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庆竹刻传统制簧工艺的改造途径与方法漫谈
2022-03-18汪碧波杨拥军
虎 跃 汪碧波* 杨拥军
1.邵阳学院 2.邵阳县非遗中心
宝庆竹刻起源于明代中后期,由万历年间宝庆竹刻名师潘一龙所创,据《宝庆府志》记载,宝庆竹刻大师潘一龙(1563—1645),字曾炳,别号云山樵子,湖南武冈人,擅长竹雕,其竹雕技艺主要是浮雕、圆雕和透雕,这是关于宝庆竹雕技艺的最早记载。清代康熙年间,宝庆竹刻艺人王尚智发明了翻簧工艺和翻簧竹刻,以此方法来制作竹刻工艺品时,先将竹子进行去节去青去肌,经剖、煮、晒、压等工序后,压平贴于木胎或竹胎之上,再抛光打磨,最后运用不同雕刻方法或艺术手法进行制作。竹簧工艺的发明,奠定了宝庆竹刻在中国竹刻史上的重要地位,打破了原有竹材结构的束缚,带来了一种区别于传统原竹造型的新式竹艺载体,拓展并丰富了竹制工艺品的发展形式,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竹艺载体的一次创新。
一、宝庆竹刻传统制簧工艺的现存问题
(一)传统制作技艺流程复杂
传统制簧工艺为后续竹簧工艺品的制作提供材料基础,它决定着竹簧工艺品的效果和质量。其工艺目的是对去节后的竹段取内壁厚约2毫米的薄层,目标则是通过该工艺的加工进行竹簧包装及竹簧工艺品的制作。
传统制簧工艺从选取合适竹材到获得成型竹簧片要经历数十道传统手工制作工序,包括选材、去节、去青、去肌、撕筒、蒸煮、翻压、干燥以及储藏等(如图1),每道工序都有其独特的原理与技术要求,且各道工序都存在独有的内涵与意义。
图1 传统制簧工艺流程
传统竹簧的制作成型需通过纯手工获取内壁均匀的竹簧薄层,其工艺技术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制作过程艰辛且漫长,整个流程从选竹到储藏,每一阶段都存在诸多的条件和要求,选材时间必须在每年中秋节后至春节前,而且以竹龄为3~5年的楠竹最为合适,只有这样才可保证最后成型的竹簧片的质量,从而满足竹簧工艺品的制作要求;再对选取的竹材进行去节获得不同长短的竹段;然后使用特定的砍刀和铲刀经手工数次切削竹青和竹肌后得到竹簧段,其内壁厚度要求为2毫米左右,透光均匀即可;经撕筒、蒸煮后,达到防蛀、防霉、防裂的效果;再经过揉搓、翻压后得到竹簧片,最后通过风干,直到竹簧片完全干透后方可使用。竹簧工艺的每一道工序都决定着最终成型的竹簧片的质量,其过程需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仅储藏这一阶段就需两个月左右。竹簧工艺的制作工序烦琐复杂,且制作全程均为手工制作,技术落后、制作周期长、效率低而且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二)传统制作方式制约产业发展
竹簧制作流程的复杂性导致整个竹簧制作工艺耗时长,且可直接用于竹簧工艺品制作的原材料利用率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总是下一代在上一代的经验和技艺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延续,没有标准规范的生产制造参数,竹簧片无法进行简单、快速和标准化的生产,传统手工制作的竹簧工艺品已逐渐等同于奢侈品,其价格之高,让无数购买者望而却步,因此传统制簧生产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产品批量化生产的模式,其昂贵的价格也阻碍了消费者购买。所以,传统制簧工艺传承难、生产制作的成本高、制作时间长、效率低以及质量的不规范不标准成为制约该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宝庆竹刻传统制簧工艺的改造思路
宝庆竹刻由于竹簧工艺新颖丰富的形态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独树一帜,其中的传统技艺蕴含着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承载着数辈宝庆手工艺人的宝贵智慧,如今却因为制作流程烦琐、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导致这一传统技艺面临消失绝迹。通过对传统制簧工艺现状的分析得出,制约该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制作流程复杂和成本过高,要想使宝庆竹刻这一文化产业突破发展瓶颈,重新焕发生命活力,应以解决制约该产业发展的现存问题为目标。
传统制簧工艺制作流程复杂是因为竹簧制作本身要求极高,从选材到成型需要数十道工序,其传统制作生产几乎均采用纯手工制作(如图2)。在去节去肌阶段仅使用简易刀具对竹段进行加工;撕筒阶段由人工沿直线对初成型的竹簧段进行剖分,使之后期能够翻折;蒸煮依靠原始的加热煮沸的方式对竹簧段进行脱糖,以达到防蛀、防霉、防裂的效果;翻压则是全过程通过人为的持续揉搓后使其能够翻折,经自然风干直到完全干燥后方可使用,其风干的过程又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传统制簧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制作人员收入较低且工艺复杂,根据这些问题,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制簧工艺进行改造,利用现代机械机床加工设备优化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方式,以机械设备生产替代传统手工制簧是对该非遗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最值得尝试的方法。
图2 传统制簧工艺流程(部分)
三、宝庆竹刻传统制簧工艺的改造途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使这一宝贵的传统民间技艺持续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制簧工艺的制作方式为切入点,以改造优化传统制簧工艺流程为目的,以现代机械生产方式替代传统手工制作,这是对竹簧工艺发展进行探索的最好途径。利用现代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升级,同时也要严格规范地依照传统制簧工艺的制作流程进行,注重竹簧片生产的细节和品质,更要注重传统手工艺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用机械生产替代手工制作的方式,其核心是不改变传统工艺的流程和特性,利用现代机械加工设备中符合且满足原本手工制作竹簧的功能及共性的原理,从竹簧制作的方式上实现传统手工制作到现代机械生产的飞跃。
根据对传统制簧工艺流程的分析,可将手工制簧流程归纳为四个阶段:去肌、撕筒、蒸煮、翻压。利用现代技术对制簧工艺进行改造,寻求现有竹加工设备或其他机床加工设备中可满足这四个阶段的功能原理,以下进行具体分析:去肌阶段其目的主要是对去节后的竹段进行去青,保留只有3毫米左右的薄层,可等同于切削阶段;撕筒阶段其目的主要是沿直线对竹段一侧进行剖分直至可展开,以便进行后期的揉搓、翻折等工序,可等同于剖分阶段;蒸煮阶段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加热煮沸竹簧使之防虫、防蛀、防裂,可等同于碳化阶段;翻压阶段其目的主要是将经过蒸煮后的竹簧进行翻折,持续揉搓使竹簧内部竹纤维变软到竹簧片定型的过程,可等同于热压阶段(如图3)。通过科学技术对传统制簧工艺进行改造,以竹材为原料,融入切削、剖分、碳化和热压等技术,不仅可以保留竹材特性和美学特征,还可以在后期运用各式机床进行标准化的加工,从根本上改善了原竹材的缺陷,使其成为一种运用广泛的结构材料,使得结构与功能有机结合,丰富了竹材的多样性并拓展了其应用空间。
图3 传统制簧与机械制簧的工艺比较
四、宝庆竹刻传统制簧工艺的改造方法
根据对传统制簧工艺各阶段制作原理和目标要求的分析,将其关键问题归纳为去肌、撕筒、蒸煮和翻压四个阶段,利用现代机械设备和加工技术将这四个阶段等同总结为切削、剖分、碳化和热压四个阶段,结合现有竹加工机械设备和其他现代机床加工技术对传统制簧工艺提出机械化改造的方法。
该设备由切削组件、进给组件和夹紧组件构成,其中切削组件主要包括切削刀轴、刀杆调节组件和横向进给组件,切削刀轴、刀杆调节组件安装在设备的主机架上,刀轴机架与刀杆调节组件相连接并固定在机架上,实现对各个零部件的支撑和固定。进给组件包括刀具的进给与加工件的进给,通过刀具进给组件的直线运动实现对加工件的切削。夹紧组件是对竹段进行夹具操作,在加工过程中,固定其加工件的位置,要求稳定性高、准确性强,防止刀具切削时出现误差。利用机械设备生产代替传统手工制簧,该设备对批量的竹段首先进行自动分选,竹段跟随上料机到达夹具机构处,将传统去节取簧方式转变为一边留节方式,以使设备的夹具机构可对留取的竹节处进行夹紧操作,夹紧机构对竹段进行夹紧操作后,夹紧机构上的检测设备对竹段横截面直径长度和竹段内壁厚度进行检测,得到的数值传送至设备的数控装置中。经过信息的处理,通过控制器发出指令使夹紧机构跟随进给组件到达切削加工处,竹段上方切削机构的刀具根据数控指令进行调整,在切削过程中,刀具的运作方式为沿竹段外壁做往复直线运动。为实现其功能选用齿轮齿条机构将电动机的圆周运动转化为带动切削机构做往复的直线运动,第一次切削作业后,切削机构切换刀具和调整角度对竹段进行二次作业,首次切削后,去除竹青和部分竹肌,之后变换刀具和运行角度,对竹段进行二次切削作业。为适应不同长度和竹壁厚度的竹段,夹紧机构为可升降组件,切削刀具为自动换刀组件,由此切削机构可对不同长度和竹壁厚度的竹段进行加工,直至满足切削标准要求,进而实现机械取簧替代手工取簧。经两次切削后竹段内壁厚度明显减少,竹段内壁厚度达到3~5毫米即可。经切削后的竹段跟随横向进给组件到达剖分区域,剖分刀具沿直线对竹段进行单侧剖分,使其替代传统制簧工艺中的撕筒步骤,再通过脱脂、碳化和热压等现代加工方式替代传统制簧工艺中的翻压和干燥工序,最后再对初成型竹簧片进行磨削加工,经打磨、抛光后使其平滑成为可利用的标准竹簧片,进而形成机械化制簧设备加工流水线,最终实现机械化生产替代传统制簧工艺的目的(如图4)。
图4 现代机械化制簧的生产流程设想
对传统制簧工艺进行改造,要注重科技理念的运用,利用机械设备实现批量化生产,能够简单快速地生产出标准、规范和高质量的竹簧片。现代机械化制簧一方面可以改变传统制簧的工作环境,使制作竹簧不再局限于野外,另一方面将会为竹簧产品的制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材料基础,以制作更多符合时代潮流、迎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大力促进竹簧产品的创新,从而提升竹簧产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机械制簧的改造方式能够让竹簧生产实现自动化、标准化和批量化,使竹簧工艺产品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使用才是宝庆竹刻传统制簧工艺的最终出路,才是真正保护和传承该项传统技艺的最优方案。
五、结语
宝庆竹刻传统制簧工艺是中国竹艺发展史上的重要传统技艺之一,竹簧工艺品集实用和审美于一身,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艺术价值。通过对传统制簧工艺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在不改变原有传统手工艺形式、内涵的前提下,利用机械化设备生产竹簧的方式对传统手工制簧工艺进行改造,将极大地缩短竹簧生产制作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传统技艺的传承与振兴,同时拓展其推广应用空间,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宝庆竹刻传统制簧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