认知和职业体验等内容按能力层次进行分解,同时引入企业和社会教育资源,兼顾实践和课堂教学等形式,从而形成多层次课程体系。

二是构建模块化选修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高中教育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趋于多元化。新职业教育法要求,高等职业学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招收学生。因此,学校应基于“知识+技能+素养”构建模块化选修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从而提高教育的适应性。

三是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生涯发展需求。新职业教育法提出中职教育要按照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办学定位,为学生提供升学、就业、职普融通等多种发展路径。无论是接受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高中教育阶段的学生均面临着升学、就业的选择。因此,学校应依托普职融通平台,针对学生特点和学习重点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体验、就业指导等课程,为学生更好地定位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给予系列指导。

(三)打通普职融通关键环节

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创新融通模式是推动普职融通的核心关键。除完善制度体系、构建课程体系外,普职融通还需遵循人的阶段性成长规律,打通关键环节。

一是普职联合招生。学生从普高入学,经过1~2年的普高学习后,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需求主动进行普、职分流。

二是普职双向流通。建立学习成果互认机制,学生在综合评估自身学习能力、课程学分积累、生涯规划等情况后,进行普职教育双向互转流通。

三是普职课程平台融通。构建兼顾“学术”和“技能”的多层次模块化课程,普通教育学生可以选修职业技能课程,职业教育学生也可以学习文化课程,畅通普职学生发展通道。

普职融通的推进既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多部门协调推进,也需要聚集各个领域、各个层级的社会力量解决问题,更需要教育主体的积极践行,这样才能实现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猜你喜欢

教育法融通课程体系
思考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职业教育法》重要问题修订意见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