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中生劳动教育策略研究
2022-03-18赵皓雅
赵皓雅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1](以下简称《意见》),不仅提出劳动教育是高级中学必须设置的必修课程,而且指明新时代高中生劳动教育的内容与要求。然而,当今部分高中教育工作者、高中生家长秉持“劳动教育无用论”的理念,并且高中生自身轻视劳动也绝不是个例,都使得高中生劳动教育逐渐被边缘化。基于新时代要求与现实需要,必须要对高中生加强劳动教育,为此需要进一步去探索新时代高中生劳动教育的策略。
1 新时代对高中生劳动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求人才素质的提升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高中生进行关于劳动的教育,注重新时代高素质劳动人才队伍建设。劳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高中生劳动教育更应重视德智体美劳的内在的辩证的统一,强调“五育”的有机融合,合力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2 新时代高中生劳动教育的内涵
新时代高中生劳动教育需要体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综合育人理念,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兼顾传统劳动和新型劳动,关注高中生劳动素养的培养。具体而言,新时代高中生劳动教育就是指置身于新的时代背景下,在把握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的基础上,持续开展有关劳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以期学生从认知上正确理解劳动,从情感上真正认可劳动,从意志上真正坚定劳动,最终在实践上乐于劳动、勤于劳动,达到知情意行合一。
3 新时代高中生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
新时代对高中生进行劳动教育,需要围绕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即促进学生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并且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及高中生的思想行为特点,重点把握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3.1 坚持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
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就要求新时代各高中学校能够在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本质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我国教育目的相关精神与理论。除此之外,现代科学技术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联结点。[2]结合当前及今后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科学技术会日益凸显其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综合影响,社会持续向前运动与以脑力劳动为重心的劳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将教育和生产劳动作为两个独立社会生产部门的基础上,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切入点将二者联合起来,共同发挥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作用,使高中生的体力与智力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以此为基础,协同促进高中生全面又自由的发展。
3.2 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结合
新时代高中生劳动教育要保证实效性与时效性,就必须坚持在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劳动相关文化的基础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劳动思想的时代化与现代化,根据时代发展推进劳动教育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不断地与时俱进,保持劳动教育的生命力。例如,当下所提倡的“勤勉劳动”,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业精于勤荒于嬉”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也进一步践行了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交融,有利于在培养高中生劳动精神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地培养高中生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
3.3 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保障相结合
新时代高中生劳动教育需要“家——校——社会”合作,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支持的劳动教育平台,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因此新时代高中生劳动教育要注重协同配合,强化系统规划、综合施策,协调和统一校内外对学生的要求,统筹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家庭要及时更新劳动教育观念,父母应该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具有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能够对子女产生正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全社会要营造健康有序的劳动教育氛围,让高中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学校要构建理论与实践的劳动教育大课堂,关于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对高中生进行劳动教育,将在新时代高中生劳动教育实现路径、方式和方法部分进行具体论述。
4 新时代高中生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方式和方法
路径是达成目的、实现理想的道路与方向。新时代高中生劳动教育必须有正确可行的实现路径,并针对实现路径,统筹与协调各方面的力量,采取恰当、科学、具体的方式与方法,以保障实现路径可行性的最大化。
4.1 新时代高中生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
学校是高中生接受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是对高中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实现路径。学校教育的突出特点是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为了能够在新时代实现高中学校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在高中生劳动教育中的路径作用,保证高中生劳动教育的有效性,学校在进行劳动教育时,应该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4.1.1 注重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劳动教育专业水平
教师是高中生劳动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所以教师自身的劳动教育素养与专业水平对于学校劳动教育有极大的影响,可以说学校劳动教育教学的效果由教育者直接决定。因此,只有教师自觉地、有意识地以其自身正确积极的思想或行为来引导受教育者的身心朝正向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教育活动的价值,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
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3],由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需要专业从事劳动教育的教师进行指导。因此,一方面,学校需要扩大本校招聘教师的学科范围,招聘全职劳动教育教师,并给予这些教师不低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待遇,从客观条件方面保证从事劳动教育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与教研工作。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诚聘特约劳动教育教师,丰富本校劳动教育教师资源。
同时,高中学校也不应该忽视其他学科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学校劳动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学校可以组织劳动教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参加专项研讨会,促进双方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加深其他学科教师对于自身肩负劳动教育任务的清醒认识,有利于专业劳动教育教师了解学校各学科教学的基本情况,以便因地制宜地开展符合学校要求、满足高中生需要的形式丰富的劳动教育活动。
4.1.2 调动高中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提升高中生自我劳动教育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4]”这充分说明学生自我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承的关系,如果仅依赖于教师的单方面努力,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的效果难免差强人意。教育活动的实际成效,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提高,均与学生的自我建构与自我努力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高中生的自我劳动教育能力在切实发挥学校劳动教育作用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卡尔·雅斯贝尔斯说:“人在实践中不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就是自我教育过程。[5]”由此可以看出,高级中学需要重视劳动实践在提升高中生自我劳动能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高级中学积极组织个人与集体劳动,不仅有利于高中生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自理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高中生集体荣誉感与团队协作能力。另外,高中学校也应该倡导“同伴互助”,通过同伴的监督与帮助,高中生会重视自我的管理与调节,在不断内省中逐渐培养自身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自愿履行劳动义务与承担劳动责任;高中生在帮助同伴的过程中,也会体会到奉献与劳动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劳动积极性与主动性。
4.1.3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尊崇劳动的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由“显性文化环境”与“隐性文化环境”组成,“显性文化环境”就是物化环境,即校容校貌,“隐性文化环境”也就是心理环境,包括学校校风、学校纪律、群体舆论、人际关系及价值理念等。对于高中生而言,校园文化具有引导思想、规范行为、凝聚力量、激励信心的教育功能。由此,各高级中学相关部门要认识到校园文化在学校劳动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尊重校园文化整体性基础上,寻求校园文化的多方面发展,在校园内营造以热爱劳动为荣的正能量氛围。
随着科技的发展,建设校园文化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高中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也要与时俱进,可以在学校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平台开设新时代劳动教育专栏,并对专栏做科学的设计与规划。
除此之外,高中学校进行劳动教育也应关注劳动教育教材的开发,并且完善对劳动教育的监管制度等等,全力推动学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
4.2 新时代高中生劳动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路径的实现是一个长期且具有挑战性的过程。学校教育作为新时代高中生劳动教育最主要的实现路径,需要采用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劳动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实施方式,并且在每一个方式中都采取更为具体的实施方法,以促进学校教育路径的实现,彰显学校教育在新时代高中生劳动教育的地位与价值。
4.2.1 高中思想政治课
劳动是学校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隶属于学校道德教育范畴,高中思想政治课又是高中道德教育的最主要的方式。因此,在新时代,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劳动教育的首要方式。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界定性为活动型课程,要求“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6],以活动方式培养素养,这是活动型教学的深层要求,也是核心素养框架下议题式教学的高阶选择。议题式教学法是以“议中学”为核心特征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巧妙运用议题式教学法讲授思想政治课,有利于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借助问题解决的实践而内化学科知识的理解,外显学科知识的应用,增强劳动价值观念的认同,提高参与劳动的能力。
4.2.2 综合劳动实践活动
综合劳动实践活动是对高中生进行学校劳动教育的最直接的方式。高中生能参与到社会实践机会较少,因此高中学校应该给予高中生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并根据学校与地区特色,因地制宜地对高中生进行劳动教育。在劳动过程中,高中生能够认识到劳动的不易,掌握劳动的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只有这样,高中生才能在学校劳动教育中做到学做合一。
受到客观情况影响,高中生每天不仅要集中注意力上好每一节课,还要认真完成各学科的作业,高中生的闲暇时间很少,因此高中学校就要控制好综合劳动实践活动的次数。那么如何才能让综合劳动实践活动规避“量”的约束,达到“质”的最大化?高中学校可以借助小组合作法来组织每一次的实践活动。小组合作法,就是学生组成小组,小组成员依靠群体的力量分工明确地共同完成某一项任务的方法。在小组合作完成后,全班同学也可以进行合作,由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综合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及成果,每一位高中生都可以结合自身在进行本组劳动实践活动过程的亲身经历,体悟其他劳动实践活动的价值,从而体会不同劳动带来的不同体验与乐趣。在节省时间地基础上,全班合作学习可以促成更大范围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4.2.3 劳动教育必修课
《意见》[7]明确提出,各高中学校每周的劳动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 课时。高中学校劳动教育必修课的设立,从根本上促进劳动教育在高中学校中地位的提升,切实改善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异化和边缘化的处境。高中劳动教育必修课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实践课堂为主,以理论课堂为辅,培养高中生综合性的劳动能力。
在理论课堂上,专业劳动教育教师可以采用榜样示范法对高中生进行劳动理论分析。学生在高中阶段对于优秀人物一般都会有浓烈的崇拜之情,榜样示范有利于将抽象的思想与理论具象化为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行为和杰出成就,对高中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从而使高中生的德行正向转变。同时,劳动教育专业教师可以根据课时,按照专题的形式进行授课,使得劳动教育必修课更为系统化。
在实践课堂上,专业劳动教育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在班级内组织“纸桥承重比赛”。但需要注意的是,劳动教育实践课堂不应该将空间拘泥于教室,专业劳动教育教师应该带领高中生走进校园,学生在亲近校园的过程中,进行校务劳动实践。同时,高中劳动教育必修课也可以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当然,受到高中学校劳动教育必修课课时安排及劳动教育基地稀缺的影响,实践课堂主要还是集中在校园内,校园外的实践课堂还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进行打造。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培育高中生勤恳实干、独立自主等优秀品质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路径。学校教育应率先肩负起“育人”的责任与担当,联合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为高中生劳动教育做出努力,协力加深高中生对于劳动的理解,从而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助力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的实现;学校教育应让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能真正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落地生根,使劳动精神能够真正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用劳动精神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引导健康方向、带来积极能量、开出美丽之花[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