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预算中财政审计的作用探讨

2022-03-18袁静麻城市审计局

环球市场 2022年22期
关键词:财政收支审计工作财政

袁静 麻城市审计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持续健全和完善政府预算制度,以促使财政职能有效实现。但具体工作的开展也存在预算偏离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治理能力,对政府形象、政府公信力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影响财政资金和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利用效率,甚至诱发财政风险。导致这一问题的因素多,最主要的一点还是政府预算收支计划不科学、预算执行不标准。政府预算和财政审计二者之间联系紧密,财政审计在政府预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保证各项公共资金的合理利用、降低财政风险发生概率、推进政府预算顺利开展、提高财政制度实施效率、减少资金浪费等。要求采取措施,促进财政审计在政府预算中的作用有效发挥。

一、政府预算和财政审计相关概述

(一)政府预算

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预算的编制和确定要严格依照相关法律程序,反映了社会经济政策,要求通过预算的科学编制,确定政府可获得的资源,全面安排支出,实现对各项公共资金和社会产品的科学配置和合理利用;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对预算的讨论,监督预算的执行和落实,吸引人民参与对国家事物的管理,强化主人翁意识;政府预算的科学编制、有效执行,也有助于推进政府活动的有序开展,依照计划开展工作,避免盲目性的问题。政府预算需要严格的遵循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和年度性等原则,具有预测性、法定性、完整性、时段性、公开性等基本特征,包含单式预算、复式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总预算、分预算、充分就业预算等多种不同的形式。

(二)财政审计

财政审计也称作为财政收支审计,要求依照《宪法》《审计法》对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细致的审核监督,主要包括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我国在持续健全和完善财政审计,逐渐从对部分地区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的形式,转变为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开展对下级政府财政收支审计,再到“同级审”与“上审下”相结合,审计工作在逐步深入,审计领域在扩大,财政审计的作用也更加突出。实施全面监督需要发挥好财政审计的作用,加大财政审计力度,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开展审计监督,全面反映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加强预算管理;加强宏观调控也需要发挥财政审计作用,通过审计监督促进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规范化贯彻和有效落实,促进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预算部门落实好自身的职责,促使财政职能更好实现。

二、政府预算偏离的症结和约束机制

政府预算执行和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预算偏离的情况,即政府预算收支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预算偏离属于比较正常的情况,但如果长期处于高水平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治理能力,对政府形象、政府公信力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影响财政资金和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利用效率,甚至诱发财政风险。预算偏离的大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反映了政府预算收支计划的科学性与否、预算执行是否标准和严格,如果偏离过大,则影响了预算收支计划的意义。此外,如果政府“超支”,可能会加重企业的税负,抑制民间投资;政府“节支”,则可能造成政府“缺位”,影响其职能的发挥和服务的质量。

造成政府预算偏离的原因比较多,如财政透明度不高、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不充分,在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违规使用预算资金的动机,也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进而导致预算偏离;政府预算支付层级比较多,如果采用的转移支付管理模式不合理,如部分资金集中在年末才下达、拨付集中,进而影响政府资金的科学安排,导致资金利用率不高,也容易造成预算偏离过大的情况;政府预算监督机制有待持续健全和完善,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导致预算执行不标准、不严格问题的存在等。为有效降低预算偏离的情况,要求提高政府预算编制的质量、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健全监督管控机制、加大预算公开力度等,同时也需要发挥好财政审计的重要作用[1]。

三、政府预算中财政审计的作用

(一)保障政府预算规范完整

财政审计要求对政府财政预算分配、实施与决算等进行严格规范的审计监督,在这一过程中能及时发现政府财政预算中的问题和不足,并监督依照相关流程、标准进行科学的调整,从而提高政府预算的准确性。财政审计工作的开展要依照法律规范对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细致的审核监督,且在不断扩大审计的领域和深度,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开展审计监督,进而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一段时间内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导政府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实现各项收支的统筹安排和科学分配,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监督政府预算制度的有效实施,规避预算偏差问题。促使财政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也有助于打造廉洁政府,有效规避政府违规使用预算资金的行为,监督政府提高政府预算执行的力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减少违法乱纪现象,针对财政资金短缺、预算偏差大等问题,帮助预算人员查明原因,针对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财政审计还能够对预算调整、实施与决算草案编制等各个阶段工作的开展进行有效监督,以确保政府预算执行的进度,提高资金的流动率,并积极推进支出标准的不断完善,规范分配程序,并确保全面准确地反映一段时间内的预算执行情况及效果。此外,财政审计工作的开展还需要持续关注政府收支范围和分类、政府预算体系和结构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财政审计功能作用的发挥,推进提高预算完整性,持续健全和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有关工作的开展要以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加强资金管理、加强资产管理为重点,在财政预算执行和实施的过程中同步开展审计工作,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时发现政府预算制度中的缺陷和问题,发现管理上的漏洞,保证政府预算规范完整[2]。

(二)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

财政透明度不高、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不充分,是导致预算偏差的主要因素之一,财政审计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和降低了此类问题,有助于提高政府预算的透明度。财政审计监督功能的发挥,能促进政府预算制度的持续改进和优化,监督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规范化落实和有效执行,加大财政管理的力度。在推进政府预算信息公开改革工作实施过程中,要求“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要推进政府预算制度更全面规范、更加的公开透明;财政审计工作的开展也要求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做法,分层次推进财政审计结果的公开,推进审计整改情况的公开,以切实满足社会公众对预算信息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促进财政资金的科学配置,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同时促进财政部分持续加强管理,对财政资金的运行实施更加全面、更为系统的监督,提高政府预算的透明度[3]。

(三)促进政府预算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预算在持续优化和完善,我国在不断推进财政体系改革,以确保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财政审计工作的高效化实施,在促进政府预算改革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要求在政府预算执行、调整变动、决算等各个环节管理工作中同步开展财政审计,建立“即时发现、即时报告、即时整改”的预警与整改机制,以实现资金的统筹安排和合理分配,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我国在持续扩大财政审计的范围和深度,相关工作的开展要求对财政预算体系是否健全和完善、财政预算制度是否规范和完整、全口径预算制的执行和落实等进行审计监督,要求将“同级审”与“上审下”相结合,认真落实好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等一系列工作,相关工作的开展还需要重点加强对基层政府转移支付资金安排、使用的审计,并及时汇总上报审计结果。通过对审计结果的综合化分析,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和查出的问题,及时开展整改工作。财政审计还需要对政府预算进行追踪监督和不断跟进,对于一些违法违纪、失职失责严重的行为,会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绝不放过,基于总体目标,持续推进政府预算管理的完善和优化,提高政府预算水平,缓解财政收支矛盾,保持预算平衡和财政稳定运行,持续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4]。

四、促使政府预算中财政审计作用发挥的对策和建议

(一)推进审计技术的创新

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在加强政府预算管理过程中,要求科学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等工作的开展,对政府预算执行、调整变动、决算等实施审计监督,在这一过程中同步进行审计,实施追踪管控。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极大提高了审计速度、审计能力和审计质量,扩大了审计的范围,通过实施更加全面细致的审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规避贪污腐败、资金挪用、资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实现政府公共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利用。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对全口径预算制的执行和落实等进行审计监督,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的审计,以有效提高财政审计的质量,全面、准确地反映一段时间内政府预算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其中存在的问题。随着财政收支渠道的增多,财政审计难度更大,涉及事项和内容更多,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可以实现全覆盖,打通年初预算的编制、预算指标的管理、国库资金拨付等阶段的数据对接,规避因信息收集不全面、信息孤岛、信息透明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的影响,可以实现相关数据信息的实时、动态收集和分析,在提高审计质量的同时,也发挥了监督控制和风险防控等方面的作用[5]。

(二)促进审计流程的优化

要求促进财政审计工作流程的不断优化,明确审计的目标和标准,对重点内容和事项实施更加细致的审计,针对财政审计的结果要科学利用,对发现的问题要监督及时整改。要求持续扩大财政审计的范围和审计的内容,对财政收支真实性、合规性、合法合理性实施全面、严格审计和监督,从多方面、多角度对预算分配的科学合理性、预算执行和实施的合规性及效果等进行审计,推进政府预算制度的完善和优化。财政审计工作的开展,既要对一些经济性指标进行审计,也要包含一些社会性指标,要以结果为导向,对于一些无法量化的指标,还需要开展定性分析。要注意实施跟踪审计,确保财政审计过程可控,要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面审计,将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相结合,对政府预算分配结构、执行过程、决算实施动态化的追踪审计,尤其是一些重点项目、重大投资和重点政策,规避和减少预算偏差问题。也需要推进审计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有关工作的开展可以积极推进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与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融合,以实现审计成果的优化及充分利用;也需要实现审计力量的有效整合,促使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等部门作用的有效发挥,在共同参与监督管控下,确保政府预算规范完整,提高政府预算管理的效率。这要求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也需要吸引社会参与,以有效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确保审计监督作用最大化发挥,防范财政风险[6]。

五、结语

现阶段,财政工作的重点主要是“从严编制预算”,在预算执行和实施过程中要“严把支出关口”,对于预算资金要“统筹整合、及时调整”,还需要规范政府预算收支行为,完善预算收支安排,严格预算执行程度,避免预算收支随意性、滥用性,以有效保持预算平衡和财政稳定运行。财政审计和政府预算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促使财政审计工作的高效化实施,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有助于保障政府预算规范完整、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促进政府预算改革,持续推进政府预算管理的完善和优化,提高政府预算管理水平。为促使其功能作用的有效体现,要求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扩大财政审计的范围、领域和深度,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开展审计监督,全面反映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实施追踪管理,监督问题的整改,以实现资金的统筹安排和合理分配,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减少预算偏差问题及造成的影响。

猜你喜欢

财政收支审计工作财政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让部门财政收支在阳光下运行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收支及占全国和地方财政收支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财政收支
201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财政收支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