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定向运动游戏的设计与策略探索
2022-03-18武汉市汉阳区晴川阁幼儿园李新茹
■ 武汉市汉阳区晴川阁幼儿园 李新茹
幼儿园定向运动游戏是以幼儿为参与主体,以幼儿熟悉的环境如幼儿园为活动背景,幼儿在与其年龄认知能力相匹配的地图(色块、绘画、照片)引导下,在较短时间内按顺序到访地图上的各个点位,从起点开始,在每个点位之间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线路,直到到达终点的游戏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称《指南》)中提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在定向运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地图、寻找点标、合作交流、开展运动游戏等环节,促成健康领域中运动能力的发展、语言领域中阅读能力的发展、科学领域中空间感知力的发展、社会领域中合作交往能力的发展等。所以我们认为,定向运动游戏是一项体智并重的体育游戏,是贯彻《指南》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幼儿园定向运动游戏的活动设计策略
(一)以幼儿兴趣为依据设计定向运动游戏
1.选取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主题
根据幼儿喜爱动画人物、爱模仿的特点,在游戏内容的编排预设上,我们从孩子们熟悉的动画人物入手选择主题。如:小班幼儿喜爱“爱探险的朵拉”,我们便将“朵拉”这个角色衍生到定向运动游戏中,根据故事的“探险”情节发展,让幼儿以其中的角色代入参加游戏,深受幼儿欢迎。
2.选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类型
在幼儿园定向运动游戏实践过程中,结合幼儿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我们探索出了多种定向运动游戏开展的形式。
(1)角色扮演类定向运动游戏。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来开展定向运动游戏。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幼儿完成角色任务,体验角色定向运动游戏的快乐。如:在开展定向运动游戏“甜甜蜜蜜过中秋”时,幼儿化身小兔月饼制作师,到幼儿园的各个点位去寻找做蛋糕所需要的“豆沙”“面粉”“油”等材料,然后做成小兔月饼,在达成运动目标、感受游戏快乐的同时,也获得了做成月饼的成功体验。
(2)竞赛式定向运动游戏。幼儿分个人或者团队开展竞赛游戏,在游戏过程中独立思考、勇于挑战,不仅培养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了幼儿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幼儿的意志品质。由于竞赛式定向运动游戏形式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我们多运用于大班幼儿。如:在开展定向运动游戏“美团外卖员”时,我们规定用时最短的外卖员获胜。因此,幼儿扮演的外卖员为了规划最优路线尽快完成取餐任务,在选择路线时就不乏比较惊险的尝试。教师要注意在开展类似游戏时,在放手幼儿游戏的同时,也要作好安全防护。
3.组合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赛事
我国成人定向运动的形式有很多,如徒步定向、接力定向、百米定向、滑雪定向、夜间定向等。在幼儿园阶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分析幼儿的兴趣取向,我们选取了以下几种游戏形式开展定向运动游戏竞赛。
(1)个人赛。个人赛是我们在定向运动游戏中常用的一种形式,要求幼儿独自识图、定位,按时完成点位任务,游戏成败的关键多由幼儿自身体智能力的强弱决定。
(2)团队赛。团队赛也是定向运动游戏中常见的游戏形式,即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幼儿分工合作,在合作中提升游戏经验、完成游戏任务。这种方式考验的是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3)接力赛。接力赛是指将游戏的路线分为若干段,每个小朋友选择其中的一段进行游戏,完成一段任务后回到“中心站”,将地图交由下一名幼儿寻找下一个点标继续完成游戏任务。这个游戏的关键,除了团队的合作,幼儿之间流畅的衔接也非常重要。
(4)百米赛。百米赛即在100米之内开展定向运动游戏,此类型游戏更偏向于智力游戏。在幼儿园定向运动游戏的实践中,我们将百米赛的形式多运用于班级区域定向运动游戏中,即在小范围开展班级室内定向运动游戏或桌面定向游戏。如:区域定向运动游戏“超级智多星”,就是在班级区域范围内,由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室地图、指南针等工具,找到藏着的各种拼图碎片后完成拼图。
(二)以幼儿能力为依据设计定向运动游戏
1.聚焦幼儿年龄段的水平差异
随着主题式定向运动游戏的开展,我们更加注重各年龄段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在开展同一主题活动时,我们尝试聚焦幼儿年龄段的水平差异,根据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游戏目标和游戏实施策略。如:我们以体验新年的欢快气氛,感受祖国传统节日的氛围为活动背景,设计了不同年段不同形式的定向运动游戏“晴川小镇之热热闹闹打年货”活动。游戏中,小班幼儿任务相对简单,即看地图寻找相应的“商店”,以“送货”形式完成打卡任务;中班通过设置障碍增加难度,让幼儿通过观察地图找到相应的商店购买商品,完成打卡任务;针对大班幼儿,我们要求他们自己根据点标布局设计最佳线路,以竞赛的形式完成买卖及打卡任务等。通过不同年段不同难度任务的设计,能有效促进不同年段幼儿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2.关注幼儿个体的水平差异
幼儿年段之间有差异,年龄相同的幼儿其能力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个体差异也是我们在设计定向运动游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如:在设计定向运动游戏“营救猴子”时,我们充分尊重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投放了三个不同直径的圈以及不同难度的平衡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自由选择,鼓励他们不断挑战自己。在游戏中,通过与不同层次材料的互动,幼儿逐步学习和掌握侧身钻和保持身体平衡的动作技巧,不同能力差异的幼儿都能在其中体验游戏成功的快乐。
二、幼儿园定向运动游戏的实施策略
(一)一般定向运动游戏的行动逻辑
活动前,一要分析幼儿幼儿游戏现状,明确目标,确定主题,把握活动价值;二要考察幼儿园环境,要以“安全为先,教育为重”的原则,精心选择游戏场地及范围,选择合适的活动范围和点标设置地点,排除安全隐患;三是绘制活动地图,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能力设置不同数量及难度的点标。
活动中,一要采取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导入,如故事角色导入、任务导入、运动导入等;二要讲解清楚游戏规则,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去认真观察地图;三要引导幼儿做适当的身体拉伸动作,为适应游戏中较高强度的运动量做好充分准备。
活动后,一要及时开展评价活动,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幼儿互评、量表数据评价等评价方法加深幼儿的游戏印象,引发其下一次游戏的兴趣;二要及时对活动进行反思小结,提出修改建议,调整优化活动方案。
(二)区域定向运动游戏的实施策略
区域定向运动游戏是集体游戏的补充和延续,也是个别化教育最好的方式。我们要发挥教师在游戏过程中陪伴、支持和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使游戏的开展更加顺畅。
1.创设游戏条件。合理规划定向运动游戏区角空间布局,兼顾独立性、开放性及区角间联系性。根据本班幼儿能力发展目标投放适宜的定向游戏材料,要注意材料的可操作性、游戏性、可变性以及层次性。
2.观察游戏过程。教师要加强游戏过程中的观察行为。观察的内容包括:一是游戏材料,包括已投放的和新提供的定向游戏材料;二是幼儿识图情况,包括幼儿对游戏地图的理解与认知;三是游戏能力,包括幼儿在游戏中是否有方位识别能力、任务意识或合作能力等。
3.支持游戏活动。教师要给予幼儿充足的定向游戏时间,仔细观察幼儿,捕捉游戏契机,在幼儿充分自主探索的前提下,以多种灵活方式适时、适宜、适度介入,支持推进幼儿获得更丰富的游戏体验。
4.提升游戏经验。游戏后,组织幼儿开展交流与分享活动,引导幼儿整理和提升相关定向游戏经验,巩固游戏成果。
(三)大型亲子定向运动游戏实施策略
结合全年节日,我们也会开展亲子定向游戏活动,在促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加强家园合作,引导家长成为幼儿园课题研究的合作者。
1.加强宣传,获取支持。为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群、观摩活动等途径向家长进行幼儿园定向运动游戏宣传,接受家长对开展亲子运动定向游戏的咨询,让家长对其教育价值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我们在大型亲子定向运动游戏前也会发放《告家长书》,让家长提前知道活动方案,了解活动的流程、指导建议,让家长自觉自愿、积极愉快地参加活动。
2.加强观察,及时引导。在大型亲子定向运动游戏中,教师要细致观察家长在参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引导,帮助家长认清自己的角色任务。如:在活动中,有的家长未经等待幼儿充分寻找,就直接告知幼儿“藏宝处”;有的家长则是没有按照活动点标顺序进行游戏,也有家长对于定向运动游戏规则的现场活动不熟悉,游戏进度缓慢。出现这些情况时,教师就要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提醒家长其角色应为活动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和记录者,告诉家长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不要越徂代庖;对游戏规则不熟的家长,可及时告知并耐心指导,帮助家长获得正确的育儿观念、方法及游戏相关知识。
3.征求意见,反思总结。每次亲子活动后我们都会以多种方式收集家长意见,如当天活动后的家长分享环节、活动后家长的书面反馈、课题组的活动反思总结会议等。通过收集意见、建议等,对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下一次的亲子游戏活动积累经验。
4.注重延伸,保障效果。活动后,我们将本次亲子定向运动游戏活动以照片、新闻报道、网页推送等多种形式展示活动成果,保障游戏的效果有效延续。生动有趣的“亲子寻宝”、趣味“亲子定向大闯关”等活动让家长看到了孩子的进步,也对定向运动游戏的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使得更多的家长愿意参与到活动中。
三、幼儿园定向运动游戏的指导策略
(一)关注难点,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活动前做好充足准备,提前做好重难点预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课题组教师在开展定向运动游戏前,都会仔细分析幼儿的前期经验,探讨本次活动地图的呈现、活动场地的选择、点标的设置等特征是否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最近发展区,是否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是否能让他们感受到挑战的乐趣等。
(二)引导矫正,促进幼儿的自主成长
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在定向运动游戏中出现行为偏差时,可以采取提问、手势信号等直接指导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参与游戏、提醒同伴协助解决等隐性指导的方法,引导幼儿自主发现不当行为并自我矫正,让幼儿在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获得自我的成长。
(三)适时等待,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
在充分了解本班幼儿已有经验及认知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教师在幼儿开展定向运动游戏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必立即直接介入,可采取等待观察的方式,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发现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适时等待,才能让幼儿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定向运动探索经验,获得更显著的能力发展。
(四)记录反思,促进幼儿的经验积累
为了让幼儿更清楚定向运动游戏的流程、任务及游戏结果,我们在游戏中设置了记录、评价和反思环节。记录环节包括幼儿完成每一打卡点任务时,要及时进行自我记录;同时,教师在跟踪观察的过程中,也要对幼儿寻找标点的游戏情况进行记录。评价环节包括游戏后的教师评价和回顾评价,教师评价是教师根据幼儿记录的情况进行验证,给出游戏结果的评价;回顾评价是在讲评过程中通过回顾游戏过程(摄录或拍摄的幼儿游戏情况视频或照片),通过师幼问答(小班)、师生互评(中班)、生生互评(大班)等方式,梳理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经验,以后更顺利地参与定向运动游戏。
(五)灵活调整,促进活动的方案优化
在幼儿定向运动游戏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在观察的过程中结合游戏方案中的预设目标和各年龄段幼儿游戏中的真实表现,及时发现前期预设方案中不合理之处,及时调整改进,不断优化方案,使活动的开展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
总之,定向运动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展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老师们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定向运动游戏特点,设计出符合幼儿年龄和身心特点的游戏方案,让幼儿在游戏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涵养意志品质,让定向运动游戏点亮幼儿健康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