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分析
2022-03-18闫卫星阜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阜新市政府采购中心
闫卫星 阜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阜新市政府采购中心)
随着《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出台,我国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对此,各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新时期的工作要求,不断创新财务管理策略与方式,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加快事业单位内部体制改革的整体进程。
一、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概念及注意事项
所谓的精细化财务管理,主要指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坚持贯彻精益求精的管理理念。通过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管理手段,构建一个高度精准的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朝着无纸化、专业化、系统化、数据化的方向发展,进而有效指导内部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对于我国的事业单位而言,在开展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时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各类数据是财务管理部门直接的工作对象,一切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以详细、准确、真实、全面的数据为基础,尽可能规避财务人员按照主观意愿或工作经验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而产生的问题。第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想要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就必须对传统的纸质版财务数据管理方式进行改造,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化数字管理系统的有效对策,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第三,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要求事业单位除了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体系之外,还应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由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从事相关工作,以此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水准。
二、事业单位开展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优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环境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关于财务管理改革工作仍处于不断尝试和探索的初级阶段,该阶段的工作重心主要放置在对新财务管理环境的构建。因此,事业单位只有开展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合理利用政府部门所提供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措施,从而达到优化内部财务管理环境的目的,促进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有利于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
精细化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优化内部的各项资源配置,有效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使事业单位尽快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可以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工作属性,充分调动财务创新管理模式,全面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水平和发展能力,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的稳步发展。
(三)有利于提高内部资产的使用效率
在事业单位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打破以往管理模式的束缚,合理预算和配置内部资金,达到提高内部资产使用效率的目的,还能为财务管理部门引进科学、先进的精细化管理体系,改进工作流程与管理模式,及时发现并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而为事业单位财政预算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财务信息。
(四)有利于降低财务管理风险系数
由于事业单位具有社会公益性和服务性的特点,其运行效果的质量会直接决定其最终的公共服务质量。只不过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事业单位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滞后性日渐凸显,不仅无法满足单位自身的长远发展,还极大地增加了管理纰漏,而通过实施精细化、科学化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弥补这一弊端,帮助财务会计人员快速定位财务管理各个环节中的漏洞并加以改正,从而有利于降低财务管理中所面临的风险系数。并且,科学、合理的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可以直接反映事业单位开展各类业务活动与经济活动时的使用成本,有利于规避资金限制、资金占用、资源流失等现象的发生,切实保障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
三、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
(一)精细化管理理念认识不够深入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基本以财政拨款为主,相较于私企而言,成本压力普遍较小,且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而非自负盈亏的营利组织。所以,事业单位内部很少会以利润指标作为考核依据,进而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以及内部人员的发展影响较低,在某种程度上会降低财务工作者对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有些事业单位领导者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监督管理,使得单位内部人员对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入,加上市场变化形势愈演愈烈,若事业单位领导层没有正确意识到这点,便会造成单位内部的体制僵化、陈旧,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高效发展。另外,在事业单位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部分财务会计人员既缺乏对各项资金项目、用途的正确认识,又不具备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性和随机应变能力,往往凭借以往的管理经验和感觉进行各项业务,使得财务管理中常会出现资金误用、资金乱用以及资金浪费等情况,不利于保证财务数据信息的实效性、科学性和真实性。
(二)相关管理机制与体系不够完善
在我国财政体制持续变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之间职能分工虽有所细化,但财务管理制度整体的操作性不强。在实践中,大多数事业单位过于强调经费审批、业务报销等基础性财务工作,对收入管理、预算管理等财务职能的关注较少,加上内部管理机制与体系的建设不够完善,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效率。与此同时,我国新财政体制明确指出事业单位应切实发挥财务部门的分析功能,通过对财务状况的深入研究与剖析,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只不过受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少事业单位并没有意识到财务分析的作用,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够专业和规范。例如,有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较为薄弱,尤其是对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超过一千元以上的资产盘点,依旧采取粗放型的管理模式,缺乏对固定资产及时清理与对账,从而导致资产长期闲置、使用效率低下、资产借用侵占等问题屡见不鲜,极大地增加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的漏洞。
(三)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不足
受传统管理模式的禁锢,不少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不足,主要体现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与监督体系。例如,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因内部工作人员较为匮乏,有些财务人员身兼数职,既承担着财务核算的职责,也担任着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其监督功效。并且,受财务管理制度与体系不健全的影响,有些事业单位在买车、买设备或者购入其他产品时往往会出现多付款、少付款、找人担保贷款以及赊购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事业单位内部的债务纠纷和坏账情况,助长了公款私用、贪污腐败等不正之风。
(四)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不够专业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不够专业,尽管有些财务工作者具备较为丰富的阅历,但因缺乏后续的学习和进修,导致其专业知识的滞后性日渐凸显,加上对新的财务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了解不够细致,对现代化财务管理软件及系统的应用不够熟练,不利于实现财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除此之外,由于单位领导者缺乏对财务部门的重视,在财务管理工作的日常开展中,常会出现财务人员积极性不高、工作质量不佳、专项资金投入不足、资金处置不及时以及票据使用不规范等问题,从而大大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
四、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措施
(一)深入学习与认识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
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事业单位领导层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单位领导者和财务管理工作者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学习与认识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充分了解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将最新的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单位发展的顶层设计之中,切实提升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其次,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需要主动学习国务院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要求。根据单位内部的具体工作情况,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的要求、规定与财务管理工作相结合,加强对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积极创新财务管理手段与工作模式,做好相关的协调工作。在实际的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中,财务部门也需要认真学习最新的财务知识,主动了解新的财务应用技术和办公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工作的与时俱进,进而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建立完善的相关机制与管理体系
第一,事业单位想要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水平,就必须根据单位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与内部体系,以此来对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确保后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应加强对预算管理、收入管理等职能的重视,并按照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财务工作规划,对本单位资金进行合理地筹集、分配和预算,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财务部门必须注重对单位内部财务状况的深入分析与研究,详细记录每一笔资金的流动与账目明细,实现各类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
第二,事业单位想要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水平,除了要建立完善的机制与体系之外,还需要注重财务工作规划的执行,保证预算批复工作的精细与科学。对于财务部门而言,预算批复工作主要包括三公经费制度、单位运行费用以及车辆购置费用,且对各类支出必须进行严格的细化与区分。另外,在进行费用批复申请的过程中,应采取绝对额度的控制手段,尽可能避免胡乱占用经费的问题。在预算批复之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还应做好预算执行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分模块、分步骤地完成预算任务。或者,通过制定相应的责任体系,将预算执行情况与工作人员薪酬待遇挂钩,在强化其责任意识的同时,切实保证预算执行情况的同步公开。
第三,事业单位想要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水平,必须正确认识财务分析对单位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财务分析方面的建设力度。在实践中,事业单位应积极构建完善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和财务分析管理制度,明确财务分析工作的内容、格式、方法等具体要求。例如,事业单位可以运用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等多元化分析方法,为单位提出极具操作性和针对性的参考意见,从而有效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在此基础上,国家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并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细致划分各个事业单位的产权登记和纠纷、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资产评估和查清的相关处理程序以及资产信息等级管理,定期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对账和盘查。
(三)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外部监督力度
首先,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财务管理的内部监督力度,不定期抽查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确保相关工作合理合法,且在国家规章制度的约束范围之内。若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明显的问题,应深入分析问题出现的直接诱因或间接原因,并采用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同时,事业单位应将财务管理内部监督落实到具体环节、具体业务之中,全面监督财务管理工作是否符合相关流程、财务信息共享是否及时以及财务管理制度是否有效落实等。其次,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对财务管理的外部监督力度。在实践中,纪律监察部门应建立专门的财务工作监察小组,由专业人员对其管辖范围内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定期检查,及时纠正其中存在的资产安全隐患,进一步规范其财务管理流程。此外,事业单位也可以聘请外部权威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单位内部的财务工作进行审计,并根据其审计结果进行合理化改进,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
(四)注重财务人员的精细化工作教育
首先,事业单位应严格把控财务管理工作岗位的招聘环节,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向社会招聘能力强、水平高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尽快组建一支专业的财务管理队伍。其次,事业单位应注重内部财务人员的精细化工作教育,强化其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意识,具体可通过外出进修或培训的方式,帮助其掌握最新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与应用技能,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考核力度,增强财务人员的危机意识与责任意识,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队伍的整体实力。最后,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完善的薪酬福利激励机制,充分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为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出谋划策,努力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既是顺应单位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所以,事业单位领导层必须加强对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根据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可行的财务管理机制与管理体系。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全方位、动态化监督与控制,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进而为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拓展新路径和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