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R”教学模式的高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践
2022-05-07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
■ 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 胡 倩
从课程的角度来思考教学,完整的教学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基本要素,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然而,大多数教师往往只关心每节课要教些什么、该讲的是不是都给学生讲过了,很少有教师会思考:自己讲的学生是否都学会了?怎么判断学生真的掌握了教师所教的内容?对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处理好评价与教和学之间的关系,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施。”鉴于此,我们迫切需要改革教学现状,将评价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STR”教学模式(Student—Teacher—Research&Resource)是我校在继承其他优秀教学模式基础之上,创立并坚持推行的一套完整的教学活动框架。它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五环、四维、三结合”。其中,“五环”是指课堂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包括自主学习(质疑存难)、小组合作(互教互学)、展示交流(答疑解难)、尝试应用(形成技能)和达标检测(总结反馈);“四维”是指课堂教学评价环节的四个维度,即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结合”是指实施“STR”教学应该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即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STR”教学模式涵盖了完整教学活动的三个方面,既有“教”和“学”的活动,也有“评”的环节,为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一、“STR”与“教、学、评一体化”
1.目的相同: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
教的目的是为了学。但教师教了并不代表学生学了,学生学了也不等于他们学会了。基于此,新课标倡导教、学、评一体化,希望通过评价来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教,促进学生更有意义地学。
我校实施的“STR”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五环”,课前“自主学习”环节,学生完成教师编制的导学案,教师根据学生的导学案完成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尝试应用”三个环节,教师以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依据,聚焦教学重点和难点,开展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答疑解惑;课后“达标检测”环节,学生完成教师编制的导练案,检测课堂学习的效果。“STR”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形态,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让学生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主动建构知识,从而实现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整体提升。
2.手段相通:指向学习改进的表现性评价
“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关注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英语学习活动实施课堂评价,以提问、讨论、完成任务等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外化,以此来观察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行为表现,得出课堂评价结果,诊断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评价活动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自己和同伴的学习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不仅能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可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我校实施的“STR”课堂教学模式从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四个维度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个人自评是在导学案上设置个人自评栏目,引导学生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进行反思;组内互评主要体现在合作讨论环节,学生对组内成员参与讨论的质量进行评价;组间互评主要依据小组任务展示和点评质疑的表现;教师评价形式多样,有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反馈,还有对学生的鼓励、引导与帮助。课堂上,学生围绕教师布置的任务合作讨论,展示成果,评价质疑,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学习目标达成也是学习效果评价的过程。师生据此做出决策,调整教与学的行为,促进教学的改进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3.过程相似:以目标为导向的有效教学
“教、学、评一体化”实际上是指教、学、评与学习目标之间的一体化。在进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应设定清晰、合理的学习目标,然后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最后实施与评价任务相一致的教学活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基于学习目标的各种评价活动,让教学效果可检测、教学进程可调控,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STR”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考纲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学情分析确定每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提前编制导学案。课前,教师根据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制定更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并据此设计课堂展示任务,明确展示标准和要求。课上,教师观察学生合作讨论、展示交流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和问题予以适当帮助,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案例与分析
(一)教学案例:记叙文阅读高三复习课
1.语篇分析
本节课取材于2021年1月高考英语浙江卷阅读理解A篇,主要讲述了萨罗·布莱尔利(Saroo Brierley)小时候误上了火车与家人分别,多年之后,通过数字地图程序找到家乡与家人重逢的故事。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时间标记语有More than 25 years ago、Then、In 2011等。文章的故事情节线为:4岁的萨罗误上一辆火车→到达陌生城市流落街头→进入孤儿院后被一个澳大利亚家庭收养→多年后萨罗想寻找自己的家乡→花了数年最终在2011年找到自己的家乡→萨罗和妈妈团聚。
2.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本校历史方向高三年级学生,该班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较为扎实,有较强的英语学习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并大胆进行展示交流,但在运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害怕犯错。
3.确定教学目标
(1)初步确定教学目标,制定评价标准
结合语篇内容、新课标和考纲要求以及对学情的把握,在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为:①知道记叙文六要素,并能在六要素框架指导下概括文章主旨大意;②认识和理解记叙文的写作线索;③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句子分析方法去理解阅读中的长难句,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④熟悉应用文写作的评价标准,明确写作目标,并能对照标准查找不足,明确今后写作的努力方向。基于以上目标,导学案上分别设计了填空归纳主旨大意、完善思维导图识别时间线索、长难句分析、短语积累、应用文写作五个练习,以检测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为教学找到合适的起点。
根据课前确定的教学目标以及新课标、新高考对书面表达的相关要求,制定应用文写作评价标准,要求学生写作前熟悉评价内容,写作后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自评。(见表1)
表1 应用文写作评价表
(2)二次备课后的教学目标
根据导学案批改情况,班级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这次记叙文阅读任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①对文本深层理解不够,没能准确抓住文章主旨,概括的内容偏离预期目标;②对文章结构理解不准确,不能恰当把握文章的时间线索;③对给定的长难句分析不准确,句子理解出现问题;④对阅读中的精彩表达不能灵活运用,对应用文写作评价标准理解不全面,无法有效运用评价标准促进写作质量提升。基于这些情况,设置如下课堂教学目标。(见表2)
表2 记叙文阅读教学片段
4.设计评价任务,开展教学活动
(1)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表现性任务设计
由于学生在每一个练习上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最后的应用文写作。因此,将导学案上的五个练习依次划分为五个展示任务,全班六个学习小组随机选择一个任务(最后一个任务由两个小组承担),在小组讨论、互学互教的基础上,在全班进行展示,教师和其他小组学生根据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和小组展示的表现进行提问,直到所有问题得到解决。
(2)教学片段(以任务展示环节为例,见表2)
展示任务Task 3 Sentence Analysis(4 min)Task 4 Accumulate useful phrases and expressions(4 min)语言能力:积累词块,准确表达意思、描述事物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交际策略任务目标运用句子成分分析法理解阅读中的长难句识别并积累文章中的精彩表达,为自己的写作奠定词汇语法基础运用应用文写作评价标准分析自身写作的优势和不足,明确今后写作的努力方向教学评活动学生通过小组互学互教,厘清句子内部结构,理解单词、短语、短句的具体功能,进而理解句子的含义及其传达出的情感态度。小组成员和班级其他同学共同努力,找出文章中的精彩表达,教师提醒学生在写作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挑选一篇组内同学的作文进行组内互评,展示交流时,根据课前制定的应用文评价标准,从内容、词汇语法、文章结构、写作规范四个维度评价作文的优点和不足核心素养提升点语言能力:在语境中运用语法知识,理解和表达意义学习能力:认知策略Task 5 Writing Assessment(10 min)语言能力:有效运用所学知识和听说等技能,获取信息,表达交流学习能力:评价、反思学习内容
(二)案例评析
本节课以“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为指导,与学校正在推行的“STR”课堂教学模式有机融合,较好地回答了课堂教学“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一系列问题。
1.确定教学目标有依据。初次设定教学目标主要依据:语篇内容、学生学情、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和新的高考评价体系对英语学科考察内容的相关要求。学生完成导学案后,教师针对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对教学目标再次优化,这样设定的目标不仅有科学可靠的依据,而且可达成、可操作、可检测。
2.设计教学内容有考量。本节课的授课内容选自高考真题,语言表达规范,故事线索清晰,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六要素交代明确,对学生认识和理解记叙文的文体特征、结构特征和语言特点有较好的帮助。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导学案和任务展示内容,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表现就能够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以便实施必要的干预和指导。
3.运用教学方法有融合。本课例按照学校实施的“STR”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该模式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强调以学定教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能够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评一体化”要求巧妙地融入教学设计之中,为诊断教学目标服务,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4.开展教学评价有标准。评价的促教、促学作用其实是通过帮助师生找到和标准之间的差距,并引导师生做出不断朝标准靠近的行为来实现的。因此,科学的评价标准是确保教学评价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本课例中,应用文写作突出最终生成的成果,采用客观的评价量表,其他展示任务突出学生知识建构和能力形成的过程,以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完成任务时的行为表现作为评价依据。
三、结论
“STR”课堂教学模式是一所普通高中在推进育人方式改革过程中探索建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新”是相较于传统的、旧的教学形态而言,虽然在全国其他地区出现过很多类似的课堂教学改革,但都只是星星之火,以教师讲授为主仍然在高中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STR”课堂教学模式与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有许多相通之处,因此,开展“STR”教学,不仅是落实教、学、评一体化,也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一种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