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本科教育改革

2022-03-18张黎科张蓉丁新宇叶传根

成长 2022年10期
关键词:通识大学人才

张黎科 张蓉 丁新宇 叶传根

湖南工学院 (湖南省衡阳市 421002)

1 引言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德、政”和“党的大计”。近几年来,大学本科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每年都有上千万的大学生被录取。然而,与招生、入学的繁荣相比,大学教育的同化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不清和不明确,使得大学教育改革“箭在弦上”,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落实教育的发展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所以一定要发展教育改革。

2 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2.1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经济一直在发展,对教育的投资也在增加,但我们却发现,和上个世纪的相比,优秀的人才数量反而减少了,甚至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不如以前的大学生”,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各个大学不断的进行扩招,由于现在大学很多都是盈利性质的,再加上很多高校招生比较多,而且专业分的并不是非常的详细,所以导致很多高校的教学质量都在不断下滑,教师教育不是非常的用心,所以导致现代学生的素质也在不断地下滑。

首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观念呈现出的表现缺是越来越“功利化”,过于注重“外部的表面现象”,忽视了“内在的充实性”,导致了目前国内的85、95 后,尽管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信息,但他们的人生目标、思考能力、批判意识都比较薄弱。现如今我国的有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严重腐蚀了高校的教学。当今社会的主流越来越趋于一些不良的发展:浮躁、急功近利。社会上的主流主要对于权力与金钱的追求比较多,部分地区的政府对短期目标的追逐越来越严重,对教育尤其是高校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害。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出现了下滑。然而,更让人担心的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得到正确的引导,也没有教师进行正确的教育,所以导致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出现正在下滑的趋势,其中也包括名牌大学毕业生。有很多有名的高校大学生素质,尤其是总体素质,并未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普遍地提升,甚至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同时,由于社会风气的侵蚀,以及自身建设的消极懈怠中,丧失了一部分杰出人才培养的能力。高校本科教育工作者要有清醒的头脑,要有开阔的视野,充分了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目标,在社会上勇于创新,为社会和国家创造出一批优秀的人才,为我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2.2 国际高等教育的威胁

同时,由于国外高校间的激烈竞争,我国的本科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威胁,越来越多的家长都会让自己的孩子选择出国深造,所以中国高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人才流失。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尤其是在沿海发达城市)选择去北美,欧洲,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就读,因为他们认为,境外的师资力量比我国的教育发展的好,自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资也在持续增长,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为了能够留住高校大学生,有些地区政府采取了一些手段,在香港特区政府方面,加大了对内地大学生的吸引力,能够让内地的生源在香港特区政府落户,政府教育部门不但提供丰厚的奖学金,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系列的交流、留学,也可以提供实习就业、定居等政策,所以对于我国的北大、清华等高校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我国的这些名牌大学原来从来没有为本科生的素质发愁。但是当遇到现在这种竞争局面积累的情况下,各地高校与国外高校的竞争生源越来越激烈时,我们就会丧失生源上的优势。如果我国高校不对本科教育进行改革,就会流失更多的生源,那么中国的精英将会选择国外的学校。在吸引大学生方面,我们不能跟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相比,就会使我国的人才流失,不利于我国今后的创新发展。

2.3 科技创新需要人才的培养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到2030 年,20 岁的大学生将会是40 岁。到那个时候,中国的经济将会是全球最大的,而中国人民的平均工资将会达到中高端。假如现在经济发展的时候,我们还可以依靠科技的引进和模仿来推动经济的发展,那么二十年以后的经济发展是不可能的。中国要想继续发展,就得依赖于科技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中国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突出。因此,大学本科教育要严格把控把本科教育的教育方式,提倡“社会常识”,让大学生都努力多读书,让学生多读关于我国国情的课本,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多读一些关于基层发展的书,增强对广大群众的服务意识,读一些优秀的经典文章,多多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马列经典”、“中外传世经典”,《中国文化要义》是一本讲述我国的优秀文化的书,里面讲述我国的文化发展,在本科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提高学习难度,在课程上提高课程难度,让学生能够拓宽课程深度,在选择课程方面,拓宽课程的选择范围,引导学生关注学科理论前沿和发展需求,这样可以结合我国的社会实际情况,面向社会的实际发展,深入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刻苦钻研精神;在大学的学校方面,要加强课程管理,严格课程内容和考试要求,中国需要一支具有国际视野、良好素养、知识渊博的人才,而且也需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导者。所以,对于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来说,如果不深入的改革,我国在今后的发展中就会缺少一批高质量的创新人才。

3 本科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3.1 以人为本,培养教育人才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明的教育,“人”指的是具有良好自身素质的现代人,但是,想要在社会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需要进行文明的学习,“现代”是时代观念,“文明”是“理性”,所以现代人一定要进行学习教育,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为社会、为祖国做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对于教育而言,教育不是培养工具,一定要先进行“育人”,然后再“育才”的模式,一个人才的前提就是以培养文明人,人才是建立在个人具备优秀的个人素养的前提下,在“育人”与“育才”的进程中,高校要注重营造优良的校园风气,培养优秀的人才,离不开环境的影响。而“文明人”则应具备诚实、正直、宽容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还需要具有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的目标;不仅如此,在个人能力上面也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团队精神以及分析问题的解决能力,还要有优秀的文化精神,主要包括:人文精神、批判精神、独立思考能力等等。在高校的教学中,首先要进行“育人”,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具有素质的人才,然后才能输入到社会上,实现自己的科技创新价值。

3.2 大学教育应该更加重视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一种可以使学生成为“更好的人”的知识,而大学的通识教育,不应以短期利益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或以职业为辅助。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不一样,通识教育并不是学生毕业后立刻使用的知识,而是以工作为目标。通识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一个人的整个人生素养,培养一个具有良好文化素质的现代文明人才。通识教育的压力来自于市场的短期利润,因为市场需要即时实用的专门技术。包括民主法治意识、自由平等意识、公平正义意识、诚信意识、诚信意识、宽容人格、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和责任感。价值是生命的基准,是生命的意义,是生命的目标,是人类的世界观和生活的目标。当前社会风气浮躁、功利主义,很多个人、组织缺少社会的伦理和道德规范。大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对当前的工作满意;追求短期的利益,不懂得做人的准则。这是一个价值观念的问题。尽管我们不能期望大学教育能够彻底地形成价值观念,但通识教育却肩负着一个重大的任务。

所以,各大高校应该建立通识教育的教学观念,认识到通识教育应与职业教育并驾齐驱,以培养“文明人”的社会人才,这样毕业生将来走向社会,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通识教育是一套完整的教育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内容:人格价值的塑造、人性的核心知识、能力的培养;详细的说就是培养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让大学生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以适应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能够与时俱进,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很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强,所以在能力培养方面,学校应该尊重和培养大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她们的想象力,这样使大学生的思维得到扩散,并由此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使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永远的积极向上,能够为科技创新发展做出一些成就。

3.3 大学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的人格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并不在于“因材施教”,而在于其所处的环境与自由。也就是说,让大学生,尤其是优秀的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能够去思考问题,大学本科院校为这些学生提供出更宽松的学习环境,这样能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对待事物批判思考的能力,对一些新奇的事物或者是知识,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不感兴趣,那么他也不会用心去了解,那么他的人格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当今社会,高校在职业选择上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方面,学校过于重视专业的国家需要,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对专业市场的过度重视。他们都没有将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行动:第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二,注重个性的培养。缺乏兴趣的人很难产生好奇心,也很少有创意。

大学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宽容一切“异类”,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和自由空间。大学生缺乏自我发现、自我设计和自我发展的时间,成为制约其人格发展的硬制约因素。专业的必修课很多,尤其是工程类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由于没有完成毕业设计,大四的第二个学期又缩短了1/8 的课程。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要花一个学期来完成毕业设计。当前,有些学生在高三后半段就开始工作或实习,这实际上缩短了他们的大学学习时间,增加了他们头三年的学习压力。另外一个导致学生没有太多时间的原因是有太多的社会工作和社交活动。需要进行恰当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工作。不过,太多的话,也不是什么好事。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促使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制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并为之奋斗。就当前形势而言,以下几项措施是可以优先考虑的。第一,要减少必修课程和限制课程,尤其是专业和限制课程,使学生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第二,要采取实际的措施,削弱学分积对获得奖学金和继续深造的影响。第三,在专业设置上适度放宽。第四、顺应时代潮流,对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学生工作方式进行了反思和改革。

4 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4.1 加强学生交流沟通技能的培养

大学应该重视大学生的交流能力,鼓励大学生的多进行交流,发展相关课程,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大学生而言,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与人交流的技巧。例如,大学里的交流方法很多,但很多老师偏爱于指定阅读和学期报告。而口头汇报更多的是点评和分析,在考试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向他们提问,所以,要想让他们更好的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就可以让他们顺利的通过考核。学习报告的时候,一般都是用书面的形式写的,写出来的报告也不能马虎,要有合适的措词和文法,要有足够的连贯性和文笔,才能让人通过。

4.2 鼓励杰出的教师从事本科生教学工作

当前高校对科研成果的过度关注,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制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升迁和工资,使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研究,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蓝图》提出,现代高校要把教师的升职与奖惩制度与教育、科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同时也注重教育与科学研究的密切联系。对于在教学中做出杰出贡献的老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

4.3 强调不同学科间联系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分离,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高校必须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理论去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本科院校在对大学生的培养中,必须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方法。然而,大学本科的办学体制,却对其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科与学科的分离,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而我国本科大学要做的,就是突破这一现状,采取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开设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扩大教学范围,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因此,自21 世纪起,美国各大研究型高校相继建立了多种学科交叉教学模式,使其能够有效地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从而使其更好地开展跨学科教育,所以我们一定要像优秀的国家学习,建立属于我国本科大学的学科教学模式。

5 结语

中国高校,尤其是大型科研院校的本科教育,其目的应该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具有良好素质的现代文明人士,并营造一个让优秀的人才得以脱颖而出的环境。这一目标不仅体现了大学教育的整体性,而且体现了从“为人”到“为学”,从“面”到“内”的思想。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把通识教育和人格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正是解决大学本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所在,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改革发展:加强学生交流沟通技能的培养,鼓励杰出的教师从事本科生教学工作,强调不同学科间联系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通识大学人才
“留白”是个大学问
人才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