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改革探索

2022-03-18陈静高峰

成长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双高双师会计专业

陈静 高峰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湖南省株洲市 412000)

1 引言

2019 年1 月24 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同年4 月1 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将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同年12 月10 日,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2020 年9 月16 日,教育部等九部门颁布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作为职教20 条的延伸版,其中重点强调了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主体,解决的是“谁来教”的问题。“双高”计划下,要想做好“三教改革”,教师改革必须在前。

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现状及问题

2.1 “双师”素质型教师缺乏

“双师”素质型教师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这要求高校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且实践经验丰富。然而高职院校在招聘会计教师的时候基本要求35 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会计、会计学及相关专业,过分强调应聘者的年龄、学历学位、专业等因素,忽略应聘者的企业工作经验、专业技术等级等实践因素;加上“双师型”教师的认证标准不够明确,导致“双师”素质型教师缺乏。

2.2 高职院校教师对会计数字化转型适应性不强

2019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强调职业院校应建设符合企业发展规律、行业需求特点的特色专业群。2020 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强调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面向十四五,对优化专业设置、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5G 等新技术的日趋成熟,特别是新版专业目录的出版,会计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本专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针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显得尤为迫切,然而高职院校教师对会计数字化转型适应性不强。首先,高职院校教师对会计数字化转型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将会计基础理论与新技术应用结合,不能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会计专业教学;其次,在专业调研的过程中发现,高职院校更应该面向信息化、数字化进行人才培养,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大幅度修改,大部分教师表示不理解;再次,缺乏自主学习精神,对于新开设的财务共享、财务大数据分析、智能财税、企业数字化认知、区块链技术应用、RPA 财务机器人应用、Python 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数据库等课程无法胜任。

2.3 高职院校教师对学生思政教育做的不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 年)中强调将立德树人作为会计人才教育培养的根本任务。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教师应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然而高职院校教师对学生思政教育做的不够。教师认为专任教师应专注于会计专业知识的教授,至于思政教育应由专门的思政老师担任教学;部分教师为了完成任务,在专业课上进行了思政教育,但是思政育人往往不够系统、不够深入。

3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改革的意义

3.1 提高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加上国家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双高”计划的实施,会计行业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会计职能实现从传统的算账、记账、核账、报账向价值管理、资本运营、战略决策辅助等职能持续转型升级。在这种趋势下,对高职院校的会计老师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教师改革,不仅能使教师掌握最前沿的会计理论知识,树立新时代教育理念,还能使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双师”素质型教师;不仅能加强教师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对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的适应能力,还能加强教师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会计专业教学的能力;不仅能加强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技能传授能力,还能加强教师的立德树人、思政育人能力。所以,通过对高职院校的会计老师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改革,提高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2 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养水平

通过对高职院校的会计老师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改革,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还具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教师善于运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能熟练地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师重视融入实际教学案例开展教学,能根据模块内容适当安排实操训练。例如,财务会计、成本核算、财务管理、纳税申报等课程,除了理论课时,还配备了相应的实训课操练;学生还能学到最新的财务共享、财务大数据、RPA 财务机器人应用等课程。学生在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的任务工单,能够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不仅掌握本专业资金管理、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与分析、财务数智化应用等知识和技术技能;还具有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综合素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3.3 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

会计专业一直是热门专业,全国有上千所高职院校均开设了此专业,但是会计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其会计准则和行业标准总是处于变化之中,特别是会计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之后,对于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5G 等新技术的要求更高。首先,通过对高职院校的会计老师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改革,进行校企合作,把学校的老师送到企业去实践,了解企业最新的人才需求,积累丰富的实践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双师型人才,能够提升会计实践教学质量。其次,教师通过对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5G 等新技术的学习,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会计专业教学,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从而促进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4 以“双高”建设为契机,探索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改革路径

4.1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4.1.1 进行校企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的会计老师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学校的老师走进一线企业去实践,把握会计行业发展动态,了解企业最新的人才需求,在具备扎实理论功底的同时积累丰富的实践知识和专业技能,打造“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

4.1.2 完善教师招聘

为了加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需要适时进行教师招聘。职业院校的教师招聘应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教师招聘,普通教育的教师招聘青睐于应届毕业生,更关注应聘者的年龄、最高学历学位、专业等。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职业教育的教师招聘还应关注应聘者的工作经历、技能等级等,例如进行会计专任教师招聘的时候,其岗位条件可以要求:具有3 年及以上企业会计工作经历;具有中级会计师职称。这些体现其实践教学能力的因素教师招聘,有利于打造“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

4.1.3 明确认证标准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规定:“双师”型教师为“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但是缺乏具体的认证标准,导致各高职院校的认证标准很难统一。所以,国家应出台一套明确的认证标准,为“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建设保驾护航。

4.1.4 加大投入力度

打造“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通过校企合作,把学校的老师送进企业实践,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购买会计相关实训设备,招聘有一线企业工作经验的优秀教师,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素质,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所以要加大投入力度,多措并举打造“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

4.2 促进教师会计数字化转型

4.2.1 提高教师数字素养意识

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5G 等新技术革命,对会计理论和会计职能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要求会计工作者顺应时代的潮流,深入应用新技术,推动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然而目前我们的教师数字素养不足,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提高思想意识,突破生活习惯、知识背景、年龄等界限、积极主动去了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并和最前沿的会计理论的融合,促进教师数字化转型。

4.2.2 加强自主学习和数字化技能培训相结合

认识到高职院校会计教师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之后,我们要付诸行动。一方面,通过对新技术和当前形势的了解后,加强自主学习,胜任财务共享、财务大数据分析、智能财税、企业数字化认知、区块链技术应用、RPA 财务机器人应用、Python 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等新开设课程的教学;另一面,学校通过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并对教师进行数字化技能培训,促进教师数字化转型。

4.2.3 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会计专业教学

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会计专业教学,促进教师会计数字化转型。首先,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学校大力支持信息化教学,打造智慧课堂学习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教师在智慧课堂不仅可以上传资源,还可以线上直播、课堂抽答、推送测验、布置作业、答疑解惑等等。智慧课堂的分析功能提供了学生相关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数据,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系统了解。同时,学生对教师的打分,督导对教师的评价,也能使教师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鞭策自己不断进步,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其次,整合教学资源。学院和教研室结合会计专业特征,积极创建教学资源库,除了课件、教案等传统资源,还要配备案例、音频、视频、动画、微课等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再次,重视教学设计。改变过去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课前导学、课中探学、课后助学教学环节,在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理论时,可以运用视频、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授课,帮助学生理解。最后,运用软件教学。会计是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教师在掌握会计理论的同时,还要熟练计算机的操作,运用云上实训等软件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3 提升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

4.3.1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家国情怀、职业道德、法制教育、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深入挖掘会计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并与课程有机融合。

4.3.2 开展课程思政能力培养

教师在教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所以要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开展课程思政能力培养,把思政教育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加强课程思政特色课程建设,健全课程思政体系,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猜你喜欢

双高双师会计专业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