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开展方法与思路

2022-03-18广东海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刘育廷

成才 2022年15期
关键词:国防军事大学生

■ 广东海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刘育廷

1 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大意义

2020年10月29日,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并在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出了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在当前国内外严峻形势之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能否实现,稳固的国防和实力强大的军队是关键基础。这就需要融合一切优势资源与力量,同时提高国防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水平。创新的根本是人才,人才的培养,就不能只依靠和局限于军队院校。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苦使命,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更是国防建设的主力军。因此高等院校作为国防教育的主阵地,应与军队院校一样,必须肩负起向国防战线输送各类合格人才的重任。

当代青年学生是强国战略的储备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兴盛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否拥有强大的思想政治素养与综合能力,是否充分明白国防的重要意义,都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密切相连,每一代青年学生的优劣,都会引起巨大的“辐射”作用,并直接影响国家建设发展的大局。在高等院校中积极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忧患意识,时刻保持警惕并积极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可以更好地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 当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现状

当前,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普遍存在着教育体系不完善、教师水平不高、教育资源不足、大学生对国防认识不到位和对国家安全认识淡薄、国防教育工作效率低下、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大环境下的和平时期淡化了国防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逐渐进入稳步发展的轨道,人们摆脱了一穷二白的生活。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由上一辈人创造的优越条件和社会环境中,对当今国际形势没有清晰的认知,认为天下太平,硝烟与战火已不复重来;价值观的发展态势呈多元化,逐渐弱化了“国防安全”的警惕性和“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2)各级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大部分高校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在缺少正确引导下,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并不会直接与国防建设挂钩,高校专业建设等顶层建设与国防事业之间的联系较少,部分领导不重视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等与国防建设相关的内容,对于国防教育课程和建设体系模棱两可,师生也就自然而然地放松了要求,如此循环则导致越来越多学生普遍认为高校军事课程只是任务式教学,与自身成长成才关系不大,高校内与国防相关的仅是入学时的简单军训活动和一学期短暂的军事理论学习,学习效果低,完全达不到培养国防意识的教育目的。

(3)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建设不科学。除了部分高校对国防教育重视不够,目前各大高校的国防教育所投入的师资力量严重短缺,队伍建设不科学,大部分担任教师多来自学校保卫、武装部门、学生处等,军事理论课专任教师与兼任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同时,大多兼任教师不具备全面过硬的国防教育能力,缺乏系统培训,自身缺乏军事课教师必备的国防教育理论知识和必要的军事素质,这就容易导致高校国防教育的资源缺乏,国防教育成效低下。

(4)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实效性低。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头脑灵动,见识宽广,更倾向于能动性更好的教育模式。目前高校国防教育主要集中在学生入学前的军训活动和大一学生的军事理论课,乏味和填鸭式的教育模式都导致高校国防教育实效底下。眼下国内各高校的国防教育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少专业与趣味相结合,理论深浅不一,实践性底下等等一系列亟须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授课教师需要通过掌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可行且实效性高的教育,更要拓宽教学途径,促进大学的国防教育课程发展。

3 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开展方法与思路

3.1 从教育政策上入手,加大高校全民国防教育的力度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想上不重视,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就会走过场走形式。

(1)职能部门应该针对各高校的实际与专业、学科特色,科学地制定相应的国防教育相关政策和制度。国防教育的开展和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保证国防教育的基本时间和基本内容,通过硬性指标的要求来规范国防教育机制。

(2)政府、高校与驻地部队应互相积极配合,充分调动各类国防教育资源,保障具体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还需要提高高校国防教育经费,加强国防教育如军事理论课、军事类选修课程等师资队伍建设。

(3)高校应将国防教育积极纳入学校顶层设计中,结合实际地制定出本校国防教育的发展策略,合理分配资源,为建设国防现代化提供稳固保障。

(4)结合主流媒体,多方面利用红色经典、英模事迹、典型模范、优秀影片、著名军史战役等素材,大力宣传、积极引导学生,提升学习兴趣。

3.2 从教育资源上着力,打造能力过硬的高校国防教育师资力量

高校要想提高国防教育实效和质量,打造一支政治素养过硬、专业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是关键。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质量不过关,一切都是空谈。除了组建专门的军事理论教研室,各高校更应该着力在课程设置和师资培养上。可以采用诸如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军事理论教学班、与驻地部队和军队院校合作进行实地考察与进修、开展各类学习交流和专业素质竞赛、邀请各类国防教育、军事教育等相关学者进行相关授课等方式,帮助教师们加快专业成长。只有一切与实际相结合,使军事课程教师从思想和行动上充分、深刻认识到国防建设与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够在传道受业解惑的过程中保证国防教育的效果。

3.3 从教育模式上创新,提升国防教育开展的实效

新形势下国防所存在的问题,使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和提高大学生责任意识担当方面都难以有较好的成效,因此,迫切地需要对高校国防教育进行紧跟时代潮流的改革与创新。高校国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了解军事理论、掌握军事技能。除了传统的军训活动和军事理论课的教育方式,充分借助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与时俱进,融入党史学习教育、课程思政等主题,多方面拓展教育途径,利用大学生的喜好特点开展国防教育。如创建本地高校所在地区的军事国防网络博物馆、充分利用本校优势专业开发关于国防教育的学习软件等,通过多样化的社交媒体软件与其他高校展开互动与交流,提高国防教育开展的实效性。

3.4 丰富教育配合活动,营造良好的国防教育氛围

(1)加强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的认识。国防教育并非单一的基础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分量,应当在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国防安全知识,引导学生适当关注、客观了解国际热点、敏感问题,明白战争所带来的苦难,深刻理解“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的涵义,切实增强学生忧患意识。

(2)改变大学军训中的队列训练、唱军歌、叠被子、内务整理、花拳绣腿的军体拳等传统做法。将基本的军事知识、良好的训练习惯和实用的技能训练融合在一起,丰富军训活动内涵,为后续的国防教育做好铺垫。

(3)高校要与政府和军队加强联系,依托相关的场地、设备等国防教育多样化平台资源。通过这些平台,进行资源整合,紧贴学生思想现状,把握当前形势,充分明白“实践是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道理,围绕不同热点主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和内涵深刻的国防教育宣传活动,打破以往形式单一的传统模式,让学生以社会实践、亲身经历等方式切实认识到“国防”是什么,真正提高学生在国防这方面的意识,重视接受国防教育。题材和内容选取上,应大力结合一年中的各种固定节日开展,如青年节、建军节等,形式既可以是传统的文艺汇演、参观红色遗址、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借鉴各类自媒体宣传模式,利用主流平台和当下年轻人关注度更高的平台,开展如微电影、微课等活动;同时加大各高校如国旗护卫队、退役大学生士兵事务站等相关组织机构的建设,让国防教育在校园中处处可见,处处可闻,为提高大学生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使命意识做好铺垫。利用当地的国防教育资源,协调驻地部队开展军地交流活动,带着学生走入军营,把优秀的军人带进学校,使学生能够更清晰的去了解军队,理解国防教育的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国防军事大学生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军事幽默:局
军事