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育融入“课程思政”路径探究
2022-03-18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部
■ 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部 王 霞
一、师范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政治修养境界,培植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教育
师范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正确呈现:一方面注重未来教师职业中具有的“师德”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未来的职场中培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优秀人民教师;另一方面提升自身的政治修养和深厚的家国情怀素养。因此学前专业美术课程既要提升师德意识,也应该在实际教学内容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倡导为学生提供有情感和有温度的直击学生灵魂并获得认同的感性教育,提升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自豪感、自我荣誉感。从思想层面让学生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未来职场中应该具备的职业观、荣辱观和责任观,为在职场中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做好铺垫。
(二)拓展教师的德育思维理念,切实提高育人教学质量
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实施者,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正确教育理念,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教师的教育理念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开启,更重要的是德行的涵养与品格的培育,因此思政课专职教师和其他专业课教师的任务都必须要落实“立德树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应该树立正确德育思维以此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和完善教学改革。而且有责任唤起学生对美的认知和热爱,对社会和家国的责任与情怀,日常教学中通过美术课程各章节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美和热爱美,进而热爱生活、热爱自己、他人和家国。
二、师范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现状
(一)在思想认识上对“课程思政”重视不够
课程思政是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美术各个课程教学的各方面、各环节。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课程思政重视不够,校内教学中对课程思政以偏概全的简单化处理,教学目标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教学过程也是以现实可得利益来衡量,甚至认为“学生的专业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的观点。部分老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类学科是副科而非主要课程,不需要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学习,专业课的培养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次要素质,片面强调美术专业技能的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持敷衍态度,弱化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隐性教育。
(二)在师资力量上“课程思政”的能力不强
学前教育专业未来的职业定位是幼儿教师,围绕其岗位需求的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存在一定的狭隘性。现有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师想要摆脱墨守成规的教学思想需要一些时间、方法和接受过程,即便有一些美术教师成为先行者,已经在自己的课程中或多或少地加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并取得很好效果,但是也存在这些问题:一是在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力度掌握不够,或者是顾此失彼、过犹不及,最后损伤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二是他们定位具体专业课教学设计时缺乏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整体规划。美术类课程受限于体制机制,教学内容常常流于形式,思政教学内容不够出彩。
(三)教学方法中缺少对课程思政内容的多样性探索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涉及素描、色彩、简笔画、手工制作等众多知识点课程,但是老师多以课堂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有挖掘身边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较少会结合政治、经济、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有部分老师局限于灌输式“讲道理”的阶段,在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植入上呈现出碎片化、肤浅化、牵强化的特征,不能引发学生自身共鸣的内心感触。
三、师范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立足新时代课程设计理念
美术教师可以采用绘画、剪纸、版画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打造中国故事等系列艺术活动丰富和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将思政课与美术课有机融合,通过思政理论学习与艺术创作兴趣的结合,对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有更深刻认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发掘多元化教学方式
美术类教师观念更新要在教学方面能挖掘和研究美术教育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但是缺乏内在的交流机制和平台,因此,一方面教育有关部门及学校通过教研活动或者研讨会来不断学习深化课程思政的业务能力;另一面在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师要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态度,能够在美术教学中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并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及因材施教强化学生品质素养。以全面提升美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着力打造美术教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系列“金课”,通过一、二课程联动,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以中华传统美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载体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三)创建多维教学评价手段,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单一的教学评价内容不足以支撑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发展理念,把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积极推进并应用,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导向建立教学评价手段。在学生层面应根据课程学习中实实在在获得的内容进行评价,可以通过课程阶段性学习展示汇报,结合考试进行评价,而非单纯考察专业课程内容,应把考试内容调整为“美术课程”与“思政内容”相结合。一方面把学生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发挥作为教学评价的诊断依据;另一方面使用动态化考核方式,不断突出美术教育技能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个性多样性的需求,建立课程开放动态的复合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