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2022-03-18杜梦杰陈国华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整体区域改革

杜梦杰,陈国华

(聊城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近年来,为响应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区域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区域整体课堂教学改革。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指在市域范围内通过课题研究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整合教育系统内外资源,系统设计改革方案,整体协同推进教学改革,从而在区域范围内提升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更大范围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可复制的范式及策略。区域整体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只有正确认识问题,对症下药,才能发挥区域推进的优势,最终促进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

一、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

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之一,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2014 年3 月30 日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的意见》中指出:“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明确各支力量在教书育人、服务保障、教学指导、研究引领、参与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围绕育人目标,协调各支力量,形成育人合力。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1]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顺应国家教育发展大势,有利于推动区域教育发展迈入新的征程。在实践过程中,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有四个方面的价值。

(一)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区域内、区域间的教师、课题组、教研小组等主体之间的交流学习,不断转变教育理念、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同时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实现教学相长。2014 年,浙江省某市开展“行政推动、主体发动、评价带动”活动,以学校为主体推进“借模解构”的课堂教学模式,到达了“炼模超越”的阶段,改变了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现状和单一的知识传递式讲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起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2]。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强化学生、教师与学校三位一体,坚持区域与学校的联动、评估促动,促使教师逐步转变了教育理念,探索出学生喜爱的教学风格,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收获了锻炼与专业发展。

(二)督促教师参与教科研,促进区域研究氛围形成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者、设计者、组织者和反思者,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密切相关。《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也提到在教学改革中教师的重要性,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3]。在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由专家组、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组建培训团队,以研培一体的方式为课程改革实验提供专业支持,通过开展公开课、专家引领等形式,送教上门、送培进校,从而为教师科研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例如,岳阳市某区通过组建教研共同体,探索出了集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学习与研究于一体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通过组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与不同形式的教研共同体,以龙头学校为引领,组建片区教研共同体,再次通过加强骨干教师之间的同伴交流与合作,组建学科精英团队共同体[4]。这些教学研究组织建设,既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又在领头羊的带领下,带动了教师群体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有利于转变教师从面对教改的畏难心理到愿意改、乐意改的现状,区域研究氛围得以形成。

(三)引领薄弱学校发展,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一所学校的发展不足以支撑整个区域的发展,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薄弱学校发展提供了典型案例,当地薄弱地区的学校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学习,获取成功的改革经验,进而促进本校的发展。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薄弱学校发展提供专业引导,薄弱学校领导及教师通过专家指导、学习观摩,促进学校领导教育改革观念的革新,为教师提供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经验,为薄弱地区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大力支持。黄全明提出:“‘区域校本研究共同体’旨在提升农村地区校本研修的品质,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从而推进校际优质均衡发展。”[5]这一理念促进校级之间的教师交流,也为农村地区的教育注入了活力,缩小城乡差距,带动了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的发展,从而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四)激发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热潮,形成区域教育特色

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在行政力量的支持下,各地区结合当地教育发展现状,通过一校带动校际、市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在区域整体推进教学改革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涉及范围广泛,促进了区域范围内的课堂教学模式特色化和个性化不断加强,课堂结构与功能取得质的提升,课堂结构与功能也在不断地完善。另一方面,随着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带动更多的学校加入改革的浪潮,课堂教学改革的覆盖面在不断扩大。在整个区域中,不仅带动了整个区域内的教学改革发展,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教学模式;而且通过区域之间的相互学习,带动区际教学改革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区域教学特色,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课堂教学改革态势。

二、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

尽管各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发展的进程中,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依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现象与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中存在形式主义

通过调研发现,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化依然存在。在学生方面,为了实现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某市的“10+35”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将课堂10 分钟留给教师,35 分钟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宰课堂,迫使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而学生由于经验能力的缺失,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在教学模式上,为了追求小组学习,刻意改变座位排列方式,在形式上实现了学生的面对面,却忽略了合作探究学习的本质。在教师方面,大部分教师依然停留在思想上认同,但实际的课堂教学仍然采用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在实际行动上没有做到真正落实,最终导致忙于形式而丢了效果,没有成效就无法坚定改革的信念。

(二)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重教师工作负担

区域教育内部存在着很多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因素,如教师结构性缺编、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未真正得到认同、教师教研和培训结合不紧密等。另外,教师多年以来已形成固有的教学观念,使得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际教学工作普遍存在“两幅面孔”的现象,教师为了提高成绩,依旧走之前的老路,在追求成绩的同时,还要应对新课改的要求,从侧面加重教师工作负担,难以从旧轨道及时转变到新轨道。同时,其他教育外部环境也给教师提出了诸多要求,植根于家长“唯分数论”的理念,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而导致教师对课改的认同度不高,疲于应付区域课程改革的要求,这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导致教师无力积极迎接改革。

(三)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单一

在全国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在受益于行政力量推动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自上而下、强行划一、急功近利的行政化推进方式导致教学改革的虚假繁荣和教师、家长的抵制。譬如,江苏省某市教育局强制各地区在全市开展“围坐学讲”的教学改革实践,但后因被家长“围坐”、教师抵制而被迫停止。有些地方更是借助行政力量为了课改而改,为了打造教学改革典型,推广“一校一模式”,甚至全市、全县学习统一模式,造成区域内模式单一,走向僵化的道路,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背道而驰[6]。一味地追求单一的教学模式会制约人的发展。

(四)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机制不完善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学评价不仅有利于专家、教师等了解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的教学评价更好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进度,还有助于教师根据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任务的掌握情况。2020 年10 月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7]这是首个教育评价系统改革指导性文件,但如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定还没有具体的举措。教学评价改革试图将评价方向转为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但从具体的实际操作来看,仍然侧重于量化的数据评价,而质性评价流于形式,教学评价并未取得形式上真正的突破;评价内容简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标准,导致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心有余而力不足,评价具有片面性等。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使得教师教学没有抓手,得不到良好的反馈,徒增教师工作烦恼。

三、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区域整体推进与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可以说是相得益彰。但针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以上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寻找问题的突破口,可以从以下方面逐一突破。

(一)基于课题研究,推进区域教学改革

针对区域整体推进教学改革进程中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问题具有多样性。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它更需要教育专家的专业指导,需要教研员深入课堂收集问题,从而确定研究的课题,与深耕一线的教师共同攻坚克难,从而实现广大教师从教学实践转向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双向发展轨道。

为了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学校可以组建以学科为单位的教研组为研究主体,研究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问题,以课堂中出现的某个问题为课题研究切入点,发挥教研组的智慧,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之后,教师带着课题及解决方案进入课堂,落实相关研究任务,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课堂教学。教研组采取课堂教学观摩、专题研讨会等形式,探讨课题研究。以此推进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科学的方向发展。

(二)通过理论学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区域整体推进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教师在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关注课堂上的动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因此想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来说要求太高。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限于在自己的课堂中积累授课经验,更需要教师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出市域,甚至走出国门,去接纳新的事物,开拓新的视野,因此,教师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在我国教育要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向高质量发展,在专业发展中,提高职前教育质量,提升师范生的素质,促进免费师范生肩负起自己使命与担当,校内外应该为在职教师提供多种学习培训渠道,鼓励在职教师继续深造,拓宽视野、转变固有的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创设教师成长环境,营造出教师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的环境,从而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鼓励教师创新,打破单一教学模式

创新是课堂教学改革活力源泉。在区域整体推进教学改革中,各区域初步形成了固有模式,但不能故步自封,区域教学改革实践者既要学习典型案例,不断更新改革理论,还要鼓励学校、教师大胆创新,为教师提供在课堂教学中自我发挥的空间,鼓励革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教师可根据问题的多样性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成学习目标。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加强校际、城际之间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在合作中促进思维的碰撞,为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活力。

(四)完善评价机制,转变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导向,在基础教育阶段,将教学评价改革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改变“唯分数”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增加成长性评价,自下而上地从课堂教学到学校,最终推广到区域的整体改革。同时,发挥各方力量,真正落实质性评价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形成综合评价机制,重视增值性评价,使评有依据、评有方法、评有秩序,从而发挥评价机制的“指挥棒”作用。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链中的有机构成,区域整体推进教学改革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发挥典型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整个区域教学改革的发展,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在面对教学改革的岔路口,我们既要把握住时代发展的根本性方向,又要立足每个课堂;既需要宏大理论建构的合理性辩护,也需要具体的实践经验支撑;既有赖于行政力量的推动,又需要教师脚踏实地的践行。它不是一个局部断续的过程,而是整体连续的发展,区域整体推进教学改革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推动,没有完美的教育,只有正在完善的教育,教育教学改革我们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整体区域改革
分割区域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改革之路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改革备忘
区域发展篇
改革创新(二)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