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价值及弘扬路径

2022-03-18梁子琪

山东工会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弘扬工匠精神

张 瑊,梁子琪

(大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作为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新时代工匠精神是创造精神、品质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1],内含创新的工作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追求卓越的工作品格,坚持不懈、执着追求、不言放弃的创业精神[2]。2020年11月,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向广大劳动者发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倡议,这既是对工匠精神时代价值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全体劳动者提出的重要要求。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是时代呼唤与社会理性回归的必然结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向做出的重要判断,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入研究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价值意蕴,探究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的现实基础与实践路径,对于完整准确把握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推动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同样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3]。从词源学来看,工匠精神是一个源自传统的现代词汇,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工匠这一特殊职业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工匠精神就是对工匠所具有的精神内核的抽象。工匠这一职业最初产生于古代传统社会的手工业。据《周礼·考工记》记载:“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4]。狭义的工匠是指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劳动者,广义的工匠是指从事匠艺活动的人。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 Sennett)认为:“匠艺活动是一种持久的、基本的人性冲动,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欲望。”[5]工匠群体经历漫长的演变历程,由手工技术时代到机器生产时代再到智能信息化时代。在由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工匠精神”,则演绎出不同的文化形态。

工匠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话语语境下强调尊师重道、道技合一,主张通过吃苦耐劳、用心专一来达到物我一致的境界。早在《诗经·卫风·淇奥》中就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6]的佳句。《大学·中庸》对这一严谨专注的精神高度肯定,“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7]。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中进一步提炼出它的核心特质,即“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磨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8]。这些对于工匠精神的阐释彰显了中国古代工匠对于技艺完美的全情投入和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在西方话语语境下,工匠精神则更多强调循善至美、至善至美。在柏拉图看来,工匠的技艺以及对产品极致的追求都是为了在道德上追求完美与正义,“木匠做木匠的事,鞋匠做鞋匠的事,其他的人也都这样,各起各的天然作用,不起别种人的作用,这种正确的分工乃是正义的影子”[9];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任何产品的完成过程都是对于善的追求过程,“对于一个吹笛手、一个木匠或任何一个匠师,总而言之,对任何一个某种活动或实践的人来说,他们的善或出色就在于那种活动的完善。”[10]在西方哲学的视阈下,工匠技术的产生与运用是围绕真善美展开的,工匠精神更直接地表现为对作品的极致追求和对高尚人格的崇尚赞美。

在当代中国发展语境下,工匠精神具有现代性意蕴。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包括超越创新、协作共进、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的精神特质。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11]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指执着专注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能力素养,一丝不苟的履职信念,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这些理论特质互为表里,相辅相成,集中体现了工匠对于职业、器物、劳动的热爱,与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相契合,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全身心投入、专注执着的工作态度

专注是从业者内心笃定,不受外界环境干扰而从事自身职业的精神品质。执着专注体现在对既定目标的不懈追求,真正做到抱元守一、忠于职守,这是工匠们良好工作态度的集中体现。从历史经验来看,无论是个体工匠还是工匠群体,一旦选定行业就要摒弃浮躁,静得了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从而专心执着于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在技艺上积攒经验,在细节上推陈出新。庄子笔下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津人操舟等等,就是刻画了一幅幅匠人几十年如一日坚韧执着、锲而不舍的精神画卷。真正的大国工匠常常是胸怀匠心、摒除匠气,铸就“十年磨一剑”“百年造一物”的传奇。

(二)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能力素养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之一,它是工匠精神这一复杂概念的生动表达,既集中展现了工匠的技艺能力,也表达了工匠意志层面的专注投入。换言之,精益求精是专注执着的必然结果。攻坚克难是贯穿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宏大主题,无论是大国工匠还是每一位普通劳动者,都切实地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这其中,有从屡次失败中探索经验而竣工的青藏铁路;有舍小家为大家,以大局为先而成就的三峡水利工程建设事业;有克服种种难题,突破技术壁垒,建设过程精准无误的港珠澳大桥。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新时代独具中国特色的大国工匠精神,即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能力素养;团结协作、家国一体的社会主义情怀。正是对伟大工程和工艺作品的这种不满足、不凑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能力素养,才成就了一系列不朽的世纪工程。从这个意义来说,工匠精神必将推动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高质量发展时代。

(三)敬业奉献、一丝不苟的履职信念

敬业奉献赋予工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匠对待职业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传统社会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手工业生产者或工艺专长的劳动者这一类群体,而现代社会工匠精神的概念外延要更加宽广而全面。它是指凝结在所有劳动者身上的,在工作中全情投入、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态度和品质。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任何人都要坚持“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进入新时代,工匠精神中的敬业奉献就是强调“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与“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丝不苟作为一种职业规范,是工匠对待职业严谨踏实的自我要求,表现为对细节的认真细致,对完美的孜孜以求,最终要达到的是虚心静意的价值内化。

(四)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出发点与立足点。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需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意味着工匠要摒除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匠气”,胸怀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匠心”。“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向高端产业链迈进的需要。历史和现实不断证明,热衷于创新是工匠们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不仅包括科技专家,也包括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用钻劲、闯劲、干劲让工匠精神与时俱进,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二、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

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与精神理念,工匠精神孕育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蕴悠长。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工匠精神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无论是根植于我国社会的现实还是着眼于未来发展的方向,工匠精神的存在都是必然且必要的,它的价值意蕴是由其内在的价值属性和外在的价值导向两个方面共同决定的。深入研究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要从唯物史观的宏大视角出发进行思考,同时领悟它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进步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一)从内在的价值属性来看,工匠精神始终是在寻求“人”自身力量的确证

首先,工匠精神是对劳动实践观的凝练。工匠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人,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按照唯物史观的观点,正是劳动实践成就了人,这是人所必需的生存方式。马克思积极肯定黑格尔“现实的人是他自己劳动的结果”这一观点,并指出:“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命,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12]520这就与工匠精神所强调的将劳动过程与劳动结果尽善尽美的要求相契合。在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下,人们的劳动逐渐沦为程序化的操作,成为社会生产复杂体系中的一环,由此很难正确认知自身的劳动价值,更难收获实践过程中的情感满足。工匠精神的存续,在一定意义上让劳动的价值重新回归于人自身。主张用心无旁骛、潜心专注的工作理念引导劳动者享受自身职业,明确角色定位,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细节,视过程如结果。工匠精神的价值一旦被觉悟,就会激发劳动者的自觉性、自为性和能动性,从而在劳动实践中寻求真善美。

其次,工匠精神体现对劳动异化的超越。异化劳动是工业文明时代产生的一个重要哲学范畴,揭示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剥削、奴役、压迫人的劳动形式,将本属于人的生命活动扭曲为控制压榨人的工具。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描述了这种“无法再回避的、无法再掩饰的、绝对不可抗拒的贫困”[12]262,“哲学家们批判流水线和机器对劳动的切割、对人的异化”[13]。而今天,人们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所从事的劳动,在实践的过程中追求美、塑造美、欣赏美,彰显人的超越性。工匠精神以热爱、专注、慎独、坚守为基本特征,引导劳动者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赋予产品生命与灵魂。工匠精神将人的参与度发挥得淋漓尽致,突破传统对待体力智力的束缚,超越重复性、机械性的劳作,在创造性的实践中重塑劳动的意义,促进劳动解放。

再次,工匠精神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人们谈到优秀的工匠时,总是与别出心裁、独具一格、自由创造的形象联系起来,这种自由、创造的工匠精神与马克思所追求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追求的劳动是能够激发人的才能与力量、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自我实现活动。他们认为,劳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生产活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14]。时代与实践给予个人成才成长的空间与机遇,随着多元化多样性的需求日益增长,人们不再拘泥于单调乏味的工作和生活,转而去寻求人性化个性化的存在方式。工匠精神在与现实的对话中获得了新的生命,这为工匠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历史的辩证法是神奇的,它让后现代的智能化生产登场,把机器生产引向手工劳动时代的某些理念。”[15]工匠精神的伦理价值帮助人们去摆脱精神压迫感,在主体对象化于客体的过程中,自觉寻找自身的本质力量与内在价值。

(二)从外在的价值导向来看,工匠精神真实地反映出时代风貌与现实需求

首先,工匠精神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工匠作为现实的人,必然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之下,“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2]505,因而工匠的实践活动也必然会被社会环境所要求。在全社会推崇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下,工匠精神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品牌附加值上,还体现在个人职业发展的道德规范中。工匠精神所蕴含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价值理念对于从业者的素养、品格和能力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有助于摒弃浮躁懈怠的社会气氛,重构“慢工出细活”的基本理念。现代意义上的工匠事业是从业者自由意志的充分发挥,表达出自我对于客观世界的理解与认识。所谓创作即表达自身生命的张力,既丰富了多元化的文化形态,也有助于工匠自我价值的实现。

其次,工匠精神是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途径。工匠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反映,呈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诉求。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实践有助于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社会风气的养成。工匠精神的发育程度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所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受到工匠精神的影响。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生活节奏紧张加快的背景下,专注精益并非易事,因而工匠精神的文化特质难能可贵。在积年累月的实践过程中,工匠将意会知识或缄默知识从隐性状态转化为显性状态,经历岁月的洗礼和细节的打磨,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同,成为时代公认的美德。高扬工匠精神使当今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立足本职,排除杂念,力求有所作为。这一价值导向源自历史文化的积淀与传承,必将成为未来全社会所向往的精神底色。

再次,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弘扬工匠精神的背后蕴含着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宏大主题,既契合时代发展的诉求,又具有深刻的现实针对性。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但仍需认识到,在全球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要想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完成高端产业链升级,最终成功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亟待将技术背后的价值伦理与人文关怀融入强国品牌建设之中。中国制造的前行必然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新时代的劳动者要摒弃浮躁、克服困境、深耕细作,为“中国智造”“中国精造”“中国创造”的发展提供动力。工匠精神中那种“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与“千万锤成一器”的孜孜追求,对于“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意义深远。

三、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的坚实基础

进入新时代,繁荣工匠精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随着工匠精神多次在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以及政策文件中被提及,这一概念已经由“行业话语”转向“政策话语”,充分展现出弘扬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战略意义。考察工匠精神在当代存在的基础以及支撑条件可以发现,这是由生产劳动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决定的。当前,中国经济领域发展模式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文化领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人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相得益彰;社会领域人民对于美好生活需要的期盼、对于高质量生活模式的向往更加殷切和强烈;国际工作中正在营造稳定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弘扬工匠精神的现实基础。

(一)弘扬工匠精神的文化基础: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工匠文化积淀

首先,工匠精神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自我发展与调整都离不开工匠这一特定群体。从远古简陋的石器到商周的青铜器、唐代的彩塑、明清的家具,再到今天精致的艺术品,其间凝结的是工匠追求极致的匠心。尽管今天的生产形式发生了转向,但无论是手工业时代的生产、机械工业时代的生产还是数字时代的生产,工匠对于技艺的追求从未止步,这为工匠精神的传承提供了土壤。其次,机器大工业无法否定劳动实践。“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12]196历史的秘密、人的秘密和自然界的秘密都存在于劳动实践之中。工匠精神是从工匠的劳动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文化特质,反映出人所从事的劳动可以抵达的高度,追求极致的实践理念历久弥新,因此劳动实践不消失工匠精神就不会消失。最后,生产劳动的多样性也是工匠精神得以存续的支撑条件。高效却单调的大工业生产可以满足社会生产的绝大多数领域,但它不能也不会消灭人的参与度。机器生产本身就是人的力量的外化,随着技术的发达,人参与生产的形式有所侧重,其中智力参与度提升,体力参与度降低。但究其本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依旧被摆在突出位置,因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始终值得褒扬。

(二)弘扬工匠精神的物质基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水平的提升,中国已经毋庸置疑地成长为制造业大国。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方位做出了重大判断,高质量发展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体系建设的标杆。党和国家关于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更加强调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要坚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要大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优势。基于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现实考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16]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高技能人才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他们身上蕴藏的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落实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行业低端产能严重过剩,优化发展结构动力,促进产业链向高端迈进,这样的产业发展定位更容易激发和造就一批工匠型人才,更有可能推动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实践。

(三)弘扬工匠精神的精神基础: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历史文化的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17]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本身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向做出的重要判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中华民族悠久的“匠文化”传统相得益彰,共同为弘扬工匠精神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如今,工匠精神的主体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手工业群体,而是面向广大劳动者。工匠之意泛指任何一个行业的个人或群体,它不拘于技,不止于器,也同样寓于理和道。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所体现的职业道德以及背后的人文素养,已将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意志品质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无论是回顾过去的历史传承还是面向未来的精神建设,这些都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四)弘扬工匠精神的社会基础: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需要的殷切期望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已经成为时代的强音。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成为主流,市场需求日益多元化。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农产品、高端制造品和高质量服务的需求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成为生产和服务领域的比较优势。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对于高质量生活模式的向往,正推动着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形成。在物质越来越充沛的年代,标准化和规模化的产品无法完美地表现出人的自我。当人们逐渐重视生活品质,愿意为好商品、好服务买单时,专业技术者们将倾尽全力去提升产品的品质与服务,社会就不再缺乏弘扬工匠精神的理想土壤。

(五)弘扬工匠精神的国际视野:国家对外形象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当今科技迅速发展并深刻影响国家进程,打破技术垄断,占领创新高地,迫切需要从业人员拥有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意志品质。像钉子一样钻进技艺里,善于从世界范围的广度来关注技术发展的状况,不断学习世界最新技术,转化为自身应用成果。用突出的科研成果、良好的信誉品质、可靠的产品质量打造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工匠精神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本身就反映了我国劳动者的精神气质和内在品格。从国际视野的角度思考工匠精神的弘扬,就要以中国式的工匠精神为支线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向国际社会宣传大国工匠的创造力、中华文化的感召力、中国形象的亲和力。

四、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的路径选择

弘扬工匠精神是一个全方位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协同联动,共同参与。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我国现阶段迫切需要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如今,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不言而喻,关键是如何弘扬和实践。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必须久久为功,从文化、制度入手让它落到实处,成为全社会的普遍追求。以现实为依据,以问题为导向,弘扬工匠精神应遵循以下路径:

(一)厚植工匠文化,凝聚工匠精神的社会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18]。显然,在工匠文化缺失的社会环境里,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实践是很难得到有力精神支撑的。因此,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需要褒扬工匠情怀、厚植工匠文化,需要创设与之相适应的良好文化氛围,要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的认可中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引领劳动者在本行业和本领域担大任、干大事、成大器、立大功。摒弃陈旧落后思想,正确认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重要性。克服传统观念中的刻板印象,树立对于新时代“工匠”职业的正确认识,客观地看待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区别,二者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工作的属性不同。凝聚社会共识,重新审视工匠的作用和地位,很多人认为工匠只是技术工人,而并没有认识到工匠精神领域的广泛性,即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应具有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褒扬工匠情怀,凝聚社会共识,首要的是尊重劳动者的劳动,让劳动者有社会存在感、社会获得感、社会荣誉感。还要充分利用我国的宝贵文化资源,以文化人,文以载道,将工匠事业的魅力和价值彰显出来,增强人民群众对于工匠精神的认同感。以工匠精神涵养社会风气,由此推动我国各领域事业的发展。

(二)健全体制机制,提升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

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离不开制度化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和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要提升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尽管近年来我国在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上取得了突破和进展,但仍存在进步的空间。当前,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狭窄、待遇较低,这是年轻一代传承工匠精神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要推动实现制造业强国,发展创新型国家,就必须夯实先进制造业人才基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让人才得到相应的价值回报。要完善技术人才激励政策,拓宽职业发展通道,引导各单位合理制定奖励机制,鼓励劳动者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所作为。要探索建立相关的条例制度,加大对技能要素和创新要素参与分配的尝试,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方式原则,满足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时代诉求。

(三)树立榜样风范,倡导尊重劳动的价值导向

在2021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在焊工岗位奉献50多年的艾爱国说:“大国工匠,国家就需要你这样的人。”[19]弘扬工匠精神是对工作平等和劳动尊严的真正认同,体现了人文关怀和社会担当。在全社会树立榜样风范,形成崇尚大国工匠之风,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感受到发展的机会,获得应对未来挑战的机会。榜样的力量对于工匠精神的弘扬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要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选取案例,发掘大国工匠、名师巨匠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同时也应将时代奉献者身上所具有的爱岗敬业、意志坚强、踏实专注、无私奉献的品质加以传播,向人们展示立体、生动、清晰的劳动者精神。倡导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价值导向,使劳动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确保从事不同职业的劳动者拥有同等的社会尊重感,摒弃好逸恶劳、幻想一夜暴富的投机行为。“人的主体性、实践性是理解人类生存中的价值选择问题的根本前提”[20],因此,只有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真切地感受到尊重与厚待,工匠精神才能得以真正地实践。

(四)创新传播手段,积极宣传和推广工匠精神

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已然来临,弘扬工匠精神要创新思路、路径与方法,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工匠文化进行宣传和推广。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开展“技能大赛”“大国工匠”“聚匠计划”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关注和支持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新时代宣传工作要依托互联网技术,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守好舆论主阵地。利用新媒体高效开放、互联互动、实时共享的特点,将工匠精神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与文化特质进行传播。传播的载体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还可以通过图片展、网页、宣传栏等形式线上线下优势互补,协同推进工匠精神的宣传工作。宣传工作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及时转变工作方法。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弘扬工匠精神更易于满足人民的情感需求,从而提高社会各界对于专注、专业、专心的职业风尚的认同,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并带动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五)融合企业发展,注重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工匠精神的弘扬要融合企业发展,企业文化是工匠精神得以弘扬的重要依托。高扬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制造业精神,出台推动工业文化发展的相关意见建议,弘扬优秀工业文化,提升我国工业文化软实力。制造业企业要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作为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职工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对尊重劳动、崇尚质量的价值观认同,开展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将工匠精神落到实处。弘扬工匠精神须臾离不开市场土壤,政府对市场体系的管理规范与服务方式深刻影响工匠精神的培育与践行。如果市场秩序混乱,始终以逐利为本性而放弃对品质的追求,最终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因此,政府必须为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创造生存的土壤,注重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强化监管,营造公平公开、开放透明的法治和市场环境。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加强国际产学研交流合作,保护和鼓励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企业及劳动者。珍视工匠创作,重视工匠作品,进而推动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实现工匠精神的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弘扬工匠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