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中医药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实践探索

2022-03-18商碧辉段艮芳于晓斌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职教产教四川

商碧辉,段艮芳,于晓斌,赵 玲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a.行政办公室,b.科技产业处,c.招生就业处,四川 绵阳 621000)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根本遵循。集团化办学既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四川省中医药职业教育协会(集团)(以下简称四川中医药职教协会(集团))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中医药职业教育协会(集团)。四川中医药职教协会(集团)整合省内中医药职业教育资源,初步构建起了“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医教协同、企业参与、共同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四川中医药职教集团构建“协会+集团”运行新机制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教育与社会产业发展相适应,“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共同培养社会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集团是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织的教育团体[1]。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既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有效途径,也是实行政府统筹、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重要实现形式。四川中医药职教协会(集团)作为全国成立最早的中医药职教集团积极探索构建“协会+集团”运行新机制。

(一)行业协会与职教集团相结合,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016年4月,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四川中医高专)牵头成立四川中医药职教协会(集团)。2016年5月,四川省教育厅批复同意组建四川中医药职教集团。2016年12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复同意筹备成立四川中医药职教协会。2017年7月,四川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成立四川中医药职教协会。四川中医药职教协会(集团)现有成员单位56个,其中高职院校9所,中职学校7所,医院31家,企业9家。在实际运行中,四川中医药职教协会(集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秘书处负责制,协会和集团共设一个秘书处,秘书长为协会法定代表人。协会(集团)秘书处加强制度建设,牵头制定了四川中医药职教协会(集团)《章程》、《2017-2021五年发展规划》、《财务管理办法》、《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设专家委员会实施管理办法》、《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表彰奖励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组织召开了理事会4次,研究和审定管理和运行中的重大事项。

行业协会与职教集团相结合,通过行业协会引领作用,克服了单一职教集团运行的松散性。四川省教育厅是主管职教集团的部门,以服务咨询、宏观指导、支持和协调的职能而存在。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作为四川中医药职教协会的主管单位,掌握着全省中医药行业的资源,对协会的活动开展、规范管理、继续教育、评先推优、专家库建设等给予了大力支持。协会成立以来推荐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先进工作者2人、四川省中医药文化专家1人。参加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全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管理人才培训1人,中医药对外合作交流管理人才培训1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与协会(集团)成员单位学校共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4个。协会(集团)初步构建起了“学校、医院、企业、政府、行业”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培训与竞赛相结合,着力提升教师和医师综合教学能力

四川中医药职教协会(集团)成立之初,就把提升成员单位教师和医师的教学能力和临床技能放在首位。协会(集团)举办了中医药职教论坛2期,邀请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汤之明教授、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洪兵、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产康复中心副主任刘艺为成员单位教师和医师开展专题讲座。协会(集团)承办了全国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传承与创新高峰论坛、岐伯中医药文化论坛、中医药森林康养论坛、中医药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开阔了成员单位教师和医师的视野。

在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协会(集团)组织实施省级继续教育项目2期,培训教师和医卫类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组织说课和教学设计比赛4期,参赛教师48人;组织论文评选4次,教师参评论文95篇,汇编论文集4册;开展中医优秀病历评选1次,15家医院参评病历31份;开展中医辩证论治比赛2次,参赛单位24家,参赛教师和医师75人;开展中医临床技能比赛2次,参赛单位24家,参赛教师和医师72人;开展了中医药文化知识竞赛1次,参赛教师30人;开展了太极拳和太极剑比赛1次,参赛教职工100人;举办大学生中医药创新创业比赛1次,7所中高职院校13个项目参赛;开展校企合作优秀案例评选1次,案例入选2个。4年来,共有500多名教师和医师参加各类比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训,赛教融合,增加了成员单位之间的交流,提升了教师和医师综合教学能力和临床技能,增加了协会(集团)的凝聚办和吸引力。

二、四川中医药职教集团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四川中医药职教协会(集团)成立4年来,集聚成员单位力量,发挥成员单位作用,在校校联合、中高职衔接、医教协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实现了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模式的创新,形成了有利于中职、高职、企业、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学生卓越成才的职教发展良好生态。

(一)学校与直属附属医院深度融合型医教协同育人模式

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2]。四川中医药职教协会(集团)成员学校共有直属附属医院8所。协会(集团)常务理事单位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与附属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通过领导班子交叉任职和共同设立教学、专业、科研、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实现了管理融合;通过人、财、物统筹规划,实现了资源融合;通过系科合一,实现了专业融合;通过人才互聘,实现了师资融合;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标准融合;通过双主体育人,实现了过程融合。“一校两附院”已建成命运共同体,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得到根本保障。

(二)学校与非直属医院联合举办医院教学班医教协同育人模式

对医学院校来讲,医院是绝大多数学生见习、实习、实训、规培、就业的主渠道,产教融合的重点是医教协同育人。四川中医药职教协会(集团)成员学校除直属附属医院外,还有30多家非直属教学医院。学校与非直属教学医院通过签订合同协议,举办临床医学专业医院教学班、现代学徒制班和护理全程教学班等,构建契约式医教协同育人模式。从2015年春季学期开始,四川中医高专在非直属附属医院中遴选出教学意识强、教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具有三级乙等及以上资质的医院开设“临床医学专业医院教学班”,采用3+3的合作模式,即前三学期学生在学校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后三个学期学生在医院完成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实习。5年来,共有400多名学生参加医院教学班学习。与医院合作开设医院教学班,充分利用医院临床教学资源,让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3]。

(三)学校与企业联合举办订单班育人模式

订单班是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由企业提前预定或签约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组成的班级。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授课和指导、共同确定培养进度。培养结束,校企双方共同对订单班学生进行评价,企业依据订单协议和学生成绩择优录取学生为正式员工,实现学生毕业就业“零距离”[4]。从2015年开始四川中医高专与四川绵阳科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共同开办“科伦班”,2015年至2019年5年共计招收学生250余人。公司建立“科伦班”奖学金,对优秀团队及优秀学生进行奖励,每届约80%的学生选择留任科伦,为企业的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从2016年开始四川中医高专与陕西康源集团合作设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康源班”。康源集团每年向学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捐资5万元用于“康源班”日常教学和实践活动,并设置“康源向日葵奖学金和助学金”。订单班增加了学生接触了解医药企业的时间,使学生在学习中熟悉企业工作的范围和环境。企业通过“订单培养”,将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企业员工的基本素养融入学校教育中,推进了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有效促进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四)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育人模式

2019年6月,四川中医高专引进四川常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进入校园,双方合作在校内共建了常乐亚健康调理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基地由学校提供场所和水电,常乐公司出资100万元按照实体店进行装修和购置设备。常乐公司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实操训练,全方位呈现客户服务的整个流程。实训基地建成后整体移交学生经营管理,企业和学校不收取任何费用,构建了课堂练岗、校内试岗、企业顶岗的“三岗渐近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已有100多名学生通过编组编班轮班,全程参与了实训基地实体店的经营管理,零距离接触社会,积累了职场经验。2020年6月,四川中医高专与四川麦壳孵化有限公司在校内共建了集教学实验、竞赛训练、师资培训、技能测试、创新创业服务“五位一体”综合实训基地。近年来学校师生创办了四川乾灸堂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

(五)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办学共建产业学院育人模式

2019年9月,四川中医高专与六度康养集团合作共建医学美容技术学院。企业、学校双主体共同管理、共享资源、共同发展。医学美容技术学院由企业选派经营管理人员担任院长、学校选派教学专家担任副院长,配齐配强专业负责人和辅导员。医学美容技术学院依托六度康养集团在绵阳的三大美容实体店建设产教融合教学实践基地和学生实习基地。学院聘请企业、研究院、行业协会等骨干人员作为产业导师、产业教授,组建以“行业专家+技术能手”为核心、专业带头人为引领的跨专业、跨校企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懂管理、会经营、有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19年至2020年,医学美容技术学院已培养双师型教师25名,培养医学美容技术技能人才360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30人,开展职业技能签定1200人,组织编写培训教材《气血推拿168式》1套,自主研发体质产品60余种。医学美容技术学院现已成为一种集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生产实践、就业创业、社会培训、医学美容产品研发及应用推广产学研于一体的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是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有益尝试。

(六)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培养技能人才育人模式

中高职衔接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四川中医药职教协会(集团)成立以来,四川中医高专充分发挥理事长单位引领作用,与集团内6所中职学校共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沟通“3+2”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检查督导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进度和教学质量,确保了中高职衔接工作的有序开展。2017年至2020年四川中医高专与集团内6所中职学校联合招收“3+2”五年制高职4750人,招收对口高职学生295人,共计5045人。

(七)对外交流合作培养国际视野人才育人模式

四川中医药职教协会(集团)常务理事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多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先后与境外39所高校或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引进美国、加拿大、日本、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优质教育资源,常年开展师生的交流互访和进修学习。在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中,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首先招收学历制留学生,自2011年起,先后招收来自泰国等国际学生350余名。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2016年12月成立了“赴德护理人员中国培训基地”;2019年1月,“中德老年护理教育”国家项目合作全国7所院校签约仪式在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成都校区举行;2019年10月,学校与德国萨克森公益教育集团共同组建的“F+U中德老年护理PPP项目班”开班,有30名学生入选项目班。

三、四川中医药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四川中医药职教协会(集团)在理事长单位四川中医高专引领下,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四川中医药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医药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四川中医药职教协会(集团)是一个中医药特色鲜明的行业性职教集团,涉及到中医药行业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中医药职业院校、中医医院、中药种植和生产加工企业等多个单位和部门,需要中医药行业主管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和业务指导。在协会(集团)实际运行中,无论是在统筹协调、业务指导方面,还是在政策支持、经费资助方面,中医药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

2.中医药职教协会(集团)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川中医药职教协会(集团)虽然协会具有法人资格,但开展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职教集团不具有法人资格,使得成员合作关系不很紧密。在协会(集团)实际运行中,决策依靠理事会,日常运行依靠秘书处,尚未建立专业委员会,许多活动的开展很难做细做深。

3.中医药职教协会(集团)部分成员单位热情度不高

四川中医药职教协会(集团)的牵头单位是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许多活动的组织开展主要依托中医药职业院校进行,成员单位中部分中医医院和中药生产企业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个别成员单位除参加协会(集团)成立大会之外,其余活动很少参加。

4.中医药职教协会(集团)产教融合有待进一步深化

中医药职业院校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存在课程内容与医院、企业生产实际脱节,人才培养方案与医院、企业生产活动脱离,专业培养目标与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脱轨的现象。医院、企业给学生安排的实习或实训的时间较短,医疗技术、生产技术指导不到位,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不明显[5]。除在医院就业的学生就业的稳定性好一些之外,在药品生产经营性企业就业的学生就业的稳定性较差,跳槽现象比较严重。

(二)深化四川中医药职教集团产教融合的对策建议

1.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构建产教融合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应完善职业资格、劳动准入、社会保障等制度,构建产教融合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加强政策引导、法规引导和监督引导;对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的企业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

2.发挥职教协会(集团)整合功能,构建产教融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四川中医药职教协会(集团)要借助“互联网+”进一步完善职教协会(集团)产教融合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招生就业、专业标准、教学团队、教材课程、素质教育、实习实训、岗位培训、技能鉴定、研发推广、国际合作等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真正实现“政、行、企、校、生”之间的需求对接以及校企多方资源的跨界共享、高效利用。

3.以“一融、二衔、三链、四合、五对、六双、七共”为内涵要求,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四川中医药职教协会(集团)应充分借鉴国家示范职教集团好的做法,以“一融”(即产教融合)、“二衔”(即校校衔接、校企衔接)、“三链”(即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四合”(即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五对”(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六双”(即学校和医院、企业双主体育人、学校学生和医院、企业学徒双身份、学校教师和医院、企业师傅双导师、学校教学和医院、企业教学双课堂、学校和医院、企业双考核、学校学生毕业证和医院、企业学徒合格证双证书)、“七共(即共同开展招生就业、共同建设师资团队、共同建设专业课程、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开展岗位培训和技能鉴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与推广、共同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为内涵要求,努力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核心,不断增强职教协会(集团)的社会服务能力。

4.实施“三个转变”,构建学生能力考核综合评价长效机制

以学生职业素养和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构建学生能力考核综合评价长效机制。一是考核评价标准由学校单一标准转变为学校标准与医院、企业标准相结合;二是考核评价内容由学生专业能力转变为学生专业能力与学生职业能力相结合;三是考评主体由学校教师单一主体转变为学校教师、医院和企业兼职教师、学生等多元主体[6]。通过综合考评,促进中医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向着胜任就业岗位的方向发展。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四川省中医药职教协会(集团)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打造中医药职教协会(集团)品牌,全面提高合作办学质量,增强协会(集团)的社会服务能力,切实发挥四川省中医药职教协会(集团)在四川中医药职业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职教产教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培养“工匠之师”,赋能广东职教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国内职教动态信息若干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