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工会历史任务的百年探索及经验启示

2022-03-18徐景一朱晨朔

山东工会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国工会职工群众工会工作

徐景一,朱晨朔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工人阶级就是党执政重要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工人阶级在党的各个时期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其发展历程“必然与工人阶级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社会矛盾和历史任务有着密切的联系”[1],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梳理工会发展历史,总结探索经验启示,对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百年来中国工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历史任务的实践过程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领导工会探索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党领导工会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工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领导工会大力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工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梦想。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工会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中国在战争中节节败退,签下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被迫成为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半殖民地。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下,中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工会的主要行动策略是通过各种方式组建并扩大工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会工作由青涩变为成熟。北伐战争时期,中国工会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产生、发展起来。激发工人群众的阶级意识,促使工人群众思想意识觉醒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通过创办报刊、建立工人学校,宣传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剥削的本质和残酷现实,使工人阶级逐渐意识到联合的重要性,激发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2],发动工人群众罢工。同时通过劳动立法运动,发表相关决议、草案,明确工会工作的政治目标,“完全打倒工银奴隶制的资本制度,并照共产主义原则改造社会”[3]。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党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也给工会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会探索形成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灵活运用斗争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工运策略,工会工作日益成熟。在国统区,利用与国民党的统战关系,组织广大群众参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运动,吸收其中的劳动人民加入实际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会组织,建立起党在华北地区的群众优势[4]50;在沦陷区,党提出“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将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结合起来,将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结合起来[4]59;在抗日根据地,党更是通过整风运动、赵占魁运动和新劳动者运动,推动了抗日根据地工会的工作作风和方式方法的改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解放战争时期,工会在组织形式、策略选择、环境适应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备的应对机制,如根据不同地区情况采取相应的运动政策、根据不同的政策采取不同的工运方针。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工会确立工作方针,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党领导人民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工会主要面临两个考验:一是关于工会在国有企业中性质、地位、作用的问题;二是协助党和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历史重任。

针对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工会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问题,党内同志有着不同观点,其中以李立三和高岗为代表。李立三从公私利益矛盾关系的角度进行阐述,认为工人阶级本身存在着两种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利益关系,即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因此,在根本利益完全一致的前提和基础上,在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中,企业行政在具体问题上更多代表国家利益、整体利益,工会在具体问题上更多代表个人利益、眼前利益[4]102。而时任中共东北局第一书记的高岗则认为由于国有企业中不存在阶级矛盾,没有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行政与工人阶级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没有什么具体立场的区别,只有分工不同,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不同[4]103。同时这一时期,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面对历史考验,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会着重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工会理论问题统一思想,明确观点。1951年全国总工会党组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全国总工会工作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批评李立三同志关于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根本方针,过于强调公私利益的矛盾,走上狭隘经济主义道路;在工会与党的关系上,犯了工团主义的错误。同时再次重申工会中心任务是组织劳动发展生产,再次明确党对工会的领导关系,全总及各级工会必须在党中央及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工作[5]。坚持党的统一领导、以“组织劳动、发展生产”为中心任务的原则被再次强调。虽然《决议》对李立三同志的批评有失偏颇,但在工会发展重要节点上指明了方向,引导工会顺利渡过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交接期。二是组织团结广大职工群众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为了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全国总工会召开了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工会工作以生产为中心,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会工作总方针。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保证全面地完成国家计划的紧急通知》《关于把劳动竞赛向前推进一步的决议》,积极组织工人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到1956年底,全国先进集体单位达11.4万家,先进生产者125.6万人,比新中国成立后六年劳动模范总数还多34.6万人[4]110-111。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工会改革组织机制,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主要任务,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作出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历史决策。现代企业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领域的改革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逐渐增多,“单位制的传统工人阶级形态走向解体,职工群体成为社会生活和劳工市场中原子化的个体”[6],同时,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企业自主权的扩大,企业拥有用人权利,职工处于弱势地位,时常面临着利益遭到侵害的危险。碍于体制机制的弊端,工会难以发挥作用,不能充分代表工人利益。

为适应市场化的改革要求、应对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工会进行了转型和创新,主要概括为两点:一是更加凸显了工会的代表职能和基本职责。1992年修订《工会法》,增加工会维护、参与的职能,对工会组织行使维护职能的前提、准则、范围、内容、基本途径和具体职权都做了明确规定,使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了法律依据。《中国工会章程》也对此进行了规定。二是加强了工会工作制度化法治化建设。制度化法治化建设不仅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规范工会工作程序、保障职工权益的重要手段。这一时期,国家出台了多项工会与劳动关系领域的法律规范,1986年国家出台《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确立了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1992年重新修订《工会法》,1994年出台《劳动法》,2007年出台《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这些法规的出台,意味着工会工作逐渐走上法治化轨道,工作流程愈加规范。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工会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开展各项工作。

在新的历史发展方位上,工会需要迎接新的历史挑战。为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新时代的目标,工会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行动:一是加强工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增强基层工会力量,推动工会参与社会治理。在“强三性”“去四化”改革目标指导下,地方工会自我革新,通过改组建构工会系统、增强基层工会力量,提高服务职工水平,密切与职工群众关系,提高工会对职工群众的组织力,探索适应本地实际的社会治理参与模式。如,北京市总工会构建三级职工服务体系参与社会管理,深圳市总工会建立园区(社区)工联会加强对职工群众的社会管理,上海市工会建立楼宇工会、社区工会参与劳动关系治理等。工会参与社会治理,是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共同推动下的必然结果。二是构建工会基层服务网络,提高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个体意识的觉醒,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新时代的工会通过完善工作体系、加强互联网建设、购买社会服务、听取职工意见等方式,构建覆盖广泛、便捷有效的服务群众体系,打造符合职工需要的工会品牌。

二、百年来中国工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历史任务的经验总结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工会发展历程的梳理,可以发现,工会探索历史任务回应时代变化的主要经验是坚持党的领导,以世情、国情、党情变化为重要依据,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不断增强自我革新勇气,紧紧依靠职工群众建功立业。

(一)工会工作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

从历史上看,工会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符合中国工会的生成逻辑、工作的实践逻辑、发展的历史逻辑。从生成逻辑来讲,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工会的产生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工人运动密不可分。中国工人运动的洪潮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又将开展工人运动作为重要任务,中国现代工人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产生和发展的[7]。中国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动工人运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①,是在党的领导下产生的。因此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工会与生俱来的要求和条件。其次,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工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工会是代表和维护工人阶级利益而产生的组织,中国共产党是维护工人阶级利益的领导力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工会都要借助党的领导力量和政治资源开展工作,代表和维护职工权益,得到职工群众的拥护。失去维护职工群众的力量源泉,工会无法代表职工利益,也就没有存在的群众基础。从存在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工会得以存在的必要基础。

从实践逻辑来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保证工会工作的正确方向,是保障工会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政治保证。无论哪个历史时期,中国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都有重要的政治使命和政治责任。从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出发,工会最根本的政治使命就是在政党的领导下协助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8]。要保证工会政治使命不改变、政治方向不动摇,就必须接受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工会工作的正确方向。中国工会作为党的群众组织,承担着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建功立业的重大责任。通过组织、宣传、教育、引导等方式开展各种活动,教育引导广大职工群众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功立业新时代。这些工作的实施都需要借助党的政治资源与政治权力,推动工会各项任务得到贯彻落实。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工会工作就会寸步难行。从工会实践的现实基础来说,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工会工作才能正常开展。

从历史逻辑来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工会的历史选择。纵向考察中国工人阶级组织化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各种名义的工人政党都曾对工人进行组织化试验,但大部分都因为不同的原因消散消失,成为历史的陈迹,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并延续至今。工人的组织最早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前后,名目繁多的工人政党及其影响下的工会组织在这个时期出现。其中,有工人自发组织的工会,有劳资混合的行会,有同乡组织的“帮口”,有资本家、工头、政客把持的“招牌工会”,都具有强烈的封建性、落后性和狭隘性。辛亥革命以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基于革命和兴办实业的需要,组建工人团体。其中一部分是打着工人阶级名号,进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团体,一部分是出于对工人的恐惧,为了限制和分裂工人而组建的团体。这些招牌工会无法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最后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一些工人自发组织的工会和团体,由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夭折[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团体,虽然也屡遭巨大挫折,但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中国工会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围绕党的纲领和不同历史时期确立的中心任务,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二)工会工作以世情、国情、党情变化为重要依据

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确定工会工作,是工会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工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通过梳理工会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这一经验在工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所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对国内局势认识模糊,对革命形势把握不到位,导致革命前期工会工作受到了巨大挫折和困难。党及时总结失败教训,在“八七”会议上确立了以武装暴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和屠杀政策的方针,指出要与工会农会建立密切的联系。在之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党领导工会根据沦陷区、国统区、解放区不同的革命局势,灵活应对,及时调整工作方针,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发展壮大了工会组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国家面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封锁包围,残留的反动势力仍想死灰复燃。为了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果实,实现中国工人阶级和劳动者的彻底解放,维护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工会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为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而奋斗。另一方面,为了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解决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工会积极协助党进行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国家的工业化基础,维护了国家政权。进入新时代,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劳动关系领域,职工群体的民主思维和权利意识明显提升,出现了很多工人自发形成的维权组织[6]。同时,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和平演变”风险依然存在,这些情况无疑增加了国家的治理难度。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局势,作为党的群众性组织的工会参与社会治理责无旁贷,一方面,通过工会群众性的改革,走入职工群体,牢牢占领“职工阵地”,另一方面,构建枢纽型工会组织,成为引导、管理、孵化社会组织的治理基地,严格规范管理,防范化解政治风险。

(三)工会工作以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为主要任务

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是工会工作的重要背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则是工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新中国成立以后,全总通过召开三次党组扩大会议,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确定为工会的中心任务[5]。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再一次提出:“工会、共青团、妇联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党在每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进行工作。”[10]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历史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工会以党的工作中心为主要任务,以经济发展为工会工作的主要目的,提出新时期的工会工作总方针——“以生产为中心,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基于对时代的把握和社会发展的科学研判,指出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要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工会作为党直接领导的组织力量、作为职工群众的代表,更应义不容辞承担起这份历史重任,协助党实现这一历史任务。在历史的任何一个时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都是中国工会根本的政治任务。

(四)工会组织不断增强自我革新的勇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指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增强自我革新的勇气……在群团组织中深入推动思想教育、问题整改、体制创新,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群众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水平。”[11]

工会自我革新,是中国工会工作发展的又一重要历史经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工会面临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创新变革自身工作方式、体制机制,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工会保持活力、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考察工会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工会自成立之日起就不断面临着新考验、新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革命前期生搬硬套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工会工作受到了很大挫折。革命后期,工会组织吸取经验教训,创新自身工作方针和工作形式,并不断因时而变,因势而变。这种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使得革命后期党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为在沦陷区和国统区开展工人运动提供了组织条件。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会的任务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与此相适应,其工作方式和组织形式也应与时俱进,创新和发展。工会废除了与当时形势不适合的活动形式,提出了“以生产为中心,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作方针,辅助企业行政发放企业福利、开展文娱活动等,很好地承接了企业后勤的行政工作,保障了党和国家对职工的全方位管理。改革开放以后,工会主动调整了自身职能,确定了新的工会方针,将维护职工权益作为工会的基本职能,这为工会维护职能提供了理论依据。进入新时代,工会再一次拉开改革帷幕,上海、深圳等地方工会率先开始改革,探索与地方特点相符合的新时代工会改革模式,较好地减少了地区的劳动争议案件,维护了社会稳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新时代,中国工会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自我改革创新,也正是因为这份不断自我革新的勇气,工会才能走到今天。

(五)各级工会紧紧依靠职工群众建功立业

工会作为党的群团组织,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职工群体的感召力和影响力。通过组织动员职工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依靠广大职工群体的奋斗力量,实现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

依靠职工群众建功立业,要弄清楚依靠职工群众建功立业的内在逻辑。依靠职工群众建功立业蕴含两层涵义,一是工会要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二是动员职工群众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是动员职工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基础,组织职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必然结果,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工会既要得到职工群众的信任,又要激发职工群体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

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是党对工会一以贯之的要求。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不仅要将党的新政策新精神传达到职工,更要传达好,要使政策精神入脑入心。这需要工会对职工群体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充分了解,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表达。同时,职工群体对社会发展的情况较为敏感,工会要注意倾听职工意见,总结汇总上传给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开始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并将其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下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要求尽快组建工会将广大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发挥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动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需要工会对改革开放进行政策宣传,加强对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进而推动这一重大历史决策落地生根。在新时代,党更是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上,要求群团组织密切与职工群众关系。

组织动员职工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出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12]因此,要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工会要抓住职工群众这一重要的历史主体,依靠职工群众建功立业。从工人阶级属性来说,工人阶级具有先进性,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只有依靠职工群众,建设的方向才不会跑偏,才能保证社会的先进性。从中国历史进程来看,是中国劳动人民推动着中国社会大踏步向前发展,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再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紧紧依靠广大职工群众,才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是中国工会的历史经验。

三、百年来中国工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历史任务的启示

百年来,中国工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经受住历史的考验,并且总结归纳出一系列实践经验。面对新时代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工会应将历史经验与时代结合,充分发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思想引领作用,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积极进行工会改革,围绕“十四五”规划的工作要求,凝聚起职工群众磅礴的奋进力量。

(一)发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思想指引作用,增强工会工作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指导地位,增强工会工作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发挥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思想引领作用,就要抓好工会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工会系统党组织在工会工作中发挥着领导、引领的重要作用,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要求。新时代,工会党组织要加强政治建设,增强工会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夯实工会系统基层党组织基础,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抓好工会作风问题,深入基层聚焦职工群众的切身问题,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会干部队伍[13]。

发挥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思想引领作用,就要将论述精神贯穿到工会各项工作。首先,要将论述精神落实到工会改革工作中。2015年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指出,要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解决脱离群众的现实问题。在落实改革要求、推进工会改革的进程中,要坚持同级党组织的领导,创新基层工会工作理念,构建以职工为核心的工作体系,形成工会工作的会员监督与评价机制、工会干部的自我监督与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提高工会组织的革新力和锻造力。其次,要将论述精神贯彻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新时代工会的重要任务,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建立贯彻落实协调机制,由全国总工会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加强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宏观指导、政策协调和组织推进”[14]。各级工会要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提升服务意识和水平,增强维护职工权益的能力,宣传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强大动力。

(二)立足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将工会工作置于国内国外两个大局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新的发展阶段,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会工作也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从2021年开始,我国进入“十四五”时期,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工会要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提高政治站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谋划推进工会工作,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推动工会工作迈上新台阶。

将工会工作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国际社会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犹存,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交织,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互生,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15]。面对充满未知因素的外部环境,首先,应该牢牢把握工会工作的政治方向。在工会开展工作中,应牢固树立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政治原则,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工会干部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定力,不断提高工会团结带领职工群体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引领能力,始终确保工会工作和工会事业的正确方向。其次,应该深刻认识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竞争前所未有,国际社会形势发生飞速变化,国外资本对中国劳工采取的政策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为防止社会出现重大政治、社会风险,地方工会应及时了解私企、外资企业职工生活状况、思想状况,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评价机制、维护权益服务职工体制机制和心理疏导机制,预防化解可能出现的重大隐患[16]。

将工会工作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关乎中华民族全局性、长远性的战略决策,是国家重要的发展目标和指导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要将工会工作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大局,从发展的全局出发思考问题,在发展的大局中找准定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建功新时代。同时解决好职工群众面临的问题,做好维权工作,推进工会改革。

(三)深入推进工会改革,形成科学完备的制度机制、法律体系

2015年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拉开了新一轮工会改革的序幕,各地纷纷进行有益探索。此次工会改革调整了以往工会改革的思路,通过增强基层工会力量,直接联系职工群众。主要方式有建立园区(社区)工联会,增强基层工会力量;改革工会系统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及工作方法,提高工会维权、服务的工作效能等。但这些工作的实现需要地方政府通过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的形式予以支持。将思想理论与改革实践相结合,将改革政策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针对地区突出的劳工问题,制定恰当的地方性法规,引导工会发挥合适的职能作用。同时,工会需要借助自身改革和革新,建立满足地区需要、更好发挥工会作用的体制机制。

对于劳工问题频发、劳资纠纷事件众多的地区来说,“原子化”的职工群体不相信工会,也没有代表,就无法统一声音,政府不了解职工需求,也就无法解决劳工问题。因此,在处理集体劳动争议问题时,政府需要设立一个行为规定框架,在框架内,政府主导,并赋予工会“参与”的角色,“也正是这种角色的赋予,使得工会在特定情境下,可以不用完全背负‘代表总体利益’的压力”[17],使工会坚持职工立场,发挥工会维护职工权益、代表职工群体的重要作用。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工会代表职能,工会通过自我革新,建立配套的体制机制和运行机制。如深圳地区,通过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园区,加强街道、社区等基层工会组织力量,直接联系职工群众,切实发挥工会团结职工、组织职工、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因此,在新时代,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政府和工会两个主体都需要借助政策法律调整和制度体系改革的方式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二者相互补充,不可替代。政府借助法律法规的途径引导工会发挥因地制宜的作用,工会通过制度体制的改革适应政府要求,参与社会治理。

(四)把握党和国家的工作要求,组织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建功新时代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规划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未来十几年党和国家工作的主要方向。会议强调,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工人阶级作为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工会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围绕党的“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谋划工作大局,团结职工群众建功新时代。

在新时代发展的新阶段,工会组织团结职工群体建功新时代,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手段。由于人民的民主思维和权利意识已经觉醒,社会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职工群体对国家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有了更高的期待。组织团结职工群众,需要更切实的服务、更有效果的手段。新时代,工会要努力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合法利益,从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性活动,打通服务职工群众的新途径。在扩大群众基础的同时,组织劳动技能培训宣讲班,培养职工群众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鼓励其创新、改进生产技术,激励广大职工群众的劳动热情、创造热情。要注重网络自媒体对职工群众的影响作用,加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力度,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

四、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进一步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意义[18]。中国工会作为党的重要群团组织,其在协助党和国家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发展节点上,总结中国工会工作实践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工会发展历程,把握工会发展规律,对提高工会干部思想意识、凝聚工会力量、发挥工会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工会应在充分认识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前提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世界、国家、党发展的形势,深化工会改革,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组织团结广大职工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注释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的工会组织,大多为行会、帮会,或者有名无实的招牌工会,不能称为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群众组织。

猜你喜欢

中国工会职工群众工会工作
创生与成长——中国工会的红色足迹(三十二)
创生与成长——中国工会的红色足迹(二十七)
把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会的使命担当
工会工作
从载体到理念:中国工会新媒体应用的实践及发展趋势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思考
浅析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
如何提高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
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创新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会维护职能的演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