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治理视角下高中政治课教学质量优化研究
2022-03-18姜亭亭
姜亭亭
宁夏师范学院 (宁夏固原市 756099)
1 教育治理的内涵与特征
1.1 教育治理的内涵
目前我国学者尚未形成一致意见,不过“多元主体合作”的理念是基本的共识。政府、社会、学校等多元主体的参与被反复提及和强调。许多学者们为此有许多讨论的观点,褚宏启(2014)对于教育治理的内涵做了如下界定:其是指各社会主体协同互动共同管理教育公共事务的过程,其手段一般是一定的制度安排;学者们通过讨论,得出来更进一步的说法,教育治理是指在政府在我们党的领导下,通过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视角,更多综合地运用多种教育政策的工具,与其他教育治理的多元主体共同合作,不断深化教育的改革,以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和进步。
1.2 教育治理的特征
1.2.1 教育治理的合作化
教育治理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多主体参与的合作管理、共同管理和共同治理。参与管理的不只是政府部门,还有非政府组织、各种社会群体、公民个人等,更加通俗易懂的说是政府、学校、家长等为教育事业做努力,其实教育治理也是教育民主化的现代形态。
1.2.2 教育治理的科学化
教育治理并不是像教育管理那样的形式,教育管理是以单一为主导的政府统治和管理,政府的管理主体具有主观性,不那么全面的判断事情的好坏标准。政府管理的主体只是政府,而治理的主体包括多方面的,例如: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
1.2.3 教育治理的民主性
单一主体的政府管理的运作模式是单一的、强制的,然而管理的行为合法性常常受到质疑,故有效性难以保证。教育治理的运作模式是民主的,其行为的民主性很受到重视,之后有效性将很大幅度的增加。教育治理是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帮助我们更好地服务。
2 传统高中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2.1 传统高中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课程教学目标单一
课程目标就是学校为了长期的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定的课程模式,教育目标是认知的长期目标被限定,强调知识和掌握太多,只掌握了考试成绩,德育、体育、美育教育,基本的感情、态度、价值观不被充分重视,特别是革新意识、探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也没有被重视。应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改变过于重视系统知识扩散的倾向和过于单一。
2.1.2 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法分为教师教学法和学生学习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发展的方法。这种共同活动是灵活多样的。在不同的活动中,师生的地位、关系、积极性也不同,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也不同。很多学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采取提前学习、课后复习和布置大量作业的教学模式。其在方法上存在一定的陈旧性,难以适应教学的发展,导致课堂质量下降,教学效果不明显,从而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教师在讲课过程当中,仅仅重视对于现有知识的教学,其把知识的记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忽视了理解知识这一重要过程,抑制了学生们在学习上的个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其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和单一,内容脱离了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目前的教学内容,老师和学校对此也不会采取措施,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同时会让学生讨厌对高中政治课的学习并成绩下降。
2.1.3 教学方法单调,学习方式单一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政治课突出以本为本的倾向,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打破班级界限。其次,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到知识和日常生活和周围的世界的关系,学会在科学的思考方式中找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2]学会用科学思维寻找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运用观察、分析、实践,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去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学习方式单一并教学方式的单调乏味在教学中对学生有巨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方法单调且无味,就会导致自己在教学中没有改进和进步,本来高中政治课就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是一个理论性超强的学科,不能让学生机械的去背诵和记忆,要让学生更加的贴近生活,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新颖性。
2.1.4 教育主体缺失
学生的家长对于教学总是不管不问,还自以为是高中教师本身自己的责任,孩子送到学校需要教师来管,自己就没有义务来管了,最后导致了教育主体的缺失,然而学校把责任都交给教师,教师承担了一切,对学生成为了直接负责的主体,学校的教育力量进一步缺失,之后,在政府的管控下和社会团体下,对教育对象也未多加关注,导致教育主体不断地缺失。
2.2 高中政治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学校的教育思想被固定化,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对高中政治课的教育并不是很重视,重心向语、数、外等所谓的核心学科过分倾斜,认为政治课只是一个次要的课题。如果主课的成绩太低则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从而影响学校的声誉。影响学校的声誉和生存。另一方面,他们认为高中政治只是一个副修科目,甚至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教它。在师资配置上不重视师资的数量和水平,导致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低下。此外,学校在教学设备和资金上的投入较少也是影响教学的原因之一。
第二,教师的教育理念深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影响,他们习惯了旧的教学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对于应试教育有不错的效果,然而却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由于教师课业压力大,其精力并非是无限的,因此如果令他们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或者以原有教学方法为载体来开发新的教学手段,那就会耗费他们大量的精力,而且他们并不确定自己是否能成功。此外,政治教师在待遇和教学地位方面所遭受到的不公,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政治教师的积极性。
第三,学生厌学,认为高中政治是讲道理,政治的概念和原则都很抽象,脱离社会和生活现实,学习不起作用;如果老师照本宣科,什么也不写,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不想学习这个科目的人根本提不起来兴趣。
第四,家庭是课外教育的主战场,因此学生父母的观念可能会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多数父母的目的并非是让孩子得到一个全面的发展,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能够考入理想的学校,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因此唯分数论的观念在家长的心里更进一步根深蒂固,他们不关心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更加一味地要求自己的孩子取得好成绩,为了考上好的大学做准备,盼望着孩子有好的前途。
3 教育治理视角下高中政治课教学质量优化的路径
3.1 明确政府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目前,我国教育宏观调控体系还在建设当中,诸多矛盾亟待解决,因此政府在教育治理中应起主导作用,其制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发展方向、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标准,为各参与主体提供统一的准则和目标。政府在宏观层面制定的准则和目标有助于各参与主体更有方向地开展相关工作,能大大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优化效率。
3.2 增强高中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自主权
政府在宏观层面起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对学校自主权的过度干预,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参与主体应增强教学自主权。原因在于,首先,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更了解该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在面临教学问题时,学校能更有效率地做出决策;其次,各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风格不同,增强学校的教学自主权能够提升学校的主动性,进而优化思政课教学质量。
3.3 增强师生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参与度
在学校内部中,教学自治权应下放到教师、学生中,在学校外部应与家庭和社会做好协同。在学校内部,首先,应建立教职工评议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作用。扩大教职工对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的评议权、考核权。其次,完善教职工教学质量评议制度,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得出量化排名,排名靠前的教师介绍自身教学经验,排名靠后的教师则总结自身问题,另外。最后,在制定相关教学安排时要充分征求学生意见,要积极拓展学生参与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渠道,对学生提出的建议进行积极研讨并将有价值的建议纳入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安排中去。师生的参与能够增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
3.4 增强家庭和社会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参与度
在学校外部,家庭和社会也是教育治理中的重要主体。家庭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基础性的作用,社会则具有保障性作用。学校应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通过班级和学校两级家长委员会,使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学校管理,促进家校合作。[3]家庭与教师相互配合,针对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学校形成相互配合的教育力量。社会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校外资源,各社会团体应加强与学校的思想政治联系,协同推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优化。家庭和社会的参与将思政教育延伸到了课堂以外,能够增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广度。[4]
3.5 利用新媒体优化高中政治课教学质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学习生活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促进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形式。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已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其已经悄然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结合。由于接触新媒体的人群已经开始呈现一个更加年轻化的趋势,其影响力已经逐渐由高校扩展到高中和初中,因此高中应学习高校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思政课教学的模式,不断拓宽高中政治课教学的途径。加之在新冠疫情对人们生产生活和学习的严重干扰,高中更应该拓展政治课的线上教学模式,将一部分课程内容在假期中转化为线上课程等形式,即时实现在线教育与面对面交流的转化,优化高中政治课教学质量。
4 总结
在教育治理体系中,通过分析高校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可以发现提高教育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在教育治理背景下提高高校政治教育质量?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事情。
学校是教育的场所,学校的基本责任是把学生培养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学校的每一步工作都应该以学生的受教育程度来进行考量,实现管理和教育两手抓,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环节莫过于教师,因为一方面,教师知识的传授中处于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各项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我国历来都重视道德与才能兼具的人才。如果说“德”针对的是人才发展方向的问题,那么“才”则针对的是社会整体服务能力的问题。[5]任何一个国家想要进步都需要有大量的优秀人才储备,而个人是考量人才的重要指标,所以学校的教育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学生的能力上。
在家庭现实中,每个父母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期盼着他们的子女成人成才,盼望着成为社会精英中的佼佼者,在重学历、重文凭的社会环境下,家长总是唯分数论,在面对一些学习成绩有关的事情时,都会非常重视,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不少的家庭中,父母常常把自己观念和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让孩子完成他们所谓的期盼,从而导致不少孩子有抑郁的情绪,心里疾病的发生。对此,我认为家长在孩子高中这个阶段,需要更多的爱和帮助,孩子本身学习压力大,给孩子多一些包容。因此,家庭教育的内容变的学校化,增加了学业负担,注重知识的传递,从而忽视了孩子兴趣、理想、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社会各团体的力量下,需要我们集齐所有力量共同参与到教育中来,在社会领域内共同对教育起到一定的影响,或多或少也为了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有了各社会团体的支持共同合作,政府人员也参与进来,多元主体达到了一个协同。从教育治理的角度完善高校教育质量优化的对策和建议,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