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劳动教育中渗透品行培育的探索
2022-03-18武汉市财贸学校王东红
■ 武汉市财贸学校 王东红
现今生活条件的便利,加上父母对孩子的宠溺,不少人从小就不用做任何家务,以致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缺失了家庭教育重要的内容——劳动教育,导致他们上大学甚至是成家了,都缺乏劳动的意识,也未能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由此引发了不少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这种现象显然对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发展百害而无一益。因此,我们强调劳动教育不能缺位,劳动教育要从幼儿抓起。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不仅是“生活”使其然,而且与幼儿体力、智力、道德和美感的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此,我们以两年来在浏阳小天使幼儿园开展的劳动教育实验课程探索为例,谈谈劳动教育渗透幼儿良好品行培育方面的观察、思考与研究。
一、渗透幼儿良好品行培育的劳动教育融入策略
1.劳动教育融入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协作精神的培养
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特别是集体游戏中能充分体验和小伙伴一起游戏的快乐,还能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交往协作、发展个性等。鉴于此,我们遵从幼儿的天性,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享受趣味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在分工协作的过程中培养团结协作等精神品质,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如:我们设计的“运砖接力赛”游戏,就是基于幼儿对现实生活中建筑工地的好奇心而设计的。首先,我们设置了一个“建筑工地”的场景,准备了若干数量的砖(泡沫积木),还有两辆塑料玩具翻斗车。然后,我们将孩子们进行分组,让两组幼儿开展运砖接力赛的游戏。游戏中两组“运输队”的孩子们通过协商进行了分工,如有的装车,有的推车,还有的卸载,竞争激烈的比赛活动因为有序的分工与协作变得有条不紊。在这个建筑工地的搬运游戏活动中,孩子们身心愉悦,不仅劳动意识增强了,协作精神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2.劳动教育融入一日生活,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良好习惯的形成,能让人一生受益。而习惯的养成则需要从小加以引导和训练。有学者将孩子信念价值观的形成分为印记时期(0-7岁)、模仿时期(8-13岁)、社交时期(14-21岁)三个时期。3-6岁的幼儿属于印记时期。这个阶段孩子的思想像一张白纸,他们会毫无保留地接受大人向他们表达的所有“事实”。为此,我们抓住幼儿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开设了生活中的劳动课程,指导他们在一日生活中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培养,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我们把一日生活中的吃饭、午睡、上卫生间等自我服务都列入到劳动教育的范畴,将这些环节以生活课程的形式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初步的劳动技能,逐步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如每天的“午睡”,也是我们生活劳动课程之一:午睡时,我们都会要求孩子们把脱下的衣服叠好放在规定的地方;午睡起床时,要求各人把自己的被子叠好放在床尾。这个环节的教育,我们更注重孩子自己叠衣服、叠被子等劳动意识和习惯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技能的培训。经过长期的锻炼,孩子每天午睡时都能自觉把衣服叠好放在规定的地方,起床时能把被子叠成型安放好。每天一日生活中劳动课程的规范训练,让孩子们慢慢形成“叠衣服是自己应该做的”“脱下的衣服要及时叠好”等观念,由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水到渠成了。
3.劳动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促进幼儿责任意识的培养
从一个行为到养成习惯,然后成为一种固定的意识,不仅需要长期的培养,更需要一以贯之的坚持。因此,幼儿园的劳动教育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延续与巩固,家园教育必须具有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养成他们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劳动教育融入家庭,不是要家长督促孩子做多少事,而是让孩子知道,作为家庭一员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强化幼儿的责任意识。家长可引导幼儿做几项力所能及的家务,如餐后收拾碗筷、扫地、擦桌子等,要通过长期的坚持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养成自觉劳动的习惯。为此,我们在小天使幼儿园开展劳动课程实验的过程中,一方面,多次在家长课堂上和家长强调劳动教育之于幼儿发展的意义,强调劳动教育不能拔苗助长,要选择孩子力所能及的扫地、擦桌子等项目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家庭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在家长群里建立了打卡制度,以此来督促家长配合完成劳动教育的家务劳动任务,在保证幼儿园教育具有延续性的同时,确保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4.劳动教育融入社会活动,促进幼儿担当精神的培养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除了幼儿园与家庭两个阵地,我们也可将劳动教育融入社会,通过开展不同的社会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借助社区资源,幼儿园可开展与社区的教育合作,如与小区物业或业委会一起设计方案,家、园、社三方协作开展各种社区劳动教育活动,在社区营造激励孩子积极参与劳动的氛围和环境。我们在浏阳小天使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实验期间,秉承共建文明和谐社区的思路,制定了在社区开展劳动教育的实施办法,并争取到了社区的支持与协助,于每周双休日早上,由小区业委会出面号召各家孩子出来参与公共卫生的保洁劳动,做完后可到业委会排队盖章积分,一学期积分达到休息日天数85%的,由幼儿园给予相应的奖励。这种激励方式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参与清洁家园的自豪感也让他们乐于投入到社区的劳动之中,积极为保持所住小区的整洁贡献一份力量。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多方的劳动教育合作,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其公益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也有助于融洽邻里关系,构建和谐社区,可谓一举多得。
二、开展幼儿劳动教育要坚持的五个原则
儿童的劳动教育也和其它方面的教育一样,要遵守教育的基本规律。为此,我们不能盲目地为了劳动而劳动,而要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把握好以下五个原则,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能力发展需求的劳动教育活动。
1.趣味性原则
孩子的天性是爱玩,他们会对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乐此不疲。因此,为了调动他们的劳动兴趣,我们设置了能够引发幼儿劳动兴趣、劳动成果也符合儿童心理期待的“百宝箱”,里面配置了一些有安全保障的劳动工具和幼儿感兴趣的劳动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和使用。“万花筒”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玩具,亲自制作万花筒更是孩子们乐于参与的劳动创作活动。果然,三片一模一样的镜片、半透明的描图纸、颜色鲜艳的小纸片、硬卡纸和胶带,这些我们准备的制作材料,让孩子们创作兴趣大增,个个跃跃欲试。在老师的示范和引导下,孩子们成功地做出了五彩斑斓、变幻莫测的万花筒,满满的成就感让孩子们兴致不减,继续创作神奇万花筒的动力越来越强烈。
2.象征性原则
所谓象征性,就是不刻意要求孩子的劳动结果必须符合目标要求,而重在过程的引导,旨在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形成愿意劳动、主动劳动、热爱劳动的自觉。如让孩子打扫教室清洁,我们强调的是通过“打扫”的劳动行为,让幼儿形成讲卫生爱整洁的意识;通过扫地的劳动让他们知道,地上有脏东西的时候要清扫干净,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只要孩子们认真做了,会使用工具了,我们就应该肯定,并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来强化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卫生习惯。至于孩子们能否打扫干净,则是下一步达到合适年段后再来提要求。
3.真实性原则
上面在第二个原则里说到了“象征性”,那只是劳动过程的“象征性”,劳动的场景材料和工具却都必须是真实的,这也是我们“真实性”原则的主张。蒙特梭利曾经说过,在儿童的“工作”中,有实物就不要去用替代品。因为真实的劳动才能让孩子获得劳动创作价值的真切体验,才能引导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如:让孩子学习包饺子,我们就真的让孩子洗好手,指导孩子从和面开始,到发面、擀皮、包馅,经历包饺子的全过程。包完饺子后,还要煮熟品尝,享受劳动的成果,让孩子从中获得劳动的成就感。相信这种真实的劳动过程体验和劳动成果的品尝定能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激励他们乐于参与此类劳动创作。
4.实操性原则
实操性原则,强调劳动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安全的并且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可操作性的劳动,而不是理论上的推演。如清理幼儿园垃圾,整理游戏玩具,帮助老师布置活动现场等,就是符合幼儿年龄的劳动,而劈柴、削苹果等有安全隐患的劳动,就不适合作为幼儿劳动课程的内容。
5.持久性原则
通过教育来培养兴趣或形成习惯,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若缺乏持久性,就无法让某一行为形成定势。劳动教育也一样,要持久地开展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如在劳动教育融入家庭的过程中,有的家长刚开始参与积极性很高,又是发朋友圈分享,又时拍抖音晒孩子。但一段时间后,家长的热情就降温了,孩子是否坚持做家务,能否完成每日的家务劳动,都听之任之,不再关注,其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认为,在家庭劳动教育中,家长的坚持比之孩子的坚持更为重要,毕竟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如果家长都无法长久地坚持,就无怪乎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了。
劳动教育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这是我们在浏阳小天使幼儿园两年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中的深刻感悟。我们要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对幼儿良好品行培养的重要促进作用,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通过一日生活课程、游戏活动、家庭教育、社区活动等劳动教育课程的渗透,促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协作意识和责任担当精神等方面的发展,为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